高爾儼

高爾儼是明朝末期的一位人物,是崇禎時期的進士,曾任秘書院侍講學士、弘文院大學士。有著作《古處堂集》四卷。

詩作

《送倪相如先生之任營丘》
難將好雨挽乾旌,一片濃雲似別情。靉靆幾層遮望眼,廉纖祇自送春聲。淵明祿薄原如寄,司馬才優豈市名。百里可能煩臥治,琅琊從此播余清。
《長堤翠柳》 
春風幾度柳絲柔,金縷千條半未抽。雨含寒煙迷遠道,晴交亂影入清流。疏黃不解流鶯語,翠黛偏添少婦愁。最是含情娛客處,長留明月伴行舟。
《遠樹穿雲》
海國風光入畫圖,收來處處共敉鋪。長宜綠蔭分晴雨,看盡寒煙半有無。幾道明霞山色晚,一行白鷺野雲孤。遊人極目渾無際,日暮聊堪對酒壚。
《深院》
深院寂無人,繁花開自落。眾鳥不啼花,驚飛響寥廓。
《雨後游浣園觀奕晚棹而歸》
驟雨過秋林,河漢為傾倒。雨歇碧天空,微雲淡縹緲。興高不畏濕,緩步沙洲道。遙望綠成蔭,物象皆可了。深林一徑微,輕風亂啼鳥。轉曲不見人,但聞新蟬繞。稍前樹作屏,堂上二三老。棋聲落清寂,蕭散人語杳。開樽後院宜,薄潤晴偏好。郁蔥帶雨痕,殘陽明樹杪。交枝覆堂陰,暑氣靜如掃。攜酒上琴台,脫幘觀林表。俯眺碧流暗,孤帆宿歸早。酒酣出林間,樵歌來幽窈。晚煙歸棹急,明月落川皎。

歷史考證

1983年第二期《故宮博物院院刊》中《清代九卿小考》一文載:“順治九年(1652)6月21日《內三院九卿等題為滿漢一體行商事本》,其所署銜名是……內翰林秘書院大學士臣洪承疇、……吏部尚書高爾儼。“自隋唐以來,吏部列為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之首,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的長官為吏部尚書。在順治八、九、十年的三年中,擔任相當現今組織部長的高爾儼,是天津市靜海縣人,也是天津市在清代的第一個“部級”官員。

個人生平

高爾儼字中孚,生於1605年(明代萬曆三十三年乙巳),卒於1654年(清代順治十一年甲午),終年49歲,諡文端。他22歲時中舉,35歲時進士及第,為一甲第三名。清代順治二年(1645年),高爾儼任禮部右侍朗,1651年任吏部尚書,1653年為弘文院大學士,同年因病退休。在高爾儼之後,天津市寶坻縣的杜立德、靜海縣的勵廷儀也曾先後於康熙雍正年間任吏部尚書。據記載,高爾儼仁孝性成天才豪逸,沉心博古,無經史氣,談笑灑脫。他晚年究心性理,棲志清虛。高爾儼的書法虬勁,詩文受到書畫家戴明說的讚賞,說:“公詩文灑灑成家。”如《深院》:“深院寂無人,繁花開自落。眾鳥不啼花,驚飛響寥廓。”著作有《古處堂集》、《西銘衍義》、《孝經釋略》、《勸善》等,並有後人編的《高文端公文集》。杜依中在《集》中序道:“(高爾儼)註疏似程明道夫子,奏議似范文正公,文章之波瀾似蘇子瞻,詩歌之沖淡似陶靖節。”高家在清代為官者,尚有高爾修、高爾憲和高爾儼的兒子高恆懋及孫子高緝睿等。

關於其墓碑

1975年5月,在靜海縣子牙公社宗保村北數百米處發現幾百座晚期墓葬,通過石碑碑文得知,此墓地即文獻記載的高家墳,經清理、發掘,墓葬形式有三種:一為船蓬頂磚券墓,此種形式多為合葬墓;二為白灰捶頂墓,有的有多層套棺;三為土壙豎穴墓。
由於高爾儼病故後,順治皇帝欽賜祭葬,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牌匾,故其墓葬獨立於高家墳,葬於靜海城南。陪伴他長眠地下的只有其子高恆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