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庭

馬芳庭

1929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山西軍官教導團中共地下黨黨委書記,中共太原市委宣傳部部長,中共贊皇縣工委書記、縣委書記,太行冀西、晉冀特委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冀西一分區副司令員兼任贊皇縣縣長,一二九師政治部民運科副科長,一分區敵後工作站站長,一分區政治部主任、分區副政委兼任地委書記,皖西區黨委委員兼六安地委書記、分區政委等職。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職業:勞動模範

祖籍: 山東省萊蕪縣

馬芳庭 河北贊皇人

1950年任皖北區黨委委員兼組織部部長,

1952年1月任安徽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人事廳廳長,同年12月調紡織工業部任人事司司長。1956年後,先後任部長助理兼任人事司司長、部黨委委員、機關黨委書記、紡織幹部學校校長等職務。1959年3月任北京化工學院黨委書記,1960年兼任院長。馬芳庭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9年得到平反,復任北京化工學院黨委書記。原北京化工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馬芳庭同志(正部長級醫療待遇),因病於2005年7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生平

1952年,馬芳庭積極組織互助組,並主動幫助組員解決生產中的困難,事跡曾登載於《山西日報》。第二年,在互助組的基礎上,帶領16戶農民在東關村建立前進農業社,被推選為社長。

1954年春,他開始進行科學種田實驗,在9畝蒜地起壟間作豆角,又用自己的1.2畝土地作棉蒜間作實驗。秋收後,9畝蒜地間作豆角,畝均收穫蒜1.3萬頭,豆角750公斤,1.2畝棉花間作大蒜,收穫大蒜1.6萬頭,籽棉436公斤,1畝田頂2畝收。這年冬天,他被評為山西省勞動模範,參加了山西省農業勞模會議。

1954年實行糧、棉、菜間作獲得豐產,畝產糧食1014斤、皮棉202斤、蔬菜15884斤,1955年獲農業部愛國豐產獎。

1955年,他領導東關前進社治水治土,墁灘淤地,

1956年所領導的農業社糧食平均畝產超過千斤。

1957年獲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稱號。到1963年新墁土地210畝。同時,繼續帶領村民進行間作套種科學實驗,創出了一條糧、棉、菜多種作物立體栽培法,使土地利用率提高三倍以上。

1962年畝均產糧557公斤,產菜5320公斤;畝均產皮棉101公斤,產菜5000公斤;單種菜田平均田產9300公斤。在不斷探索糧、棉、菜高產豐收規律的同時,他嚴格執行勞動定額管理制度,堅持按勞分配,迅速改變了東關大隊的落後面貌,先後4次參加山西省和全國勞動模範大會,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接見。

1964年“四清”運動中,馬芳庭遭到清查,

1965年1月調到臨汾縣郭家莊大隊任主任。1967年1月,又被當作“走資派”揪回東關大隊先後批鬥30餘次,身心遭到摧殘。

1971年以後,馬芳庭先後任李莊大隊革委會主任、縣知青隊大隊長、臨汾地區五七幹校副校長、山西省小麥研究所副所長、山西省政協委員等職。

1981年11月,馬芳庭從山西省小麥研究所調回翼城,任翼城縣政協副主席,1984年病休離職。1990年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