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振聲

馮振聲

馮振聲,北京人,自幼酷愛相聲藝術,十三歲學相聲,師承馬桂元。他與於寶林互相磋商編演過不少新節目,而且捧得嚴絲合縫,效果異常火爆火熾,被大家譽為富有特色的“火檔”相聲。

馮振聲
馮振聲
馮振聲,北京人,自幼酷愛相聲藝術,十三歲學相聲,師承馬桂元。後其師病故,他隨馬德祿及老藝人尹鳳岐學藝,邊學習邊實踐演出。自1937年後,在瀋陽、哈爾濱牡丹江徐州等地獻藝。馮寶華熟諳馬氏相聲風格,捧逗俱佳,四十年代後期,與於寶林合作時,才改為專門捧哏。馮寶華基本功紮實,對業務認真負責。他與於寶林互相磋商編演過不少新節目,而且捧得嚴絲合縫,效果異常火爆火熾,被大家譽為富有特色的“火檔”相聲。

個人資料

馮振聲年輕時的馮寶華
年輕時的馮寶華
姓名:馮振聲
原名:馮寶華
父親:馮書田
性別;男
籍貫:北京
出生:1922年7月,農曆壬戌年
職業:相聲演員
師承:馬桂圓先生
逝世:2004年5月31日,農曆甲申年四月十三日,23時,因癌症晚期不治,在天津逝世,享年82歲。

基本概況

馮振聲
馮振聲

馮振聲自幼酷愛相聲藝術,20世紀40年代後期,開始與於寶林合作。1954年進入天津市和平區相聲隊,任工會主席,與班德貴共為相聲隊隊長。1956年畢業於天津市文藝工會業校。1959年同於寶林一起調入河北省曲藝隊任工會主席,後改曲藝學校任教。1961年調入天津市南開區相聲隊,為魏文亮捧哏。1980年調入天津市實驗曲藝團,後退休。晚年在民營團體眾友相聲團為尹笑聲捧哏。
三十年代初期,馮寶華才十二歲,在嚴父的督促下,放下書包到天津東興市場“相聲大會”學藝,馬桂元對他要求很嚴,時常叫他十遍二十遍地復誦一句台詞,馮寶華累得渾身是汗,馬桂元仍然搖頭說不行。嚴格的要求和全力督促,使馮寶華橫下一條心向相聲領域進軍,終於在十八歲時嶄露頭角。他曾去濟南、南京等地演出。馮寶華善演文哏、貫口等節目,馬氏代表節目《文章會》《對對子》《吃元宵》等,他演來均得心應手。
改編的相聲《小型話劇》天津市首屆曲藝會演中獲一等獎。他的表演捧逗皆精。逗哏以貫口、腿子活為佳,捧哏捧得嚴實、不奪戲、不搶活,擅現掛。他與於寶林的合作嚴絲合縫,效果異常火爆火熾,被大家譽為富有特色的“火檔”相聲。1997年為錄製傳統相聲資料,和於寶林錄製了《鍘美案》《賣布頭》《渭水河》 ,和高笑林錄製了《滑油山》《粥挑子》《哭當票》 ,和魏文華錄製了《捉放曹》 ,和田立禾佟手本錄製了《翻四輩》等。
所收徒弟:常福荃楊海荃韓小痴葉太珍祝景荃張聞斌
所獲獎勵:相聲《小型話劇》在天津市首屆曲藝會演中獲一等獎。

個人經歷

20世紀40年代後期,開始與於寶林合作。
1954年進入天津市和平區相聲隊,任工會主席,與班德貴共為相聲隊隊長。
1956年畢業於天津市文藝工會業校。
1959年同於寶林一起調入河北省曲藝隊任工會主席,後改曲藝學校任教。
1961年調入天津市南開區相聲隊,為魏文亮捧哏。
1980年調入天津市實驗曲藝團,後退休。晚年在民營團體眾友相聲團為尹笑聲捧哏。

個人特長

表演捧逗皆精,逗哏以貫口、腿子活為佳,捧哏捧得嚴實、不奪戲、不搶活,擅現掛他與於寶林的合作嚴絲合縫,效果異常火爆火熾,被大家譽為富有特色的“火檔”相聲。1997年為錄製傳統相聲資料,和於寶林錄製了《鍘美案》、《賣布頭》、《渭水河》,和高笑林錄製了《滑油山》、《粥挑子》、《哭當票》,和魏文華錄製了《捉放曹》,和田立禾、佟手本錄製了《翻四輩》等。

主要作品

1、
馮振聲相聲大全
相聲大全
《師傅經》表演者:於寶林、馮振聲
2、《哭四出》表演者:於寶林、馮振聲
3、《烏龍院》表演者:於寶林、馮振聲
4、《渭水河》表演者:於寶林、馮振聲
5、《賣布頭》表演者:於寶林、馮振聲
6、《鍘美案》表演者:於寶林、馮振聲
7、《賣估衣》表演者:於寶林、馮振聲
8、《結巴論》表演者:高笑林、馮振聲
9、《哭當票》表演者:高笑林、馮振聲
10、《滑油山》表演者:高笑林、馮振聲
11、《粥挑子》表演者:高笑林、馮振聲
12、《講三國》表演者:高笑林、馮振聲
13、《夢中婚》表演者:高笑林、馮振聲
14、《捉放曹》表演者:魏文華、馮振聲
15、《鈴鐺鐠》表演者:於寶林、馮振聲
16、《白吃猴》表演者:於寶林、馮振聲
17、《大上壽》表演者:於寶林、馮振聲
18、《五行詩》表演者:於寶林、馮振聲
19、《翻四輩》表演者:田立禾、馮振聲、佟守本
20、《醜態百出》表演者:於寶林、馮振聲

相關新聞

台上的演出,磁石般的吸引住了全場上千觀眾的眼神。但聽得“駙馬爺近前看端詳,上寫著秦香蓮三十二歲……”,那濃重的腦後音、清晰有力的吐字、醇厚的韻味,可說是地道的裘派。是京劇"裘派"專場演出嗎?非也!這是原“天津市實驗曲藝團”相聲演員於寶林、馮寶華合說的相聲《鍘美案》 。
於寶林學唱裘派花臉唱腔極富功力,嗓音高亢、字正腔圓,頗受觀眾歡迎。他時常接到觀眾的來信,特別要求他演出《鍘美案》《學唱姚期》等節目。一九六零年他在北京演出時,深得當時北京京劇界的矚目。裘盛戎、馬富祿、馬長禮等京劇表演藝術家曾親臨觀摩,並與他親切座談。
於寶林除了善學京劇裘派,對各種地方戲曲曲藝方言、叫賣聲,不同人物的語調、動作,也都模仿的惟妙惟肖。如《劉巧兒與竇爾敦》《赤桑鎮》《學電台》 《哭四出》《醜態百出》等等,都充分展示了於寶林的藝術特長。
俗語說:“業精於勤”,於寶林的藝術之所以能形成個人的獨特風格,與他多年的藝術實踐與刻苦鑽研是分不開的。他一九二一年生於天津,由於家境貧寒,國小沒有畢業就做了書場的服務員。在耳濡目染中,逐漸熟悉、理解了評書及相聲藝術,對相聲尤為喜愛。十七歲時,他拜張振圻為師學相聲,同時拜張闊峰為師學評書,一邊學習一邊演出,互有借鑑,頗為火熾。從十九歲開始,專門從事相聲演出,先與焦國臣(藝名兒:“小金牙”)搭夥,在北京東安市場演出。後與李潤傑王占榮在天津“新三不管”等處撂地。二十二歲時,拜評書、相聲前輩馬軫華(亦名馬壽延)為師,在天津謙德莊、河東地道外等處演出,聲譽鵲起。二十六歲以後入天津南市"連興茶社"獻藝,先後與郭全寶高鳳山、馮寶華搭伴。在對口相聲中經過刻苦鑽研,逗、捧均有特色,頗受觀眾喜愛。

相聲欣賞

馮振聲
天津相聲集粹
《賣布頭》
於寶林、馮寶華
甲:相聲這個藝術哇,是綜合性的藝術
乙:噢,不錯
甲:啊,說唱的文學
乙:哎,是是
甲:(對乙)表演的好啊
乙:噢,您誇獎
甲:老演員啦
乙:還談不到這個
甲:相聲演員大部分都是北京人
乙:哎,因為相聲是北京的出產
甲:即便這個同志不是北京人
乙:啊
甲:也說國語
乙:那是啊
甲:所以說說相聲的
乙:啊
甲:北京人多
乙:對
甲:開大飯莊子的呢?
乙:那哪會兒人多呢?
甲:山東人多
乙:噢,是是
甲:開顏料莊的
乙:哪會兒人多?
甲:山西人多
乙:喔,過去都那樣
甲:賣布的
乙:哪會兒人多?
甲:高陽人多
乙:喔,是是
甲:理髮師
乙:哪會兒人多?
甲:寶坻縣的人多
乙:喔
馮振聲中國相聲
中國相聲

甲:打鐵的
乙:哪會兒人多?
甲:章丘人多
乙:呵,您聽聽
甲:賣笤帚的
乙:哪會兒人多?
甲:香河縣的人多
乙:嗯
甲:賣豆腐絲的
乙:哪會兒人多?
甲:武清縣的人多
乙:喔?
甲:澡堂子職工跟修腳的老同志
乙:哪會兒人多呢?
甲:定興的人多
乙:對
甲:賣冰棍的
乙:哪會兒人多?
甲:哪的人都有
乙:我七??哎,嘿嘿,這怎么哪的都有了呢?
甲:您想哪沒有賣冰棍的
乙:說的是啊
甲:到了那個夏季炎熱,都要吃一點冷食
乙:唉,就為了消暑
甲:名字不一樣
乙:喔,叫的名兒不同
甲:到了咱們天津、北京就叫‘冰棍’
乙:是啊
甲:到唐山地區
乙:叫什麼呢?
甲:叫‘冰塊’
乙:喔
甲:(學吆喝)“大冰塊啦,三分五分嗒”
乙:喔哈哈
甲:到江南
乙:叫什麼呢?
甲:叫‘冰棍’
乙:喔,給掉個個
甲:到東北三省
乙:是?
甲:叫‘冰果’
乙:嗯
甲:到山東
乙:叫什麼?
甲:叫‘冰榔棍’
乙:喔?‘冰榔棍’
甲:‘冰榔棍’
乙:那要到山東吆喚呢?
甲:吆喚有地方的色彩
乙:是啊?
甲:好聽極了
乙:要一吆喚?
甲:(學吆喝)“吃冰榔棍啦,冰榔棍都是涼嗒”
乙:這不廢話嘛,要熱的呢?
甲:熱的那是抻條面
乙:嗐,這哪的事情啊
甲:這吆喚叫啊
乙:啊?
甲:‘抱君枝’(音)
乙:不錯
甲:又叫‘會’(音)聲
乙:是啊
甲:還叫‘或’(音)聲
乙:嗯
甲:打招呼的意思
乙:對啊
甲:吆喚最好的您知道什麼地方嗎?
乙:這我可知道
甲:您介紹介紹
乙:那得說是北京
甲:咱們的首都
乙:這么說您有點兒研究啊
甲:跟您比還差點兒
乙:您這是客氣,那我要吆喚一個你能知道是賣什麼的嗎?
甲:當著各位同志您就吆喚,您有上句,我馬上接您的下腔
乙:好嘞,咱們互相地研究一下
甲:探討探討
乙:你聽這賣什麼的啊
甲:您來來
乙:“冰糖嘞,葫---”
甲:“葫蘆兒嘞呀”
乙:呵哈?
甲:冰糖的葫蘆兒
乙:嗯,行啊
甲:到北京叫‘糖葫蘆兒’
乙:對啊
甲:到咱們天津呢
乙:叫?
甲:叫‘糖墩兒’
乙:嗯
甲:吆喚好聽
乙:天津吆喚?
甲:吆喚著都這味兒了
乙:是?
甲:(學吆喝)“大紅果的糖墩啊”
乙:哎
甲:墩兒---
乙:哎,行啊,是這味兒啊,你再聽這賣什麼的
甲:您接著還來
乙:“新嘞個屜兒嘞”
甲:“包兒熱的嘞,發麵包兒又熱嘞”
乙:喔,賣包子的也知道。
甲:賣包子的
乙:行啊
甲:到北京叫羊肉床子
乙:嗯
甲:上午啊賣羊肉,到了下午呢就賣包子
乙:嗯
甲:到咱們天津也賣包子
乙:要到天津?
甲:跟他北京就不一樣
乙:噢,怎么不一樣呢?
甲:吆喚時候就吆喚倆個字,簡單明確
乙:哪倆個字?
甲:‘肉’‘包’
乙:喔是是?
甲:一吆喚這個‘肉’字,聲音特別大
乙:喔
甲:到‘包’了,嘴皮子勁
乙:是啊?
甲:表示這包子,薄皮大餡兒
乙:喔,他要一吆喚呢?
甲:都這么吆喚
乙:是
甲:“肉---------------包”
乙:完啦?這倒乾脆啊
甲:簡單明確
乙:好嘞,你再聽這個賣什麼的
甲:接著還來
乙:(音)“嘿,南罐大的嘞”
甲:(音)“不澀的嘞喲,澀了要換的嘞”
乙:哈哈,這賣什麼的呢?
甲:賣柿子的
乙:可以啊
甲:到北京叫‘柿子’,到咱們天津簡單。
乙:叫?
甲:‘四則’(柿子)
乙:唉,方言不一樣
甲:這位一買柿子一說話,就知道這同志什麼地方人
乙:這怎么聽呢?
甲:嘿,您這柿子澀不澀嘿
乙:啊,這是北京話
甲:‘泥著四則塞不塞’(您這柿子澀不澀)
乙:嘿嘿嘿,這到了天津了
甲:咱們天津售貨員有個特點
乙:那要到天津吆喚?
甲:吆喚出來通俗易懂
乙:是啊?
甲:啊,熱鬧,吆喚都這么吆喚
乙:噢,您學學
甲:“做大褂嘞,做大褂來吧”
乙:噢,是這味兒啊
甲:你瞧瞧
乙:你再聽這賣什麼的
甲:你接著來呀
乙:“哎,紅個瓤兒好嘞,白個瓤兒--”
甲:“不過水的瓤兒嘞,好大地塊嘞,兩個大嘞,喝呀”
乙:喝?您這賣什麼的?
甲:西瓜
乙:哎,這西瓜它對,為什麼喝呢?
甲:他這僂了這個
乙:那端半拉喝去吧
甲:咱們天津的售貨員吆喚好聽
乙:喔,到了天津一吆喚
甲:就這--勸業場後邊有一位
乙:嗯
甲:那大胖子
乙:喔
甲:一吆喚,走到那會兒,您要帶小孩的抱好嘍
乙:怎么呢?
甲:抱不好嚇一跳
乙:是啊
甲:缺德了一吆喚
乙:一吆喚?
甲:一毛一塊!!!!!
乙:嚯,這是玩命啊
甲:顯著熱鬧
乙:你再聽這賣什麼的
甲:您接著還來
乙:“喝涼水嘞”
甲:“大蜜桃嘞”
乙:行啊
甲:賣桃的
乙:喔,有倆下子
甲:深川的蜜桃最出名
乙:“哎,賽虎眼嘞”
甲:“哎,櫻桃嘞,比炒豆兒還賤嘞”,賣櫻桃的
乙:嗯,你再聽這個
甲:你接著來
乙:“哎,柿子大了”(音)
甲:“吃桑葚了冰個來的溫鮮果哎”(音)
乙:喔,這賣鮮貨的你也知道
甲:怎么樣
乙:你再聽這個
甲:接著來
乙:“煎餅果子”噢。。這。。我吆喚出來啦
甲:你吆喚出來幹嘛
乙:這么樣
甲:是?
乙:你吆喚我來接
甲:我要吆喚北京的
乙:啊?
甲:當著各位親愛的觀眾
乙:嗯?
甲:那算我欺負你
乙:你說
甲:就這前邊一點兒的
乙:嘿嘿,我在天津五十多年,你說我什麼沒見過?
甲:這個你準接不上來
乙:這么樣
甲:嗯?
乙:你也別嗆火
甲:是
乙:如果你吆喚,我要不知道賣什麼,我這兒張口結舌
甲:這怎么辦?
乙:各位同志您甭客氣,您就鼓鼓掌(啪、啪、啪)
甲:嗯
乙:這為恥笑我
甲:噢,這是嗆火
乙:嘿嘿,算我栽給你了
甲:各位作為評議員啊
乙:嗯?
甲:我這么一吆喚,他接不上來,就給他鼓鼓掌
乙:哎,你來呀
甲:啊,這是賣什麼的呀
乙:你吆喚吧
甲:“一毛半斤嘞”
乙:一。。。
甲:這個賣什麼的?
乙:我。。。呵,行啊,真有倆下子啊
甲:你瞧瞧,你來呀
乙:喔,一個‘一毛半斤’我就崴泥(音)啦
甲:哎
乙:也別說,各位同志還真鼓勵你
甲:嘿嘿
乙:還真鼓掌,您哪位鼓掌來著,您說這個賣什麼的?嘿嘿,那我要吆喚一個,你也不知道賣什麼的
甲:不相信
乙:你聽著
甲:您來
乙:“哎,包圓去包圓去”
甲:“買了買了,過來瞧瞧吧您吶”
乙:“就這倆下嘞”
甲:“這都是清倉處理的嘞”
乙: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
甲:完了吧,您不動腦子,同志
乙:你就說那馬路邊上戳大堆兒的那個
甲:你這個要求呢?
乙:串胡同兒的做小買賣的
甲:走行走串巷的?
乙:有傳統性的那個
甲:各位同志都聽過的?
乙:對呀
甲:聽這個
乙:你來吧
甲:“賣大小---”
乙:“小金魚兒喲”
甲:“綠磁盆兒喲”
乙:哎,綠。。。,哎喲呵,拐彎啦啊
甲:嘿嘿
乙:喔,你再吆喚
甲:“大號---”
乙:“錫壺喲”
甲:“舊竹帘子”
乙:嗯
甲:“硬面---”
乙:“餑餑”
甲:“饅頭”
乙:走,什麼毛病啊
甲:完了吧
乙:嘿嘿,合著到你那兒都是‘一個馬兩個尾巴’
甲:你這回也來‘一個馬兩個尾巴’的
乙:嗐,我也能吆喚這個
甲:不相信
乙:你聽著
甲:開始
乙:“姜米小棗的---”
甲:“切糕跟粽子”
乙:哎哎,哎呀呵,嚯,兩頭你都給占去啦
甲:這回你也兩頭占
乙:好嘞,你吆喚我也兩頭占著
甲:注意啊
乙:你來吧
甲:“油炸地嘞---”
乙:嗐,“果仁喲宣圈喲”(音)
甲:“老虎豆兒喲”
乙:老。。。。嚯?還有老虎豆兒吶哈?
甲:嗯
乙:好,你再吆喚
甲:“油炸地嘞---”
乙:“果仁喲宣圈喲老虎豆兒喲”(音)
甲:“炸蝦米頭喲”
乙:嚯,行啊,這太多了這個
甲:太多你來呀
乙:你還敢吆喚嗎?
甲:你還敢接嗎?
乙:你吆喚
甲:你注意
乙:來吧
甲:“油炸地嘞---”
乙:聽著點兒,“果仁喲宣圈喲老虎豆兒喲炸山竽乾兒喲炸果子喲炸麻花兒喲炸排衩兒喲炸糖麻花兒喲炸糖耳頭喲炸窩頭喲炸薄餅兒喲炸糕哇炸素刃子喲炸蝦米頭喲炸小魚兒喲炸螞蚱喲乾脆我想吃什麼就炸什麼吧”(音),哈哈哈
甲:“炸擀麵棍兒喲”
乙:唏,像話嗎?
甲:怎么不像話?
乙:有炸擀麵棍兒的嗎
甲:您這全炸啦
乙:啊?
甲:您這個絕點兒您這會兒
乙:哎,你那意思恨不得把我給蝸到這會兒
甲:這是個誤會
乙:嗯
甲:老同志們一回憶都知道
乙:是?
甲:在舊社會那個時候啊
乙:嗯?
甲:做小買賣的都講究吆喚
乙:五行八作他都講究吆喚嘛
甲:啊,有一種啊有藝術性的吆喚,最好聽的
乙:那是賣什麼的呢?
甲:在舊社會那陣賣布衣的,他有藝術性
乙:噢,就是過去那賣舊衣服的
甲:哎,分出多少樣來
乙:是?
甲:有北京的布衣、天津的布衣、河南的布衣、陝西的布衣、山東的布衣、山西的布衣、大口的布衣、小口的布衣、對口的布衣
乙:嚯,布衣就分這么些種
甲:各有千秋
乙:噢,您說那種有藝術性?
甲:有藝術性、幽默含蓄、現抓現編的
乙:是?
甲:有一種對口的布衣
乙:喔,就是兩個人吆喚
甲:一對一句
乙:賣一樣的東西,一對一句吆喚
甲:現抓現編
乙:可以呀
甲:腦子得快
乙:我腦子就不慢
甲:嗯?
乙:咱們倆吆喚一回
甲:試試啊
乙:你有上句我給你接下句
甲:好啦
乙:來吧
甲:拿這手絹啊
乙:嗯
甲:說什麼衣服就什麼衣服啦
乙:您說什麼衣服我都有下句
甲:詞得快啊
乙:來吧
甲:開始啦啊,“大啦馬的褂兒啊”
乙:“大啦馬的褂兒啊”
甲:嗯,好嘛,倆大馬褂兒這啊
乙:哎?
甲:不對
乙:不隨著你來嗎?
甲:詞兒不能一樣
乙:喔,詞兒嗎要改一改
甲:對對對
乙:可以呀
甲:“大啦馬的褂兒啊”
乙:“二啦馬的褂兒啊”
甲:“三啦馬的褂兒啊”
乙:“四啦馬的褂兒啊”
甲:“五馬褂兒啊”
乙:“六了馬的褂兒啊”
甲:馬褂兒這排隊來了在這會兒
乙:嘿嘿
甲:您這攤上光買馬褂兒合算是
乙:你認為我不懂啊
甲:您這是?
乙:我明白
甲:是?
乙:你吆喚大馬褂兒,我再吆喚啊,是馬褂兒可不許說馬褂兒
甲:對
乙:可以用那種形容詞把它給形容出來,為什麼它叫‘馬褂兒’,對不對?
甲:對,還得說出一番道理出來
乙:那就定啦
甲:那就來吧
乙:來吧
甲:“大啦馬的褂兒啊”
乙:“套在外邊兒喲”
甲:我七
乙:嘿嘿嘿
甲:您先別樂
乙:啊?
甲:這我不理解
乙:怎么不理解?
甲:這大馬褂兒怎么非套外邊兒啊?
乙:嘿嘿,馬褂兒為禮服
甲:對!
乙:過去是長袍馬褂兒嘛,拜客的時候,穿好了大褂兒
甲:嗯?
乙:是把這馬褂兒就是套在外面兒
甲:噢
乙:是馬褂兒就套外面兒
甲:馬褂兒套外邊兒
乙:對了
甲:那要套裡邊兒呢?
乙:哎,那是背心兒
甲:行
乙:嘿嘿
甲:“大啦馬的褂兒啊”
乙:“套在外邊兒喲”
甲:“沒有袖子喲”
乙:我,哎,“那是坎肩兒喲”
甲:“買袍兒的嘍”
乙:“有領子喲”
甲:“買了我的襖兒喲”
乙:“續著棉花喲”
甲:“墩兒啦墩兒喲”
乙:“打著棉的墩兒墩兒墩兒喲”
甲:“怎么這么厚哇”
乙:“親娘續的呀”
甲:“後娘當的呀”(音)
乙:“賣多少錢吶?”
甲:“五六毛喲”
乙:“一嘞塊的一呀”
甲:“爺兒倆趕集喲”
乙:“一大一小兒喲”
甲:“買褲子喲”
乙:“倆條腿兒喲”
甲:“一條腿兒的喲”
乙:嗯?嗯,嘿嘿,“那是裙子喲
甲:“三條腿兒喲”
乙:嗯,“沒法兒穿喲”
甲:“四條腿兒喲”
乙:“那是倆條喲”
甲:“五條腿兒喲”
乙:“那是手套兒哇”手套都出來啦?你這可叫擠裂人吶
甲:不簡單吶
乙:嗯?
甲:腦子夠快
乙:還談不到這個
甲:這個吆喚您聽著有意思吧?
乙:是啊
甲:比這還有好聽的
乙:那是賣什麼的?
甲:在舊社會有一種賣布頭兒的吆喚
乙:嗯
甲:他有藝術性
乙:喔,你說的那是串胡同兒背著大包袱?
甲:那怎么吆喚吶?
乙:一吆喚都這味兒嗎
甲:您來來我聽聽
乙:都是天津的鄉親
甲:可以
乙:“賣雜散玉布頭兒嘞,一百多三百多樣兒,買去做布料兒去唄”
甲:嗯
乙:對不對?
甲:您介紹的是一部分
乙:是啊
甲:咱們天津鄉親
乙:嗯
甲:背著包袱,到胡同里打開之後
乙:嗯?
甲:一塊兒一塊兒的
乙:對呀
甲:拿出來吆喚熱鬧極了,“這一塊啊”
乙:啊?
甲:“不掉色(shai3)的花洋布啊”
乙:喔
甲:“買家去給小孩兒做褲衩兒、做兜兜去吧您吶”
乙:喔?
甲:“做門帘兒、窗戶簾兒,靠里掛靠外掛靠里掛嘞里外”
乙: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
甲:這個我也不知道
乙:噢,您說這種賣布頭兒的?
甲:我介紹這種賣布頭兒的在舊社會是騙人的生意
乙:錯啦
甲:嗯?
乙:買賣它不能夠騙人
甲:他們就騙人
乙:為什麼呢?
甲:有門市部
乙:喔,也有門臉
甲:在商店門口兒擺攤兒
乙:是?
甲:把布都碼到一塊兒
乙:嗯
甲:整塊兒的布,整匹的的全是
乙:啊?
甲:他撕一塊兒一塊兒的
乙:喔,滿給扯開嘍
甲:一丈五六
乙:是了
甲:不耽誤您的材料
乙:嗯
甲:做大褂兒夠一件兒,褲褂兒夠一身兒
乙:是啊
甲:吆喚出來好聽
乙:喔
甲:有轍有板、有腔有調,就跟唱一樣
乙:這么樣
甲:嗯
乙:您吶,就在這兒吆喚一下
甲:可以
乙:我去(扮)那小夥計兒
甲:成
乙:站那旁邊給您(den4)那布的犄角,接個下腔
甲:可以可以
乙:來吧
甲:掀開布拿過來他不吆喚
乙:嗯?
甲:摔一摔
乙:麥台麥台(音)
甲:表示這布啊,沒有漿性
乙:是了
甲:含一口水噴一下
乙:嗯
甲:“撲----------------”,(用力拍一下手)“啪”,這塊布
乙:啊?
甲:您買家穿去
乙:是是?
甲:穿多少年,怎么洗,怎么投它不掉色(shai3)
乙:哎,透藍?
甲:漂白
乙:廢話嘛,白的還掉色(shai3)嗎?
甲:咱先吆喚這白的試試,“哎--”
乙:嗯?怎么‘哎’一聲啊?
甲:這就開始了
乙:喔,為攏人的耳音
甲:對
乙:是?
甲:“哎,吆喚著賣,哎了吧”
乙:喔?
甲:“吆喚著賣我的布的件了吧”
乙:是嘍
甲:“不要那一樁,來買這一樁”
乙:啊?
甲:“樁樁件件大不相同吶不一樣兒嗒”
乙:對
甲:“瞧瞧這塊布”
乙:是?
甲:“看看這個色(shai3)”
乙:啊
甲:“沒個褒貶沒有蘸(zhan3)沒個窟窿眼兒
乙:不錯
甲:“這是什麼色(shai3)”
乙:它是?
甲:“這是本色白”
乙:白
甲:“怎么那么白”
乙:啊?
甲:“怎么那么白”
乙:是啊?
甲:“它為什麼這么的”
乙:嗯?
甲:“怎么這么白”
乙:啊?
甲:它、它怎么這么白呢?
乙:我哪知道啊?這得你吆喚吶
甲:“怎么這么白”
乙:啊
甲:“氣死了頭場雪”
乙:是?
甲:“不讓二場霜,真不亞了賽那頭號地洋白面的白啦”
乙:對
甲:“也是沒它白”
乙:是嘍
甲:“氣死趙子龍”
乙:嘿
甲:“不讓小羅成”
乙:喔
甲:“誰見過薛白袍,壓過小馬超哇”
乙:對
甲:“沒有他來白”
乙:是嘍
甲:“不提那樁白”
乙:嗯?
甲:“咱的那樁布”
乙:對
甲:“您買到家裡去”
乙:怎么樣?
甲:“繃被單子嘞個做被裡兒你做門帘兒做褲褂兒去吧”
乙:是嘍
甲:“禁洗又禁曬”
乙:嘿
甲:“禁鋪又禁蓋”
乙:喔
甲:“禁拉又禁拽”
乙:是?
甲:“禁蹬又禁踹”
乙:我說這人怎么啦?
甲:這人被窩有臭蟲
乙:嗐,你踹它乾什麼呢
甲:啊,他表示結實
乙:表示好
甲:“十年吶八年都蓋不壞了吧啊”
乙:是嘍
甲:“颳風也不透”
乙:對
甲:“下雨也不漏,是那多么快的剪子都鉸不動了吧啊”
乙:這什麼布啊?
甲:這是鋼板這是?
乙:鋼板吶!願不鉸不動呢
甲:鉸不動他有主意
乙:怎么辦?
甲:用電鋸鋸
乙:鋸開嘍?
甲:拿鉚釘鉚
乙:鉚好嘍?
甲:用電焊焊
乙:焊好嘍以後呢?
甲:倆禮拜以後做得了溜家裡‘啪’就穿出來了
乙:啊,這是大衣?
甲:鍋爐這是
乙:沒聽說過,就是吹噓誇張
甲:就是誇張
乙:對呀
甲:這塊賣不出去,擱到一邊兒
乙:怎么樣?
甲:換一塊青色(shai3)的
乙:青?
甲:青的不吆喚青的
乙:那他吆喚?
甲:黑的
乙:噢,黑色(shai3)的
甲:怎么這么黑,舉出多少古人名來
乙:嗯
甲:過去的‘八大祥’在什麼地方
乙:噢
甲:這塊布您買到家裡做什麼用
乙:嗯
甲:富餘的布頭還不叫您糟蹋
乙:喔?
甲:先要的錢多
乙:是?
甲:最後自動地往下讓價
乙:喔,慢慢地往下落
甲:你給幫個忙
乙:那我幹嗎呢?
甲:喊著一點兒啊
乙:喊什麼?
甲:‘瞧本兒’、‘看利兒’、‘別讓了’、‘別賠了’
乙:噢,是你那么一吆喚,我就喊“‘瞧本兒’、‘看利兒’、‘別讓了’、‘別賠了’?”
甲:對對對對
乙:可以啊
甲:“哎,那塊是塊白”
乙:瞧本兒
甲:“這塊是塊黑”
乙:看利兒
甲:“怎么這么黑?”
乙:別讓了
甲:“它,那---”
乙:別賠嘍
甲:“它為---”
乙:瞧本兒
甲:“怎---”
乙:看利兒
甲:這位是上滿了弦了吧啊,哪兒‘瞧本兒’、‘看利兒’、‘別讓了’、‘別賠了’,哪兒啊您這是
乙:你不讓我喊這個嗎?
甲:您沒有聽明白
乙:啊?
甲:等到要價錢落錢的時候,這時候
乙:噢,多等往下一落價,我再喊這幾句
甲:嗯,‘瞧本兒’、‘看利兒’、‘別讓了’、‘別賠了’
乙:行啦
甲:“哎,那塊是塊白”
乙:對
甲:“這塊是塊黑”
乙:黑
甲:“它怎么這么黑?”
乙:嗯
甲:“為什麼那么黑?”
乙:是?
甲:“說真正煙薰皂”
乙:對
甲:“煙煤攙煤灰”
乙:嗯
甲:“它屎殼螂鑽炕都沒有它來黑呀”
乙:喔?
甲:“包公炸麻花,黑個脆嗒”
乙:嘿!
甲:“怎么這么黑”
乙:是?
甲:“氣死猛張飛”
乙:嗯
甲:“它不讓黑李逵,真不亞了那唐朝的黑敬德不上啊”
乙:對
甲:“也是沒它黑”
乙:是嘍
甲:“它怎么這么黑”
乙:嗯
甲:“它東山送過碳”
乙:啊
甲:“是西山挖過煤”
乙:嗯
甲:“您說賣過兩天兒煤嘞,這不採過兩天兒來,這不當過兩天”
乙:喔?
甲:“煤鋪的二掌柜的吧啊”
乙:是嘍
甲:“也是沒它黑”
乙:對
甲:“不提那樁黑”
乙:怎么樣?
甲:“咱的這樁布”
乙:嗯?
甲:“要得買不錯,咱就甭往遠處說啦”
乙:是
甲:“要往遠處說”
乙:啊
甲:“就得坐火車”
乙:嚯
甲:“就花上七塊多”
乙:嗯
甲:“您要不知道”
乙:怎么樣?
甲:“取上一個笑兒”
乙:對
甲:“遘奔電車道”
乙:是?
甲:“上了摩電車”
乙:嗯
甲:“買張電車票”
乙:喔
甲:“把這電車這么一繞,這不叮呤呤,噹啷啷就都到了吧啊”
乙:哪兒?
甲:“到在北門”
乙:對
甲:“下了摩電車”
乙:是
甲:“一直往北走”
乙:噢
甲:“往東一拐彎兒”
乙:那是?
甲:“那叫布衣街”
乙:不錯
甲:“一進西口兒”
乙:嗯
甲:“路南頭一家兒”
乙:那叫?
甲:“那叫尊慶容”(音)
乙:對
甲:“再往裡邊走了深了緊張原風吶花了厚了吧啊”(音)
乙:是嘍
甲:“再往東邊走”
乙:還有
甲:“成幾它抱了集是蛻林祥是蛻蚨祥還有那么一家它謙祥益了吧啊”
乙:是嘍
甲:“站在櫃檯那兒”
乙:怎么樣?
甲:“撿著樣兒的要”
乙:嗯
甲:“撿著樣兒的挑啦”
乙:噢
甲:“這本是青吶與那商標印嗒石林布兒嗒”
乙:是嘍
甲:“起名‘三不怕’”
乙:怎么呢?
甲:“怎么叫‘三不怕’呀”
乙:對呀
甲:“它不怕洗不怕曬怎么洗都不掉色(shai3)嗒”
乙:是嘍
甲:“要買這樁布”
乙:啊
甲:“頂少的價碼得五毛六了吧啊”
乙:喔?
甲:“說沒有五毛六”
乙:怎么樣?
甲:“買不來這么寬這么厚這么勻吶這么密吶”
乙:嗯
甲:“這么加密嗒這么好嗒”
乙:對
甲:“為什麼買這么貴吶”
乙:是啊
甲:“挑配是大”
乙:嚯
甲:“樓上樓下”
乙:嗯
甲:“電燈電話”
乙:喔?
甲:“人工吃食找錢要了吧啊”
乙:是嘍
甲:“常言道的好”
乙:說什麼?
甲:“店大樓里轉、羊毛哇處處出在羊身上兒嗒,您就別不了這點大七克可樂這期著店了吧啊”(音)
乙:對!!!
甲:“那位先生說”
乙:說什麼?
甲:“走在你這個攤兒”
乙:是啊
甲:“你買五毛六哇,它那個膽字烏了乾兒呢這么買了吧啊”
乙:怎么呢?
甲:“怎么回子事”
乙:是啊
甲:“說一個樣的布,一個樣的價兒,一個樣的色(shai3),誰也不要小門臉兒那個小布攤兒那個大道邊兒那小道沿兒那小四合院兒的那樁零布頭兒碎布塊了吧啊”
乙:是嘍
甲:“那位先生說”
乙:啊?
甲:“多少錢一尺呀”
乙:對啊
甲:“到門了角窩,庹一庹尺寸您聽了價了吧啊”
乙:是嘍
甲:“帶著尺來量啊”
乙:對
甲:“沒有帶著尺”
乙:怎么辦?
甲:“伸出胳膊你自己覺著辦啦吧”
乙:是?
甲:“一庹五尺”
乙:喔
甲:“兩庹一丈,三庹一丈五、足夠一丈六”
乙:是?
甲:“就算一丈四”
乙:聽聽
甲:“少點兒尺碼就少點兒價兒嗒”
乙:是嘍
甲:“您買到家裡去”
乙:怎么樣?
甲:“做褲褂兒夠一身兒”
乙:喔?
甲:“大褂兒夠一件兒”
乙:對
甲:“剩下那零了碎了布頭兒陰天下雨就沒有事兒”
乙:嗯
甲:“坐在屋裡頭補襪子吧”
乙:嘿!
甲:“他買五毛六”
乙:是啊
甲:“我買一毛八”
乙:嚯!
甲:“一尺一毛八,一丈一塊八,四尺他四毛,四八三毛二啊”
乙:是啊
甲:“三毛三啊加四毛啊七毛二是一塊八”
乙:嗯
甲:“大洋是兩了塊了五毛二了吧”
乙:對
甲:“二分零兒不了算了它”
乙:行
甲:“大洋你就給兩塊五嗒”
乙:對
甲:“這不兩塊五”
乙:怎么樣?
甲:“心裡別打鼓”
乙:是嘍
甲:“買了不算買”
乙:不錯
甲:“要了不算要”
乙:是?
甲:“洋錢做保那還不換嗒”
乙:對
甲:“這不兩塊五”
乙:嗯
甲:“瞧好嘍成色(shai3)”
乙:啊
甲:“看好這樁布啊”
乙:喔?
甲:“千萬吶別拿我們當做高陽攤兒賣的那樁萬樣貨了吧啊”
乙:怎么呢?
甲:“到了高陽攤兒”
乙:是?
甲:“買了萬樣貨”
乙:嗯
甲:“拿到家裡去”
乙:喔
甲:“您要一下水”
乙:是
甲:“擱到身上搭”
乙:喔
甲:“又被大風颳”
乙:嗯
甲:“汽車馬車飛機迫擊炮那機關槍都追不上它”
乙:怎么呢?
甲:“怎么回子事”
乙:啊?
甲:“刮跑啦”
乙:嗐嗐嗐
甲:“這不兩塊五”
乙:是
甲:“讓去一毛”
乙:是?
甲:“您給兩塊四”
乙:對
甲:“這不兩塊四”
乙:嗯
甲:“那位還不要”
乙:是
甲:“誰給兩毛錢的車錢歸是給呢吧”(音)
乙:對
甲:“兩毛錢的好茶葉算厚了他啦”(音)
乙:行嘞
甲:“大洋你就給兩塊整嗒啦”
乙:兩塊錢?
甲:“這不兩塊錢”
乙:怎么樣?
甲:“我們把它讓到家”
乙:是?
甲:“往後一退它”(音)
乙:啊?
甲:“少給一個子兒少給一個零兒少給一個蹦子就不了買了它啦”
乙:嘿
甲:“這不兩塊錢”
乙:啊
甲:“我狠了狠了吧”
乙:嗯
甲:“我遭了遭了吧”
乙:是
甲:“兩塊了大洋就打破了它啦”
乙:喔?
甲:“您給一塊九”
乙:是
甲:“這(位)給一塊八”
乙:噢
甲:“一塊七啦一塊六啦一塊五了吧啊”
乙:別讓了
甲:“再要是不要就給一塊四了嗒”
乙:瞧本兒
甲:“這就一塊四,讓去一毛”
乙:多少錢?
甲:“您給一塊三”
乙:看利兒
甲:“再讓一毛錢”
乙:多少錢?
甲:“您給一塊二”
乙:別讓了
甲:“再去一毛”
乙:是
甲:“您給一塊一”
乙:賠了
甲:“再去一毛錢,您給一塊錢,這不一塊錢,那們還不要哇”
乙:啊?
甲:(垛腳)“讓五毛,去五毛”
乙:多少錢?
甲:白拿去了這塊。
乙:白拿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