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政會議

香港行政會議

香港行政會議回歸前稱行政局。是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決策的最高官方機構,由行政長官主持行政會議,並自行任命成員。

簡介

行政會議是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決策的最高官方機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擔任主席,並自行任命成員。現時共有三十位成員,包括行政長官、十四位現職問責官員(官守成員)及十五位非官方人仕(非官守成員)。
香港基本法規定,行政長官在作任何重要的決策之前,均須徵詢行政會議的意見。很多人將行政會議比擬為歐美國家的內閣,但由於行政會議並不是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準則來作決定的,所以即使大部份成員反對,最後的決定權仍在行政長官手上。故行政會議較接近是行政長官的智囊團,而非內閣。
歷史背景
行政會議的前身行政局是香港殖民地時期香港政府最高的決策機構,由香港總督主持,邀請社會人士擔任成員(當時稱為議員),通常有十多人。重要的政策均需由香港總督會同行政局通過後才能執行。行政局有四名當然議員,包括布政司、財政司、律政司和英國駐港三軍司令(直至1991年),其餘由港督委任,分為官守(即正在擔任官職之意)和非官守兩類。
行政局最有名的是保密制和集體負責制:即政策未決定前所有成員均需保密;和政策決定後各成員對外均需支持該政策。這制度在行政會議中仍然保留,但不少人,包括現任成員均認為這制度有需要檢討。

成員

根據香港基本法,行政會議並不如行政局般有當然議員;所有成員的任免皆由行政長官決定。
主席
曾蔭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官守成員
許仕仁,政務司司長
唐英年,財政司司長
黃仁龍,律政司司長
孫明揚,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
李國章,教育統籌局局長
俞宗怡,公務員事務局局長
何志平,民政事務局局長
葉澍堃,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
廖秀冬,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
馬時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林瑞麟,政制事務局局長
李少光,保全局局長
王永平,工商及科技局局長
周一岳,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
非官守成員
梁振英,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曾鈺成,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會務顧問、香港立法會議員
鄭耀棠,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
周梁淑怡,自由黨副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
廖長城,資深大律師
史美倫,香港科技大學校董
陳智思,香港立法會議員
夏佳理,香港賽馬會主席
李國寶,東亞銀行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
李業廣,香港交易所主席
張建東,香港交易所董事
范鴻齡,中信泰富董事總經理
羅仲榮,香港科技園主席
梁智鴻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
張炳良,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