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羅尼企鵝

馬可羅尼企鵝

馬可羅尼企鵝(學名:Eudyptes chrysolophus)體長約70cm,體重約5.5kg。雙眼間有左右相連的橘色的裝飾羽毛,由於頭頂上那一撮撮像義大利面的羽毛,因而又名“通心麵企鵝”,“馬可羅尼”的英文意思也可解釋為“俏皮者”。喙角有粉色的羽圈。和所有企鵝一樣,馬可羅尼企鵝擁有很強的潛水本領,但不會飛行。其外形很容易與鳳頭黃眉企鵝混淆。每到夏季時,成千上萬的馬可羅尼企鵝會游到南極海中,在布滿岩礫的小島上交配、繁殖。主要以磷蝦為食,也捕食魷魚和小魚。分布於南非到南美西部以及南極洲沿岸。

基本信息

信息

中文學名:馬可羅尼企鵝
拉丁學名:Eudypteschrysolophus
別稱:長冠企鵝、通心麵企鵝、長眉企鵝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企鵝目
科:企鵝科
屬:冠企鵝屬
命名時間:Brandt,1837
英文名稱:MacaroniPenguin

簡介

馬可羅尼企鵝馬可羅尼企鵝
馬可羅尼企鵝是族群最大的企鵝,高與重分別可達約76公分與4公斤,其雙眼間有左右相連橘色的流蘇,善於在岩石間跳躍行進。牠們是在夏日繁殖,每次母鵝會產二個蛋。第一個蛋較小,並在第二個蛋被生出來後,即被逐出巢,只有第二個蛋會被孵抱。分布於南極半島往東直到澳屬賀德島之間的亞南極群島,總數約在2400萬隻,其中約有半數在南喬治亞島,其它島嶼各有數百萬隻,如賀德島有200萬隻以上。

命名與分類

馬可羅尼企鵝企鵝

馬可羅尼企鵝1837年由德國自然科學家約翰•弗里德里希•馮•勃蘭特(JohannFriedrichvonBrandt)命名,它的學名“chrysolophus'”取自古希臘語,為“金色頭冠”之意,這是因為馬可羅尼企鵝頭頂上有一束標誌性的金色羽毛。
而“馬可羅尼”音譯自於英文通用名“Macaroni”,這種英文叫法源自於英國探險家,因為在發現馬可羅尼企鵝的18世紀,該詞泛指一群崇尚義大利文化、生活奢侈、打扮時髦的英國花花公子,很可能是馬可羅尼頭頂上那束顯著的金色羽毛與這些花花公子的髮型十分相似,因此也得到了同樣的名稱。
馬可羅尼企鵝又有“通心麵企鵝”的名稱,其實馬可羅尼企鵝與食物通心麵沒有任何直接的聯繫,只是英文名Macaroni一詞,最常用的中文翻譯乃是通心麵一詞,起初很可能是誤譯的緣故,而今在中文世界,通心麵企鵝也已廣為流傳。
馬可羅尼企鵝的另一個名稱“長冠企鵝”,同樣是根據它們的顯著特徵——頭頂的長長的金色羽毛而來。
在分類上,線粒體和細胞核的DNA證據表明,馬可羅尼企鵝是1500萬年前從與他親緣關係最近的皇家企鵝分支出來。馬可羅尼企鵝與皇家企鵝外形十分相似,但馬可羅尼企鵝面部為黑色,而皇家企鵝面部為白色。

外形特徵

馬可羅尼企鵝體重在3.2-6.1千克,身高在51-77厘米,雄性體型明顯大於雌性,但雄性翅膀較小,頭頂部有黃色的較長羽毛,眼睛為紅色,腹部、胸部和尾部呈白色,頭部和臉頰呈黑色或深灰色,背部呈藍黑色。幼鳥缺乏優雅的頭冠,眼睛棕色,體羽和鳥喙黑色。前肢發育成為鰭腳,適於划水。具鱗片狀羽毛,羽軸寬而短,羽片狹窄而密集,均勻分布於體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氣,胸骨具有發達的龍骨突起,內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並移至軀體後方。跗間具蹼。上嘴的角質部由3~5個角質片組成。舌表面布滿釘狀乳頭,適於取食磷蝦和魚類等。

生活習性

馬可羅尼企鵝在海上漂泊數月後,會上島聚集成群,繁衍後代。每年都會返回到同一片繁殖區,而且經常會返回同一個巢穴,甚至通常都會尋找去年的伴侶。有雙強而有力的腳,因擅於跳躍進出而得名,倘若有其它生物企圖接近,它們會毫不客氣地用堅硬銳利的喙展開攻擊。企鵝的群體意很強,一起下水一起上岸。馬可羅尼企鵝一般選在陡峭的山地地面上做窩,經常要從海邊穿過碎石行進數百米才能到達自己的巢穴,所選之地通常沒有鳥類或鳥類很少。和鳳頭黃眉企鵝有相同的喜歡跳躍的行為,它們跳過陡峭的岩石,而不是像其他種類的企鵝一樣笨拙地搖擺越過障礙物。整個冬季,馬可羅尼企鵝都會在中南印度洋極地鋒區的狹窄海域中游水,在這裡,寒冷的南極海水與來自北方的溫暖海水混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一個由甲殼綱動物構成的盛宴。馬可羅尼企鵝主要以磷蝦為食,也捕食魷魚和小魚。和所有企鵝一樣,馬可羅尼企鵝擁有很強的潛水本領,但不會飛行。

分布

馬可羅尼企鵝目前在全世界約有2400萬隻,是企鵝科中數量最多的屬種,主要分布於南極半島及亞南極區(緊鄰南極圈以北的地區),目前至少集中於50處棲息地存有至少216群,包括福克蘭群島、南喬治亞群島和南三明治群島,南奧克尼群島和南設得蘭群島、布韋島、愛德華王子群島、南極半島等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南極半島以及南設得蘭群島、南喬治亞島等若干座島嶼。

繁殖

馬可羅尼企鵝企鵝
成年雌性馬可羅尼企鵝5歲達到性成熟,雄性6歲達到性成熟,每年繁育一次,繁育季節不定,但同一個種群會在同一時間進行繁育。
雌企鵝獨自開挖一片低地作為巢穴,然後雌雄雙方一同用鵝卵石將巢穴圍邊。
馬可羅尼企鵝的蛋質地粗糙並帶有淺藍色。雌企鵝窩產蛋兩枚,第一枚很小,重量只有第二枚的61%-64%,第一枚蛋很不受企鵝夫婦關心,第一枚蛋產下3天后,雌企鵝將產下第二枚蛋,此時企鵝夫婦將對第一枚蛋置之不理,因此第一枚蛋經常會被棲息地的海鳥如賊鷗等吃掉,或者被毀壞。企鵝蛋的孵化期為35-37天,小企鵝出生後,雄企鵝會負責看護20天左右,隨後企鵝群中的小企鵝組成特有的託兒所。雌雄企鵝將繼續照顧小企鵝60-70天時間,直到小企鵝能夠獨立生存。

鳥綱企鵝目所有種類

企鵝(學名:Spheniscidae) 是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屬於企鵝目,企鵝科。主要生活在地球的南半球,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鵝共有十七種或十八種,其中四種生活在熱帶赤道,分別是漢波德企鵝、麥哲倫企鵝、黑腳企鵝、加拉帕戈斯企鵝,皆屬於環企鵝屬;完全生活在極地的只有皇帝企鵝及阿德利企鵝兩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