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山羊

高加索山羊

高加索山羊(Capracaucasic'),也叫高加索羱羊,所屬動物界,屬牛科,分布於高加索山脈和其周圍。高加索山羊是一種居住於高山的山羊,羊肩高1米,體重約為65公斤,腿較短。體毛為栗色,下腹部為黃色,腿的顏色較深。羊角呈彎刀式捲曲,公羊的羊角長約70厘米,母羊要短得多。分布範圍在海拔800-4000米的高山地區,以草和樹葉為食,天敵為狼和猞猁。一般在夜間活動,白天則居於隱蔽場所。母羊群居,公羊一般為獨居。

基本信息

簡要概述

高加索山羊高加索山羊
高加索山羊,學名:Caprasibirica,英文名:Sibirianibex,中文俗名:野山羊、懸羊、亞洲山羊、紅羊、高加索羊;同物異名:CapradauvergniiSterndale,1886,Capraibexsibirica,CaprapallasiSchinz,1838,CaprapedriLorenz,1906,CaprasaciuLydekker,1898,Caprasibiricaalaiana,Caprasibiricawardi,CaprawardiLydekker,1900。分類: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羊亞科Caprinae、山羊屬Capra。同屬包括:阿爾卑斯北山羊CapraibexAlpineibex、努比亞北山羊CapranubianaNubianibex、西班牙北山羊CaprapyrenaicaSpanishibex、西伯利亞北山羊CaprasibiricaSiberianibex、西敏北山羊(衣索比亞)CaprawalieEthiopianibex,Waliaibex、東高加索山羊CapracylindricornisEastCaucasiantur,Daghestantur、西高加索山羊CapracaucasicaWestCaucasiantur,Kubantur、捻角山羊[Caprafalconeri]Markhor、家山羊[Caprahircus]goat。瀕危信息:CITES。IUCN:易危。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國家重點保護等級:1級。

物種特徵

高加索山羊高加索山羊
體型較大的一種野山羊,體長120-165cm,肩高67~110cm,體重40-130kg,尾長超過耳長。雄羊頜下須長約15cm,雌性頜下須短或無。雌雄二性皆具角,尤雄獸角發達,角長可超過100cm,角外形呈鐮刀狀,具大而顯著的橫嵴;雌獸角較小,表面光滑。雄獸夏毛背面棕黃色,側面淺棕色,背中淺黑色,尾末端棕黑色;雌性背中線狹窄或不存在,腹部白色。冬季毛較長,色變淡,呈淺黃色或白色。

分布範圍

國內見於新疆西藏西北部、青海甘肅北部及內蒙西部等省區。國外分布於阿富汗伊朗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地。國內的種群被分為如下亞種:C.s.alaiana新疆西部包括帕米爾一帶;C.s.dementievi新疆南部崑崙山;C.s.hagenbeckii新疆中蒙邊境巴彥底克山往東到甘肅北山及內蒙大青山;C.s.sibirica新疆阿爾泰山中蒙、中俄及哈薩克斯坦邊境一帶。

生活習性

高加索山羊高加索山羊
高山動物,常棲息於3000-5000m海拔的高山草原岩石山地和石砂質地,冬季下遷到較低海拔的山間活動。晨昏活動,白天隱蔽於高山岩石間休息。以禾本科、蔥屬、蒿屬、梭梭、紅砂、麻黃、紅柳等為食。北山羊常3-5隻結群活動,秋冬季數十隻集成大群活動。視、聽、嗅覺均十分發達,反應迅速。每年11-12月發情交配,次年5-6月產仔,每產1-3仔,多為雙羔,妊娠期150-180天。主要天敵有狼、雪豹、金雕等。

種群現狀

高加索山羊高加索山羊
國內對北山羊野生種群的情況了解不多,沒有開展過全面的普查工作。僅在局部地區做過零星的考察研究,其中顧正勤(1990)在艾爾賓山調查種群密度為4.09±1.25隻/km2;王廷正(1983)等在阿爾泰低山地帶調查棲息密度為0.13隻/km2;羅寧(1995)在托里瑪依力山調查種群密度為1.378±0.868隻/km2。美國紐約動物學會喬治·夏勒等人曾在新疆自治區塔什庫爾乾自然保護區及毗鄰地區調查,獲得該地區北山羊平均密度為0.37隻/km2,估計該地區共有北山羊不足1000隻(Schaller,et.al.,1987)。Shackleton(1997)報導稱,天山一帶約有4-5萬頭,其他則甚少,可能甘肅北山有3-4千,內蒙大青山可能已不見。

致危因素

高加索山羊高加索山羊
60年代前北山羊分布區人口稀少,60年代至80年代初,由於交通發展,人口劇增及對肉食的大量需求,高山牧場的大規模開發和牧民的亂捕濫獵使北山羊的種群數量下降,尤其在接近人口多的地方。據估計,在青海祈連山及東崑崙山的種群消失。現有保護措施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資源管理條例》(草案)將北山羊列為III類保護動物。1984年在新疆塔什庫爾乾縣建立了從保護北山羊等為主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乾野生動物保護區"。1988年國家正式頒布的《國家重點野生動物名錄》中,將北山羊確定為國家I級保護動物。由於加強了對北山羊的保護與宣傳工作,大規模的狩獵活動有所收斂,種群繁衍迅速,數量有所回升,其在天山山地部分地區已成為優勢種。現有以下幾個保護區:喀納斯保護區(阿爾泰山);托木爾峰和博格達峰(天山)、塔什庫爾乾保護區等。在阿爾金山保護區的調查沒有發現北山羊的蹤跡(Butleretal.,1986;AchuffandPetocz,1988)。

保護措施

高加索山羊高加索山羊
1、在北山羊分布地區進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對我國北山羊分布的現狀、數量及致危因子有一全面的了解,有的地區的種群需要全面保護。對於種群數量相對比較豐富的地區,建議能夠減少或轉移家畜,並實施狩獵管理計畫,以便補償由於家畜的減少給當地居民帶來的損失;
2、在甘肅和蒙古邊境,不僅需要減少家畜的數量,而且應當建立與蒙古的大戈壁保護區相應的保護區;這個保護區不僅要保護北山羊,還要保護野馬、盤羊、瞪羚、賽加羚羊和雪豹(Wang,S.etal.,1995);
3、除現有保護區外,在北山羊分布較集中、數量較多的地區建立以保護該物種及其生態系統的自然保護區。

偶蹄目百科

偶蹄目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個目,約220種,其中包括許多對人類生活很重要的動物。偶蹄目是唯一在現代仍然繁盛的有蹄類。因蹄多為雙數,且第三、四趾同等發育,共同支持體重而得名。
阿拉伯長角羚
北山羊
北普度鹿
巴島花鹿
斑紋麂羚
斑羚
波斯黇鹿
白唇鹿
白尾牛羚
白尾鹿
白臉牛羚
白腹麂羚
貝氏新小羚
布氏小羚羊
草原鹿
藏原羚
赤斑羚
赤短角鹿
赤額瞪羚
赤麂
長頭麂羚
長角羚
長頸羚
赤鬣羚
藏羚羊
大羊駝
大羚羊
大耳羚
大額牛
德氏大羚羊
戴氏盤羊
短角羚
大角羊
鄂氏麂羚
鵝喉羚
菲律賓黑鹿
菲氏麂
非洲水牛
高加索山羊
高鼻羚羊
互氏水羚
亨氏牛羚
紅瞪羚
紅麂羚
褐麂羚
黃背麂羚
黑尾鹿
黑斑牛羚
黑斑羚
黑耳岩羚
黑額麂羚
黑馬羚
黑麂
華西鬣羚
紅斑羚
加島花鹿
加拿大盤羊
家山羊
居氏瞪羚
巨角塔爾羊
高棉野牛
喀氏小羚
肯亞林羚
利氏麋羚
林羚
林麝
羚牛
藍牛
藍馬羚
藍麂羚
驢羚
駱馬
安氏林羚
鬣羚
鬣鹿
鹿瞪羚
明多羅水牛
梅花鹿
棉蘭老水牛
毛冠鹿
氂牛
秘魯馬駝鹿
美洲犎牛
美洲駝鳥
馬羚
馬鹿
麋羚
麋鹿
南葦羚
扭角林羚
捻角山羊
歐洲犎牛
歐洲盤羊
坡鹿
普度鹿
普氏原羚
盤羊
青臀麂羚
雙峰駝
四角羚
宿氏鹿
山地羚
山瞪羚
山羚
山葦羚
斯氏瞪羚
沙羚
索氏瞪羚
藪羚
麝牛
山羊
土耳其盤羊
湯氏瞪羚
豚鹿
跳羚
駝鹿
台灣水鹿
倭岩羊
倭新小羚
倭短角鹿
紋背麂羚
維氏盤羊
葦羚
魏氏麂羚
喜馬拉雅塔爾羊
小林羚
小短角鹿
小羚小岩羚
小野豬
小麂
鏇角羚
細角瞪羚
西伯利亞狍
西敏山羊
西班牙山羊
西里伯斯水牛
雪山盤羊
須野豬
馴鹿
西里伯斯鹿豚
喜馬拉雅麝
印度羚
原牛
原麝
岩羊
岩羚羊
疣豬
羊駝
野山羊
銀小羚
野氂牛
侏羚
智利馬駝鹿
棗色麂羚
棕短角鹿
沼水羚
沼澤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