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高級中學

餘杭高級中學

餘杭高級中學是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浙江省新課程實施樣本學校,前身為臨平中學,創建於1952年,1998年1月更現名並遷址振興西路。學校以“厚德博學,開物成務”為校訓,堅持“德為先、生為本、師為重”的辦學宗旨,堅持“文化立校、質量強校、科研興校、特色弘校”的辦學定位,走“面向國際、依託高校、聯姻名校、發展自我”的辦學之路,努力構建“大氣、包容、和諧、進取”的學校文化,並把學校建設成為高質量、人文化、有特色的品牌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餘杭高級中學餘杭高級中學

杭州市餘杭高級中學是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浙江省新課程實施樣本學校,前身為臨平中學,創建於1952年,1998年1月更現名並遷址振興西路。學校以“厚德博學,開物成務”為校訓,堅持“德為先、生為本、師為重”的辦學宗旨,堅持“文化立校、質量強校、科研興校、特色弘校”的辦學定位,走“面向國際、依託高校、聯姻名校、發展自我”的辦學之路,努力構建“大氣、包容、和諧、進取”的學校文化,並把學校建設成為高質量、人文化、有特品牌學校。學校現占地120畝,校區布局整齊,設施完善,主體建築從容優雅、錯落有致。林蔭大道平直廣闊
幽深寧靜;辦公摟、教學摟、科教館、綜合樓、圖書館、體藝館,氣勢恢宏。校園裡四季常青,樹木蒼翠、繁花鬥豔,萬紫千紅。春天櫻花盛開,夏天香樟成蔭,秋天桂花飄香,冬天草木猶綠。美麗的校園環境孕育著莘莘學子。
58年的風風雨雨,58年的燦爛輝煌。學校注重以合作的理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大力推進中青年教師成長、培養計畫,把教研組發展規劃的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敘寫、課堂教學評價的探索、課堂觀察的研究與實踐確立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學校形成了一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173位專任教師中,有博士1人、碩士21人、研究生課程班結業86人;有全國中學十佳卓越校長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省特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70人、獲得國家和省市級各類先進榮譽稱號的教師有61人次。
學校以培養能適應並服務於社會的高素質人才為己任。歷年來高考上線率達100%,重點大學率達60%左右,本科率達98%以上,遷址以來共有28位同學被北大和清華錄取;2007屆高考,邵曉龍同學列全省文科第二名;2010屆高考,有2位同學被北大錄取,1位同學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此外,學校積極開辦三級業餘黨校,有效開展學生黨建工作,至今已培養、發展學生黨員95名。
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開闊視野的社會實踐不斷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創設平台。余高大講堂的開設,為學生獲取多元化的知識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余高電視台、廣播站、記者團、天文台、文學社、詩社、漫畫社、街舞社、書畫社等社團活動生機勃勃;校園櫻花節、科技節、讀書節、體育節、藝術節、寢室文化節等專題節日精彩紛呈;銅管樂隊、師生合唱隊、無線電測向、機器人製作等專項團隊赫赫有名。校銅管樂隊赴德國參加國際中學生藝術節獲非凡成就獎,天雞文學社被評為全國優秀中學生社團,天文台曾多次創造浙江省第一的記錄,科技發明被中央電視台以專題形式進行報導,有200餘項學生科技發明成果通過專利申請,無線電測向隊多次奪得全國、省、市桂冠,機器人製作隊獲全國青少年電子製作錦標賽二等獎、浙江省一等獎。另外,五屆“余高之春”的亮相,不僅展示了余高師生的才藝,更推動了校園文化品牌的創建,獲得了社會的好評。“三走進”(走進鄉鎮、走進社區、走進企業)社會實踐、“回報母校、感謝師恩”活動、長樂林場學農實踐、博物館志願講解、育蕾國小結對實踐等頗具特色的社會實踐活動,已成為余高學生服務社會、歷練才能的重要平台。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得到全國、省課程專家的好評,部分實踐活動已成為全國高中綜合實踐課程的學習範例。
先進的理念、良好的氛圍、雄厚的師資、優質的生源,鑄造了余高優秀的教育質量,學校聲譽不斷提升。遷址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科研興教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兒藝術教學先進單位、浙江省綠色學校、浙江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強學校、杭州市文明單位、杭州市文明學校、杭州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杭州市依法制校示範校等。學校還成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的實驗學校、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優質生源基地”,與美國哈崗學區威爾遜高中、德國特奧多·豪斯一級文理中學結為姐妹學校。此外,“學生自主創新學習”、“高中導師制”、“綜合實踐活動”、“課堂觀察”等課題研究均取得不俗成績。2007年成功舉辦全國普通高中課堂觀察研討會,2008年出版專著《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2010年研究成果《課堂觀察LICC模式的研究與推廣》獲建國以來首次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成果二等獎。
“風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這就是北宋著名詩人釋道潛筆下的杭州郊區臨平。位居昔日藕花深處的餘杭高級中學,正以開拓創新的精神、改革開放的姿態,扎紮實實開展各項工作,讓文化的藕花開滿新時代的汀州。

校容校貌

餘杭高級中學餘杭高級中學

具備優美的環境、先進的設施。學校環境優美,教學區、活動區、生活區布局合理,從校舍到各種
設施、設備,都顯示了辦學條件的全面現代化。教學樓內各教室雙向控制閉路電視系統貫通,所有教室均配備多媒體和實物投影儀;科教館設實驗室、電教室、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電視演播中心等;圖書館藏書豐富,圖書種類齊全;學校建有游泳池、體藝館和400米塑膠環形跑道的標準運動場,學生公寓和學生餐廳功能齊全。

師資力量

擁有精良的師資隊伍。173位專任教師中,有博士1人、碩士21人、研究生課程班結業86人;有全國中學十佳卓越校長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省特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70人、獲得國家和省市級各類先進榮譽稱號的教師有61人次。

歷屆英才

注重營造精緻的校園文化。學校每學期開設20多門活動課和研究性課程,舉辦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校辯論隊獲省第二屆重點中學電視辯論賽特別獎,科技發明在中央電視台作專題報導,天雞文學社獲全國優秀中學生社團稱號。
堅持走科研興教之路。《學生自主創新學習》課題研究成果已在省內推廣,《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高中導師制的實踐與研究》等國家、省重點課題正在研究中,將為學校的發展、教師的成長提供平台,為餘杭高中新課程的推進作出示範。
鑄造示範性精品學校。堅持“面向國際、依託高校、聯姻民校、發展自我”辦學策略,學校是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的實驗學校,美國哈崗威爾遜高中的姐妹學校,附屬有民營曙光高級中學和合作辦學的信達外國語學校。
培養品學兼優畢業生。學校高考上線率達100%,重點大學率55%左右,本科率95%以上,有20位同學被北大和清華錄取,250餘位同學在國家、省、市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有20位同學加入中國共產黨
新的世紀,學校確立了“最佳化管理,注重實效;凝聚人心,多出名師;強化科研,多出精品;提高品位,作好示範”的新的工作思路。全校師生以開拓創新的精神、改革務實的姿態,扎紮實實地開展各項工作,瞄準一流、爭創名校、形成特色、培育英才,爭創全國示範性普通高中。
餘杭高級中學前身是創建於1952年2月的“杭縣民辦臨平初級中學”。1956年8月改為公立學校,更名“杭縣第二初級中學”,1958年6月改名“杭州市臨平中學”並開始招收高中生。1961年8月,又更名為“餘杭縣臨平中學”。1997年7月被認定為省一級重點中學。1998年1月學校遷址臨平鎮荷花塘(現臨平街道振興西路18號),更名為“餘杭市高級中學”。2001年3月撤市設區後,更現名為“杭州市餘杭高級中學”。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115畝。現有高中教學班48個,在校學生2557人。學校常規儀器配備達國家一類配備標準。教學樓各教室均配備了液晶投影機、實物展示台、雙向控制閉路電視系統,有線廣播系統、通信網、校園網覆蓋所有的辦公地點、教學場所和學生公寓,學校教學用台式計算機500多台,筆記本電腦240多台,科教館設有多媒體實驗室、電教室、語音室、專用美術教室、通用技術教室、微機室、電視演播中心、以及天文觀測台。圖書館藏書六萬餘冊。建有400米塑膠環形標準跑道、田徑場、體藝館、50米泳道的泳池、學生公寓、餐廳等。
學校現有教職工195人,專任教師167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4人,研究生課程班結業76人;高級教師67人,中級教師37人;省特級教師4人(徐曉芸、馬少紅、龐仁甫、曹鳳山),全國優秀教師2人(俞小平陳彤),首屆全國中學十佳卓越校長1人(沈毅,也是區名校長),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1人(徐曉芸),獲省市級以上榮譽計72人。區名師4人,區以上教壇新秀32人(其中市以上2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2人,區學科帶頭人11人,區骨幹教師46人,參加省“5522名師培訓工程”培訓5人,省特級教師重點培養對象2人,區名師培養人選4人。
學校堅持走“面向國際、依託高校、聯姻民校、發展自我”和“科研興校”的辦學之路。是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的實驗學校,與美國哈崗學區威爾遜高中締結為姐妹學校。《學生自主創新學習》課題研究成果及“沙龍式”課堂教學方式在省內推廣,省重點課題《高中導師制的實踐與研究》、《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已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遷址以來,立項研究課題255個(其中國家級8個,省級13個),教師主編或參與編寫並出版的專著34本,教職工發表論文457篇(其中國家級刊物35篇、省級刊物164篇),教職工論文獲獎664篇(其中國家級37篇、省級38篇)。

發展前景

學校堅持“德為先、生為本、師為重”的辦學理念,以“勤奮、求是、文明、創新”為校訓,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品學兼優畢業生。學校高考上線率一直保持將近100%,重點大學率60%左右,本科率98%以上,有23位同學被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錄取,2005年高考有6人躋身浙江省前100名(其中文科5人躋身省前35名)。2006年641名考生上重點線人數突破400人,2007年高考邵小龍獲得全省文科總分第二的好成績。六年時間,有近400位同學在國家、省、市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學生的文學藝術作品在各類報刊雜誌上發表的有200餘篇。校辯論隊獲省第二屆重點中學電視辯論賽特別獎,科技發明在中央電視台作專題報導,天雞文學社獲全國優秀中學生社團稱號,組隊參加“省首屆中學校園幽默大賽”榮獲一等獎,自辦《余高人》校刊。參加2003至2006年省高中生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奪得一次團體一等獎,兩次團體三等獎,參加2006年浙江省電子製作錦標賽獲得機器人比賽團體第一,2007年獲全國比賽團體第二,在上海東方電視台舉行的“2005萊卡我型我秀”比賽中,王子同學躋身前六名……2006年起成為北京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下達定向招生指標的學校,是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優質生源基地”。

所授榮譽

學校曾獲“全國化學競賽團體三等獎”、“全國中學生文學社團活動示範單位”、省中學生素質培養“曙光計畫”先進學校、省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單位、浙江省綠色學校、浙江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浙江省優秀教育網站等省級榮譽稱號30多項,還獲杭州市人民滿意學校、杭州市平安校園示範校、杭州市文明單位等市級榮譽稱號多項。

歷任校長

忙靜雲(1952年2月-----1952年8月)
趙子產(代)(1952年9月-----1954年7月)
胡廣清(兼)(1953年6月-----1954年7月)
邱振國(1954年9月-----1963年5月)
鄭邁(1963年9月-----1968年7月)
周啟明(1969年6月-----1972年8月)
劉仰山(1973年1月-----1975年6月)
趙國順(1978年4月-----1979年7月)
趙子產(1979年7月-----1984年7月)
周學湘(1984年7月-----1995年7月)
王嘯堤(1995年7月-----1998年1月)
張慕蓉(1998年1月-----2000年12月)
沈毅(2000年12月-----2012年7月)
任繼長(2012年7月-----至今)

其他信息

餘杭高級中學特長生錄取辦法
根據餘杭區教育局有關招生政策和《2008年餘杭高級中學特長生招生辦法》,特制定《2008年餘杭高級中學特長生錄取辦法》。
一、特長生錄取辦法
2008年餘杭高級中學特長生按分類測試、擇優錄取的原則,不超過錄取各類招生名額。
各類特長生具體錄取標準如下:
學科類特長生錄取:學科素質測試成績+獲獎等級分=總分,按總分從高分到低分依次擇優錄取,直至滿額為止。
體育類特長生錄取:學科素質測試成績+術科測試成績+附加分=總分,按總分從高分到低分依次擇優錄取,直至滿額為止。
藝術類特長生錄取:學科素質測試成績+術科測試成績=總分,按總分從高分到低分依次擇優錄取,直至滿額為止。
二、測試內容及成績合成
學科素質測試以筆試測試的形式進行,測試時間150分鐘,滿分300分。測試內容主要是數學、科學、英語。
學科類特長生的素質測試成績以測試實際分數計。學科類獲獎等級分確定如下:參加省級及以上的競賽獲獎賦分,參加2008年省級數學、科學、套用物理競賽獲餘杭區一等獎得30分、餘杭區二等獎得20分、餘杭區三等獎得15分(最高不超過70分)。餘杭區假日杯或其它類別獲獎均得15分(最高不超過20分)。不同學科的獲獎等級分可以累加;不同級別的競賽獲獎得分不累加,按最高得分計;同一學科獲獎等級分按最高得分計。
體育類特長生的學科素質測試成績以折合成滿分100分計,體育術科測試成績滿分100分,附加分是指參加杭州市級及以上比賽按比賽名次和項目分別加10~30分。
藝術類特長生的學科素質測試成績以折合成滿分100分計,藝術術科測試成績滿分100分。
三、測試時間
普通科目素質測試時間:5月3日上午9:00-11:30。
藝術科目測試時間:5月3日下午13:00-16:00。
測試地點:餘杭高級中學科教館三、四樓(若有變化,以當日公布為準)。
憑餘杭高級中學特長生測試准考證參加測試
四、錄取時間
5月4日報區教育局,5月6日公布錄取名單並發放錄取通知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