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關於認識的本質、來源、發展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理論。從物質到意識的認識路線,認為認識從實踐中產生,隨實踐而發展,認識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踐,認識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證明;認為認識的發展過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辯證過程;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物質與精神、實踐與認識之間的多次反覆;社會實踐的無窮無盡決定了認識發展的永無止境。

政治理論

即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高級階段和科學形式。是關於認識的本質、來源、發展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理論。

基本原理

其基本原理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即實踐論。它堅持從物質到意識的認識路線,認為認識從實踐中產生,隨實踐而發展,認識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踐,認識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證明;認為認識的發展過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辯證過程;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物質與精神、實踐與認識之間的多次反覆;社會實踐的無窮無盡決定了認識發展的永無止境。

內容

實踐觀

一、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認識是人們在實踐中藉助一定的工具作為手段,使客觀對象發生某種改變而獲得的。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認識產生於實踐的需要,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使人類認識的發展。另外,實踐鍛鍊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要檢驗一種認識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事物,需要聯結主觀與客觀的實踐來檢驗。通過實踐,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二、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正確的認識能夠指導實踐取得成功,錯誤的認識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

真理觀

1、真理的含義
真理是標誌主觀同客觀符合的哲學範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真理是具體的(具體真理)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4、真理是有條件的
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適用的條件和範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認識觀

1、認識具有反覆性
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主觀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複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才能完成。
2、認識具有無限性
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時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終極真理是不存在的)。
3、認識具有前進性和上升性
認識運動的反覆性和無限性表明,對真理的追求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鏇式上升的過程。

方法論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的來源、認識發展的動力、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認識的目的的歸宿,要求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實踐。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視認識的反作用,發揮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3、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要求正確對待錯誤,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
4、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