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干縣博物館

餘干縣博物館

餘干縣博物館是地方性綜合性博物館。位於在縣城中心風景區東山嶺南麓,背後中有宋建的東山書院舊址,東有始建於唐代的乾越亭,西有宋代的墨池亭,以及朱熹在書院注《離騷》時常用的墨池。博物館前身原為餘干縣文物管理所,由縣文化館帶管。1984年12月7日更名為餘干縣博物館,機構單列,隸屬餘干縣文化局。館舍建築為鋼混結構二層,總建築面積736.5平方米。辟有陳列展覽室、庫房、保衛科、辦公室等若干用地。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餘干縣博物館餘干縣博物館

餘干縣博物館是地方性綜合性博物館。座落在縣城中心風景區東山嶺南麓,背後中有宋建的東山書院舊址,東有始建於唐代的乾越亭,西有宋代的墨池亭,以及朱熹在書院注《離騷》時常用的墨池。館舍掩映在綠樹碧草之中,風景秀麗、環境幽雅。沿石階而下四十米,可達縣城又一佳景琵琶湖。

主要藏品

餘干縣博物館餘干縣博物館

館舍建築為鋼混結構二層,總建築面積736.5平方米。辟有陳列展覽室、庫房、保衛科、辦公室等若干用地。現館藏文物為1118件。藏品主要是各朝瓷器,次為青銅器、雜器、書畫等。已經專家鑑定為一級文物3件,二級文物8件,三級文物37件。1988年,曾有10件館藏等級文物送北京參加全國打擊盜墓和文物走私的成果展。1958年餘干縣出土的西周青銅器——應監甗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被江西省博物館收藏。博物館的研究人員有數十篇文物鑑定方面的文章在《南方文物》、《餘干縣文史資料》等刊物上發表。

珍貴藏品

西周應監

西周應監是西周初期。該甗上部為環狀雙豎耳甑,下部為鬲。上下部分之間以箄相隔,可以開合。上部內壁鑄有“雁監作寶尊彝”6字。全器形制規整,紋飾秀美,古樸典雅。據專家考證“雁”即指“應”國,乃周武王子孫所封地,故城在今河南省的寶豐縣西南。

圓莖青銅劍 

此劍為戰國早期吳(乾)越青銅劍,可印證春秋時餘干縣吳越楚之地的歷史。

樞府釉雙鳳盤 

元代,樞府瓷指元代中央機構樞密院在景德鎮定燒的瓷器。此盤胎體、釉色、印花紋飾與常見樞府瓷相同,卻無文字,說明樞府瓷並不全是有“樞府”、“江夏”、“太禧”等二字的。

南陽中護衛指揮使司經歷司印

明代。銅質,直紐。印面為陽文九疊篆書“南陽中護衛指揮使司經歷司印”。印背左方陰刻楷書“洪武一十五年□月□日”、“禮部造”,右方陰刻楷書同印文。

管理人員

博物館前身原為餘干縣文物管理所,由縣文化館帶管。1984年12月7日更名為餘干縣博物館,機構單列,隸屬餘干縣文化局。館內配工作人員7人,其中正付館長各1人。專業分類為博物館館員1人,助理館員2人,管理員4人。擔負著博物館和文物管理所的雙重任務,負責全縣的文物調查、保護、管理、徵集、收藏與展覽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