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叢書:靜

養生保健叢書:靜

《養生保健叢書:靜》是2010年12月1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王米渠。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調氣、制怒、益智、散步、興趣、彈琴、弈棋、書畫、養性、娛樂修煉、齊家等具體的介紹。《養生保健叢書: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針對平常人的心理保健,用靜的養生哲學來提高生活質量,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作者簡介

王米渠,男,1944年生,四川省渠縣人。現任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心理與遺傳研究室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79年考入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生班,獲醫學碩士學位,並於1982年到成都中醫藥大學工作。首先倡導並建立中醫心理學,主持或共同主持12屆全國中醫心理學研討會;2006年率先在全國招收“中醫心理學”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至今已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35人,協助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20人;連續承擔行為(心理)遺傳研究領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級科研9項,獲“中醫心理學研究”等省部級二、三等獎5項(均為第一排名者);出版《中醫心理學》等學術專著20種,發表學術論文15l篇,國外檢索11篇(其中SCI4篇,E12篇),出版學術專著18種;為科技部973計畫預審組專家及子課題負責人。

探索建立“證候·基因組·中藥複方”研究的方法學平台,以腎陽虛等家系(含雙生子)為模板,抓住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的“組學”和“譜”的中心思想與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證候”和“術數”基本特點,探索兩者的內在相關性,為合理套用基因組學的前沿知識、現代技術研究中醫證候及中藥複方作用機制提供方法學的平台。

圖書目錄

上篇

1.心靜篇

(1)死寂的安靜可以療病

(2)養生不等於養身

(3)靜為養心調神的第一道功夫

靜才利於守神

性情是靜養之本

定志

正心

(4)靜養心神的法寶——恬淡虛無

(5)中醫心理健康

精神內守

和暢情志

愛養神明

陶冶心性

閒情靜坐

(6)靜安則精氣神自生

(7)靜養中平淡地長壽

2.靜智篇

(1)沉靜中結晶出智慧

(2)老馬識途言智慧

(3)提高老年人的晶體智力

志存高遠

開闊視野

陶冶情操

延緩衰老

提升價值觀

(4)什麼是“水智火愚”

(5)淡泊明志守虛

3.睡靜篇

(1)夜靜“合歡樹”導睡

(2)陰陽睡眠以“靜”制“動”

(3)幫助睡眠的方法

臥祝法及簡單導眠法

內養靜心導眠法

意守導眠法

穴位按摩導眠法

(4)老年人睡眠——流靜水深,人靜心深

中篇

4.情靜篇

(1)比較高壽與低壽醫家論七情

(2)以理調情,以靜安志

(3)情志所傷怒為先

(4)“患恨”導引制“怒”法

(5)心靜安和壽自增

5.境靜篇

(1)境歸自然

靜則藏神

景觀對心理的作用

順四時調神養生

(2)清靜無為一道家養生之本

(3)自然治療自然愈

6.家靜篇

(1)夫妻和睦靜增壽

(2)矛盾重重失安和

模範·家庭·代溝

(3)歲入金秋何時安

第二青春渡舟過

(4)天倫之樂安康和

結婚比獨身利於長壽

下篇

7.雅興與靜篇

(1)古人雅興大觀

(2)娛樂情趣宜中庸

(3)琴以閒素心——四雅趣之一

(4)弈棋靜勝躁——四雅之二

(5)靜中求動書者壽——四雅之三

(6)畫家長壽畫療病——四雅之四

(7)舒暢情志靜坐為第一法

8.調氣與靜篇

(1)蘇東坡靜養之道

(2)益智保健手法

夾腿搓手法

按壓十宣法

指刮手背法

十指交搓法

橫捏手掌法

指抱空球法

(3)益智保健頭法

通督脈法

通任脈法

鳴天鼓法

疏風池法

揉按太陽法

通七竅法

(4)益智保健足法

腳掌壓趾法

腳弓開蹬法

踝抵湧泉法

按壓十趾法

按壓踝側法

腳翹蹬點法

(5)益智升降保健法

益智升降方法

益智升降保健法通例

益智保健法作用分析

9.老年與靜篇

(1)老年人的性格由動而靜的分析

內守靜和利於長壽

(2)花甲老人心宜平

隱退說與活動說

(3)蘇東坡笑對人生,靜觀事變

樂觀才子蘇東坡

(4)緩動緩靜養生法則

消除疲勞

安定情緒

增加腿力

提高智力

幫助消化

散步安眠

祛病延年

10.天年與靜篇

(1)天年靜中求

(2)人生七十古來稀

(3)名醫長壽與帝王短命

(4)靜養三寶——精、氣、神

清靜以聚精

寧靜以養神

靜養精神,通天年

(5)百歲老人養精髓

(6)藥王百歲能著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