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

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培養目標為高層次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其專業優勢在於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和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唯物論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論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它是一個相對真理。它是在繼承和發展了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英國、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下形成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論來源是辯證法唯物論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兩大組成部分,實踐概念是它的基礎。

簡介

資格老

眾所周知,哲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在這門古老的學科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雖然算不上老資格,但在中國的發展,特別是建國後,一直經久不衰,且不斷煥發青春。由於資格老,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畢業生在企事業單位,特別是黨政機關的用人取向中獨受青睞。每年大批馬哲專業畢業生如果沒有不合理要求,都會早早落實工作去向。

實力強

因為專業歷史悠久,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沉澱了一整套培養體系。這些日漸成熟的培養方法和體系每年都在造就一大批“又紅又專”的文科通才。不僅文字工作爐火純青,思維方式新穎,辦事能力成熟實際也是多年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出身人才的通用口碑。可以說,通過國內馬哲教育幾十年的精心培育,本專業畢業生在各行各業都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專業優勢

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高層次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它的專業優勢在於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和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注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和歷史發展的研究,以及對當代重大問題的哲學研究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套用研究。

研究方向

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研究方向為馬克思恩格斯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社會發展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領導、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等。

碩士點研究方向有唯物辯證法;認識論;唯物史觀;價值論;套用哲學;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思想;毛澤東哲學思想;鄧小平理論;當代哲學前沿問題研究。

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研究,重視社會實踐和科學文化的發展,特別是數位化時代和全球化時代的最新問題的研究,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努力提高中華民族的理論思維能力,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新型的綜合性人才。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紮實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基礎、良好中外哲學專業素養、掌握哲學人類學和相關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綜合素質優良、理論思維能力強,具有創新性和適應性的高層次理論及套用人才。通常學制3年(部分學校2年),授予哲學碩士學位。

相關院校

中國人民大學

江湖中神通。老牌勁旅,以強大的實力背景和廣泛的人脈資源傲視“群哲”

北京大學

江湖西毒(當年此校乃西南聯大嫡系)。優雅的治學環境,嚴謹的求知精神,以及“北大”金字招牌,使北大馬哲成為“眾矢之的”

吉林大學

江湖北丐。號稱馬哲界“一把尖刀”,以幾代吉大馬哲人的不斷傳承日益鑄就馬哲界的不朽神話。

南京大學

江湖南帝。鍾靈毓秀的南大不僅有全國領先的理學,同樣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南大馬哲往往開啟理論界創新的先河

復旦大學

江湖東邪。黃浦江畔的復旦學堂憑藉國際化東風,儼然成為中國傳播和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第一重鎮。

就業

據權威部門統計,每年高校各層次畢業人才中僅有30%不到的人畢業後仍從事專業相關工作。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畢業生從事的都是與學校里所學專業不相干的工作。這也意味著,誰能夠真正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紮實的工作技能,而不是僅僅拘泥與書本所學,誰就贏得了職場的未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畢業生由於經過系統的思維方法培訓和實踐技能培養,絕大多數畢業生不僅能夠勝任本專業科研工作,同樣能夠以全面的思想素質和較廣的知識視野勝任其它類別工作。所以,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是近年來哲學畢業生的獨特優勢。

研究生課程

中國哲學與傳統文化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本課程以中國哲學的重點問題為主要內容,開設先秦諸子哲學、兩漢哲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近現代哲學等專題,目的在於使研究生在具有中國哲學史一般知識的基礎上,對一些重要問題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哲學思想研究;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哲學思想研究;荀子的唯物主義思想研究;董仲舒、王充、張載、二程、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王夫之等人物的哲學思想研究;此外,集中評介中國傳統中最基本、最富有特色的文化內容,主要是倫理、宗教、教育、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方面,著重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及其現代意義。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中國哲學史》(第二版)北京大學哲學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2.《中國哲學史》(四卷本)任繼愈,人民出版社,1979年。

3.《中國現代哲學史》張文儒郭建寧,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4.《中國文化概論》張岱年、方克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5.《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張應杭,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學術界根據實踐的發展重新審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的解讀體系,發現諸多的局限性。為了克服局限,有效地指導實踐,在多年研究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建構了新的解讀體系。本課程吸收了理論界的研究成果,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套用,把理論與實踐聯結起來。

通過學習和研究,力求準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確認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範疇為核心的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要同研究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相結合,從而加深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哲學基礎的理解,並注意把握哲學理論的前沿動態,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的發展。注意劃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上學、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界限,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地將馬克思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創造性地運用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之中。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馬克思主義的社會觀;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目標.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第三版)》陳先達、楊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2.《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專題研究教學大綱》黃藹明等。

3.《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上、下冊)肖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

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原著選讀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通過對馬克思主義重要哲學著作及毛澤東、鄧小平哲學思想的學習和研究,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其歷史發展進程,全面、準確、深刻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套用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方法,理解馬克思主義重要哲學著作及其思想的理論意義,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與恩格斯合著)、《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節選);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節選)、《反杜林論》(節選);毛澤東哲學思想;鄧小平哲學思想。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馬列著作選編內容提要和注釋》中央黨校教務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

2.《馬列哲學著作摘編》中共天津市委黨校研究生部輯印。

3.《毛澤東選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4.《中共中央檔案選編》中央檔案館,人民出版社,1991年。

5.《毛澤東哲學思想新論》楊春貴、萬景榮,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

6.《鄧小平哲學思想讀本》沈沖等,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命力體現在它對時代性的準確把握上。在當今世界全球化和中國現代化轉型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分析和認識一些新問題,如何解決一些時代性課題,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要面對的問題,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不可迴避的問題。開設本課程,一則嘗試解決上述問題,二則開闊研究生的學術眼界,加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性的理解。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世界眼光、戰略思維”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後工業社會;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科技;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問題;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述評;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中國社會思潮;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學者卷》(上、下冊)袁貴仁、楊耕,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2.《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研究》孫正聿,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

3.《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人民出版社,2008年。

西方哲學與現代思潮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西方哲學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習西方哲學史是哲學知識積累和哲學素養提高的重要途徑,而且通過學習西方哲學,我們可以了解西方文化中對於人、世界、歷史不同於中華傳統的理解,因而也有助於理解中國哲學的個性和特點。最近二十多年來,國內西方哲學研究突飛猛進,已經深入到各個學派的細緻脈絡以及重要哲學家的思想核心中。本課程力圖吸收近二十年來國內西方哲學研究的成果,通過介紹西方文化的特殊背景,使研究生對西方哲學史的概貌有一個大體了解。中國正處在一個向西方學習現代化經驗的時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有利於研究生理解當前文化交往中各種衝突發生的原因,以及不同文化各自的利弊、優劣,從而增強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現代中國文化的自覺性。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古希臘羅馬哲學、中世紀哲學、近代唯理論和經驗論哲學、德國唯心主義、當代西方現代化與現代性思潮、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文化帝國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全球化等社會思潮等。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西方哲學導論》張志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年。

2.《西方哲學簡史》趙敦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3.《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及其影響》洪曉楠等,人民出版社,2009年。

管理哲學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人的管理活動是人類的基本活動之一,也是哲學研究中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哲學理論的具體套用。開設管理哲學,目的在於培養研究生對管理現象本質的把握能力和思辨能力,進而提升實際套用能力。管理哲學是行動的哲學,也是企業文化的精華。在管理哲學中,管理的規範性與套用性、團隊精神與個性化、技術與市場相適應、科學管理與人本管理相統一等得到深入的思考。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

管理與管理哲學;管理思想論;傳統管理思想與現代管理思想;管理系統論;管理決策系統和組織系統;管理方法論;調查研究方法和價值分析方法;管理價值論;企業文化與誠信價值觀。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管理哲學》袁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2.《管理哲學》錢學成、全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

3.《管理哲學通論》何捷一,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管理哲學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人的管理活動是人類的基本活動之一,也是哲學研究中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哲學理論的具體套用。開設管理哲學,目的在於培養研究生對管理現象本質的把握能力和思辨能力,進而提升實際套用能力。管理哲學是行動的哲學,也是企業文化的精華。在管理哲學中,管理的規範性與套用性、團隊精神與個性化、技術與市場相適應、科學管理與人本管理相統一等得到深入的思考。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

管理與管理哲學;管理思想論;傳統管理思想與現代管理思想;管理系統論;管理決策系統和組織系統;管理方法論;調查研究方法和價值分析方法;管理價值論;企業文化與誠信價值觀。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管理哲學》袁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2.《管理哲學》錢學成、全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

3.《管理哲學通論》何捷一,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中外管理理論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中外管理思想源遠流長、內容豐富,涉及眾多的理論流派,有著深刻的哲理性、廣泛的套用性和長久的可鑑性。本課程力求通過對中國和西方主要管理理論派別的多層次分析及綜合性評價,使研究生對中外管理思想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對管理思想演變的脈絡能夠有基本的把握,並正確認識管理理論的發展、傳承意義,從中汲取寶貴的思想精華,提高研究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管理思想;《周易》管理思想研究;《管子》管理思想研究;西方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的產生和發展;現代管理理論流派和思潮;當代管理思想的新發展及趨勢。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中國傳統管理智慧》宋錦銹,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8年。

2.《中外管理思想史》趙志軍、趙翰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

3.《西方管理思想史》郭鹹綱,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年。

社會哲學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本課程在對“社會學”與“社會哲學”界分的基礎上,使研究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的本質、一般結構和歷史上存在的不同制度的普遍價值,進而在巨觀上了解中國社會基本結構、發展階段性特徵、社會轉型特殊性,以及特定領域的組織、制度、政策等現狀;通過對後工業社會背景下西方社會哲學理論的評介和中西比較,掌握社會發展的本質和一般性特徵。

本課程的基本內容包括:

社會學與社會哲學的分界:學科分野與學科整合;當代世界後工業社會來臨:符號化、資本化與霸權化;當代中國社會轉型:“市場經濟驅動”與“公民社會發育”;社會自組織與政治控制:以汶川地震為例;政治社會、民族國家、公民社會評介;西方社會哲學評介:主題與理論;NGO經典案例分析:“自然之友”與“阿拉善”;和諧建設與社會衝突:“群體性事件”與“被”時代。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社會哲學》塗可國,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

2.《西方社會哲學(修訂本)》王守昌,東方出版社,1996年。

3.《解構學科的神話—透視沃勒斯坦的學科理論》江華,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年第5期。

4.《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德]韋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政治哲學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政治哲學是適應當代中國市場經濟崛起和社會轉型的客觀需求而產生的一種新興哲學。它研究市場經濟背景下,現代政黨政治、公共領域以及社會治理與政府服務等具體社會政治現象的產生、發展的一般規律;它揭示和解釋上述社會政治現象的深層本質與意義,並嘗試提供現代市場經濟背景下社會政治活動的一般性理念。政治哲學產生的現實動因是私人領域(市場體系)的壯大與公民社會的轉型。私人領域的壯大,對國家的發展提出規範性訴求,即限定國家存在的領域與範圍;而公民社會轉型不僅對國家發展提出限制,還同時對私人領域劃定界限,促使整個社會發展趨向“公民授權、民間自組、國家有限”的基本態勢。學習和研究政治哲學及有關問題,在理論上,將有助於更好地認識和把握當前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政治現象及其未來趨勢;在實踐上,可以為社會政治決策、社會政治行為提供理念導引。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概念框架—哲學、政治哲學入門;當代中國的政治哲學與研究課題;政治哲學的思潮演進:中西比較;當代中國思潮流派與傳統政治哲學;公民社會概念框架及中國的願景;社會主義的歷史語境與當代使命;民主問題及其實踐;合法性問題及前景。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政治哲學》宋惠昌等,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年。

2.《政治哲學:理性反思與現實求索》王岩,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3.《中外政治哲學研究》王岩,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4.《觀念的發明者——西方政治哲學導論》[美]唐納德·坦嫩鮑姆、戴維·舒爾茨,葉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文化哲學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文化是一個複雜的形態,從巨觀上講,它是人類創造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從中觀上講,就是指觀念文化形態;從微觀上講,文化又無孔不入,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可以進入文化的視野。鑒於此,對文化現象,尤其是觀念文化形態,如道德、宗教、科學、藝術等進行哲學的觀照和分析,進而探索其中的本質和規律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一方面可以掌握對文化現象進行分析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更可以系統了解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的基本理論。該課程立足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著重對觀念文化的發生和發展、基本特徵、基本形式、內在邏輯性及其規律性進行深入探討。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漆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

2.《實踐的文化》張鳳江,遼寧教育出版社,2010年。

美學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美學是以審美經驗為中心,研究美和藝術的科學。對美的探討從古代就開始了,直到近代才形成了獨立的美學理論,並成為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內容。美學作為一門有其獨立研究對象的科學,一方面依賴於人們的審美活動、藝術活動的實踐,從理論上概括社會的審美經驗,另一方面能夠反過來影響社會的審美意識的發展,推動藝術實踐的發展。學習美學理論對我們全面把握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美學基本理論;中外美學史知識;審美心理學;藝術美學;審美教育。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美學概論》董學文,人民出版社,2003年。

2.《美學入門》黃德志等,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

3.《西方美學史》朱光潛,人民出版社,1979年。

4.《當代西方美學朱狄,人民出版社,1984年。

宗教學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宗教學專題研究通過講授宗教的本質、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世界宗教概況、作為社會文化現象的宗教等內容,使研究生對這一文化現象有進一步的認識,從而了解現階段宗教存在的合理性和我國宗教政策的合理性,提高研究生的文化修養和馬克思主義的宗教學理論水平。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宗教的特徵、結構與基本要素;宗教與其他文化形態;宗教與當代中國人的信仰;基督教基本知識;伊斯蘭教基本知識;佛教基本知識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宗教學通論新編》呂大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2.《宗教學基礎十五講王曉朝,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當代中國社會思潮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改革的深化和複雜化,國內文化氛圍相對寬鬆,在國內出現了各種針對當前中國社會現實的社會思潮。這些社會思潮的形成往往與學者的學術背景相關,但又都切入到當前中國深刻的社會問題。這些社會思潮主要有:自由主義思潮、“新左派”、民族主義思潮、新保守主義、新馬克思主義、後現代主義思潮等。他們之間熱烈爭論的問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命運;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生活中的地位;中國改革目標和改革策略的選擇;效率與公平問題;文化殖民主義問題等。這些問題無不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直接相關。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我們只有通過對這些社會思潮的了解和評析,才能深入地了解時代,從而更好地了解當今哲學創造的可能方向。該課程主要通過介紹、評述和討論的方式,使研究生對當今文化界、學術界關心的熱門話題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增強學習哲學理論知識的時代感。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梅榮政,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

2.《社會轉型與當代中國知識分子》陶東風,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社會管理理念與領導力理論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本課程在對管理科學與管理哲學界分的基礎上,使研究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管理的本質、基本思路和歷史上存在的不同管理理念及其實踐,在巨觀上把握中國社會管理的基本體制和現狀;通過對全球範圍內領導力理論的評介,使研究生理解和掌握領導活動的思路和實踐模式,並通過中西領導理念的比較,掌握領導活動的本質和價值。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管理科學與管理哲學的界限;社會管理的兩種哲學理念:“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社會管理的兩大思路:“以人設事”與“以事取人”;當前中國社會管理體制現狀及改革前景;領導力理論評介及案例的哲學解讀;西方情境領導力理論與中國“修齊治平”理念;中國文化語境中的管理和領導的“水”性智慧;管理和領導理念的普適性與中國本土性問題。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中國社會管理體制改革路線圖何增科,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9年。

2.《中國式管理》曾仕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3.《新公共管理》彭未名等,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年。

4.《領導力》[美]茲加米等(著),孫永華譯,上海文藝出版總社,2009年。

5.《領導力教程——理論套用與技能培養(第三版)》[美]可里斯托夫•F•阿川,羅伯特•N•羅瑟爾,史銳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

管理方法論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本課程擬依照管理活動過程的內在邏輯,介紹管理方法論的基本知識和若干現代管理方法,使研究生了解和掌握現代管理方法的本質、特徵及其在管理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並逐漸學會運用各種現代管理方法,培養分析理性精神和創新品質,提高實際管理能力和水平。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獲取信息的方法;處理信息的方法;科學預測的方法;管理決策的方法;管理創新的方法;綜合管理的方法。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現代思維方法論》張維真,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2.《管理方法論》禹海波,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年。
3.《現代管理方法論新論》崔援民等,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包括實質資本、金融資本、信息資源、人力資源等在內的諸多資源中,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力資源已成為決定一個國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存亡成敗的首要因素。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與傳統模式相比,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在制度、方法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與此同時,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也帶來了理念的更新。結合我國當前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建立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尤為重要。在我國人力資源管理髮展過程中,研究如何運用正確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對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以人為本是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精髓;人力資源投資理念;人力資源培訓理念;人力資源激勵理念;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理念;人力資源管理目標理念;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設計理念;人力資源管理評價理念。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方法研究》李廣義,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年。

2.《人力資源管理》王火平,鄭州大學出版社,2009年。

3.《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學》王建民,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科學研究的方法與方法論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無論自然科學研究,還是社會科學研究,都是運用科學方法來獲取新知識的過程。科學研究方法論是對具體的科學方法進行高度概括與凝練,是關於運用方法的一般途徑與程式的論述,也可以視其為研究邏輯。任何研究方法或研究邏輯只能對一門學問的研究過程給予形式化的界定,並不增加新的專業內容。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學習研究方法論,照樣可以做研究工作,但研究效率會受到影響。學習科學研究方法論的主要意義,在於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工作進行規範化,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將研究工作提高到專業水平。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研究方法的介紹——調查方法、觀察方法、實驗方法、類比方法、模型方法、系統方法等;科學哲學流派介紹——邏輯實證主義、證偽主義、歷史主義;研究論文的寫作——提出問題、文獻綜述、理論框架的選擇、結論分析、參考文獻及附錄。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現代社會研究方法》肯尼思•貝利,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2.《科學基礎論》王維,科學出版社,1996年。

3.《西方科學哲學史綱》羅慧生,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

4.《世界科技文化史》李建珊,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年。

5.《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與現代科學方法論》魏宏森,學術報告資料,1981年。

人生哲學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本課程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當代人生面臨的諸多問題。在對人生的許多重要問題進行理論分析基礎上,詳細考察中西方哲學家關於人生的基本理論主張。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中國傳統人生哲學(儒家人生哲學、道家人生哲學)、現代人生哲學(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新儒家人生哲學、西化派的人生哲學);西方人生哲學(古希臘人生哲學、中世紀人生哲學、近現代西方人生哲學)。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北大大課堂——人生哲學》杜亞泉,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2.《西方哲學與人生》傅佩榮,上海三聯出版社,2008年。

3.《中國傳統人生哲學》詹萬生,中國工人出版社,1996年。

4.《中國現代人生哲學》呂希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現代科技與哲學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科學技術哲學所關注的基本問題主要有對世界整體圖像的認識、自然科學和技術的內在本質、發生髮展機制以及價值目標,不僅在科學技術體系內部研究這些問題,而且將科學技術視為一種社會的、歷史的、人類學的現象來展開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科學技術負效應的逐漸顯現,對科技批判的浪潮也隨之興起,尤其是對科技發展過程中倫理衝突的揭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科技倫理問題成為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的重要方向。

科學技術哲學學科以自然科學和技術為對象,從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和價值論的角度研究自然、自然科學和技術,進而從總體上研究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當今科技的發展和套用都面臨許多新問題,對科學技術哲學而言,這無疑是重要的機遇和挑戰。我國的科學技術哲學無論是研究內容還是研究形式,都正處於新的探索中,更加關注現實問題,顯示出勃勃生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和研究,旨在掌握科學論、技術論和當代高技術發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論;了解20世紀科技發展的基本情況和重要成就;把握當前我國科學技術哲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了解理論前沿問題,尤其是自然科學和技術前沿中的哲學問題,如信息科技、系統科學和複雜性科學、生態科技的哲學問題及科學技術中的倫理學問題等。要求研究生在掌握科學技術哲學基本理論基礎上,對當代科技發展的基本特點、趨勢和問題能夠做出哲學意義上的分析和評價,並對增強自身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修養有所幫助。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科學論與技術論概述;20世紀的重大科學成就和技術成就;高技術時代;科技倫理問題;信息科技和信息哲學;生態科學和生態哲學;非線性與複雜性科學;中國科技戰略思考。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科學技術哲學新論》鄧周平,商務印書館,2010年。

2.《科學技術哲學》張之滄,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3.《科學技術哲學概論》郭貴春、成素梅,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4.中國科學院近年的科學發展報告,近年的高技術發展報告,近年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科學出版社。

現代思維方法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本課程通過介紹現代思維方法論的基本知識和若干現代思維方法,使研究生了解和掌握現代思維方法的本質、特徵及其在人們思維中的地位和作用,並學會運用各種現代思維方法,培養其分析理性精神和創新品質,從而為哲學專業課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實際工作中的思維能力和水平。

本課程主要內容:

包括,緒論:思維方法論界說、現代思維方法的特徵及其作用;形式邏輯思維方法:形式邏輯思維方法的特徵、公理化方法、歸納方法和符號學方法;辯證邏輯思維方法:辯證邏輯思維方法的特徵,歸納與演繹相統一的方法,分析與綜合相統一的方法,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和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形象思維方法:形象思維方法的特徵,聯想和想像;創新思維方法:創新思維方法的特徵、類比、直覺和靈感。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現代思維方法的理論與實踐》張維真,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2.《科學方法論新探》劉建能,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

3.《領導思維藝術》徐元瑛,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

4.《普通邏輯簡明教程》徐元瑛、張維真,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5.《辯證邏輯導論》張巨青,人民出版社,1989年。

6.《辯證思維方法論教程》劉建能,九州出版社,2002年。

7.《思維奧秘探索》盧明森,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4年。

當代世界思潮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當前,世界發展潮流已經進入全球化、信息化時代,東西方社會聯繫日趨緊密,中西方文化衝突與融合已經成為最切近現實的場景。了解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對我們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啟示作用。了解西方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分析西方才能更好地充實自己;借鑑西方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

本課程設定目的,一方面從理論層面上展示當代各種社會思潮與社會發展之間深刻的內在關聯性,另一方面從實踐上層面培養一種哲學思維方式,即分析問題的世界眼光與解決問題的戰略思維方法。

相對於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當代世界思潮主要指當代西方社會思潮。當代世界思潮作為當今世界現實的理論把握,是對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諸多領域最新發展在理論上的概括總結,體現著當今時代精神。本課程主要講授包括當代世界經濟思潮、政治思潮、文化思潮等諸多社會思潮。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及其影響》洪曉楠等,人民出版社,2009年。

2.《當代國外社會思潮》(第三版)段忠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3.《當代世界思潮》邢賁思,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年。

可持續發展專題研究

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

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提出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對自身生存與發展狀況所進行的一種系統的深刻的反思。本課程是用系統觀和整體論的方法和理論框架探討可持續發展問題。通過本課程講授使研究生對可持續發展問題有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得到系統的相關理論知識,強化和提高可持續發展意識,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

人類發展觀的演變與可持續發展的提出;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演變與可持續發展實踐歷程;基於系統觀和整體論的可持續發展;與人類未來生存最為密切的一種道德關係——生態倫理和技術倫理問題探究;自然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矛盾的集中體現——自然災害與防災減災;可持續發展是什麼樣的發展——提升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戰略與對策的思考。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可持續發展報告》(年度報告),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