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24小時PH監測

食道24小時PH監測只要用於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是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最好的檢查方法和“金標準”(goldstandard)之一。在胃、食管返流疾病中已廣泛套用。是臨床藥理及判斷胃及酸相關性疾病的一個重要檢查方法。

病理

自述燒心、反酸、反食、前胸阻塞感、呃逆、腹脹、噯氣、胸痛、咳嗽、哮喘、聲音嘶啞、咽乾、咽部異物感、喉炎等,於消化科、呼吸科、心血管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做了檢查,如胃鏡、x線鋇餐、胸片、運動心電圖、鼻咽鏡等,都沒有發現問題,藥物治療無效,但症狀卻嚴重的影響到工作和生活的患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內容物(包括十二指腸液)反流入食管引起燒心、胸痛、反酸等症狀或併發症。廣義的胃食管反流病包括食管黏膜有破損或無破損,因此可分為內鏡陽性胃食管反流病和內鏡陰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內鏡檢查食管黏膜有破損者為陽性,稱為反流性食管炎。

常人胃內容物也可以反流入食管,但程度不重,時間不超過2%,稱為生理性反流。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的發生是多因素的,其中包括食管防禦機制的缺陷、胃酸所起的作用、反流物的性質、外界環境的影響,以及其他疾病的作用等。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病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食管下括約肌靜息壓力降低是胃食管反流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2、食管蠕動和廓清能力降低。
3、胃排空延遲,胃內壓增高。
4、解剖因素:包括食管裂孔疝、食管腹腔段過短等。
5、反流物的損傷作用,反流物主要是鹽酸、胃蛋白酶、膽汁和胰蛋白酶,其中以酸和膽汁反流最常見。反流物與食管黏膜接觸使得食管下部黏膜產生炎症,使食管下括約肌失去彈性最終導致食管炎的發生。
食管炎的發生主要與反流物在食管內的停留時間和pH值有關,而與反流次數的關係較小。食管下括約肌功能不全、食管動力異常、和食管炎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適應症

才能不能

原理

從患者鼻腔插入一pH監測電極,放在食管下括約肌(lo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上5厘米處,體外與記錄儀聯接,連續監測24小時。完成後將記錄儀所記錄的資料輸入電腦,進行顯示、分析、判斷和列印。

方法

1.試驗前先在體外用PHL.07及7.01的標準緩衝液核正電極,參考電極置於劍突下。
2.自鼻腔插入pH電極,置於食管下括約肌(LEs)以上5厘米處,該部位的確定對監測的準確性十分重要,可用測壓法、pH梯度法、或在內鏡下或x線透視下定位。
3.將電極導管固定於面頰部,連線盒PH記錄儀
4.檢查完畢,將記錄儀與計算機聯接,輸入數據,根據臨床需要分析食管24小時的pH變化情況。

注意事項

1.檢查前3日停用影響胃酸分泌及胃腸動力的藥物。
2.國內常用pH電極為單極單晶銻電極,需同時使用體外參考電極;結合玻璃電極則無須用參考電極。
3.腐蝕性食管炎禁忌插電極。、
4.正常24小時食管pH參考值為:pH5秒的次數≤2次,最長反流持續時間<16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