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扎岡船廠

馬扎岡船廠

馬扎岡船廠是印度的國營造船廠,是印度頭號艦艇建造商,公司的總部設在孟買市,其主要業務來自於為海軍生產飛彈發射船、潛水艇和驅逐艦。

馬扎岡船廠(Mazagon Dock Ltd., MDL)是印度最現代化的國營造船廠,是印度頭號艦艇建造商,公司總部設在孟買。主要為海軍生產潛水艇、飛彈發射船和驅逐艦。該公司能生產排水量達6000T的軍艦,2700DWT的商船。

先進技術艦船(ATV)項目

印度海軍司令蘇里什・梅塔指出,儘管阿庫拉級潛艇可以用於軍事行動,
印度租借俄羅斯的阿庫拉級“獵豹”號核潛艇印度租借俄羅斯的阿庫拉級“獵豹”號核潛艇

但在本國製造的核動力潛艇(目前正在印度孟買馬扎岡船塢有限公司(Mazagaondocks )進行秘密建造)服役之前,印度將主要利用俄羅斯製造的潛艇來對人員進行訓練。
印度海軍核動力潛艇項目是印度國防研究與開發組織(DRDO)的一項計畫,該項目被稱為先進技術艦船(ATV)項目。據稱,印度本國製造的核潛艇將於兩年後進行試航。(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 溫佳峰)

印度ATV核潛艇項目詳細情況

前言

ATV(先進技術艇)是印度國產核潛艇項目的代號,該項目堪稱是印度國防的最高機密之一,它的檔案材料只存一份,並且僅有包括印度現任國防部長內的10多個人審閱過。之所以如此保密,是因為印度視核潛艇為國家戰略力量的終極體現,更是印度海軍發展規劃的重中之重,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根據印度自行研製核潛艇的長期規劃,印度海軍將在2012年前首先裝備攻擊型潛艇,2030年前裝備彈道飛彈核潛艇,而真正建立起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力量。

項目由來

源自俄羅斯、印度和挪威的報導說,在1998年7月俄羅斯將提供一些形式的援助給印度的ATV(先進技術艦船)核潛艇項目,其中包括已於1998年下水的兩艘潛艇的核動力反應堆的安裝。之後原子能部部長亞可力•阿達莫夫否認和他的印度夥伴討論過核動力。然而,阿達莫夫的否認並不能排除來自俄羅斯海軍技術援助的可能性。俄羅斯和印度海軍在核潛艇設計和操作上有過一段合作的歷史。在1988-1991年間,前蘇聯出租了一艘670A Skat級(北約稱之為“查理I”)核潛艇K-43給印度海軍。核潛艇取名“查克拉”,由前蘇聯的船員們操縱核反應堆,其餘船員是印度人。根據早先的報導,印度ATV核潛艇的設計,與俄羅斯新的亞森級核潛艇極為相似,其中每一艘核潛艇都由一個190MW PWR核反應堆驅動,這些潛艇很有可能裝備上俄羅斯的SS-N-15/16飛彈。除非它的射程小於300公里,否則將違反飛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MTCR)的條約。然而,一位俄羅斯的核潛艇專家稱在建造中的船體不是出自俄羅斯的設計。更多的來源說明潛艇的設計是出自俄羅斯Antey級(北約稱“奧斯卡II”)SSGN。ATV是一個打算用於發射能夠裝備核彈頭的“薩卡里卡”(Sagarika)飛彈的發射平台,目前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由印度航空發展公司(ADE)在班加羅爾開發;項目本身起初被認為是由一個俄羅斯科學家帶領的。“薩卡里卡”(Sagarika)的射程大約是300公里,它可以作為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來使用。在1998年初,一個印度軍官代表團抵達了設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在那裡一艘亞森級的潛艇正在建造中。根據潛艇專家稱,北德文斯克造船廠與印度就向ATV項目出售核動力反應堆一事舉行了談判,但是商討的結果沒有被莫斯科同意。然而,就兩國潛艇項目的聯繫而言,俄羅斯向印度核動力方面的援助程度是不會為外界所知的。由於ATV項目進展緩慢,印度再次請求租借俄羅斯的核潛艇。在1999年,報導說印度計畫購買俄羅斯的核潛艇。同時,俄羅斯海軍官員否認此事,稱印度沒有任何關於此項購買的意向。然而,俄羅斯國防部稱此事在1999年9月印度海軍高級官員訪問聖彼得堡時曾經討論過。報導說印度計畫在2000年底再次租借俄羅斯的核潛艇,在2001年2月俄國防產品出口公司(Rosoboroneksport) 副社長Viktor Komardin說印度表達了租借一艘核動力潛艇的興趣。在2001年6月,一份俄羅斯報紙報導說印度和俄羅斯計畫簽署一份關於到2001年底 完成兩項還未完成的項目971 Shchuka-B (北約稱“阿庫拉”) 核動力 通用潛艇的協定。儘管協定沒有被簽署,但是在2002年1月,俄羅斯海軍司令員弗拉第米爾-庫羅耶多夫上將確認俄羅斯計畫租借給印度兩艘俄潛艇。協定的條款包括在俄羅斯進行印度潛艇人員的訓練和從2004年開始,租借兩艘潛艇長達5年。在2001年1月的一次訪問中,印度海軍參謀長辛格上將否認了租借俄羅斯潛艇的計畫。然而,他也確實談到曾經獲得的對“查克拉”號操作的技能已經失去,印度海軍需要至少兩年半來訓練另外一批核潛艇人員。因此,印度可能租借俄羅斯的核潛艇來訓練未來印度核潛艇力量人員[15]。儘管大部分人懷疑,在2002年2月一份核潛艇租借契約已經被簽署,但是在克列巴諾夫副總理訪問印度期間,該協定還沒有被確實,根據一些報導說,這個項目甚至不會在會議中提及。一些分析推測儘管印度懷有很大的興趣,但是不足的國防預算開支阻止了這項交易。然而,在2002年2月,又有一份印度的報紙稱一組印度的潛艇成員已經在俄羅斯訓練了大約一年,訓練內容包括有關971級項目攻擊潛艇的出海出擊。
在2008年6月15日,印度海軍將委派一艘12000噸位的阿庫拉II級核動力攻擊潛艇INS “查克拉”號駛離俄羅斯的遠東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這艘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造船廠製造的潛艇,是包括在三年半之前由NDA政府簽署的一項價值6億5千萬美元的秘密交易之中的,據說印度將提供經費來完成一艘俄羅斯未完工的核潛艇艙體的製造,然後再租借該潛艇十年。即將獲得的“查克拉”號給了印度“核三位一體”中等待很久的第三條腿——另外兩個,一個是空基核發射平台,另一個是陸基核發射平台——這也是被廣泛認為發射核武器模式中最具生存力的。
“在1998年核武器試驗之後,這是我們獲得的最至關緊要的戰略能力,”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巴拉特•卡納德說。由一群經過特殊訓練的印度船員駕駛,“查克拉”號——以Krishna武器命名——不用停靠任何港口,在15天就可通過南中國海,抵達印度,從而正式成為印度戰略力量司令部的一員。
核潛艇使用微型的核反應堆來產生蒸汽,蒸汽驅動渦輪。具備很高的水下速度和幾乎無限的續航能力,事實上它的續航能力僅僅受限於船員們的忍耐力。阿庫拉-II型潛艇35節的航行速度和600米的下潛深度是常規動力潛艇的兩倍。海軍少將(退休)梅儂說,“一艘核動力潛艇不僅僅是一艘擁有核反應堆的潛艇,”他還補充道,“它還是海上力量的獨裁者。”
裝備了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國產的帶核彈頭的巡航飛彈,“查克拉”號將成為印度戰略武器庫的一個有力補充。當印度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聲明和在1998年在拉賈斯坦邦博克拉地區測試核武器之後,印度感到基於飛行器、移動陸基飛彈和海基資源三位一體的核力量能夠保證它的核威懾 “對於最小可靠的威懾來說是有效的、持久的、多樣的、靈活的和可回響的”。當公路和鐵路輸送的“烈火”系列飛彈成為三位一體中陸基的那條腿時,重點迅速轉移能裝備核武器的潛艇上。印度的先進技術艦船(ATV),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是一個能發射彈道核飛彈的潛艇(SSBN)項目的委婉說法。該項目從宣布實施至今已經進行了十餘年。
因此,在1999年卡吉爾戰爭之後,關於租借兩艘阿庫拉級潛艇的討論,從瓦傑帕伊政府開始就開始了。代號為項目(1)是印度-俄羅斯達成的政府間協定清單上的三個關鍵海軍項目之一,這三個關鍵海軍項目由政府在2002年交由軍事技術公司開始實行。在清單上的其它兩個項目是購買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和租借圖-22M戰略轟炸機(已經被取消了)。潛艇租借費是由中央政府分配的,但是從來沒有公布具體數字。在2004年的德里, 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交易和潛艇租借交易是在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訪問印度時,在安靜的氛圍中簽署的。
然而在幾年裡,政府接連否認租借核潛艇的計畫。伊萬諾夫也持續否認有關租借的報導。但是在2005年,俄羅斯商業日報稱沒有考慮在國家武器出口中的租借部分的收入,這也暗示出租借款已經被完全付清。
“查克拉”號不久將加入到印度的ATV項目中,在惟薩哈帕南的一處秘密的乾船塢建造。一艘5000噸位的改進型Charlie-II級的ATV的即將建造完成,將於明年下水試驗。它將於2009年加入印度海軍序列。裝備了國產開發的彈道飛彈(未來烈火3型的三級助推射程將達到5000公里)的ATV,將使印度擁有了進入SSBN俱樂部的入場券,也意味著這項長期拖延的戰略計畫有了結果。
這次延期是由俄羅斯方面引起的。原先定於今年的8月15日交付“查克拉”號,結果跟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航空母艦的原因一樣由於要改裝被拖延了10個月。今年的早些時候,俄羅斯要提高了N級潛艇的租借費用1億3千5百萬美元,結果被印度國防部代表團拒絕了。國防部官員確認了租借和相關項目的進展階段,並說政府在關於何時公開相關項目的問題上進行爭論。
阿庫拉-II潛艇的租借使印度成為世界上第六個能操作核潛艇的國家,阿庫拉-II潛艇原本是為俄羅斯海軍生產的,但是由於資金短缺所以在20世紀90年代,該潛艇的建造在Amur造船廠被停止。該租借有唯一一個先例,就是在1988年1月前蘇聯Charlie-I級核攻擊潛艇(也稱為“查克拉”)的三年轉讓,它就是利用了國際條約的漏洞。這項條約禁止核潛艇的出售但是如果潛艇沒有裝備核武器或超過300公里的飛彈則不反對租借。“查克拉”將解除裝備在潛艇上的射程3000公里的戰略巡航飛彈,因為這些都違反了飛彈技術控制委員會的條約,但是印度卻可以裝備自己本國的飛彈。
目前這個10年期的租借有可能還會延期,而且在一些重要的方面上Charlie-II還不同於Charlie-I級核潛艇的例子。後者在反應堆控制和飛彈發射方面由前蘇聯海軍人員操作,而新型的“查克拉”潛艇將會全部由印度船員完成,這些船員將於12月抵達符拉迪沃斯托克。將近300名印度海軍船員或3批次的船員已經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附近的小城斯諾維島完成了關於潛艇上特殊構造設備操作的訓練。今年,所有完成訓練的人員將回國。
未來ATV的船員也將在“查克拉”號上進行訓練,該潛艇將作為一個有價值的訓練平台。“一艘租借的潛艇在訓練船員上給了我們一個漂亮的開頭,” 梅農說,“將花幾年的時間來培養一批像水上飛機操作人員和值班人員的核潛艇專家”。當Charlie-I型核潛艇回到前蘇聯後,新型“查克拉”將彌補帶來的損失,不僅如此而且給印度的武器目錄上增加了一個戰略平台。

先進技術艦船(ATV)

核武器已經越來越依賴于海基核武器的威懾,並且海基的核武器威懾已經優先於陸基和空基的。在印度的兵工廠中,它有一些數量的外國製造的巡航飛彈系統,包括法國飛魚,星光、海鷹等, 還可能有俄羅斯的日炙超音速飛彈。印度還研發了一些本國的巡航飛彈系統,包括“海洋”(Sagarika) 和“拉克西亞”(Lakshya)改進型。
在1994年,作為潛艇發射的巡航飛彈“海洋”(Sagarika)(海基型)飛彈開始研發,它的射程至少達到300公里(少數說法是1000公里);在大約2005年計畫部署。該項目遭遇了很多的延期,並且在2010年之前飛彈還不能投入使用。它有可能裝備印度的核潛艇——先進技術艦船(ATV)上。
印度是一個力爭能進入少數建造核動力潛艇的國家。它的ATV項目或先進技術艦船項目開始於1974年。但是三十年過去了,這個項目依然沒有展示出結果來用核動力改變海軍目前的境況。
印度自1985年就開始研發一艘國產的核動力潛艇,該潛艇是基於前蘇聯的Charlie II型的設計,據說在1989年獲得了前蘇聯潛艇的製圖。這個項目展示了印度工業能力和弱點。這項為印度的核潛艇提供了核動力的秘密的先進技術艦船(ATV)項目,已經成為印度眾多不能完成的項目之一。
儘管印度有能力建造船體和開發或獲得必要的感測器,但是在試圖將190MW的壓水核反應堆縮小尺寸恰好放進船體中可利用空間的問題上,它的工業不足以完成這幾個系統的集成與裝備。在新德里市中心的原型測試中心將測試卡爾帕卡姆的原子能研究所潛艇的渦輪和螺鏇推進器。在維莎卡帕特南海軍造船廠中相似的機構也在測試主渦輪和傳動箱。
根據一些報告,印度計畫擁有5艘能夠攜帶核彈頭飛彈的核潛艇。據說印度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的設計要達到4000噸的排水量和印度生產的單轉動軸的核動力設備。一旦潛艇完成,它可能裝備Danush/“海洋”(Sagarika)巡航飛彈和一個先進的聲納系統。然而,根據一些分析,最有可能裝備在印度潛艇上的將是由NPO Mashinostroyeniya 設計的Yahon反艦巡航飛彈。
伴隨著在項目的不同階段有關俄羅斯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的參與,第一艘印度的核動力潛艇能夠完成。該潛艇將具有9,400噸的排水量和124米的長度,它將於2006年-2007年下水,在2009年服役。
在2004年,有報導稱第一艘ATV將於2007年下水,它將是一艘SSGN潛艇,具有6500噸的排水量,它是源自俄羅斯885項目中的北德文斯克級(亞森)SSN潛艇的設計。ATV是一個多角色的作戰平台,將被用來執行對主要的水面目標和水下目標進行長距離的阻止和監視任務。通過暗中輸送特種部隊到陸地,也會使特種部隊的行動變得簡單。ATV的壓力艙將會來自俄羅斯的HY-80型鋼材製造。
ATV除了特別行動的參與,還將使用平均射程達到1000公里的巡航飛彈,最短射程達到300公里的戰術飛彈,魚雷和水雷,從而使執行多任務成為可能。如果在契約的基礎上,該項目能成功完成,那么印度艦隊到了2020年將擁有4到6艘這樣的核潛艇也會成為可能。

裝備

艦船類型:潛艇
國家:印度
項目:先進技術艦船(ATV)
總數:4-6艘
單價(美元):10億(估計)
製造商:維莎卡帕特南海軍造船廠 (vnd) 和梅諾卡船塢公司(MDL)
排水量:5,500-6,500噸
長度:100米(328英尺)(估計)
寬度:15米(49.2英尺)(估計)
吃水深度:9米(29.5英尺)(估計)
動力系統:一個壓水核反應堆(PWR)使用20%的濃縮鈾燃料(160-190MW);一個渦輪(47,000hp/70MW);一根轉動軸;一個7葉片高轉速的螺鏇推進器。(估計)
速度(節):水面上12-15節,水下30-34節。(估計)
續航範圍不受限。
下潛深度:300米(984.2英尺)。(估計)
定員人數:尚未確定(估計為70人)
武器包括:魚雷:6個21英寸(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水雷。一共包含30種武器(水雷、魚雷和飛彈)。
飛彈:潛艇可以發射使用垂直發射系統或魚雷管發射的巡航飛彈(SLCM),地對地飛彈(SSMS)和潛射彈道飛彈(SLBM)。(估計)

秘密交易

印度的海軍司令蘇里什•麥塔上將成為第一個官方確認先進技術艦船(ATV)存在的政府官員,該項目的名稱是印度國產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的含蓄叫法。
“它是一個DRDO的項目和一個技術見證者。在某地基本接近完成,在兩年之後將下水。” 麥塔上將是在海軍周慶祝會上發表上述講話的。
印度國防官員已經公開否認了ATV的存在,ATV是上世紀70年代眾多高度機密的國防項目中的一個。從制定計畫開始,它已經進行了10個年頭。 海軍司令也確認了從俄羅斯租借一艘阿庫拉級核動力潛艇的計畫,這個交易作為項目簽署於2004年,但是在那時也是高度保密的。 印度花錢完成一艘尚未完工的俄羅斯核動力潛艇,目前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的Pacific造船塢製造。阿庫拉將於明年服役。但是俄羅斯將它的完成推遲到了明年。
這個10年的租借和1987年與前蘇聯簽訂的核潛艇INSChakra號的三年租借是在一起的。“因為從那時開始我們沒有操作過一艘SSN(核動力潛艇),所以我們需要一艘Akura來訓練我們船員。” 麥塔上將說。
兩個項目是複雜糾纏的。印度計畫用12000噸的阿庫拉1級核動力潛艇來快速訓練船員能夠操作ATV,ATV艦是一艘彈道飛彈潛艇,目前正在Vishakhapatnam簡稱為 造船中心的海軍船塢全封閉秘密建造。
基於蘇聯查理-II型的5000噸位的核動力潛艇中正在由Larsen和Toubro組裝,它是由Bhabha 原子能研究中心(BARC) 開發的國產核反應堆給與動力的。
CNS制定的時間表表明,ATV將於2009年開始下水試驗,在大約2010至2011年之間正式服役。計畫中包括具備5艘ATV艦的生產線;在Vizag造船廠,當第一艘下水時第二艘要儘可能快得開始建造。
核武器能夠通過移動的陸基發射平台、發射井和火車裝載的飛彈發射,或通過戰鬥機投射。然而,海基發射平台是印度所謂核武器三位一體的第三部分,它所發射的核武器是最不容易遭到敵人攻擊的。
在這種情況下,核動力潛艇在海洋中不易被監測,飛彈和它們的核彈頭是最安全的。“在這些年中,我們希望得到潛艇威懾,”Mehta上將說,暗示了另一個秘密項目薩卡里卡潛射彈道飛彈 (SLBM)。
ATV艦將裝備12個薩卡里卡潛射彈道飛彈,每一個的射程將達到500公里並裝備核彈頭。當DRDO進行了3次成功的水下平台飛彈試射後,飛彈將裝備到ATV艦上,這個將花費幾年的時間。來源:《今日印度》 作者:桑迪普-烏尼 編譯:知遠/阿里

建造鮋魚級常規潛艇

2005年,印度海軍敲定從法國引進6艘“鮋魚”級常規潛艇,由法方提供技術資料,印方在本國的馬扎岡船廠“自主建造”。
但印度國防部的最新評估表明,原定於2012年交付的首艘潛艇,最早要到2014年才能完工。更糟糕的是,由於法國承包商將艇上部分關鍵設備的價格抬高了一倍,整個項目的耗資從原先的1879億盧比(約合39億美元)一路飆升到2000億盧比(約合42億美元)以上。儘管潛艇的外殼正在船廠組裝,但其“五臟六腑”卻還沒有著落。
印度海軍現有10艘俄制“基洛”級潛艇、4艘德制209型潛艇和兩艘俄制“狐步”級潛艇。考慮到這些“老兵”中有不少已接近退役,如果6艘“鮋魚”級潛艇無法在2017年前全部到位,印度海軍勢必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
《印度時報》警告說,作為印度的主要對手,巴基斯坦的新型潛艇已裝備可長時間水下航行的AIP(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同時還計畫從德國引進更強大的214型潛艇。中國海軍水下力量的建設更是遠遠走在印度前面。目前,中國擁有包括10艘核潛艇在內的62艘各型潛艇,其中至少1艘“夏”級和兩艘“晉”級核潛艇能夠實施戰略打擊。
常規潛艇如此,印度國產核潛艇(ATV)計畫的進展也不理想。儘管有訊息稱該艇將在2009年8月15日下水,但完全形成戰鬥力最少還要3年。對印度軍方來說,近期惟一的利好訊息是:曾於去年發生嚴重事故的一艘俄制“阿庫拉-2”級攻擊核潛艇,已預定在2009年年內正式租借給印方,租期將在10年以上。

鮋魚級常規潛艇相關信息

印度馬扎岡船廠建造的6艘“魚”級潛艇,價值為35億美元。該計畫是由馬扎岡造船廠按照許可生產法制“魚”級潛艇,印度稱為P—75,第一批總共進口、組裝6艘,2012年組裝第一艘,隨後一年組裝一艘。以此速度計算,2017年才能夠完成。根據契約規定,法國要在2012年前後向印度提供6艘配備有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P)的“魚”級潛艇及SM39飛魚潛射飛彈,並保證印度掌握這些武器的製造能力。
“魚”級潛艇雖然艇體不大,但火力卻很強,攜帶18枚“黑鯊”線導重型魚雷、SM39“飛魚”潛射反艦飛彈等。其中“飛魚”反艦飛彈的有效射程為4—50千米,飛行速度0.93馬赫,裝藥量165千克,是水面艦艇的“剋星”。
最新的計畫顯示印度海軍還有可能把“魚”級潛艇的數量最終擴充到12艘。

新造四艘“加爾各答”級驅逐艦

據印度報業托拉斯PTI網站2009年3月16日報導,印度政府已經批准建造四艘新型驅逐艦,以增強印度的海軍力量。印度海軍高層官員表示新型驅逐艦契約將與位於孟買的馬扎岡船塢有限公司簽訂。
國防採辦委員會2月批准了海軍建造四艘“加爾各達”級驅逐艦的計畫,
加爾各達級驅逐艦加爾各達級驅逐艦
該級驅逐艦編號為Project 15B,新型驅逐艦將在馬扎岡有限公司完成首批“加爾各達”級驅逐艦,即Project 15A項目後開始建造。
新型護衛艦具有先進的隱身性能,並具有對陸攻擊能力,完全由印度本國建造。目前,印度海軍有三艘“德里”級驅逐艦在役,“加爾各達”級驅逐艦預計於2010年開始每隔一年服役一艘。
馬扎岡船廠於2003年9月開始建造“加爾各達”(Project 15A)級驅逐艦。(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 於紅)

建印度國產“什瓦里克”級隱形戰艦

印度ZEE電視台網站2009年2月8日報導,由印度馬扎岡船廠承建的三艘“什瓦里克”級隱形護衛艦中的第一艘已經做好準備,在2009年3到4月進行首次海試。按照印度方面的計畫,
什瓦里克級隱形護衛艦什瓦里克級隱形護衛艦
該艦將在未來的幾個月內交付印度海軍。
馬扎岡造船廠的一位官員表示,“我們計畫將在3月份左右對第一艘‘什瓦里克’級護衛艦進行海試。我們可能會在雨季來臨前或雨季之後將該艦交付給印度海軍。因為在雨季不適合交付這艘護衛艦。”這位官員還表示,馬扎岡船廠已經開始建造第二艘和第三艘“什瓦里克”護衛艦。他們希望在2010年完成並交付剩餘的“什瓦里克”護衛艦。
作為印度海軍17號工程的一部分,第一艘“什瓦里克”隱形護衛艦於2003年正式宣布開始建造,其他兩艘分別在2004年和2005年開建。而17號工程的中心內容是——印度自行設計並建造多用途水面戰艦。作為一艘隱形護衛艦,“什瓦里克”級護衛艦的設計目的是避開敵方雷達的探測,並降低艦體的雷達反射信號。該艦配有印度的和俄羅斯及西方的武器系統,具有防空和反潛戰能力。
該艦搭載2架先進的直升機,艦體總長度為142.5米,寬度為16.9米。宗派水量達到4900噸。動力採用燃氣輪機。

國產新型隱身護衛艦

據印度快報網站2009年6月20日報導 印度已經確認了最大的本國國防契約,
印度國產Shivalik級護衛艦 P17A項目印度國產Shivalik級護衛艦 P17A項目
契約價值4.5萬億里拉,契約的主要內容是在位於孟買的加爾各答船廠建造7艘先進的隱身護衛艦。
P17A項目是印度最先進的隱身護衛艦,該項目契約由國防採辦委員會(DAC)確認。DAC已經決定所有7艘艦艇都將在馬扎岡船廠和古德里奇船廠建造。國防部已經撥出4.5萬億里拉用於該項目的生產,該契約工作將在兩個船廠之間進行分配。
P17A護衛艦比目前已經服役印度海軍的P17“什瓦里克”護衛艦技術更加先進。這是兩家船廠首次以模組化生產的現代化生產方式來建造軍艦。護衛艦將採用300噸模組進行生產,類似於印度自研航母的建造模式。
模組化生產的概念使契約任務在海軍和兩家船廠間分配,而最初的計畫是兩艘艦在國外建造,這樣可以使印度本國船廠引進吸收一定的經驗。
該護衛艦的招標信息是海軍於2006年公布的,印度邀請國際造船廠商包括法國DCNS,義大利的芬坎蒂尼公司,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來建造護衛艦。(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 於紅)

P17A相關信息

印度海軍的Project 17-A(即P17A)項目,即建造7艘隱身護衛艦。
P17A護衛艦 艦首P17A護衛艦 艦首
預計印度將為該項目投資1700億盧比,因此該項目可能成為印度迄今為止最大的海軍採購項目。
法國造船廠商DCNS通過“先入為主”的策略將在該項目中發揮重要作用。2月27日,DCNS董事會對三家印度企業,包括Kolkata船廠,加登里奇造船廠(GRSE)和印度信息技術工程師公司(Infotech)提出的設計表示滿意。由三家組成的聯合企業將為全球用戶設計艦艇,也將承擔DCNS的部分設計工作。
但是,聯合企業爭取的首份設計工作是Project 17-A。儘管印度成功的設計和建造了高質量的艦艇,但是Project 17-A項目的設計仍需要採取合作的方式。主要是由於所有7艘護衛艦將採用先進的製造技術—模組化造船來建造,這種技術只有在美國和歐洲的某些船廠中使用。印度從未採用過模組化造船,但是這一次印度將通過300噸模組來建造7千噸軍艦,然後集成為一艘整艦。每個300噸模組都是單獨建造的,連同所有的管系,電線和設備組成了該艦的一部分。各部分必須與其相鄰的模組進行十分準確的連線。
DCNS希望向該項目的國外設計合作者提供專門的技術,而且該公司已經在競標中占據了有利地位。由DCNS-GRSE-Infotech組成的聯合企業已經占據了競標的優勢。除了與馬扎岡船廠合作建造“鮋魚”級潛艇項目,DCNS已經與兩家船廠在幾個項目上都進行了合作。最重要的是,即將在馬扎岡船廠和GRSE公司建造的模組化基礎設施與法國DCNS船廠的設施極為相似。
由於GRSE和馬扎岡船廠堅持該項目完全在印度建造,他們將進行聯合而不是同時競爭該契約。該項目可能分開由兩家船廠同時建造。印度沒有一家船廠具備模組化建造設施,通過該項目印度的GRSE和MDL兩家公司將投資十多億盧比建造模組化建造設施,預計到2011年中期建成,護衛艦屆時也將開工。
設施將包括能夠建造300噸模組的車間;運輸完整模組的滑頂;300噸的起重機,能夠延伸兩至三個船台的軌道,運輸完整的護衛艦模組。義大利的兩家公司正在建造300噸的門式起重機。該型起重機橫跨度為138米,能夠在兩船台和模組化車間之間拉伸。(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 於紅)

建3膄15A工程的班加羅爾級驅逐艦

據《印度教徒報》10月4日披露,印度政府正在同步推進國產航空母艦和驅逐艦的項目,三艘代號“15A工程”的班加羅爾級驅逐艦由印度最現代化的孟買馬扎岡船廠建造。“15A工程”擁有更為強大的隱身功能和對地攻擊威力,它們將與印度海軍正在積極外購和自製的塔爾瓦級和“17號工程”尼爾吉里級護衛艦形成南亞最強大的水面隱身艦隊。

隱身功能超群

印度海軍賦予班加羅爾級的使命是保衛印度領海、島嶼和200海里專屬經濟區,能夠在中近海單獨或與其他兵力協同消滅敵水面艦隊,破壞和壓制敵岸上目標等行動。它將與印度海軍的航空母艦一起構成水面艦艇編隊的核心力量,是印度海軍向遠洋邁進的重要一步。
班加羅爾級整體上屬於西方和俄羅斯造船技術的綜合,標準排水量達到超紀錄的6900噸,可裝載更多的武器。基本船型參考了印度現役的卡辛II級、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和本國生產的德里級驅逐艦,尤其是繼承了德里級獨一無二的雙直升機庫,裡面還包括直升機現場維修空間,可容納兩架英制海王MK.42B大小的反潛直升機。
班加羅爾級採取了更多的隱形設計,其上層建築非常低矮,艦體與上層建築融為一體;艦體折線到上層建築選擇了傾斜設計,艦面布置也比普通戰艦整潔得多,顯著減少了雷達反射面積。艦體舯部的兩座煙窗也採取傾斜設計,內裝噴水降溫系統,可大大降低發動機廢氣溫度,具有減弱紅外熱輻射效果。班加羅爾級的上層建築分為前後兩部分,中間通過一層甲板室相互連通。前段上層建築共分三層,主要布置有駕駛室和作戰指揮中心,高級軍官辦公居住區。後部上層建築主要是機庫和直升機起降平台。班加羅爾級的全部艙室和戰鬥部件的出入口均實現了全封完備化,有利於在核生化條件下持續作戰。此外,艦員的居住環境有較大改善,其單個艦員的平均起居空間達到2.45平方米。
該艦最高航速可達32節,經濟航速14-18節,最大航程約4800海里,其14節航速時續航力為10000海里。

武備包括核彈頭

班加羅爾級的防空能力將是印度海軍中最高的,這得益於它配備的SA-N-17艦空發射系統,系統使用的9M317M1飛彈由俄羅斯革新家設計局出品,類似於美國標準SM-2防空飛彈,被譽為當今最有效的中程防空飛彈之一。
由於SA-N-17系統屬於艦隊防空的範疇,飛彈單枚售價不菲,據英國《簡氏飛彈與火箭》2001年4月報導,印度國防部與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簽訂價值2.7億美元、進口多套巴拉克型艦空飛彈系統的契約。巴拉克是一種綜合系統,一艘戰艦上可裝配一套或多套這種系統,是負責艦艇自身安全的近程點防空系統。目前該系統已安裝到“維拉特”號航空母艦和戈達瓦里級護衛艦上,班加羅爾級是下一批配備的對象。這裡有個小插曲,本來印度海軍準備使用自製的特里舒爾防空飛彈配合SA-N-17系統,因為其探測裝置可與SA-N-17通用,但該飛彈仍在試驗階段,命中率較低,根本無法進入服役狀態,現在還不清楚印度將來是否用巴拉克完全取代功能相同的特里舒爾飛彈。
兩座8單元垂直發射的布拉莫斯巡航飛彈則是班加羅爾級武器系統的最大亮點。布拉莫斯飛彈的飛行速度達到音速的3倍,最大射程達到300公里,它飛完300公里只需5分鐘。飛彈裝有一個感測器,可以探測目標,也可以改變飛行路線。印度一位官員說:“布拉莫斯是一種屬於未來的超音速巡航飛彈。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試射了6枚布拉莫斯飛彈,每次都成功命中目標。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超音速巡航飛彈的命中率有這么高。”布拉莫斯飛彈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他國無法仿造,印度科學家認為,在巡航飛彈的較量上,巴基斯坦將處於下風。一位印度科學家說:“在未來許多年,這是他們做夢也無法趕上我們的。忘掉巴基斯坦吧,就連一些已開發國家也沒有像布拉莫斯這樣先進的武器。”
等到班加羅爾級服役後,印度海軍還計畫在軍艦上保留一定數量的核彈頭,供布拉莫斯飛彈使用。按照印度海軍今年6月公布的“核軍事學說”,海軍將成為印度最有效的核打擊力量,水面艦艇作為一座核發射平台,在公海上被敵人當作目標打擊時產生的附帶損失很小,而在陸地上的核發射平台更易被敵方偵察到,受到敵人打擊時附帶的平民傷亡也會極大增加。

咄咄逼人的印度海軍核戰略

按國際標準看來,印度在核戰略方面,當前各核大國家無不把海軍作為“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環。印度在建立以彈道飛彈為主的陸基核打擊力量及以美洲虎攻擊機為主力的空基核打擊力量後,也積極進行以核潛艇與大型驅逐艦為重心的海基核力量的建設。如印度對外所宣稱的,印度研製攜核彈頭的班加羅爾級驅逐艦目的,就是以在所謂的“最小核威懾”(MND)的原則上對抗其所謂“威脅”,這種威脅來自宿敵巴基斯坦以及其他在該地區活動的核大國,最主要針對美國和中國。
印度海軍的核戰略主要有兩個:一是封鎖敵方在印度5400公里海岸線和200余萬平方公里排他性水域活動的能力。潛艇和驅逐艦上所配備的中遠程飛彈將使印度海軍具備這種海上封鎖能力,大大增加敵方海軍戰略和戰術行動的難度。其次在於能夠避開敵方先發制人的核打擊,從而能從海上對敵進行核反擊,也就是使得印度能具備海基第二次核報復能力。

印度海軍為首艘國產航母打造塔爾瓦級隱形護衛艦

印度的隱身戰艦計畫在1997年就已經開始。當時,
塔爾瓦級最新型隱身飛彈護衛艦塔爾瓦級最新型隱身飛彈護衛艦
印度海軍向俄羅斯訂購了一批具備隱身性能的改進型“塔爾瓦爾”(Talwar)級護衛艦,契約價值10億美元。首艦於2000年5月12日在聖彼得堡的北方造船廠開始動工。計畫共建造6艘,後3艘以許可證方式在印度本土的馬扎岡船塢有限公司建造。
印度海軍設計局此次提出的正在建造的3艘“隱形護衛艦”即為印俄契約中的後3艘艦,
俄印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飛彈俄印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飛彈
印海軍稱為“尼爾吉里”級,該型艦由孟買馬扎岡船廠建造。其滿載排水量為4900噸,主要武器包括100毫米A-190型主炮、SA-N-9艦空飛彈發射裝置、AK-630M近程防禦系統,以及“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飛彈,並可攜帶一架印度國產的ALH輕型直升機或卡-31直升機。
“尼爾吉里”在設計上比較重視船體及上層建築的隱身性能。它採用流線型隱形設計。主艦體橫截面為V形。上層建築外壁設計成向內傾斜8度,呈堡壘式封閉式結構。艦體上將廣泛塗上對雷達波具有吸收作用的隱形塗料。據稱該塗料能使“尼爾吉里”級減小40%的雷達反射截面積。由於它的整體隱形外觀與法國“拉斐特”級護衛艦大同小異,因而印度海軍也將其稱為“印度拉斐特”。

關鍵技術仍受制於人

儘管印度海軍對“尼爾吉里”級護衛艦充滿期待,按計畫該型艦與正在建造的27艘其他戰艦,將構成未來印度航母戰鬥群的核心,從而大幅度擴展印度海軍的活動範圍,但在“塔爾瓦爾”和“尼爾吉里”級“隱形護衛艦”的建造過程中,也暴露了印度缺乏相關核心技術支撐的弱點。
“尼爾吉里”級“隱形護衛艦”雖然在印度建造,整個契約中卻有大約150個分包商,包括圖紙設計、艦載武器、動力系統、隱身材料等
維拉特號航空母艦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分別由俄羅斯、烏克蘭、芬蘭、德國、荷蘭等國提供。可以說,儘管印度擁有一個打造由3艘航空母艦為骨幹、外加200艘戰艦的宏偉計畫,但核心技術的缺乏必將嚴重製約印度海軍的長遠發展。

改造209—1500型潛艇

印度是唯一採購209—1500型潛艇的國家。1981年12月,印度與HDW簽約購買4艘209—1500型,前2艘由HDW承造,後2艘在HDw的技術協助下由印度馬扎岡船塢有限公司組裝。前兩艘艇“希舒瑪爾”號(shi shumar,s一44)和“山庫斯”號(Shankush,s一45)分別於1982年5月和9月開工,1986年9月22日和11月20日服役;後兩艘艇“沙爾基”號(Shalki,s一46)和“山庫爾”號(Shankul,s一47)分別於1984年6月5日和1989年9月3日開工,但因為管理和技術問題,直到1992年2月7日和1994年5月28日才服役。1987年、1992年和1997年,印度海軍曾三次提出增購2艘209—1500型,但始終沒有被國防部通過。目前,印度海軍擁有4艘209—1500型、10艘“基洛”級和2艘F級潛艇,潛艇部隊規模居世界第六。
209—1500型仍以先前的209型為基礎,但艇體重新設計,艇寬增加到6.5米(以往209型一貫遵循6.2米的艇體寬度),動力系統和電子設備也有所改進。“希舒瑪爾”級與其它20g型的最大不同在於指揮台圍殼前的艇體內加裝了球型的集體式人員逃生艙。潛航時如果發生緊急狀況,全體艇員可立即進入逃生艙,逃生艙脫離潛艇後便浮出海面等待救援。艇內40名艇員可一次性脫臉,逃生艙裡面的氧氣容量可支撐8小時,並配備有無線電與求救浮標。
“希舒瑪爾”級艇長64.4米,寬6.5米,吃水6米,水面排水量1660噸,水下排水量1850噸,艇員編制40人(軍官8名)。動力系統包括4台MTu 12 V一493 TY60(前兩艘)或4台MTU 12 v~t93 AZ80(後兩艘)柴油機、4台西門子同步發電機和l台6100馬力的西門子推進電動機,單軸,七葉片螺鏇槳,水面最大航速11節,水下最大航速22節,水面續航力增加到13000海里/10節,通氣管狀態和水下續航力分別為8200海里/8節和524海里/4節,安全潛深260米,海上自持力50天。
電子設備包括singer Librasc:ope Mk.1火控系統、阿特拉斯CSU 83主/被動搜尋與攻擊聲吶、湯姆遜·辛特拉Duux一5被動測距聲吶、Argo PhoenixII AR’700電子支援系統、湯姆遜一CS F?卡利普索一2 I波段水面搜尋雷達、科爾摩根76型光電潛望鏡組、聲誘餌等。武器系統包括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和14枚AEG suT Modl型線導反艦/反潛魚雷(或28枚水雷),艇首還能以外掛式方式攜帶24枚水雷。
90年代末,印度馬扎岡船廠開始對“希舒瑪爾”級進行中期現代化改裝,使用美國組件改進火控和電子支援系統,裝備湯姆遜一CSF‘的TSM一2272聲吶系統,但原計畫加裝俄羅斯“俱樂部”潛射反艦飛彈的計畫被取消。“希舒瑪爾”號和“山庫爾”號己在2006年前完成改裝,“山庫斯”號和“沙爾基”號正在改裝中。2004年9月,西門子公司向印度海軍提供了為“希舒瑪爾”級加裝AIP系統的改裝方案,不過印度海軍並未採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