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藝[廣西作家協會主席]

馮藝[廣西作家協會主席]
馮藝[廣西作家協會主席]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馮藝(1955—),壯族,廣西天等人。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主席團委員,廣西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民族文學委員會委員。1983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曾任廣西民族出版社文藝編輯、社長。1999年任廣西作家協會主席、廣西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編審職稱。

基本信息

概述

馮藝馮藝
馮藝,當過六年工人,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學,1983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民族出版社工作,先後任編輯、總編輯、社長等職。1997年出任廣西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1999年當選為廣西作家協會主席。1982年開始散文詩和散文的創作,發表過散文詩、散文300多章(篇),其中《大瑤山的思考》曾獲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屆青年文學創作獎;出版的作品集有《朱紅色的沉思》、《雲山朗月》、《逝水流痕》、《廣西當代作家叢書(馮藝卷)》等,其中散文集《朱紅色的沉思》榮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20集電視紀錄片《西部的發現》、10集電視片《飛越廣西》總撰稿人。廣西文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編審。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科技人才稱號。2003年入選廣西文學藝術家十三年成果展示會文藝家。

個人簡介

馮藝,1955年9月生,壯族廣西天等人,1983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曾任廣西民族出版社文藝編輯、社長。1999年任廣西作家協會主席、廣西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現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團

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民族文學委員會委員。編審職稱。1975年當工人時開始從事文學創作,至今已經發表詩歌、散文詩、散文、報告文學等各類文學作品300餘萬字;結集出版著作有散文集《朱紅色的沉思》(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長篇報告文學《雲山朗月》(廣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散文集《逝水流痕》(花城出版社2002年),散文、散文詩、詩歌合集《廣西當代作家叢書馮藝卷》(灕江出版社2002年),歷史長卷散文集《桂海蒼茫》(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長篇人物傳記《甘苦人生》(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20集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西部的發現》總撰稿之一;電視劇《忻城古月》編劇。其中,散文《大瑤山的思考》獲得首屆廣西青年文學獎;散文集《朱紅色的沉思》1992年獲得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主編《中國散文詩大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作品大系》、《中國散文集粹》等多種卷本叢書;2002—2004年組稿並執行主編的《廣西當代作家叢書》(60卷本)是建國以來廣西最大的文學積累工程。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朱紅色的沉思》
《雲山朗月》
《逝水流痕》

馮藝馮藝著作
《桂海蒼茫》
《邊地無聲》
《流水歌謠》
《紅土黑衣》
《廣西當代作家叢書•馮藝卷》
《甘苦人生》
《西部的發現》
《忻城古月》
《右江與老人》
《重讀<桃金孃>》
《血銅鼓》
《明江的傳說》

獲獎作品
散文《大瑤山的思考》獲首屆廣西青年文學獎
散文集《朱紅色的沉思》1992年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
散文集《桂海蒼茫》2005年獲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

創作之路

馮藝少年時代因受從事文化工作的父母的影響,萌生了作家夢。“文革”期間,其父母受審查被關押,他為了逃避當時的動亂,曾背井離鄉西出玉門,接受過天山南北風土人情的薰陶。1975年在工廠當工人期間發表了處女詩作《我是工人》。1976年被保送到天津輕工業學院學習工科。但因為不願放棄自己的作家夢,恢復聯考之後,馮藝於1979年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1983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民族出版社,曾任廣西民族出版社社長。1998年1月任廣西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1999年12月任主席,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考察馮藝的創作歷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不僅因為其創作歷程清晰地分為詩歌、散文詩和散文三個階段,更

馮藝馮藝
因為這三個體裁不同的創作階段清晰地顯示了馮藝三種不同的創作內容。稱之為合唱、獨唱和交響樂

所謂合唱,指的是馮藝的早期詩歌創作,詩歌創作階段的馮藝多涉足青春題材,稱得上是赤子之心,換言之,是一種明澈、純淨、歡樂的抒情心態,也即馮藝所言“無”的心態。所謂獨唱,指的是馮藝的中期散文詩創作,散文詩創作階段的馮藝多涉足少數民族題材,表明其獲得了某種覺悟,即其作為壯族的少數民族身份的覺悟,其心態開始從渾然未覺、渾然一體的合唱狀態中分離出來,實現了一種“獨立”,也就是馮藝所言“有”的心態。所謂交響樂,指的是馮藝的近期散文創作,散文創作階段的馮藝多涉足廣西歷史地理文化,其審視眼光已經從單一的少數民族身份中超越出來,表現的是脫離了某個民族視域而邁向人類共同體的“人文關懷”,又回到了馮藝所言“無”的境界。

理論上說,馮藝求學於中央民族大學,這所有著鮮明的少數民族印記的中國特色的大學本該賦予馮藝鮮明的少數民族色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抒情詩寫作階段的馮藝雖然也涉及少數民族題材,但其基本價值取向卻是主流話語的。這實際上更符合一個常態的人的心理發展規律。在青春期,一個人總是以外向擴張為主導的。對現代的、先進的、主流的文明的接受必然超過對特色的、邊緣的文明的固守。然而,當這種擴張到達某種相對穩定的狀態,也就是當一個人進入相對成熟的而立之年,單純明快、一往無前的擴張必然面臨反思。從文學創作的角度,寫作者往往會將單純的審美衝動調整為更深謀遠慮的審美策略。

落實到馮藝的創作,我們可以看出,進入而立之年以後的馮藝,在體裁形式上選擇了邊緣性的散文詩,在題材上側重於少數民族生活題材,這既可以看作是其壯族意識的覺悟,抑或他所受的大學教育的滯後影響力開始發揮作用,也未嘗不可以理解為他面對整個文學格局所進行的策略調整。畢竟,青春期不計功利、不計結果的衝動必然會被更為現實的理性所代替。進入創作中期的馮藝,少數民族意識顯山露水,成為他力圖體現其審美特色的一枚點金石。

心路歷程

馮藝在《逝水流痕》的後記中寫道:“對於一個人來說,一本書就是他的一段歷史。……過去了的生活,就像撕月份牌似的,一頁一頁撕了下來,幾十年的光景一下子就沒有了。生活確如逝水,過去了便不再回來,但它卻在我的記憶中永遠流動,流入我歲月的深處。”這本散文集所寫的,就是作者諸多“流動”的“記憶”和“歲月深

馮藝馮藝
處”的人生感悟與生命體驗。作者藝術地表現了日常生活中不平常的詩意,社會歷史現象中深刻的哲理,以及個體情思中帶普遍性的人間情懷和人類共性。正因為如此,這部散文集又超越了自我,顯得深邃而凝重。當然不能說散文集中的作品都是精品,集子裡也有個別篇章不盡如人意,但從整體看它比《朱紅色的沉思》更具思想深度和藝術力度,是馮藝散文藝術成熟期的力作。

馮藝青少年時期有幸福歡樂,也曾顛沛流離,飽嘗辛酸。青少年時期的痛苦體驗,對馮藝的性格、氣質、創作取向和文學風格有重要影響,其積極意義也顯而易見。馮藝的父親1952年被錯誤地定為“托派分子”,所以他1955年一出生便被視為“另類”,此後家庭的和個人的災難接連不斷,一直到“文革”結束才終止。也就是說,馮藝青少年時期社會環境嚴峻,個人處境也比同代人嚴峻。不過,雙重嚴峻既磨難了馮藝,也玉成了馮藝。比某些同代人有更多痛苦體驗的馮藝,也比某些同代人更早地具備了強健的人格精神和充實的內心世界。他敏於感知各種人生況味,善於分辨真善美和假惡醜,以及擅長描摹紛紜多變的世態與豐富複雜的人情,都與此有一定關係。

馮藝對人生的苦與樂、成與敗、順與逆,人性的真誠與虛偽、善良與兇惡、美好和醜陋等等,都有精闢的議論。他談古論今,旁徵博引,娓娓動聽地講故事,有根有據地用文獻,目的是提示人生真諦和人性要義,哲思、人情、詩意三者兼容。談笑風生,輕鬆愉快,然而不失高雅和莊重,並非胡侃神聊之作。這一輯中的作品都有較多的議論,但是議論中充盈著形象、情韻和趣味,其思想意義和文學價值無需贅言。

笑口常開

馮藝是佛緣很深的一位作家,他是一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人,狗肉與佛祖都同時可以容納於心。他的笑容與“佛肚”,更使你過目難忘。馮藝先生是一尊笑佛。他坐下來就喜歡撫摸自己的肚子,並且“呵呵”地笑,一副知足常樂的模樣。經過幾十年歲月的變革,馮藝的身段已經由長條形,逐漸發展成今日的“頗具規模”並具“橫向發展”的特質。他是南方人,卻一副北方人的長相,高大,皮膚白皙,並且年輕時頭髮柔軟呈黃色,有點白俄的味道。

馮藝馮藝
漂泊的馮藝,是在小時候。他說他去過新疆投奔過親戚,很小的時候就一個人坐火車大西北去。我特別能理解那種情形,風聲鶴唳,知識分子已經鎖不住家門也關不住家門,隨時沒有家的恐怖,籠罩著心頭。惶恐和不安,像奪命的小偷,一天24個小時尾隨著。那時,作為馮家的唯一男丁,他父母想把他送到一個遠離是非的邊地,讓他像一株小胡楊在天偏地遠的地方平安地活下去。

馮藝自己回憶起這段生活時,他是這樣說的:我正少年,因父親受審查迫害,為了躲避當時的動亂,我曾背井離鄉西出陽關,到新疆逃難,接受過天山南北風土人情的薰陶。後來當了工人,到了天津輕工業學院當過“工農兵學員”。最終因為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作家夢,在恢復聯考之後,我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

生活中的馮藝,是一位永遠笑嗬嗬的大廚。我見過他圍著圍裙從廚房裡端菜出來時的形象,如果哪天他上電視如做“快樂廚房”的主持人,一定精彩。作為一個廚師,首先他的噸位要夠,二是他的手藝了得,三是樂此不疲。這三點他都當之無愧。

他可能也有痛苦。但他善於把痛苦做成可口的糍粑,沒事的時候自己拿出來有滋有味的品嘗一下。但更多的時候,喜歡喝。他能喝,而且能快樂地喝。喝酒有層次,酒徒、酒鬼、酒聖、酒仙。馮藝起碼是“酒聖”這個級別。他是“醉了還能喝出氣氛”“醉了還很清醒”“醉了還能辦事”的那一種人。

個人評價

馮藝還是一個有作為的作家協會主席、一位優秀的出版家和美食家。他就任廣西作協主席以來,廣西作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先是東西、鬼子連續獲得魯迅文學獎,使廣西文壇在全國備受矚目。一批作家脫穎而出,作品在

馮藝馮藝
全國知名刊物像排炮般發射。一年內就有6個長篇作品問世,譬如東西凡一平黃佩華楊映川等等,都會在同一年推出自己的長篇。現在又有一批“70年代”或“80年代”後的作者群,受到作協的關注,為他們的創作提供一切方便與可能。如果說,廣西作家隊伍在跋涉、在前進、在跑步,那么馮藝起碼是這個隊伍的領跑者、組織者。

他熱愛民族文學,致力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發展,以推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為己任。經他手出版各民族文學書籍就有數百種,許多作品獲得全國多項文學獎、中國圖書獎和中國少數民族圖書獎,他主編《中國少數民族作家作品大系》、《中國散文詩大系》、《中國散文集粹》、《中國當代小小說作品大系》、《中國歌海詞叢》等多大型文學叢書,為中國當代文學寶庫做了積累和補白。
為了表彰馮藝在文學創作的成就和對廣西文學事業發展的貢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他“廣西壯族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榮譽稱號;任命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重點文化項目《廣西大百科全書》(18卷)副主編。並記“二等功”。2001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2006年11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再次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並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

人物影響

馮藝以藝術家的鄭重和精心對待文學創作,他清醒地認識到文學與生活之間、文學與思想之間、文學與社會問題之間的關係,並成就了他在文學創作上大方優雅、富有才情的氣質,贏得了文學界的好評。
馮藝還是一位文學工作組織者。1997年主持廣西作家協會工作後,善於團結老中青作家,開展富有文學意義的多

馮藝馮藝在第二屆廣西青年詩會上發言

項活動,不斷把廣西文學創作推向全國。著名評論家、北大教授曹文軒指出“20世紀末21世紀初,廣西這個也許在經濟上還不發達的地域,卻在文學引領潮流。”十來年,廣西青年作家在國家許多重要文學期刊上頻頻亮相,並連續獲得魯迅文學獎等多種全國文學獎項的事實,結束了廣西多年無人問鼎國家文學大獎的狀況,實現了零的突破。標誌著廣西作家已經改變了偏安一隅的心態,開始了進軍全國的征程。中國文壇批評界把廣西作家群在文壇上的崛起稱為“廣西文學現象”。《人民文學》副主編李敬澤等專家認為,廣西青年作家層次平整、水平整齊,在全國並不多見,“廣西文學現象”的形成得益於廣西有優良的文學傳統,得益於廣西文學界當家人的大力支持以及對文學生態的營造。可以說,廣西新一代青年作家的崛起,作為廣西文學創作的領軍人馮藝功不可沒。他在創作的同時,為作家營造良好的發表作品的環境,為作品營造良好的反饋環境。十年來,他組織舉辦了一系列青年作家讀書班、採風、筆會和研討會,邀請全國名刊名編,知名作家和評論家對作家寫作輔導、為廣西文學發展把脈。“廣西青年小說家講習班”、“廣西青年詩會”和“青年作家批評家論壇”等讀書班、筆會和研討會和召開,豐富了作家的理論知識,拓寬了作家的社會視野,加強了廣西作家與全國重要文學刊物的聯繫,為把廣西作家推向全國起了鋪路搭橋的作用,為提高廣西作家的知名度和批評界對廣西文學的認知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編輯的由灕江出版社出版的《廣西當代作家叢書》一套60卷,浩浩蕩蕩;叢書收入包括有漢、壯、瑤、苗、侗、回、京、仫佬等8個民族的廣西有代表性的作家60人,每人一卷作品自選集。《廣西當代作家叢書》的出版,是新中國以來廣西文學界打造的最大的文學積累工程。這些作品體現了廣西作家隊伍成長的道路、他們思想發展的歷程及其文學品質增進的軌跡,這不僅是對廣西本土文學創作階段性的檢閱和總結,也是對文化積累和後人創作有著借鑑和參考的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