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香

馬蹄香

馬蹄香,別名:冷水丹、高腳細辛、狗肉香,拉丁文名:Saruma henryi Oliv. 馬兜鈴科、馬蹄香屬多年生直立草本,被灰棕色短柔毛,根狀莖粗壯,有多數細長鬚根。葉心形,頂端短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和邊緣均被柔毛;雄蕊與花柱近等高,花葯長圓形,藥隔不伸出;心皮大部離生,花柱不明顯,柱頭細小,著生於心皮腹縫線上。蒴果蓇葖狀,成熟時沿腹縫線開裂。種子三角狀倒錐形,背面有細密橫紋。根狀莖和根入藥,治胃寒痛、關節疼痛;鮮葉外用治瘡瘍。

形態特徵

馬蹄香 馬蹄香

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50-100厘米,被灰棕色短柔毛,根狀莖粗壯,直徑約5毫米;有多數細長鬚根。葉心形,長6-15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和邊緣均被柔毛;葉柄長3-12厘米,被毛。花單生,花梗長2-5.5厘米,被毛;萼片心形,長約10毫米,寬約7毫米;花瓣黃綠色,腎心形,長約10毫米,寬約8毫米,基部耳狀心形,有爪;雄蕊與花柱近等高,花絲長約2毫米,花葯長圓形,藥隔不伸出;心皮大部離生,花柱不明顯,柱頭細小,胚珠多數,著生於心皮腹縫線上。蒴果蓇葖狀,長約9毫米,成熟時沿腹縫線開裂。種子三角狀倒錐形,長約3毫米,背面有細密橫紋。花期4-7月。

生長環境

馬蹄香 馬蹄香

生於海拔600-1600米山谷林下和溝邊草叢中。

分布範圍

馬蹄香 馬蹄香

產於江西、湖北、河南、陝西、甘肅、四川及貴州等省。模式標本采自 湖北房縣。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馬蹄香 馬蹄香

根狀莖和根入藥,治胃寒痛、關節疼痛;鮮葉外用治瘡瘍。

藥用信息

別名:金錢草(潮汕)、銅錢草(海豐)、假地豆(潮安、潮州)、山地豆(潮陽)、月姑草、老虎耳(惠來)、落地金錢(澄海)。

性味:味甘淡微苦辛,氣香,性平,無毒。

功效:內服消風散氣解暑,利尿通淋去積。入小腸膀胱經。外治癰腫疔癤等。

主治:沙石淋,小便不利,尿血,風濕水腫,傷風頭痛,風嗽,胃痛,久積疾痛。

注意:本藥物屬馬兜鈴科,含烈性致癌物馬兜鈴酸,亦可致急性腎衰竭和慢性馬兜鈴腎炎,強烈不建議藥用及其他用途。

馬蹄香 馬蹄香

生態環境:生於丘陵坡地、山野、茺地、草叢、路邊、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大部分省、區。

園林用途:宜作林下地被。

單方驗方

馬蹄香 馬蹄香

1.治傷風頭痛發熱:馬蹄香、地豆草各30克,水煎,沖紅糖服。

2.治胃風疼痛:馬蹄香、三腳虎各30克,水煎,加酒沖服。

3.治急性黃疸型肝炎:馬蹄香、大青葉各15克,車前草9克,水煎服,每日l劑。

4.治風嗽:馬蹄香30克,加豬肺共煮,飲湯吃肉。

5.治血尿:

(l)馬蹄香120克,水煎服,每日l劑。

(2)或馬蹄香、生茅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l劑。

6.治風濕水腫:馬蹄香、白面風、山葡萄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7.治小便不利:馬蹄香30克,水煎服,每日l劑。

8.治砂石淋:

(l)馬蹄香30一120克,水煎服。

馬蹄香 馬蹄香

(2)馬蹄香30—120克,木棉花根60克,水煎服。

(3)馬蹄香60克,車前草、玉米須各30克,海金沙15克,水煎服。

(4)馬蹄香30一120克,水煎,沖蜜服。

(5)馬蹄香30一120克,加冬瓜冊,共煮服。

9.治久積風氣酸痛:馬蹄香30克,水煎,加酒飲服,每日1劑。

馬蹄香 馬蹄香

10.治癰腫疔癤:鮮馬蹄香、鮮山葡萄根各適量,捶爛,外敷患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