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十條

養十條

養十條,是北京市民政局發布的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十條政策,全稱《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十條政策》。這十條政策於2016年5月18日正式發布,內容包括2016年在城六區試點建設150家具有日間照料、呼叫服務等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等。2020年,實現全覆蓋;市級財政通過轉移支付對符合條件的困境服務對象分類給予按月定額補助。

主要內容

養十條養十條
一“養”。在老年人身邊建設養老服務驛站,方便老年人在家門口養老。

二“保”。政府為困難老年人養老“兜底”,確保人人老有所養

三“住”。實施經濟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居住安全舒適。

四“用”。完善服務網路,為老年人提供優質全面的居家生活服務。

五“餐”。加快打造養老餐桌升級版,解決好老年人用餐難問題。

六“醫”。促進醫養融合發展,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七“藥”。推出便民舉措,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優先便捷的服務。

八“救”。開展緊急救援服務,實現緊急救援服務延伸到家。

九“補”。發展基層養老服務,補足農村鄉鎮居家養老服務短板。

十“享”。實施北京養老品牌戰略,促進養老政策和服務落地見效。

政策解讀

居家養老

養十條養十條
北京出台《北京市關於開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的意見》,明確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建設標準和保障措施。規劃建設一批具有日間照料、呼叫服務、助餐服務、健康指導、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滿足居家養老的基本服務需求。

為解決場地難尋、場租昂貴、建設成本高的問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建設由各區政府通過資源整合、置換、新建、購買、租賃等方式無償提供服務設施,因地制宜給予一次性開辦相關支持,委託社會力量低償運營,並實現名稱、功能、標識“三統一”。2016年,在城六區試點建設150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2020年,實現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全覆蓋,與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互為補充,共同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務。

養老兜底

為緩解困境家庭老年人居家養老壓力,最佳化經濟困難、失能、失獨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和勞動年齡段無業無穩定收入殘疾人等困境服務對象入住社會福利機構扶持的政策,政策指出,各區政府自主確定具體扶持方式,市級財政通過轉移支付,對符合條件的困境服務對象分類給予按月定額補助並由各區財政統籌安排。

此外,困境家庭老年人入住承接機構從定點福利機構擴大到所有屬地福利機構。與此同時,制定公辦養老機構接收享受優待的計畫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老年人實施辦法,2016年完成市第五社會福利院改造,開始專門接收享受優待的計畫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老年人,同步制定管理服務標準和設施配置標準,“十三五”期間推廣到其他公辦養老機構。建立老年人能力評估制度,對符合條件的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失獨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給予居家養老服務補貼。

適老改造

為北京市戶籍有需求的經濟困難、失能、失獨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的通道、居室、衛生間等生活場所進行通行、助浴、如廁等適老化改造,緩解老年人因生理機能變化導致的生活不適應。2016年改造5000戶,“十三五”期間覆蓋全部經濟困難老年人家庭,並引導其他有需求的社會家庭自主進行改造,給老年人創建宜居的居家生活環境。

政策將支持社會力量研發、生產和銷售適合老年人特點的產品,建設老年用品展示中心,作為老年產品用品集中展銷、體驗和適配的場所。

居家服務

在北京市全市範圍內推廣建設“幸福彩虹”社區特供店,為周邊居家老年人提供價格優惠的特供產品和配送服務,方便老年人持“北京通-養老助殘卡”消費。2016年完成600至1000個“幸福彩虹”社區特供店的建設、發展和掛牌工作,並逐步實現服務人群需求全覆蓋。

完善居家配送服務網路,為邊遠山區老年人提供訂單服務,利用物流配送體系將產品配送入戶;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大篷車特供產品服務。

養老餐桌

北京出台《老年餐飲服務體系建設辦法》,支持餐飲企業、養老機構(含養老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專業送餐機構和單位內部食堂,通過開設老年餐桌、“中央廚房+社區配送”等方式,為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優質便利的餐飲服務。

鼓勵大眾餐飲企業、主食加工企業在社區、樓宇新建連鎖店鋪、主食售賣網點、智慧型餐飲自提櫃等設施,面向老年人開展助餐、配餐和送餐服務。

2016年在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房山、順義深化養老助餐服務體系試點工作,並在試點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服務。

醫養融合

北京出台《關於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加大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建設扶持力度,支持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同時,制定《加強北京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研究康復醫院、護理院建設扶持政策,推動醫療機構康復功能轉型。加強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提供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等綜合服務。

鼓勵商業保險企業開發經營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對海淀區試點長期護理保險給予政策支持,推動加快建立“可持續、可推廣”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便捷服務

養十條養十條
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社區用藥報銷政策和基層用藥制度,促進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藥品銜接,逐步通過“一個平台、上下聯動”統一大醫院與社區的藥品採購目錄,將老年人常見病醫保範圍各類藥品納入社區藥品目錄,保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藥品配備。

以社區試點方式,以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四類慢性病為突破點,逐步讓老年患者在社區就能享受慢性疾病穩定期常用藥品的長處方便利。

在現有基本醫療健康服務的基礎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出行不便的失能、高齡老年人提供低風險上門醫療、護理、送藥及家庭病床等服務,為居家老年人開展健康宣教、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簽約服務。

緊急救援

北京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有需求的失智老年人免費配備防走失手環,保障失智老年人出行安全,2016年免費配發1萬個;為符合條件的獨居老年人家庭安裝緊急醫療救援呼叫器(連線到999急救中心或120急救中心提供醫療救助)和煙感報警器(用於火災預警和緊急救援)等緊急救援服務設施,2016年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家庭各免費安裝5000個,實現緊急救援服務延伸到家,保障獨居居家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健康安全和人身安全。

鄉鎮養老

北京將深化公辦養老機構管理體制改革,明確發展基層公辦養老機構,特別是農村鄉鎮敬老院的職能定位,分批分期依規完善現有機構特別是農村鄉鎮敬老院的建設審批手續,由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和財政資金給予新建、改擴建項目建設支持和完善功能支持,全面改善農村鄉鎮敬老院的硬體設施、服務環境,提高社會化運營能力,輻射周邊城鄉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更好滿足農村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落地見效

北京發布“北京養老”品牌,鼓勵並支持全市養老機構、養老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等養老服務設施統一使用推廣。將把養老服務政策、轄區為老服務網點、服務項目等內容整理彙編成北京養老服務指南,向城六區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免費發放,方便民眾查詢和使用。

推進“北京通-養老助殘卡”項目,增強其社會福利、優待服務、優惠消費、精準管理等功能,2016年完成全市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優待卡更換“北京通-養老助殘卡”,2017年實現60歲老人“今天退休,明天領卡”,使老年人都能持卡享受相應的社會福利、政策優待和市場優惠服務。

實施意義

截至2015年底,北京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約315萬,占總人口的23.4%,人口老齡化程度居全國第二位。“養十條”圍繞“養”、“保”、“住”、“醫”等十個重點難點問題,為居家養老服務健康發展提供新動能,讓全市老年人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