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跑泉

馬跑泉

馬跑泉泉池周圍,怪石嶙峋,綠樹掩映,顯得格外幽雅別致。

簡介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著錄。馬跑泉池實際是由兩泉組成,另一泉為“淺井泉”,金《名泉碑》、均著錄。泉池為不規則形,略成長方形。池長12米,寬5米有餘。池岸由已溶蝕的石灰岩岩石砌壘,曲折起伏,參差交錯。泉水從石隙中流出,沿池底小溪向東北流去,注入護城河(西濼河)中。泉池周圍,怪石嶙峋,綠樹掩映,顯得格外幽雅別致。

歷史

泉名源於“北宋末年濟南將領關勝抗擊金兵入侵,壯烈犧牲,其坐騎憤而刨地出泉”的傳說,相傳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攻至濟南,知府劉豫貪生怕死,欲獻城投降,其部將大刀關勝則堅決主戰。關勝率
軍屢創金兵,但最終在金兵和劉豫的前後夾擊下,戰死於濟南西門外。關勝的戰馬看到主人遇難,仰天長嘶,前蹄連連刨地,結果刨出一汪清泉,這就是馬跑泉。
馬跑泉位於趵突泉公園李清照紀念堂東側假山下,水流成溪,與假山渾如一體,泉水繞假山北側流入東濼河。馬跑泉池實際是由兩泉組成,另一泉叫“淺井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著錄。
路線信息
門票:40元(趵突泉公園)
地址:濟南歷下區趵突泉南路1號
交通:
(1)市區乘坐14、41、49、K51、K52、K54、66、72、82、85、101、102、103路公車,可分別到達公園北門、東門和南門。
(2)市內乘坐計程車在趵突泉南門下車。東北行至李清照紀念堂東即到。

傳說

在寶豐去平頂山市區的公路上有一座馬跑泉立交橋,橋北側的那個小村莊名字就叫馬跑泉。說起村子名字的來由,還有一個久遠的故事呢。
相傳,西漢末年,王莽篡權,推行暴政,魚肉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的百姓不可忍受官府的盤剝,紛紛揭竿而起,嘯聚山林,其中規模比較大的有綠林軍和赤眉軍。官府看農民起義軍勢力漸大,只得調集軍隊進行殘酷的鎮壓。在南陽一帶活動的綠林軍向北方發展,威脅到了東都洛陽的安全。綠林軍的主力由王匡、王鳳兩位將軍率領占領了戰略要地昆陽城(即今天的葉縣),掐斷了王莽政權的運輸線,王莽趕緊調集重兵包圍了昆陽城。圍困近一個月,綠林軍幾乎彈盡糧絕,只得向南陽求救兵,更始帝派將軍劉秀率精兵火速救援。
為避開王莽軍主力,劉秀率軍繞南召、過魯山、拐寶豐,準備迂迴進攻。繞道寶豐也是有原因的,劉秀手下二十八員大將中的馮異是父城(今寶豐縣城東二十公里李莊鄉古城)人,因其作戰勇敢、愛護士卒、不爭功,每次打了勝仗總是躲在一邊的大樹下,人稱“大樹將軍”。馮異不僅深受士兵們的愛戴,在家鄉也很有威望。出南召不久,劉秀的隊伍就被莽軍發現,在後面緊追不捨。雖然打退了莽軍幾次進攻,怎奈莽軍勢大,劉秀也損失不小,只得且戰且走。過了魯山坡,將士們是飢腸轆轆、口渴難耐,劉秀鼓舞大家再趕一程就休息。又前行了大約二十里,來到一黃土崗上。此處荒無人煙,沒有村鎮,連一處水源也沒有。將士們個個疲憊不堪,叫苦不迭。劉秀仰天長嘆:“蒼天呀,難道你要滅我劉秀不成?”這時,劉秀的坐騎白龍駒一聲長嘶,狂奔起來。其他的戰馬也跟著奔跑起來。不一會兒,黃土嶺上竟然被馬蹄踏出一口泉眼,清清的泉水汩汩往外流,不一會兒就是滿滿的一大坑。將士們歡呼雀躍,紛紛飲水解渴,吃了自帶的乾糧之後,精神振奮。
稍事休息,劉秀率軍向東北方向進發。大約走了二里地,路邊出現一片樹林。劉秀命大家下馬,用布蒙住幾匹馬的眼睛讓它們在樹林中奔跑,又把所帶旗幟全部插在樹林四周,作為疑兵之陣來拖住追兵,而後劉秀帶領隊伍拐向東南方向。此後這裡竟成了一個村莊,名曰馬旗營。東南方三里有一大鎮子叫余官營,東西長一里多,有二三千口人,買賣鋪戶繁多。劉秀他們到鎮上時天色已晚,他們吃飽喝足在鎮東頭的破廟院裡休息。不久之後莽軍的追兵竟也到了,他們四處搜查,鬧得雞飛狗跳。搜到東頭的廟院時,為首的軍官看到大門上的蜘蛛網還是完整的,就說:“弟兄們,不用搜了,咱們喝酒去!”劉秀他們僥倖躲過。
第二天凌晨,鎮東頭的公雞先叫起來。劉秀他們趕緊起身上馬行軍,不久鎮西頭的公雞才叫了,莽軍也起身上馬行軍。出鎮子向東有一小山包,叫小花山。由於天沒亮,又走得急、路不熟。劉秀在小花山上馬失前蹄,一下子要摔下來。劉秀急中生智,右腳用力在山石上一跺,黃龍駒借力站了起來繼續奔跑。天亮之後有人上山發現,在山上的大青石上竟有一個有深又大的腳印。小時候上山放牛或割草時,夥伴們總愛把腳放進石腳印里比比大小。劉秀率軍沿山谷一直向東,走了十幾里地之後翻過龍山,來到父城。馮異振臂一呼,四縣八鄉雲集回響,立時招集了上萬人馬。在補充了有生力量之後,劉秀率軍來到昆陽,與王匡王鳳裡應外合大敗莽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昆陽之戰”。

烏江河

而白龍駒踏出的泉水向東蜿蜒流動,形成了一條小河,人們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烏江河。烏江河清澈的河水澆灌了肥沃的土地,養育了的人民。小時後我經常在河裡游泳、捉魚、釣蝦,那時的烏江河真成了孩子們的樂園。烏江河向東流經平頂山市區時,被人們叫做湛河。因此上說,馬跑泉村西頭的泉水就是湛河的源頭。

甘肅天水馬跑泉

馬跑泉和曬經寺
馬跑泉位於天水市麥積區南約三公里的馬跑泉鎮。《天水縣誌》記:“在(天水市)東西十里之馬跑泉鎮,泉出寺中,極甘洌,源壯可灌田。”相傳唐代尉遲敬德與番將作戰,西征路過此地,天熱乾旱,軍中苦無水,人渴馬乏,將軍戰馬前蹄跑地,一股泉水噴涌而出,故名馬跑泉。當地人民為紀念尉遲將軍,在泉邊改建鄂公(尉遲將軍的封號)祠(今圮)。

自然資源

馬跑泉自平地噴也,水源豐富,四季噴涌不息,旱不減、澇不增、清沏甘美,除民眾食用外並可引灌附近農田。宋代詩人游師雄曾遊歷到此,煮茶品嘗,賦詩讚泉:“清甘一脈古祠邊,昨日新烹小鳳團。卻恨競陵無品目,煩君精鑒為賞看。”詩中還對唐代競陵人陸羽在《茶經》中沒有寫到馬跑泉水而表示不平。馬跑泉南山麓建一寺院,現稱曬經寺。相傳唐玄奘西天取經歸來,途經天水,恰遇渭水瀑漲,渡河時洪水浸濕了經卷,曾在此地曬經。後人為紀念唐僧修建了寺院,併名曬經寺。後又口傳為“滲金寺”。清代順治時秦州知州、文學家宋琬曾遊歷於此,賦詩稱讚:“磬折秦亭路,停車有勝游。出逢秋雨霽,坐愛石泉流。髡柳迷深岸,荒蒲接遠疇。吾得功梳鑿,剩月鼓漁舟。”

現代發展

曬經寺現保存殿宇六座,為清代建造,有古柏七株,其中一株圍大五米,蒼勁挺拔,鬱鬱蔥蔥。該寺創建年代待考,現存石碑記載:“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祖師殿。道光二年(1822年)重建,該寺數遭兵燹,屢興屢廢。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國民黨騎兵學校破壞了全部塑像。解放後,馬跑泉與曬經寺得到了整個和保護,並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新72名泉

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其實,歷代諸家所記不盡相同。濟南泉水亦不止72處,僅市區就有大小泉池百餘處。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是濟南72泉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他的則“隱居”於濟南轄區內的其他地方。

濟南名泉

濟南泉水數量之多在中國城市之中可謂罕見,在濟南轄區內(含郊區)現存733個天然泉。眾多清冽甘美的泉水從城市當中湧出,匯為河流、湖泊。盛水時節,在泉涌密集區,呈現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綺麗風光。
漱玉泉
黑虎泉
五龍潭
趵突泉
雙忠泉
玉泉
百脈泉
洪範池
滿井泉
登州泉
望水泉
皇華泉
柳絮泉
琵琶泉
瑪瑙泉
白石泉
金線泉
古溫泉
天鏡泉
官家池
回馬泉
虬溪泉
無憂泉
濂泉
甘露泉
斗母泉
無影潭
白泉
突泉
泥淤泉
緞華泉
玉河泉
石灣泉
東麻灣
墨泉
梅花泉
淨明泉
曉露泉
湛露泉
書院泉
西蜜脂泉
林汲泉
臥牛泉
馬跑泉
玉環泉
避暑泉
卓錫泉
檀抱泉
騰蛟泉
月牙泉[濟南市]
漿水泉
扈泉
日月泉
賢清泉
散水泉
袈裟泉
華泉
清冷泉[濟南名泉]
舜泉
硯池
溪亭泉
九女泉
濋泉
濯纓泉
芙蓉泉
西麻灣
杜康泉[濟南市]
大泉[濟南名泉]
聖水泉[濟南市]
湧泉[濟南名泉]
飲虎池
感應井泉
鹿泉
東流泉
五蓮泉
匯波泉
壽康泉
白雲泉
玉乳泉
不匱泉
孝感泉
太極泉
雪泉
老金線泉
吳家泉
姑嫂泉
劉氏泉
起鳳泉
珍池
豆芽泉
花牆子泉
扇面泉
東高泉
對波泉
灰池泉
白龍泉
金虎泉
西坡北泉
東峪泉
南珍珠泉
灰泉
泉子峪泉
西泉
鳳凰泉
陰陽泉
顯明池
硃砂泉[濟南名泉]
南芙蓉泉
裕宏泉
聰耳泉
王廟池
鳳翥池
螺絲泉
泉亭池
白龍灣泉
尚志泉
胤嗣泉
東蜜脂泉
放生池
老君泉
長生泉
漏水泉
露華泉
壺嘴泉
金龍泉[濟南名泉]
洗心泉
懸珠泉
金魚泉
一虎泉
白花泉
南圈泉
邊莊北泉
邊莊西泉
西坡南泉
古鑒泉
蕊珠泉
鵓鴿泉
混沙泉
沛泉
濼溪泉
潭西泉
田莊葦塘
聖池泉
簸籮泉
崔家泉
七十三泉
犁峪泉
知魚泉
道士泉
南甘露泉
小王府池
神庭泉
雲樓泉

岱宗泉
小峪泉
朱家峪泉
瑞雪泉
洗缽泉
步月泉
太乙泉
廣福泉
玉枕泉
睛明泉
韓家泉
涌錫泉
蘇家井
邊莊南泉
司家井
平泉[濟南名泉]
酒泉[濟南名泉]
南嶺泉
寄寶泉
大嶺泉
龍泉[濟南名泉]
佛慧泉
靜水泉
仰泉
黃龍泉[濟南名泉]
牛腚泉
小無影潭
上泉
臘泉
西溝峪泉
永清泉
青泉
淨池泉
水石屋泉
華筆泉
任泉[濟南名泉]
淺井泉
穆家泉
西老泉
華家井
黑龍泉
懸泉[濟南名泉]
中央泉
陳家老泉
北洗缽泉
蜜脂泉
車泉
滄泉
赤泉
黃錢峪泉
四清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