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申遺

飲食申遺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飲食申遺在中國首見於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而世界級飲食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有6個。

簡介

全聚德北京烤鴨全聚德北京烤鴨

世界各國,對文化遺產(包括物質的自然遺產文化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定都是政府作為,並且有相關的國際條約和本國的法律作為指導,中國也是如此。與中國烹飪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首見於2006年6月1日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名錄之中。

範圍界定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10月17日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而且,該組織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只包括:口頭傳統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以及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於建立“人類活珍寶”制度的指導性意見》中指出,儘管烹調技藝都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但是烹飪加工過程是一種創造行為,它是無形的,其技巧、技藝僅僅存在於操作者身上。因此,“非遺”傳承人對於“非遺”保護工作至關重要。

分類

從整體上看,國家對食事項目的管理,長期以來分屬於農業(食物原料的生產)、工業(食品工程和科學)、商業(餐飲服務)三大類國家行政機關。鑒於農業方面的文化遺產目前未加考慮,而工業部門管理的傳統食品工藝和商業部門管理的餐飲服務兩方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均已進入國家級名錄,第一批名錄中的相關9項,主要是酒和醋,而且是以特殊企業為主體的;第二批名錄中的相關30項,屬於食品的有17項,屬於餐飲的為13項,這一批名錄的最大進步是對酒和茶作了歸類處理,便於以後以擴展的名義使它完善;第三批名錄中的相關項目僅有5個,除白茶外,其他4項均屬於餐飲業。

級別

省市級

著名海派小吃“南翔小籠”入選上海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京雨花茶、稻香村蘇式月餅、黃橋燒餅、常州梨膏糖、如皋董糖、淮安茶饊、三和四美醬菜、常熟叫化雞、沛縣黿汁狗肉等24個傳統飲食項目入選江蘇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老通城豆皮武漢煨湯、武漢“過早”、蔡林記熱乾麵武漢面窩青山麻烘糕黃陂榨油等入選武漢市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家級

在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包括:

在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項內,四川入圍的酒最多,有五糧液水井坊劍南春郎酒沱牌麯酒等5個品種。

綠茶製作技藝包括西湖龍井、婺州舉岩、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由浙江和安徽兩省包攬,而祁門紅茶、安溪鐵觀音製作技藝則分別代表紅茶和烏龍茶入圍,普洱茶製作技藝則是以貢茶和大益茶為代表。

西安“同盛祥”牛羊肉泡饃製作技藝作為西安牛羊肉泡饃的代表入選。北京入圍的食品最多,有北京二鍋頭、天福號醬肘子、全聚德掛爐烤鴨便宜坊燜爐烤鴨東來順涮羊肉、鴻賓樓全羊席、月盛齋醬燒牛羊肉、都一處燒麥王致和腐乳六必居醬菜張一元茉莉花茶等北京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食品。

其他還包括傳統麵食製作技藝、茶點製作技藝、周村燒餅製作技藝、月餅傳統製作技藝、素食製作技藝、聚春園佛跳牆製作技藝、真不同洛陽水席製作技藝。

在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包括:

花茶製作技藝(吳裕泰茉莉花茶製作技藝)、綠茶製作技藝(碧螺春製作技藝、紫筍茶製作技藝)、黑茶製作技藝(下關沱茶製作技藝)、傳統麵食製作技藝(稷山傳統麵點製作技藝)、火腿製作技藝(宣威火腿製作技藝)。 仿膳(清廷御膳)製作技藝、直隸官府菜烹飪技藝、孔府菜烹飪技藝。

世界級

已有6項世界級“非遺”食文化項目。它們分別為:法國大餐傳統墨西哥飲食土耳其小麥粥地中海飲食韓國越冬泡菜、以及傳統日本和食

目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認定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相關技藝得以長久傳承,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傳承方式和人才的培養。

文化宣傳

成功“申遺”的各國美食紛紛打起“文化牌”,如,韓國“醃製越冬泡菜文化”申遺理由是“泡菜反映了鄰裡間‘分享’的精神,增強了人們之間的紐帶感和歸屬感”;日本以“和食料理營養均衡,體現了日本的四季分明、地理多樣性以及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對凝聚整個社會發揮著重要作用”為由申請;法國大餐被描述為“一種社會習俗,用於慶祝個人或團體生活中最重要的時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