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陰益肺通絡丸

養陰益肺通絡丸

對於肺纖維化大家可能陌生,其實這種疾病發病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西醫對此病尚無較好的治療方案,肺纖維化的治療是醫患共同期待解決的目標。

基本信息

養陰益肺通絡丸簡介

中醫稱肺纖維化為肺痿、肺痹。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明確指出:“肺痿”之名,並對病因病機辨證施治給予精確論述。隋唐、宋元、明清到近代,對肺纖維化均有不同程度的論述,但臨症取效極其微小。

研發者董瑞醫生 通過對上千例肺纖維化的辨證施治總結出以下幾點體會:

其一,現代醫學對肺纖維化的研究結果與傳統中醫對肺痿肺痹的論述極為相近,對其病名中西醫是相吻合的;

其二,肺纖維化惡化進程快,死亡率高,尤其是特發性肺纖維化,目前原因還不明確,但多數醫者認為與免疫系統有關,這與中醫提出“虛症”學說極為一致;

其三,董瑞醫生提出正虛、痰、瘀、毒損傷肺絡的新病機學說,是在前人幾千年治療肺痿經驗總結得以提煉而成;其四,在正虛、痰、瘀、毒損傷肺絡學說病理學指導下,創立的養陰通絡益肺療法並研製出國內首個治療肺纖維化中成藥製劑—養陰益肺通絡丸。

榮譽

2009年12月18日正式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批准科技成果推廣項目肺纖維化治療“十位一體療法”核心的組成部分。

2010年12月,“養陰益肺通絡丸”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作用機理與臨床研究,榮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2010年3月,“養陰益肺通絡丸”由北京市藥監局批准為自主產權院內製劑(京藥制字2010002)

2011年4月,該藥防治肺纖維化—間質性肺炎疾病的示範推廣,榮獲北京科協頒發的“北京市金橋工程優秀項目三等獎”。

2012年2月15日“養陰益肺通絡丸”最終入選北京市摺子工程首都“十病十藥”中醫藥研發項目(見京中醫科字〔2012〕15號檔案)。

成分

麥冬、桃仁、西洋參、丹參、赤芍、白朮、黃芪、防風、蛤蚧、川貝母、橘紅、女貞子、玄參、甘草等

功效

養陰益肺、通絡化瘀、化痰平喘。

主治

肺痿、肺痹見於肺氣陰兩虛、痰瘀毒損傷肺絡症。

證見

①喘息進行性加重、動則氣短喘憋甚。

②神疲乏力,咳痰不爽或咳唾涎沫痰。

③口乾咽燥或手足心熱。

④面唇發紺,舌紫暗,無苔或少苔,脈細澀或細滑。

藥理方義

肺痿之命名源於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肺痿肺庸咳嗽上氣病脈證治》。書中明確將肺痿分為虛熱與虛寒兩種症候。在治法上提出了“麥門冬湯”與“乾薑甘草湯”兩名方,後世醫家均以“滋陰潤肺”和“溫肺益氣”為宗,現在學者如趙子賢教授認為肺痿以氣陰兩傷為本,兼有痰熱瘀之邪損傷肺絡,治則益氣養陰為主,並活血化瘀、化痰定喘。武維屏教授把本病分為六種症候,即氣虛風寒犯肺候,陰虛燥熱傷肺候,氣陰兩虛痰喘候,氣陰兩虛瘀喘候,陰虛水泛候,陰陽兩虛候。筆者二十多年診治肺纖維化經驗與上述兩位學者觀點相一致,在幾千例病歷中,尤以氣陰兩虛痰喘候與氣陰兩虛瘀喘候為常見,因此歸總為“氣陰兩虛痰瘀損傷肺絡證”,病機為本在肺、脾、腎為氣陰兩虛,標為痰瘀損傷肺絡貫穿始終。

方中

麥門冬湯為君藥,甘寒滋潤,即養肺胃之陰,又清肺胃之虛熱。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熱生津,助麥門冬之效為臣藥。赤芍、桃紅、丹參活血化瘀,通肺絡治兼證為臣藥。川貝母清熱化痰,散結消腫,潤肺止咳,治兼證同臣藥。女貞子、玄參,養肺脾腎之陰,白朮、防風、黃芪,健脾益氣。蛤蚧補肺氣助腎陽。橘紅,利氣、消痰,共為佐藥。甘草,健脾益氣兼調和諸藥為使藥。

特點

其一,養陰益肺而生津;

其二,活血化瘀而通肺絡;

其三,健脾益氣、清熱化痰、散結而平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