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蕉芋

學名:天南星科海芋屬海芋《本草綱目》

[Alocasia odora (Roxb.) C. koch. ] 別名: 觀音蓮《綱目》,野芋《名醫別錄》,埔芋,野埔芋,坑芋,狼毒,痕芋頭,軍芋,大葉芋頭,尖尾野芋頭,天荷。
分布:生於山野田畔溝邊水濕地。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粗狀,葉互生,闊卵形,極大,葉長60-90厘米,先端鈍尖,基部廣心狀箭頭形,全緣微波狀,葉柄粗壯。初夏開佛焰花,佛焰苞下部筒形,粉綠色,上部苞片舟狀,綠黃色,先端銳尖;肉質花序短於佛焰苞。結紅色漿果。
性味:性涼,味辛,有毒。入肺、脾經。
藥用:莖、葉,外用適量;莖內服鮮1至2兩,乾3至5錢。
效能:清熱解毒;外用拔毒散結,去腐生肌。
主治:流行性感冒,肺結核,腸傷寒,霍亂,腹痛,疝氣。
外用搗爛敷無名腫毒,腹股溝淋巴結炎,蟲蛇咬傷。
禁忌:內服須久煮,方能去毒,外用注意不要敷貼健康皮膚,否則可致紅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