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亞海戰

馬來亞海戰

馬來亞海戰馬來亞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開始時,發生在馬來亞的一場海戰,日軍在此戰中擊沈2艘英國皇家海軍戰列艦,奪取太平洋及印度洋之制海權,亦使馬來半島之失陷成為定局。

基本信息

馬來亞海戰馬來亞海戰

馬來亞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開始時,發生在馬來亞的一場海戰,日軍在此戰中擊沈2艘英國皇家海軍戰列艦,奪取太平洋印度洋之制海權,亦使馬來半島之失陷成為定局。

戰爭分析

馬來亞海戰日軍飛機

戰爭日期:1941年12月10日;

戰爭地點:南中國海;

戰爭結果:日軍決定性勝利;

參戰雙方:英國、日本帝國;

指揮官:約翰·菲利普斯近藤信竹小澤治三郎

兵力對比

英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4艘驅逐艦;

日軍:34架魚雷轟炸機、51架水平轟炸機、3架偵察機;

雙方傷亡:

英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沈沒、反擊號戰列巡洋艦沈沒840人陣亡;

日軍:4架轟炸機、18人陣亡;

戰爭背景

馬來亞海戰遠東艦隊

1941年12月2日,日本御前會議做出與英美開戰的決議,幾乎在做成此決議之同時,進攻馬來亞之部對隊已經完成武裝,準備南下,預定是12月8日發動奇襲登入。擔任增援和護送任務的是近藤中將的第二艦隊和小澤治三郎的第三艦隊。而早在11月2日,英國發表公告,宣告遠東艦隊組成,主力艦是”威爾斯親王號”和戰鬥巡洋艦“卻敵號”。此一艦隊組成對於日軍南下是一大威脅。在此之前原本只有以肯特號為首之巡洋艦隊群,而日軍當時大和尚未竣工,能與威爾斯親王一較長短的也只有長門和陸奧兩艦,而且小澤機動隊中並沒有航母存在(航母去珍珠港了,其主力僅是鳥海、熊野、鈴谷、三隈、最上這五艘重巡。在南洋,日本海軍兵力明顯居於劣勢。

12月9日14時,日潛艇伊發來報告,在崑山群島以南發現兩艘英戰艦,此時南下的日本運輸艦隊聽到紛紛大驚失色,急速轉向,往暹羅灣避難。同時近藤中將向駐守泰國基地的空軍發出戰鬥命令,機群開始準備進攻英艦,計畫訂定如下:

(1)第七艦隊(重巡四艘、驅逐艦三艘)和第三水雷戰隊(驅逐艦十艘)首先挑起夜戰;

(2)10號黎明由第二艦隊(戰列艦二艘、重巡二艘、驅逐艦十艘)配合發動白晝決戰。

希望以戰術及數量上的優勢,抵消艦炮威力的不足。開始時,英艦隊折而快速南下,日本艦隊沒有追上,但是卻被熊野的偵察機發現,接著伊也發現其行蹤,但是因風浪太大而追失了目標,決戰放在10號之空戰了。

戰場歷程

馬來亞海戰馬來亞海戰

日軍在昭和16年11月(1941年),在法屬印度支那建立三個飛機場—西貢、土龍木和薄寮。由元山、美幌、鹿屋三個航空隊選出四支航空隊,有偵察機6、戰鬥機39、攻擊機99,共144架。此部隊在12月9日17時,接到情報,1800時派出四架偵察機,15分鐘後起飛18架轟炸機,19時,魚雷轟炸機又起飛15架,日軍反覆搜尋都沒有蹤跡,到12月10日凌晨仍然渺無蹤跡。日方不氣餒,在10日06時派出偵察機9架,兵分兩路,搜尋區域分為600海□與250海□。接著07時34架轟炸機起飛,1小時35分後,50架魚雷機起飛。

但是經過長久搜尋後仍無所獲,眼看著就要空手回航,在緊要關頭,第三號搜尋機在返航途中發現距關丹50餘海□的英艦隊,日機接獲報告,高速轉向目標海域,但是從接敵時發現時間、方位以及所帶油料不足之情況下。要取得滿意結果是是很難,日軍機群已經飛了5個多小時了。

激列的海空戰展開了,威爾斯親王號一面閃著飛竄而來的魚雷,一面以大大超過日軍戰列艦的對空炮火向日機攻擊。在3000米高度的轟炸機八架就有七架中彈。在參戰的75架魚雷機中有3架被擊毀、1架重傷迫降、2架重創、25架受損。

但是英艦的防空炮火攻擊力之強,歸功於優越的八聯裝機炮和二聯裝機槍。攻擊威爾斯親王號的魚雷機總共發射了15發魚雷,命中七枚,當航速減到6kt時又被日機的的500公斤炸彈命中了兩枚,引發火藥庫爆炸,在海面上撐了30幾分鐘。遠東艦隊司令菲立普死不肯離開,到了1445時,終於完全從海面消失。而卻敵號(Repulse)共被35架魚雷機攻擊,發射了34枚魚雷,命中14枚,另被一枚250公斤炸彈命中。這艘二十多年船齡的戰艦也遍體鱗傷的沉入海底了。

作戰將領

馬來亞海戰小澤治三郎

小澤治三郎

小澤治三郎(日文:おざわ じさぶろう,英文:Jisaburo Ozawa,1886年10月2日-1966年9月9日)海軍中將,日本第一機動艦隊司令,並統帥艦隊參與菲律賓海之役,他也是最後一任聯合艦隊總司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海軍諸將中,他是少數集理論家與帶兵軍官於一身的將領。

1941年12月2日,南遣艦隊護衛山下奉文陸軍大將所指揮的第25軍從中國海南島的三亞港出發。第25 軍於12月8日登入馬來半島,南遣艦隊則提供海空支援,在馬來亞海戰中,重創了英國皇家艦隊,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戰爭影響

在這次作戰,英國戰艦面對著速度奇快的日軍魚雷機真是束手無策。習慣了劍魚式(Swordfish)90—100kt投雷的時速,面對日機150—190kt投雷的時速真是嚇呆了。更由於魚雷機數量上的優勢(50架),造成此輝煌戰果。此軍事災難的後果導至整個東南亞淪陷,拔掉這兩顆虎牙,從此日軍長趨直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