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卓

高其倬,字章之,漢軍鑲黃旗人。第十七任雲貴總督。父廕爵,官口北道。其倬,康熙三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尋兼佐領。五遷內閣學士。五十八年,河南南陽鎮兵挾忿圍辱知府沈淵,命偕尚書張廷樞按治,誅首事者,總兵高成等論罪有差。五十九年,授廣西巡撫。鄧橫苗叛,其倬親撫之降。六十一年,世宗即位,擢雲貴總督。疏言:“士司承襲,向有陋規,已嚴行禁革。咨部文冊,如無大舛錯,請免駁換。”得旨嘉獎。青海台吉羅卜藏丹津叛侵西藏,其倬以中甸為入藏要道,檄諸將劉宗魁、劉國侯等嚴為備。並遵上指,令提督郝玉麟將二千人自中甸進駐察木多,副將孫宏本將五百人赴中甸為聲援。 雍正二年,師定青海,中甸喇嘛、番酋等率三千五百戶納土請降。上嘉其倬能,予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其倬規畫安撫中甸,疏“請設同知以下官:番酋營官外,又有神翁、列賓諸號,聽堪布、喇嘛指揮,請改授守備、千把總札付,聽將吏統轄。僧寺喇嘛以三百為限,收兵械入官。沿江數百里及山谷曠土,招民開墾。舊行滇茶,視打箭爐例,設引收課”。魯魁山者,自國初為盜藪,夷、倮雜處,推楊、方、普、李四姓為渠。有方景明者,挾倮、夷掠元江。

基本信息

第十七任雲貴總督高其卓最早在雲貴實行“改土歸流”,在中甸地區設知縣以下文官和守備、千總、把總等武官;三年,川陝總督岳鍾琪在川康、雲貴一帶實行“改土歸流”;四年,雲貴總督鄂爾泰也在雲貴實施了“改土歸流”。“改土歸流”後,少數民族地區實行與漢族地區一樣的政治制度。丈量土地,徵收稅賦,編查戶籍,組練鄉勇,興教辦學,實行科舉等,從而加強了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內地經濟、文化的交流,強化了中央集權對邊疆地區的統治。

其倬遣兵擊破之,擒景明,殲倮、夷數百,疏請於其地駐兵,號普威營。參將駐普洱,守備駐威遠、茶山,改威遠歸流,設同知以下官。土官刁光煥及其孥移置會城,而以新開二鹽井充新設兵餉。設義塾,教夷人子弟。元江府學額外增額二名,待其應試。勸夷人墾田,旱田十年後、水田六年後升科。貴州仲家苗酋阿近及其弟阿臥為亂,其倬使撫定傍近諸苗寨。阿近等失援,遣兵擒戮之,並按治定番、廣順諸苗酋不順命者。疏請改設定廣協,分置營汛,防定番、廣順及西孟、青藤、斷杉樹、長寨、遮貢、羊城?諸地。又移都勻守備駐獨山,改湖廣五開衛為縣,移隸黎平。並言貴州地連川、楚,奸人掠販貧家子女為民害,請飭地方官捕治,歲計人數為課最。貴州民間陋俗,被人劫殺,力不能報,則掠質他家人畜,令轉為報仇;不應則索贖,謂之“拏白放黑”。請加等治罪。土司貧困,田賦令屬苗代納,請清察,責執業者完賦。土司下設權目人等,請令報有司,有罪並懲。詔悉如所請。 三年,進兵部尚書銜,加太子少傅,調福建浙江總督。瀕行,疏言:“鄧川、嵩明、騰越、太和、浪穹諸州縣土軍丁銀,起明嘉靖、萬曆間,遣民防夷,立太和、鳳梧二所,丁徵賦一兩。是於本貫已完民賦,請豁除軍糧。”詔從之。四年,疏言:“福、興、漳、泉、汀五府地狹人稠,無田可耕,民且去而為盜。出海貿易,富者為船主、為商人,貧者為頭舵、為水手,一舟養百人,且得餘利歸贍家屬。曩者設禁例,如慮盜米出洋,則外洋皆產米地;如慮漏訊息,今廣東估舟許出外國,何獨嚴於福建?如慮私販船料,中國船小,外國得之不足資其用。臣愚請弛禁便。”下怡親王會同大學士九卿議行。 五年,台灣水連社番為亂,其倬遣兵討之,擒其渠骨宗等,諸社悉降。尋以李衛為浙江總督,命其倬專督福建。迭疏請整飭鹽政,改造水師戰船,釐定營汛,並下部議行。入覲,加太子太保。上以其倬通堪輿術,命詣福陵相度。其倬還奏:“陵前左畔水法,因溢流更故道,弓抱之勢微覺外張。當順導河流,方為盡善。”下大學士等,如所議修濬。 八年,調江南江西總督。復召至京師,令從怡親王勘定太平峪萬年吉地,進世職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命署雲貴廣西總督。十一年,普洱屬思茅土把總刁國興糾苦蔥蠻及元江夷為亂,攻普洱,通關大寨夷復附苦蔥蠻,渡阿墨河攻他郎。其倬檄提督蔡成貴等分道捕治,擒其酋並所屬五百餘,亂乃定。是歲春,命其倬回兩江總督。秋,命以總督銜領江蘇巡撫。十二年,坐徇知縣趙昆珵償海塘工款,部議降調,即授江蘇巡撫。 乾隆元年,召還京師,復授湖北巡撫,調湖南。討平城步、綏寧二縣瑤亂。三年,擢工部尚書,調戶部。其倬詣京師,過寶應,疾作,卒於舟次,賜祭葬,諡文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