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廟金谷

馬廟金谷

馬廟金谷,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馬廟鎮的著名特產,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米之一。馬廟金穀米色澤金黃、質粘味香、懸而不浮、汕而不膩、入口爽滑,能多次凝結米油層的特點,其米油營養極為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俗稱“能挑七層皮”。歷史上被稱為“十三怪”之一。清代被列為貢品。周總理曾用此米招待中外賓客。1996年馬廟鎮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金谷之鄉”。

產地環境

馬廟金谷是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馬廟鎮的著名特產,據《金鄉縣誌》記載,金谷又名齊頭占金谷,僅產於金鄉縣馬廟鎮的馬坡,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米之一。
馬廟金谷產地馬廟鎮馬廟村馬坡一帶的土壤為稀有的褐土化潮土,

圖2 馬廟金谷種植基地圖2 馬廟金谷種植基地
是典型的弱鹼性土壤,土層深厚,土質為沙壤,質地較肥沃,加之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較為適宜穀子的生長和發育,所以,是形成馬廟金谷優良品質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據測定,該地區的土壤養分含量為:有機質1.32%,全氮0.075%,全磷0.082%,鹼解氮67ppm,速效磷4ppm,速效鉀93ppm,土壤代換量為18.2毫克/100克。土壤物理性狀也好,總孔隙度為60.7%,毛管孔隙度37.1%,通氣孔隙度為23.1%,田間最大持水量為8.8%。從這一帶土壤理化性狀的化驗結果看出,其理化性狀明顯優於其他地方。
氣候方面,日照充足,夏秋多雨,年平均氣溫12~14度,7月份最高溫平均23~27度,年降水量在600~850毫米,正是由於這些獨特的水土品質及優良的自然條件,馬廟金谷形成了米色澤金黃、質粘味香、懸而不浮、汕而不膩、入口爽滑,能多次凝結米油層的特點,其米油營養極為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俗稱“能挑七層皮”。歷史上被稱為“十三怪”之一。19世紀中期的清康熙年間被列為貢品。建國十年大慶之際,周總理曾用此米招待中外賓客。1996年馬廟鎮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金谷之鄉”。

品質特點

馬廟金穀米色金黃,性粘味香,米質優異,營養豐富,居中國四大名

圖3 馬廟金穀穀穗外觀特點圖3 馬廟金穀穀穗外觀特點
米之首。金谷小米稀飯,聞之清香,食之甘美,且有熱補、潤腸功能,系滋補佳品。馬廟金谷小米營養豐富。據測定,澱粉含量66.85%~69.76%,蛋白質含量達11.2%~13.4%,脂肪含量4.5%~5.85%,比普通小米高1%~3%。所含蛋白質、脂肪均高於大米、麵粉。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含量豐富而比例協調。如賴氨酸0.22%~5.24%,蛋氨酸0.4%,色氨酸0.25%,亮氨酸1.87%,蘇氨酸異亮氨酸及纈氨酸等含量在0.42%~2.88%之間。維生素的含量亦較豐富,而粗纖維的含量又是幾種主要糧食作物中最低的。為產婦、幼兒及老人的滋補佳品。

相關典故

康熙在馬廟的傳說

1684年,康熙和禮部尚書庶子張玉書南巡私訪,路過馬廟馬坡一帶(孟莊),已是半夜三更,村民幾乎都關門睡覺了,只有莊東頭的一戶農家還亮著燈,騎著白馬的康熙帝就命隨從叫開了那戶人家的門,熱情好客的農家就讓康熙皇帝入住在家裡,女主人為他熬了一碗小米粥,康熙帝吃後稱是人間美味大加讚賞,稱為“奇米”,從此金谷成為“貢品御米”, 每年秋後都要挑選上等當地米送往京城.為皇家享用。金穀米的產地也因康熙皇帝當時騎著一匹白馬而被命名為白馬坡。

周恩來與馬廟金谷

周恩來侄子周保章1961年曾在西花廳和總理過過一次除夕。那天,總理把在京的親屬、工作人員及其家屬都請到了西花廳,連大人帶孩子,熙熙攘攘地把西花廳擠得滿滿的,足足擺了三大桌。人都坐好了,只見工作人員端上了熱氣騰騰的大包子和黃澄澄的金谷小米稀飯。除夕宴就這樣開始了。一陣掌聲過後,總理笑容滿面地向大家問好,感謝大家一年的辛勤勞動。宴會主持人鄧穎超意味深長地說:“為什麼今天請大家吃小米稀飯和包子呢?一是是因為中國革命是小米加步槍打出來的;二是這小米並不是一般普通的小米,是山東金鄉縣的金谷小米,中國的四大名小米之首,金谷小米歷來都是貢品,難得品嘗。為什麼吃包子呢?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領導我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人民生活有了改善,所以今天能夠吃到肉包子,我們不能忘記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恩情。” 鄧穎超的話剛一說完,大廳里立即響起了掌聲。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10年大慶時,周總理曾用“金穀米”招待外賓。

生產情況

馬廟鎮以現代農業提升年為契機,依託馬廟鎮獨有的金谷資源,採取有效舉措,引領金谷種植提升品質,拓寬和提高農民增收致富能力。
該鎮堅持潛心研究和挖掘金鄉金谷獨立資源,實施有效舉措,提升金谷質量,凸顯金谷特色,樹立金谷小米新形象,使馬廟金穀米生產創名牌、出精品,走高端,真正成為優質優價的名優農產品。一是選擇優質谷種,首保小米質量令人滿意;二是增施土雜肥、有機肥,改良土壤的酸化、板結現象,設法恢復土壤原貌;三是鼓勵農民由種植夏谷該種春谷,提高金谷質量。四是堅持春谷宣傳,營造發展春谷生產的良好氛圍。使讓農戶看到春谷發展的良好前景,自願加入到種植春谷的隊伍中來。五是堅持把發展春谷、註冊“馬廟金谷”商標、申請有機認證作為發展金谷工作重點,通過產業立項、研發宣傳、成立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民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參股金谷經營,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帶動、農戶參與、企業運作的原則,打造金谷生產基地,建設金谷核心區的基礎設施配套,積極帶動基地的周圍村莊,盡力擴大優質金谷的種植面積。六堅持金谷的文化宣傳和產品監管。把名優產品與文化結合起來,廣泛宣傳,擴大馬廟金谷的知名度。加強質量監管,防止假冒偽劣金谷產品的出現,影響馬廟金谷的聲譽。到2011年,金鄉縣馬坡金谷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建立起綠色金谷基地5400畝,在全省同行業中率先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地理標誌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山東省金鄉縣馬廟金谷協會申請對“馬廟金谷”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式和條件,農業部決定於2011年8月17日準予登記。

保護範圍

山東省金鄉縣馬廟鎮所轄行政區域內的20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6°15′00″~116°22′00″,北緯35°05′00″~35°09′00″。

技術規程

1、範圍
本規程規定了無公害穀子春夏栽培的品種選擇、整地、種子準備、播種、田間管理、收穫等技術。
本規程適用於馬廟金谷種植基地。
2、規範性引用檔案
NY/T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NY5115-2002 《無公害食品 大米》
NY5116-2002 《無公害食品 水稻產地環境條件》
NY/T5117-2002 《無公害食品 水稻生產技術規程》
3、春谷生產技術規程
3.1 品種選擇
栽培品種以齊頭占金谷為主,以當地習慣栽培品種為輔。
3.2 整地
3.2.1 秋季整地
旱地穀子播種出苗需要的水分主要來自上年底墒,因此做好秋雨春用,貯墒保墒是保全苗的關鍵措施。秋季深耕對穀子有明顯的增產效果,深秋耕地深度在20cm以上,結合秋耕最好進行秋施肥,對貯墒保墒有良好的作用。
3.2.2 春季整地
隨著氣溫不斷升高,土壤水份沿著土壤毛細管不斷上升,因此當地表剛化凍時,就要頂凌耙耮,切斷土壤表層毛細管,耙碎坷垃,彌合地表裂縫,防止水分蒸發,春季整地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如土壤乾旱嚴重,就要多耙耮,重鎮壓、淺耕。
3.2.3 增施基肥
結合春秋整地增施基肥。以農家肥做基肥,一般土壤肥力條件下,穀子畝產300kg每畝需施質量較好的基肥2000kg。
3.3 種子準備
曬種:播種前一周,選晴天將種子攤放在席上約2cm-3cm厚度,翻曬3天,經過曬種的穀子能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谷種發芽率要達到90%以上。
鹽水選種:播前5天,將種子放在濃度10%的鹽水內,撈出漂在水面上的秕谷、草籽和雜質,然後再將下沉子粒撈出,用清水洗2遍,晾乾。
3.4 播種
播期:一般在4月20日播種。
播種方式:一般採用耬播方式。耬播行距寬窄可視雙腿耬和三腿耬而不同,一般行距為20cm。耬播的特點是開溝不翻土,跑墒少,墒情較差時,容易保全苗,比較省工、方便,在各種地形上都可以播種。
播量:根據種子發芽率,播前整地質量,地下害蟲危害等情況而定,如種子發芽率高,種子質量好,土壤墒情好,地下害蟲少,整地質量高,播種量可以在0.5kg/667㎡,如果土壤粘重整地質量差,春旱嚴重的地塊,每畝播量應1kg/667㎡。
播種深度:一般在3cm-5cm。
合理密植:在一般栽培條件下,每畝留苗2.5萬株-3萬株。
3.5 田間管理
3.5.1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任務是保證全苗的基礎上促進根系發育,培育壯苗,為穀子高產打下基礎。
3.5.1.1 苗期鎮壓蹲苗:
在穀苗2-3葉期,用壓青砘的方法進行蹲苗。壓青砘能有效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使穀苗莖基部變粗,促進穀子早紮根,快紮根,提高幼苗抗旱和吸肥能力。如表土水分過多不宜砘壓。
3.5.1.2 防“灌耳”、“燒尖”
防止“灌耳”:小苗出土,若遇急雨,往往把泥漿灌心葉,造成泥土淤苗,叫“灌耳”。可根據地形,在谷地挖幾條排水溝,避免大雨存水淤壟。
防止“燒尖”:在土壤疏鬆、乾旱、 播種遲的地塊,穀苗剛出土時,中午太陽猛曬,地溫高,幼苗生長點易被灼傷燒尖,造成死苗。為防止“燒尖”,必須做好保墒工作,增加土壤水分,使土壤升溫慢,同時做好鎮壓。
3.5.1.3 補苗移栽
穀子出苗後發現斷壟,可用溫水浸泡或催芽的種子進行補播,如果穀苗長大仍有缺苗,需要進行移栽,以保證全苗。
3.5.1.4 間苗和定苗
適時間苗可促進穀苗根系發達植株健壯,促進後期壯株大穗,是穀子增產的重要措施。一般在4-5葉期完成間苗,採用單株等距留苗。
3.5.1.5 中耕除草
苗期的中耕可結合間苗進行,中耕要做到除草、鬆土、圍苗相結合。
3.5.2 拔節抽穗期管理
此期間田間管理的任務是攻壯株,促大穗。
3.5.2.1 清壟和追肥:
清壟:穀子拔節後生長發育加快,當穀子長到30cm高時,要認真進行一次清壟,徹底拔除雜草、弱苗、病蟲苗等,使穀苗生長整齊,苗腳清爽,通風透光。
追肥:第一次拔節期畝追氮肥10kg,第二次在旗葉出現後開花前畝追氮肥10kg,追肥最好用尿素。追肥結合中耕進行,順壟撒於行間,隨即中耕培土,肥料被土壤覆蓋,減少揮發,以提高肥效。
3.5.2.2 中耕培土
穀子整個生育期內,中耕大致進行三次。
第一次:結合間苗進行。
第二次:清壟、追施肥料後再中耕培土,此次中耕要深達7cm-8cm。
第三次:於穀子孕穗期,結合追肥進行,一般淺鋤3cm-4cm,不傷根,只鋤草,鬆土並高培土,以促進根層數和根量的增加,增強吸收肥水能力,防止後期倒伏,提高粒重。
3.5.3 開花成熟期管理
管理主攻方向是攻子粒,重點是防止葉片早衰,促進光合產物向穗部子粒轉運和積累,減少秕粒,提高千粒重,保證及時成熟。
3.5.3.1 防旱澇
防旱:開花期高溫乾旱會影響穀子開花授粉,空殼增多。灌漿期發生乾旱,即“夾秋旱”,將嚴重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和光合產物的運轉,粒重降低,秕粒增多。因此有灌水條件的缺水時宜輕澆或隔行澆,使地面保持濕潤即可。
防澇:穀子開花後,如遇雨天,應及時排除積水,淺中耕鬆土,改善土壤通氣條件,促進灌漿成熟。
3.5.3.2 防倒伏,防騰傷
防倒伏:要選用高產抗倒伏品種,加強田間管理,間苗,蹲好苗,合理施肥灌溉,深中耕,高培土。
防騰傷: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高培土,通風、防澇。
3.5.3.3 攻飽粒,防秕谷
實行合理輪作,選用抗倒、抗病的優良品種。
適期播種,使穀子孕穗期,抽穗期趕上雨季,減輕“胎里旱”、“長脖旱”、“夾秋旱”的影響,有利於穀子灌漿,減少秕谷。
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巧蹲苗,培育壯苗,深中耕,高培土,防止倒伏。
穀子開花灌漿期,根外噴施400倍的磷酸二氫鉀溶液100kg,或用過磷酸鈣300倍液150kg。
3.6 病蟲害防治
穀子生育的中期,各種蟲害較多,特別是夏谷,多種病蟲並發和交替出現。最常見的有粟灰螟、蚜蟲、玉米螟、粘蟲、稻縱卷葉螟及葉蟬等,必須及時防治。
3.6.1 農業防治
選用抗性強的品種。品種定期輪換,保持品種抗性,減輕病蟲害的發生。
3.6.2 藥劑使用原則
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和致畸、致癌、致突變農藥。嚴格按照規定的濃度、每年使用次數和安全間隔期要求施用。同作用機理農藥交替、混合使用,噴藥均勻周到。
3.6.3 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
3.7 提倡使用生物農藥、低毒農藥,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十六類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
3.8 收穫
當穀皮變為品種固有的色澤、子粒變硬、成熟“斷青”時要及時收穫。
4、夏谷的操作規程
4.1 整地、施肥、灌水
麥收滅茬後,施腐熟廄肥混合磷肥,整平地後播種。播後鎮壓,以防出苗遇雨灌耳或土壤自然下沉吊根。
4.2 播種
播期:選用在霜前能成熟、豐產性好的品種,如濟谷11、濟谷12、噸谷1號,力爭早播。
播種密度:每畝4萬-6萬株,採用耬條播,並用單株勻留苗方式間苗。
4.3 田間管理:
當“貓耳葉”長成時,進行一次鎮壓,促根防倒,保苗、壯苗。3-4葉期開始間苗、定苗,以防荒苗。間苗後淺中耕,以防草荒,並追施速效氮肥。拔節期間結合中耕追施速效氮肥,孕穗期中耕培土,其餘管理與春谷相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