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機場核心計畫

香港機場核心計畫

香港機場核心計畫是香港政府於1989年公布的一系列大型基建工程,主要是為興建位於大嶼山赤鱲角的新香港國際機場和其配套的基建設施。由於此計畫描繪了一個美好的將來,像“玫瑰園”般美好,故又被稱為玫瑰園計畫。新機場原訂於1997年落成,但最後延遲至1998年才啟用。整個計畫耗資1553億港元,建築期歷時8年,是香港歷史上最龐大的基建計畫。

赤鱲角機場

赤鱲角新機場為整個計畫的最骨幹部份。在新機場選址及規划進行研究中,當時新機場的三個選址包括大埔區吐露港、南丫島南部以及大嶼山赤鱲角。最後由於大嶼山的可發展潛力最大,決定選址於大嶼山,亦引申出香港機場核心計畫其餘9項工程。

新機場工程於1992年正式動工。新機場位於大嶼山以北的人工島上,包括原赤鱲角島、欖洲以及填海所得的土地,總面積為12.5平方公里。初期計畫原定於1997年年中完成,港督彭定康更曾表示希望在政權交接後能夠從新機場離開香港。不過新機場還是於動工後6年後才建成,1998年7月6日正式運作。連同其他相連基建設施,造價約為200億美元。

現時,香港國際機場設有96個停機坪,全日24小時運作,每年可處理旅客5000萬人次及貨物400萬公噸。第二條跑道也於1999年5月啟用。在發展最後階段,機場每年能夠處理的客運量將達8700萬人次,貨物吞吐量達900萬公噸。

機場鐵路

機場快線列車 機場快線列車

機場鐵路工程是香港國際機場及後勤區(即北大嶼山新市鎮)興建連線九龍及香港島的快速鐵路。工程包括建造兩條路線,即機場快線及捷運(今港鐵)東涌線。部分路段由兩條線共用2條路軌,其他路段則有共4條路軌。本來機場鐵路全線為四軌設計。

定線方面,機場快線在啟用時設有4個車站,分別為機場站、青衣站、九龍站及香港站;東涌線在啟用時則設有6個車站,除上述車站(機場站除外)還包括東涌站、荔景站及奧運站(原稱大角咀站),並於東涌西部、小蚝、大蚝、陰澳(該處於2005年設立了欣澳站)及西九龍填海區(該處於2003年設立了南昌站)以緊急月台形式預留建站位置,以應付未來北大嶼山及西九龍發展的交通需求。

機場鐵路工程由政府邀請捷運公司(現稱港鐵公司)負責興建,於1994年11月正式動工。東涌線於1998年6月21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主持開幕儀式,並於翌日正式運作,而機場快線則於同年7月6日連同新香港國際機場一併啟用。通車初期,東涌線使用7卡載客車卡,機場快線則使用6卡載客車卡和1卡行李車卡,列車車廂由西班牙CAF及德國ADtranz共同製造。現時機場快線及東涌線的車廂於2003年起增至8卡,後者於2005年增設由韓國Rotem株式會社製造的列車車廂。

乘搭機場快線前往中環只需24分鐘,快捷舒適。每天早上5時54分至晚上11時28分,約10分鐘開出一班車;晚上11時28分至凌晨12時48分,約12分鐘開出一班車。九龍站及香港站均設有免費的市區預辦登機服務,讓旅客在登機前一天至航機起飛前90分鐘辦理登機手續。請按此處或向個別航空公司查詢進一步資料。前往香港迪士尼樂園的旅客亦可乘搭機場快線,在青衣站轉乘東涌線至欣澳站,然後再轉乘迪士尼線。乘客又可在九龍站或香港站享用免費穿梭巴士服務,來往各大酒店及主要運輸交匯處。機場快線各車站均駐有專人,免費為乘客搬運行李。

青衣至大嶼山幹線

夜間的青馬大橋 夜間的青馬大橋

青衣至大嶼山幹線,現稱青嶼幹線,是唯一連線大嶼山和香港其他地區之陸路通道,由青馬大橋(連線青衣島與馬灣)、馬灣高架道路及汲水門大橋(連線馬灣與大嶼山)組成,全長3.5公里,現時屬於香港8號幹線的一部份。青嶼幹線於1992年5月25日開始動工興建,於1997年4月27日開幕,並由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主持開幕儀式,當晚更舉行盛大的煙花匯演誌慶。幹線於同年5月22日正式通車。

青馬大橋是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懸索吊橋,以及全球第6長(落成時是第5長)的懸索吊橋;而汲水門大橋則是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斜拉式橋樑。兩條大橋均採用雙層設計,橋的露天上層為3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有蓋的下層則為2條港鐵東涌線及機場快線共用的路軌,和2條供緊急時(例如熱帶氣旋吹襲時)使用的單線行車道路。

北大嶼山快速公路

北大嶼山公路(東涌段) 北大嶼山公路(東涌段)

北大嶼山快速公路,現稱北大嶼山公路,是大嶼山北岸的主要幹道,將香港國際機場和東涌新市鎮,與通往市區的青嶼幹線連線起來。北大嶼山公路長12.5公里,為三線雙程分隔高速公路,沿大嶼山北岸的填海土地興建,於1997年5月22日與青嶼幹線同步通車。公路於陰澳的交匯處,設有預留位與將來的10號幹線交匯,日後可由青龍大橋往大欖及元朗,或經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往香港島的青洲及堅尼地城。

西九龍填海計畫

西九龍南部 西九龍南部

西九龍填海計畫是於九龍半島的西面填海造地,以興建連線新機場的道路(西九龍公路)與鐵路(機場快線和東涌線),以及作為其他發展之用。其地域由昂船洲伸延至舊佐敦道碼頭附近,大部份的土地由填海而來,面積達334公頃,地區行政上橫跨油尖旺區及深水埗區。

西九龍填海區分為昂船洲、深水埗西(南昌站)、大角咀西(奧運站)及 佐敦西(九龍站)四區。昂船洲原為維多利亞港西部的一個島嶼,填海後與九龍半島連線,南部仍作為海軍基地的用途,北部則成為8號貨櫃碼頭。深水埗西本來是幾間小船廠的所在地,大角咀西原址則是油麻地避風塘,現時兩地均成為了新興的住宅區。而九龍站上蓋則有一個稱為Union Square的發展計畫,包括住宅及商業項目,當中包括建成後將成為全香港最高的環球貿易廣場。九龍站南面將會髮長成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

西區海底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九龍入口 西區海底隧道九龍入口

西區海底隧道是香港第3條海底隧道,也是香港港首條雙程3線行車的沉管式過海隧道,全長2公里,連線香港島的西營盤和九龍佐敦附近的西九龍填海區,於1997年4月30日啟用,現時屬於香港3號幹線的一部份。九龍出入口附設有20個繳費亭的收費廣場,當中4條行車線可隨時改變行車方向,如繁忙時間便可為同一行車方向提供12條行車線。九龍出入口在油麻地交匯處連線西九龍公路通往葵青、荃灣、屯門、元朗區及大嶼山,而香港島出入口的交匯處則包括17條接駁天橋、一條下通路和多段引道,連線香港4號幹線。

3號幹線

長青隧道 長青隧道

3號幹線是香港9條主要幹線的其中1條,以縱向連線港島西營盤至新界元朗間的交通。其中的葵涌段及青衣段屬香港機場核心計畫的一部份而興建,主要目的是為接駁青嶼幹線及西九龍公路。雖然西九龍公路及西區海底隧道也屬於3號幹線的一部份,但在香港機場核心計畫中被視為不同的核心工程。

葵涌段以全長3公里、離地面20米的葵涌高架道路為主,路線繞過葵青貨櫃碼頭並包括長青橋,連線荔枝角以南至青衣島。此段道路為八線雙程分隔公路,是香港唯一有八線的高架道路。葵涌段於1997年2月20日通車。

青衣段則包括穿越青衣島中部山頭、連線青衣東西兩邊、長達1.6公里、雙程三線雙管行車的長青隧道,以及長500米的長青橋(藍巴勒大橋)。青衣段於1997年5月22日通車。在不久將來,南灣隧道及昂船洲大橋將可更有效率改善葵青區交通,從而達致分流效果。

西九龍快速公路

西九龍快速公路,現稱西九龍公路,位於西九龍的填海地之上,連線通往青衣島和大嶼山的青葵公路、通往元朗和屯門之屯門公路、大欖隧道、汀九大橋以及通往香港島的西區海底隧道,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分隔公路,於1997年2月19日正式通車,屬於香港3號幹線的一部份。

西九龍公路長4.2公里,南段約2.2公里建在地面;北段約2公里則為架空道路,架空道路下用作容納港鐵機場快線及東涌線。荔灣交匯處和油麻地交匯處,有預留位置連線8號幹線的昂船洲大橋往青衣島(未啟用)及尖山隧道往沙田(已啟用),以及6號幹線的中九龍幹線往東九龍。

中區填海計畫第一期

香港站上蓋物業的建築群 香港站上蓋物業的建築群

中區填海計畫第1期是整箇中環及灣仔填海計畫最早展開的工程,於香港島上環與卜公碼頭之間填造約20公頃土地,將中區海岸線向前伸展最高達350米,耗資27億1千萬港元。土地的主要用途是興建機場鐵路香港站及擴展中環商業區。工程於1993年9月展開,1996年3月完成。

這項工程於香港機場核心計畫落實前已有構思。在1983年10月發表的“海港填海及市區發展研究”,已提出了在中環及灣仔進行填海工程的需要,以應付21世紀的香港市區發展需要。由於機場鐵路需要在中環的填海地上設一車站,故此這項填海工程成為了香港機場核心計畫之其中一個項目。

現時,中區填海計畫第1期包括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四季酒店、港鐵香港站、中環碼頭(1號:中區政府碼頭(中環)、2號至6號:港外線碼頭、以及7號:中環天星碼頭)。當中國際金融中心第二期為現時全香港最高的建築物。

北大嶼山新市鎮第一期

北大嶼山新市鎮東涌部分 北大嶼山新市鎮東涌部分

北大嶼山新市鎮是香港第九個新市鎮,位於大嶼山北部,範圍包括東涌和大蚝兩個山谷,及兩者之間沿岸拓展的填海土地。由於該計畫首期發展以東涌為核心,因此在計畫初期稱為東涌新市鎮,現時仍常用這個稱呼。新市鎮的主要功能是為香港國際機場提供後勤服務,同時容納不同的工商業發展,並作為抵港旅客進入香港的門廊。

新市鎮第一期建設位於東涌中部,目標人口為容納18000人。地盤平整、挖掘航道、建築道路及渠道等基建工程於1997年完成。主要建設包括富東邨、裕東苑兩個公營房屋;警署、消防局及東涌新發展碼頭等公共設施。

按照原來的規劃,整個北大嶼山新市鎮的總面積為830公頃,在2011年全面完成發展後,人口將達到32萬人。

多國參與

機場核心計畫共批出的主要契約共183份,總值約為964億元。大部分公司以聯營方式參與競投。

得標財團的國家與地區分布為:日本(26%)、香港(23%)、英國(16%)、中國(8%)、荷蘭(6%)、法國(5%);比利時、紐西蘭各占3% ;西班牙、澳大利亞、美國和德國各占約2%;義大利、南非、奧地利、瑞典、挪威、葡萄牙和丹麥則占餘下的2%。

工程管理

機場發展策劃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成員包括財政司司長及相關政策局局長。負責全面監督、管理和統籌機場核心計畫的工作。

新機場工程統籌署—負責執行管理和統籌機場核心計畫各項工程。

數字新機場

航空網路:超過85家航空公司提供航班前往全球逾150個航點,包括約40個內地城市
機場面積:1255公頃
客運量(2007年):4780萬人次
貨運量(2007年):374萬噸
跑道容量:繁忙時段每小時54架次
跑道與長度:兩條(南跑道及北跑道),3800米
停機位:客運:廊前49個、遠方33個;貨運:24個
機場雇員人數:約6萬人
運作時間:24小時運作機場酒店:毗鄰客運大樓,以有蓋通道連線,設有1100個房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