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

香港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

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位於香港西北部,總面積1,500公頃。濕地區內主要有魚/蝦池塘、潮間帶灘涂(包括鹹水灘涂)、紅樹林潮間帶灘涂等3種濕地類型。濕地區內高等植物約190種、魚類約40種、鳥類約280種。主要保護對象為鳥類及其棲息地。

基本概述

國際重要濕地-香港米埔-后海灣濕地.面積1500公頃,地處香港新界北部深圳河河口地區,與廣東內伶仃自然保護區共享深圳河口—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
屬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該濕地是中國南方典型的河口紅樹林灘涂濕地生態系統,擁有香港地區最大的紅樹林濕地,也是中國第六大紅樹林保護區。保護範圍內仍然保留著華南地區傳統的基圍蝦塘,既是傳統濱海養殖方式遺存,也是為大量遷徙過境或滯留的候鳥提供了充足食物的地方,是人工濕地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共存,相互補充的典型保護模式。

保護物種

香港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香港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

米埔每年有超過60,000隻的水鳥過冬;米埔也有許多野生生物在此定居,包括超過400類昆蟲、300類雀鳥、90種海洋無脊椎動物及50種蝴蝶。而米埔的潮間帶紅樹林適應當地海岸生長,並提供落葉給水生動物維生,而面積更為廣東省第1、中國第6。
米埔后海灣集水區共12平方公里,后海灣水深不超過6米,均身為3米,潮汐腿卻時顯露大片灘涂,為遷徙水禽保留了優良的天然覓食地。灘涂底棲動物共記錄有80多種,這些豐富的灘涂無脊椎動物為數以千計的水鳥提供了豐富食物。后海灣沿岸共有330公頃紅樹林,占全港的48%。米埔保護區主要是黑臉琵鷺的越冬地,全球30%的該種群在此棲息越冬。

歷史沿革

世界自然基金會管理的米埔保護區培訓中心已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濕地公眾教育基地。1984年香港政府將米埔濕地交予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管理,並藉此推行環境保護及教育作。1995年米埔濕地正式根據國際濕地公約列為國際重要濕地。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米埔轉列為中國的國際重要濕地。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以維持及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華南沿岸濕地的生境種類,以及境內原生野生物種的種類和數目。

管理目標

推廣運用保護區作教育用途,教育學生及普羅大眾(當中包括為傷健人士提供特殊設施及參觀團) 發展這片拉姆薩爾濕地的培訓潛力,以推廣濕地保育及善用由東亞─澳大拉西亞飛行航道,特別是位於中國境內的路線促進各項有關管理,以及濕地和境內物種的保育的科學研究,推廣及支持有關減低保護區生境及境內物種面對的外來威脅之措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