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企鵝

南極企鵝

南極企鵝是盛產於南極洲或亞南極區的第二大企鵝。綱企鵝目(Sphenisciformes)所有種類的通稱。特徵為不能飛翔;腳生於身體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勢;趾間有蹼;跖行性(其他鳥類以趾著地);前肢成鰭狀;羽毛短,以減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間存留一層空氣,用以絕熱。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各個種的主要區別在於頭部色型和個體大小。

基本信息

簡介

南極企鵝南極企鵝

南極企鵝是盛產於南極洲或亞南極區的第二大企鵝

身體結構

企鵝本身有其獨特的結構:企鵝羽毛密度比同一體型的鳥類大三至四倍,羽毛的作用是調節體溫。雖然企鵝雙腳基本上與其它飛行鳥類差不多,但它們的骨骼堅硬,並比較短及平。這種特徵配合有如只槳的短翼,使企鵝可以在水底『飛行』。雙眼上的鹽腺可以排泄多餘的鹽份。企鵝雙眼由於有平坦的眼角膜,所以可在水底及水面看東西。雙眼可以把影像傳至腦部作望遠集成使之產生望遠作用。
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它很可能是在南極洲還未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在南極安家落戶。南極雖然酷寒難當,但企鵝經過數千萬年暴風雪的磨鍊,全身的羽毛已變成重疊、密接的鱗片狀。這種特殊的羽衣,不但海水難以浸透,就是氣溫在零下近百攝氏度,也休想攻破它保溫的防線。南極陸地多,海面寬,豐富的海洋浮游生物成了企鵝充沛的食物來源。

企鵝天敵

生存在大海里的兇猛動物豹海豹,專吃企鵝。只要企鵝下水,它就會快速游過去,吃掉企鵝。只有成年企鵝才能游上岸,不被吃掉。由於企鵝是陸地、海洋兩棲生活,所以,在南極,一些大型食肉哺乳動物(海豹、虎鯨)或大型魚類(鯊魚)都可以以企鵝為食,都是企鵝的天敵。

企鵝種類

企鵝科的各種短腿而不會飛的水鳥,產於南半球,在陸地上直立而笨拙地行走,身上披覆短、硬、鱗形的羽,主要食甲殼類、軟體動物和魚。企鵝這種生物在被發現的過程中也有很多故事,1488年葡萄牙的水手們在靠近非洲南部的好望角第一次發現了企鵝。但是最早記載企鵝的卻是歷史學家皮加菲塔。他在1520年乘坐麥哲倫船隊在巴塔哥尼亞海岸遇到大群企鵝,當時他們稱之為不認識的鵝。人們早期描述的企鵝種類,多數是生活在南溫帶的種類。到了18世紀末期,科學家才定出了6種企鵝的名字,而發現真正生活在南極冰原的種類是19世紀和20世紀的事情。例如,1844年才給王企鵝定名,響弦角企鵝1953年才被命名。企鵝身體肥胖,它的原名是肥胖的鳥。但是因為它們經常在岸邊伸立遠眺,好像在企望著什麼,因此人們便把這種肥胖的鳥叫做企鵝。
楔翼總目(Impennes)又叫企鵝總目,只包括企鵝目(Sphenisciformes)企鵝科(Spheniscidae),包括6屬18種企鵝。
全部為不會飛翔而擅長游泳和潛水的海洋鳥類。體羽呈鱗片狀,均勻分布於體表,骨骼沉重,胸骨有發達的龍骨突。企鵝通常被當作是南極的象徵,但企鵝最多的種類卻分布在南溫帶,其中南大洋中的島嶼,南美洲和紐西蘭都比較多,在這裡有6屬13種企鵝營巢,其中有2個屬限於澳新地區,而企鵝中最大的屬角企鵝屬也是以澳新地區為分布中心。企鵝第二大屬環企鵝屬則主要分布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甚至可到達赤道附近,而在南極大陸沿岸營巢的企鵝只有2屬4種,亞南極有2屬2種,而真正在南極大陸越冬的則只有皇企鵝。現存於世的企鵝有18種,它們分別是小白鰭企鵝、白鰭企鵝、黃眼企鵝、麥哲倫企鵝、秘魯企鵝加拉帕戈斯企鵝、帝企鵝、王企鵝、阿德里企鵝、南極企鵝、巴布亞企鵝、史氏角企鵝、角企鵝、響弦角企鵝、馬可羅尼角企鵝直冠角企鵝

企鵝祖先

企鵝的祖先是什麼樣的,它們會不會飛行?目前,很多證據顯示,企鵝似乎從祖先開始就不會飛行。
1887年,孟茲比爾提出過一個理論,認為企鵝有可能是獨立於其他鳥類,單獨從爬行類演變進化而來。企鵝的鰭翅不是鳥類的翅膀變異形成的,而是由爬行類的前肢直接進化形成的,企鵝根本沒有經歷過飛翔階段。後來,科學家們在南極發現了一種類似企鵝的動物化石,它高約1米、體重有9千克,具有兩棲動物的特徵。這個發現似乎印證了孟茲比爾的猜測。
1981年,日本也發現了一種類似企鵝的海鳥化石。專家認為,這是一種距今3000萬年、不會飛的原始企鵝的化石,或許它就是現代企鵝的史前祖先。
近年,鳥類學家在研究了北半球的海鴉化石的構造之後提出,距今3000萬年前美洲沿岸生活的一種海鴉可能與企鵝的起源關係密切。這種已滅絕了的海鴉也是一種不會飛行的海鳥。科學家們認為,儘管企鵝與海鴉,一個生活在南半球,一個生活在北半球,但它們骨骼形體卻有許多相似之處,不能非親非故吧?
從以上證據來看,企鵝的祖先就是一種不能飛翔的動物。但是,有些動物學家對此持不同看法。他們依據多年積累的研究資料,斷言企鵝的祖先應該是會飛行的。因為從現代企鵝的身體結構上依然能找到它們會飛翔的遠祖遺留給後代的烙印。

分布

世界上約有20種企鵝,全部分布在南半球,以南極大陸為中心,北至非洲南端、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大陸沿岸和某些島嶼上。

種類

南極企鵝有7種:帝企鵝、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又名巴布亞企鵝)、帽帶企鵝(又名南極企鵝)、王企鵝(又名國王企鵝)、喜石企鵝和浮華企鵝。這7種企鵝都在南極輻合帶以中繁殖後代。

數量

南極企鵝南極企鵝

南極企鵝的種類並不多,但數量相當可觀。據鳥類學家長期觀察和估算,南極地區現有企鵝近1.2億隻,占世界企鵝總數的87%,占南極海鳥總數的90%。數量最多的是阿德利企鵝,約5000萬隻,其次是帽帶企鵝,約300萬隻,數量最少的是帝企鵝,約57萬隻。

形態特徵

南極企鵝的共同形態特徵是,軀體呈流線型,背披黑色羽毛,腹著白色羽毛,翅膀退化,呈鰭形,羽毛為細管狀結構,披針型排列,足瘦腿短,趾間有,尾巴短小,軀體肥胖,大腹便便,行走蹣跚

生活習性

棲息地

南極企鵝南極企鵝

企鵝是海洋鳥類,雖然它們有時也在陸地、冰原和海冰上棲息。在企鵝的一生中,生活在海里和陸上的時間約各占一半。

企鵝的棲息地因種類和分布區域的不同而異,帝企鵝喜歡在冰架和海冰上棲息;阿德雷和金圖企鵝既可以在海冰上,又可以在無冰區的露岩上生活;在亞南極的企鵝,大都喜歡在無冰區的岩石上棲息,並常用石塊築巢。
生活史因種的體形大小不同以及地理分布而異。同一種內的繁殖周期還與緯度有關。有的種長途遷移到內陸的祖傳營巢區去產卵,合恩角企鵝(S.demersus,即驢鳴企鵝)和小企鵝一年繁殖2次,大多數種一年僅繁殖1次。而王企鵝(A.patagonica)則三年內繁殖2次。王企鵝和帝企鵝每次產卵1枚,而其他種則產2枚,偶為3枚。大多數企鵝在南半球的春夏季繁殖。巴布亞企鵝(P.papua)的某些種群也在冬季繁殖。帝企鵝發育時間長,故在秋季開始繁殖,以使幼雛在成活率機會最大的夏季產出。
當企鵝入群和離群時,常有種種表演和鳴叫。求偶配對時,常有求偶鳴叫,鳴聲在兩性之間有二態性。合恩角企鵝鳴聲似驢鳴。到繁殖季節,帝企鵝能找到舊巢及舊配偶。除帝企鵝只由雄鳥擔任外,所有種都由兩性孵卵。在交配時企鵝群中十分熱鬧,鳴聲聒耳,到孵卵時則一片寂靜。卵和雛鳥的死亡率決定於氣候條件、幼鳥在生殖種群的百分比和敵害等因素,一般為產卵總數的40∼80%。產卵後,雌鳥常常離群到海洋覓食,約10∼20天後回來替換雄鳥,以後便以一兩周為期互相輪換。但雌性帝企鵝從鳥群到海洋需要走80∼160公里(50∼100哩),一直到64天孵卵期之末才能返回;此時正值南極嚴冬,雄帝企鵝將卵置於足上孵化,並靠體內儲存的脂肪生活。
企鵝幼雛從卵殼孵出需24∼48小時,孵出後即表現有取食行為,將嘴放入親鳥口腔,取食成液狀的吐出的甲殼類或魚類食物。開始時,幼鳥藏在親鳥身下;逐漸長大後,幼鳥停留在親鳥體側。幼鳥從孵化到完全獨立的期限,在較小的種要2個月,帝企鵝需5個半月,王企鵝12∼14個月。半成熟的幼雛會成大群由成鳥照管,如在“託兒所”內一般。
成鳥每年更換全部羽毛一次。換羽時不能入水,通常躲在鳥群以外的一個掩蔽地點。企鵝游泳迅速,用鰭肢作為推進器。需高速前進時,常常跳離水面,每跳一次可在空中前進1公尺或者更遠,並在此期間呼吸。在陸上則步態笨拙可笑,但前進速度甚快,以前肢為平衡器。可在岩石上靈活地行動,亦可在冰雪上以腹部著地滑行,以足及前肢為推進器。企鵝能藉太陽的位置來定向。
企鵝的食物隨著種、地理區域和季節的不同而異。大多數較小的南方企鵝以在南極富氧水面達到很高密度的磷蝦為食,象大型的企鵝同時也可以以魚為食物,在水中撲食的時候,由於企鵝是靠肺來呼吸,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需要到水面上換氣,例如:帝企鵝在水中捕食的時候可以呆20分鐘左右,一次最少可以捕6條魚。企鵝的大群體消耗的食物量驚人,一天超過幾噸,出海一次可達數周,成群捕食魚、烏賊和甲殼動物,天敵為豹形海豹(Hydrurgaleptonyx)或逆戟鯨(Orcinusorca)。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極附近地區的南非海獅屬(Arctocephalus)和新海獅屬(Neophoca)的海獅也捕食企鵝。
南極的企鵝常常在0℃(32℉)以下的水中遊動,因而身體的保溫十分重要。水中高速運動又增加熱量的喪失。在陸地上時腳與冰塊密切接觸,皮膚溫度在0℃。皮膚溫度所以這樣低,是因為下肢內相鄰的動脈和靜脈之間存在逆流熱交換系統,使回心的較冷血液從流向末梢的血液中吸收熱量,從而節約體熱。與鸌類相似,企鵝也具鹽腺。研究證明,帝企鵝亦能感染鸚鵡熱淋巴肉芽腫型病毒病,阿黛利企鵝等體內帶痕量DDT。
企鵝與鸌形目(Procellariiformes)有共同祖先,始新世後化石紀錄豐富。企鵝目含1科企鵝科(Spheniscidae),下分5亞科,僅企鵝亞科(Spheniscinae)現存18種。

食物

企鵝不會飛,善游泳,以海洋浮遊動物,主要是南極磷蝦為食,有時也捕食一些端足類、烏賊和小魚。企鵝的胃口不錯,每隻企鵝每天平均能吃0.75千克食物,主要是南極磷蝦。因此,企鵝作為捕食者在南大洋食物鏈中起著重要作用。企鵝在南極捕食的磷蝦約3300萬噸,占南極鳥類總消耗量的90%,相當於鯨捕食磷蝦的一半。

繁衍

南極企鵝南極企鵝

企鵝的繁殖是在極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進行的,企鵝的卵由雄企鵝在氣溫低至-60℃的冬季孵化,有的也換班孵卵,孵化期為2個月,10月份開始,到12月底孵出小企鵝為止。企鵝戀巢愛子是有名的,有時也偷鄰居的卵,霸占其他企鵝的巢,把別的小企鵝奪過來撫養。因此,作“父母”的企鵝一刻也不肯離開自己的孩子。企鵝營造巢穴使用的材料是它唯一搬得動的鵝卵石,為了建造直徑大約10厘米的巢穴,企鵝“夫婦”必須四處尋找足夠的石塊。

社會單位

企鵝喜歡群棲,一群有幾百隻,幾千隻,上萬隻,最多者甚至達10萬~20多萬隻。在南極大陸的冰架上,或在南大洋的冰山和浮冰上,人們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企鵝聚集的盛況。有時,它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面朝一個方向,好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儀仗隊,在等待和歡迎遠方來客;有時它們排成距離、間隔相等的方隊,如同團體操表演的運動員,陣勢十分整齊壯觀。

企鵝祖先

企鵝祖先化石企鵝祖先化石
南極企鵝的老家是在什麼地方?企鵝的祖先會不會飛?企鵝是由什麼進化來的等等有關企鵝起源問題,是生物學家正在探討和研究的課題,迄今為止仍是一個謎。
然而,有一種說法,認為南極洲的企鵝來源於岡瓦納大陸裂解時期的一種會飛的動物。大約距現在2億年以前,岡瓦納大陸開始分裂、解體,南極大陸分離出來,開始向南漂移。此時恰巧有一群會飛的動物在海洋的上空飛翔,它們發現了漂移的南極大陸這塊樂土,於是它們盤鏇著、觀看著、卿卿喳喳地“議論”著,最後它們決定降落到這塊土地上。開始它們在那裡過得十分美滿,豐衣足食,盡情地追逐、狂歡。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大陸的南下,越來越冷了,它們想飛也無處飛了,四周是茫茫的冰海雪原,走投無路,只好安分守己地呆在這塊土地上。不久南極大陸到了極地,日久天長,終於蓋上了厚厚的冰雪,原來繁茂的生物大批死亡,唯有企鵝的祖先——一種會飛的動物活下來了。但是,它們卻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由會飛變得不會飛了,由原來寬闊蓬鬆的羽毛變成了細密針狀羽毛,原來苗條細長的軀體也變得矮胖了。生理功能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抗低溫的能力增強了。隨著歲月的流逝,世紀的更替,它們終於變成了現代的企鵝,成為南極地區的土著居民。
上述說法雖然有些離奇,但是也不完全是無中生有,多少也有一些科學根據。古生物學家在南極洲曾經發現過類似企鵝的化石。分析結果認為,當時的這種類似企鵝的鳥類具有兩棲類動物的某些特徵,高1米左右,重9.3公斤,也許這就是企鵝的前身。

鳥綱企鵝目所有種類

企鵝(學名:Spheniscidae) 是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屬於企鵝目,企鵝科。主要生活在地球的南半球,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鵝共有十七種或十八種,其中四種生活在熱帶赤道,分別是漢波德企鵝、麥哲倫企鵝、黑腳企鵝、加拉帕戈斯企鵝,皆屬於環企鵝屬;完全生活在極地的只有皇帝企鵝及阿德利企鵝兩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