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仁奇峰森林旅遊區

馬仁石壁,壁高百丈,氣勢非凡。 馬仁奇峰異石林立,千姿百態。 始建於唐貞元十一年的馬仁寺。

基本信息

簡介

馬仁奇峰森林旅遊區位於安徽省蕪湖市,為省級森林公園,國家AAA級旅遊區。地處長江南岸的繁昌、銅陵、南陵三縣交界處,居皖南旅遊帶中部,素有“皖南門戶”之稱,峰石俊秀,林木森森,是八百里皖江風情畫廊中一幅美妙的山水佳作。

地理

馬仁奇峰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距上海438公里,南京150公里,合肥180公里,宣城80公里,蕪湖50公里,國道318、205穿境而過,建設中的沿江高速公路出口距景區只有20公里的路程。馬仁山山勢突兀,峰石俊秀,地貌獨特,以奇峰異石、嘉木修竹、珍禽益鳥、古寺鳴泉構成了其幽、險、秀、奇的特色景觀。

自然

馬仁奇峰屬亞熱帶氣候,全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15.9℃,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空氣濕潤,光照充足。景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雕、環頸雉、獐、鹿、大鯢、白面狐、穿山甲、松鼠等珍稀動物;植物68科600餘種,天然木本花草數十種,森林茂密,覆蓋率達95%,四季長青。

景觀

景區概況

景區山勢突兀,峰石峻秀,地貌獨特,以形象逼真的奇峰異石、嘉木修竹、珍禽異獸、古寺鳴泉構成了馬仁奇峰幽、險、秀、奇四大特色景觀。既有黃山之瑰偉,武夷之秀逸,九華之層煙疊翠,雁盪之叢石嶙峋,又不乏名山秀川少有的質樸和自然。素以六大奇觀著稱。 奇峰:魯迅峰、駱駝峰,峰峰神似;偉人山、龍虎山,山山逼真。奇壁:馬仁石壁,綠苔古藤,絕壁生輝。奇柱:馬仁石柱,一柱擎天,獨秀江南。奇洞:太陽洞、月亮洞,遙遙相望,交相輝映。奇屋:馬仁石屋,鬼斧神工,渾然天成。奇樹:楠木林、楮樹林,林林翹秀;迎客楠、連理樹,樹樹奇特。
馬仁奇峰山體南北走向,山脊線呈W型,景區分門樓、馬仁寺、太陽山、月亮山、楠木林等五個景段,風格各異,景色秀麗。
素有“皖南門戶”之稱的馬仁奇峰,這裡奇峰迭起,異石林立,懸崖陡峭,絕壁生輝,被譽為“皖南張家界,江濱小黃山”。

景點詳解

十八羅漢朝南海
整個景區由太陽山、月亮山兩座山峰組成,兩山既相對又相連,一陰一陽,相映成趣。奇峰迭起,形象逼真。
馬仁雲壁東側有十八個林立的石峰,石峰錯落有致,如十八個高矮胖瘦、形態各異的羅漢,他們談笑風生,你爭我趕,駕著祥雲,去南海朝拜觀音菩薩呢,故名“十八羅漢朝南海”。
魯迅峰
山峰右側凸出的位置是頭部,那微閉的雙眼、鼻子、還有魯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一字胡,惟妙惟肖。左側是胸、手、腿,渾然構成的“山是一人,人是一山”的的罕見自然景。
妙筆生花
在這些雄奇的山峰中有一座細巧玲瓏,宛如一支石筆的山峰,筆尖指向藍天,似乎正準備對空描繪呢。所以,這座山峰就得了“妙筆生花”的美名。
母子情深
修長的山峰,像一位少婦,站在原地,左面是裹在兜篷里的嬰兒,露出小臉蛋;右邊是少婦,披著長發,正抱著嬰兒在親昵地嬉玩。這是天下最聖潔的“母子情”。這座山峰稱為“母子情深”。
駱駝峰
駱駝峰宛如橫臥萬綠叢中的駱駝,那微微翹起的頭,背上拱起的雙峰,那副悠然自得的神態,儼然是一峰遠征歸來的雙峰駝 
奇壁
馬仁石壁,壁高百丈,氣勢非凡。蕪湖十景之一。
峰問九子鑿天共
獻壑爭奇斗碧洞
記得馬人鳴吼
旌旗喇喇動秋風
奇石
馬仁奇峰異石林立,千姿百態。有仙人擺渡、金雞報曉、天狗望月、雙熊登峰、龜兔賽跑、人頭馬、千年靈芝、馬仁石宮等景觀。
◆馬仁石柱
萬壑深處,一柱擎天,獨秀江南,被譽為“蕪湖第一柱”。
奇洞
太陽洞、漏月洞,隔山相望,相應成趣。
◆太陽洞
生於太陽山頂,每至日出時,陽光透過此洞,光芒四射,變幻莫測,令人眼花繚亂、撲朔迷離。
◆月亮洞
位於月亮山頂峰,此洞形似彎月,透過此洞,太陽山美景一覽無餘。月夜登臨至此,透過山洞觀月、將會看到十分奇特的馬仁月夜。
奇屋
太陽山仙緣亭南側,有一神秘的石屋,石屋由三塊鼎立的巨石形成,高約三十米,屋內數十平方米,前後有門,貫通南北。石屋內天然石床石凳一應俱全,可坐可臥,酷似僧人居室。
◆馬仁石屋
石屋高約三十米,雖由三塊鼎立的巨石組成,但室內明亮,能擋風遮雨,且雨再大也不會漏,是為一奇;到了夏季,人進入石屋,頓感涼風習習,遍體涼爽,是為二奇;站在洞中抬頭又可見“人”字天,那是由兩塊巨石的間隙組成,“人”字蒼勁有力,可謂巧字天成,令人叫絕,是為三奇;石屋中間立有一根神柱,高二十多米,直徑約一點二米左右,神柱圓潤光潔,石柱中段有一段裂縫,此為四奇。
奇樹
櫧樹林、楠木林,林林翹秀;螺旋樹、蓮娌樹,樹樹奇特。楠木林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這些樹木一年四季常青,枝繁葉茂,形態各異,五百年以上的大樹隨處可見。
◆迎客楠
楠木形態酷似黃山迎客松,它已有七百多歲了,楠木一般長於雲南、四川等地,而在這裡能有這么一大片楠木,實屬罕見。
竹海古寺
◆馬仁寺
始建於唐貞元十一年的馬仁寺。歷代香火不絕,青燈長明。當年,王羲之後裔王羽中 霄隱居此山,建寺於此,以此山名為寺名。宋代改為蓮社院。清乾隆十四年,繁昌知縣王雄飛耗巨資重建,復名馬仁寺。改革開放後重新修葺,“馬仁寺”的匾額,為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逝世前幾日的絕筆題匾。
過月亮湖,辭千佛塔,遙見觀音佛像,這是一座高達8米的漢白玉雕像,佛像後面兩棵高大的銀杏樹迎風婆娑,一片金黃燦爛的建築物引人注目。陣陣鐘磬,縷縷馨香,隨著山風飄蕩而來。這就是千年古剎馬仁寺。馬仁寺坐落於馬仁山的龍首峰下,與南麓的烏霞洞相呼應,素有“南洞北寺”之稱。這裡的廟宇是青瓦黃牆,別具一格,與青瓦白牆的廟宇相比,多幾分高雅與莊嚴。一進寺門,笑容可掬的彌勒佛,足以消釋煩惱,化解憂愁。一踏進寺內,就能聽到經聲綿綿,木魚聲聲。對面的大雄寶殿正忙於佛事,左側新建的殿堂也有信徒穿梭,絡繹不絕。這兒盛開的紫薇、茉莉。然後在月季花尋覓到一片寧靜。右側山坡有一僧塔。塔右,王羽中霄“洗硯池”。池水望之如墨,用手一捧清洌潔淨。有詩讚道:“洗硯池水墨如漆,生平愛寫涅經。”於唐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建成馬人寺,後因故改成馬仁寺。自此以後,馬仁寺不僅只是僧人們禮佛參禪的寺院,更是歷代文人墨客遊覽馬仁山棲歇聚會的雅地。明代詩人曾呤道:“鐘磬晚催僧人定,夕陽花底散雕鞍”“山僧供雕胡飯,延佇呤譚踏月回。”
太陽山鳩茲湯泉溫泉養生館:是安徽省唯一的一家地下溫泉養生浴館,引泉入池,讓遊客好充分享受溫泉養生之妙。
太陽山
潭和瀑的交織,構成了太陽山獨特的景觀。有潭可見瀑,有瀑必見潭,瀑的形態大小不一,潭水一律清亮甘甜。大潭如小塘,方圓幾十步,小潭似大盆,直徑三四米。依據瀑布的各種神態,遊客可以發揮想像命名出“羞竹瀑”,“婚紗瀑”,“貴妃瀑”和“鴛鴦瀑”等不同美名。其中一個瀑布的聲音如驚濤拍岸,飛瀑底下的潭中站著一隻巨大的石頭神蛙正在淋浴,千百年來一直留戀不願離去。如若站在“神蛙”背上拍照,瀑布從頭頂上飛過,感覺好像鑽進了花果山水簾洞。而這裡的“飛龍瀑”,仿佛一條銀白色的巨龍從160餘米高的懸崖上呈四疊型飛下龍潭戲水,氣勢非常的雄偉壯觀。更加優雅的是“飛龍”的頭、腹、尾部各有一個漂亮的深潭,令人叫絕。
龍虎山:山之得名有二說,《廣信府志·山川篇》謂其為象山山脈之一支,歷台山西行數十里,折而南,分兩支,環抱狀若龍盤虎踞,故名;《龍虎山志》載云:“山本名雲錦山,第一代天師於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因以山名。”方圓200平方公里,境內峰巒疊嶂,樹木蔥籠,碧水常流,如緞如帶,並以二十四岩、九十九峰、一百零八景著稱;道教宮觀廟宇星羅棋布于山巔峰下河旁岩上,據山志所載原有大小道教建築五十餘處,其中著名的如上清宮、正一觀、天師府、靜應觀、凝真觀、元禧觀、逍遙觀、天谷觀、靈寶觀、雲錦觀、祈真觀、金仙觀、真應觀等等,因屢遭天災兵火,大部分建築先後被毀廢,僅存天師府一座,為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之一。《雲笈七籤》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載其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二福地(歷代天師及《龍虎山志》稱之為道教第二十九福地),享有“仙靈都會”、“仙人城”之譽;為張天師後系世居之地,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

馬仁文化

遠古文化

在月亮湖畔、馬仁山主峰之下,有一座雄偉的“天下第一香爐”,為紀念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人字洞”古人類活動遺址發掘10周年而建。旨在為人類祈福。
“人字洞”古人類活動遺址位於繁昌縣孫村鎮瘌痢山,距馬仁山約10公里,1998年5月首次發掘,因山洞剖面呈“人”字型而得名。經中國科學院考古學家多次發掘,共發現7000多件早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動物化石標本,300多件石、骨器製品。在已出土的石、骨器製品中,有十多件骨製品有加工痕跡,這些石、骨器應是古人類製作的工具。經過古地磁測定和現場觀測,專家認為,繁昌人字洞遺址應該是距今約215到250萬年的早更新世早期人類活動遺址,是歐亞大陸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活動聚集點。
馬仁奇峰景區管理委員會有感於“人字洞”的偉大發現,發願建造“天下第一香爐”,志在為人類美好的未來祈福。“天下第一香爐”由香港建築師學會規劃及地政委員會主席蔣匡文先生親自設計,高9.9米,重99噸,高度、重量、體積、創意均為世界之最,堪稱天下第一。香爐內設有48 平米展廳一個,陳列有“人字洞”出土的石、骨器工具、動物化石以及全國9大寺廟住持開光的9座小香爐。遠古文化和現代文明在這裡和諧共生,融為一體。

佛教文化

位於馬仁竹海之中的馬仁古寺,為高士王翀霄於唐貞元11年(795年)所建,與建於宋代 的處於龍首峰西南的峽谷里的烏霞寺(又稱烏霞洞)遙遙相對,素有“南洞北寺”之稱。幾經興衰,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道光《繁昌縣誌》記載:“馬仁寺,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乾隆十四年重建。知縣王熊飛有記。又名蓮社院。按,寺在馬仁山下,唐貞元十一年隱士王翀霄建。宋嘉佑八年改今名蓮社院。治平、熙寧間,僧紹聰重修。後廢,僧道鍈再建。近八分村徐斌改建,易名馬仁寺。”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馬仁寺得以恢復重建。寺廟山門上高懸的“馬仁寺”匾額,為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先生題寫。寺內大雄寶殿雄偉壯麗,殿後建有關帝廟、仙姑祠,立鐵鑄寶鼎一尊,前院立有高8米漢白玉滴水觀音和韋馱佛像,寺前竹海之中矗立鐵鑄千佛塔。現任住持、繁昌縣佛教協會會長釋心律法師,潛心佛學,廣植善根,馬仁寺已經成為遐邇佛子們的心皈之地。
馬仁寺住持心律法師,1992年出家,為曹洞宗第四十四代傳人,現任繁昌縣佛教協會會長。2004年在北京大學宗教哲學系進修,2006年研究生畢業,被聘為北京大學哲學系國內訪問學者。2008年在美國美聯大學攻讀PH.D博士學位,參學任教。心律法師學修並重,佛學造詣頗深,被聘為美國加洲西來大學宗教學系佛學研究院研究生導師、兼職教授;韓國慶州威德大學宗教研究所高級顧問、客座教授,長期從事宗教比較學和戒律的研究及講授。

紅色文化

馬仁奇峰紅色收藏館坐落在馬仁奇峰景區內,為徽派建築,占地面積平米,展館面積近平米。
館內收藏全國著名毛澤東像章收藏家、蕪湖市十佳收藏人物龔世林先生40年來潛心收藏的介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書籍和近萬枚精品毛澤東像章。毛澤東像章中有套章、對章、單枚章等。由金、銀、銅、鐵、鋁、瓷、竹、玉、骨、紅木、玻璃、塑膠、夜光、泡沫、不鏽鋼等23種材料精製而成。此外,還陳列了介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書籍和畫像,內容極其豐富,再現了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和革命家的豐功偉績,該館為安徽省目前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紅色收藏館。
新四軍三支隊司令部舊址位於馬仁山北側的中分村,2007年被批准為華東地區紅色旅遊景區。目前,已開闢出譚震林將軍舊居、新四軍三支隊司令部、君吟處、將軍連理樹等紅色旅遊景點。抗戰期間,譚震林將軍率領新四軍三支隊千餘健兒駐守馬仁山,屏障皖南。
1938年冬,日寇企圖突破馬仁山,掃蕩新四軍軍部,打通皖贛線。譚震林將軍為了粉碎日寇的圖謀,率領新四軍三支隊健兒於繁昌一線設防,與日寇浴血奮戰,五戰五捷,擊斃日偽軍千餘人,這就是光耀史冊的“繁昌保衛戰”。

歷史名人

馬仁山“擅名於江南”的歷史十分久遠,山山水水間遍布人文印跡。唐代高士、王羲之後裔王翀霄,陳宣王五世孫、許昌男陳商,著名書法家李陽冰後裔李暈,共同築室馬仁山中,求真悟道,被後世傳為佳話。王翀霄洗硯池至今依然水呈墨色。宋代著名學問家陳翥曾在馬仁山隱居36年,設帳講學,著書立說。包拯曾慕名上山拜望陳翥。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等宋代名士深深欽服陳翥學問人品,都曾詠過懷念陳翥的詩篇。宋代馬仁山人徐遘、徐迪兄弟,精通詩文,專心學問,先後考中進士,在當時名氣很大,時人把他們比做陸機和陸雲。明代翰林、江南名士徐傑,不為權貴屈膝,掛官歸隱馬仁山,當世傳為“陶彭澤再世”。
歷代名人頌揚馬仁山的文學藝術作品非常豐富,韓愈、李賀、賈島、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郭祥正、徐傑、潘之恆、崔、蕭雲從,等等,或詩或文或畫,寫盡了馬仁山水之美和人情之淳。明代潘之恆、崔淐分別寫有《馬仁山記》,文字至美,一時遍傳江東。蕭雲從《太平山水詩畫》里繪有馬仁山名景“雙桂峰圖”和“洗硯池圖”兩圖。蕭雲從開創姑孰畫派,其《太平山水詩畫》清代即傳入日本,開啟了日本南宗畫派。

交通

自駕游交通指南

◆南京--馬鞍山--蕪湖--繁昌--馬仁奇峰
◆上海--南京--馬鞍山--蕪湖--繁昌--馬仁奇峰
◆上海--湖州--廣德--宣城西--南陵--繁昌--馬仁奇峰
◆合肥--蕪湖--繁昌--馬仁奇峰

市內5路公交

社客總站 - 長途汽車站 - 火車站 - 三小 - 工行 - 金橋 - 金峨市場 - 紅旗 - 土弄 - 大莊瓜棚 - 鐵門栓 - 范沖水庫 - 肖家 - 蜂屋 - 涼亭 - 道班 - 中分 - 楊家村 - 八分車站 - 馬仁路口 - 高橋 - 澎潤土廠 - 赤沙馬仁奇峰(共23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