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

食管癌

食管癌發生於食管的惡性腫瘤,表現為吞咽困難。中醫屬“噎膈”。是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世界每年死於食管癌者約為20萬人。中國為食管癌高發國家,每年死於食管癌者約占中國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5,僅次於胃癌,為第二位。

基本信息

簡介

食管癌 食管癌

食管癌系指由食管鱗狀上皮或腺上皮的異常增生所形成的惡性病變。其發展一般經過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癌等階段。食管鱗狀上皮不典型增生是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變,由不典型增生到癌變一般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正因為如此,一些食管癌可以早期發現並可完全治癒。對於吞咽不暢或有異物感的患者應儘早行胃鏡檢查以便發現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變。

世界每年死於食管癌者約為20萬人。中國為食管癌高發國家,每年死於食管癌者約占中國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 1/5,僅次於胃癌,為第二位。中國以華北太行山區、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區、閩粵交界地區及湖北、山東、江蘇、陝西、甘肅、內蒙、新疆的部分地區為高發區,安陽地區的死亡率最高,根據回顧性調查資料,食管癌死亡率各省依次為河南、江蘇、山西、河北、福建、陝西、安徽、湖北。其餘各省、市、自治區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以雲南最低。早期診斷和徹底治療,預後良好。中、晚期癌雖治療有效,但5年生存率約1/4。已知某些因素與食管癌發病有關。

西醫名稱:carcinoma of esophagus 典型症狀:進行性吞咽困難

中醫名稱:食道癌主要病因:化學因素、生物性因素、飲食習慣、

遺傳因素等

發病部位:以中胸段多見轉移途徑:淋巴轉移為主要途徑

所屬科室:內科傳染性:無傳染性

病因

食管癌 食管癌

食管癌發生於世界各國,其高發區有顯著的地理性差異。2000多年以前中國豫西一帶已有“噎膈”的記載。多數學者認為食管癌是由環境中的致癌因素引起。已提出的致癌因素包括亞硝胺類化合物和黴菌毒素。食物中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鉬、鐵、鋅、氟可能起間接促癌作用。吸菸、飲酒在某些國家可能為主要病因,在中國不占重要地位。某些食品(如酸菜含有黴菌)和飲食習慣(如喜過熱食物等)可能與發病有關。營養不良、攝入蛋白質不足、維生素A、B、C缺乏可能是發病的一種條件,總之食管癌可能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以致癌物為主要因素。已知的致癌物雖能誘發動物食管癌,但沒有一種為大家所公認。

食管癌的確切病因不明。顯然,環境和某些致癌物質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一)亞硝胺類化合物和真菌毒素 現已知有近30種亞硝胺能誘發動物腫瘤。國內也已成功地套用甲苄亞硝胺、肌胺酸乙酯亞硝胺、甲戊、亞硝胺和二乙基亞硝胺等誘發大鼠的食管癌。我國調查發現,在高發區的糧食和飲水中,硝酸鹽、亞硝酸鹽和二級胺含量顯著增高,且和當地食管癌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關。這些物質在胃內易合成致癌物質亞硝胺。

真菌毒素的致癌作用早為人們所注意。我國林縣食管癌的研究結果證明,各種霉變食物能產生化學致癌物質,鐮刀菌、白地黴菌、黃麴黴菌和黑麴黴菌等真菌不但能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並能增加二級胺的含量,促進亞硝胺的合成。玉米面經接種並培養鐮刀菌或黃麴黴菌後,二級胺的含量可增加數倍,其中甲基苄基亞硝胺為誘發大白鼠食管癌的特異致癌物。國內學者還發現,在鄰近真菌侵犯部位的食管上皮細胞,可呈現單純性增生、輕度至重度的不典型增生,甚至明顯的癌變。提示真菌感染與食管上皮細胞分化、分裂異常不同階段有密切聯繫。同時還發現,在食管原位癌旁增生上皮內可分離出白念珠菌的純株。因此有人認為,具有致癌潛力的真菌長期持續侵犯食管上皮,可能引起或可能協同其他致癌因素而促進癌變,故食管真菌病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病變之一。酸菜是林縣居民的一種主要副食品,常被白地黴菌嚴重污染而含有高濃度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和二級胺,薄層色譜分析可發現含有亞硝胺。資料還證明,食用的酸菜量與食管癌的發病率成正相關。長期用酸菜提取液和濃縮液餵大白鼠,也證實具有致食管癌作用。

(二)食管損傷、食管疾病以及食物的刺激作用食管損傷及某些食管疾病可以促發食管癌。在腐蝕性食管灼傷和狹窄、食管賁門失弛緩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發病率較一般人群為高。據推測乃是由於食管內滯留而致長期的慢性炎症、潰瘍,或慢性刺激,進而食管上皮增生,最後導致癌變。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食管癌高發地區的居民有進食很燙的飲食、飲烈酒、吃大量胡椒、咀嚼檳榔或菸絲的習慣,這些對食管黏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均可引起局部上皮細胞增生。動物實驗證明,瀰漫性或局灶性上皮增生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期病變。

(三)營養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 攝入動物蛋白不足和維生素A、B2、C缺乏,是食管癌高發區居民飲食的共同特點。但大多營養不良的高發地區,食管癌並不高發,故這不可能是一個主導因素。我國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缺鐵性貧血、蛋白缺乏症或土壤內缺乏某些元素,如鉬、銅、硼、鋅、鎂和鐵等,都可能與食管癌間接有關。鉬是植物硝酸鹽還原酶的重要成分,缺鉬可使植物體內的硝酸鹽積聚。套用光譜分析河南省7個縣的糧食樣品,發現食管癌高發地區林縣的糧食中,鉬的含量低於其他縣。套用催化極譜法分析林縣人的頭髮、血清及尿液的鉬含量皆顯著低於食管癌低發區的其他縣。

(四)遺傳因素 食管癌的發病常表現家族性聚集現象。在我國山西、山東、河南等省的調查發現,有陽性家族史者約占1/4~1/2。在高發區內有陽性家族史的比例高,其中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與家族共同生活時間在20年以上者占1/2,而不在一起生活者則少。這可能與共同生活的條件有關,但也不能排除遺傳因素。在英國曾發現兩個有顯性遺傳的掌跖角化症(keratosispalmarisetplantaris)家族,在48個有這種症狀的成員中,18人患了食管癌。在伊朗的一個村發現14個食管癌患者,其家譜分析中發現,其中13個患者是同一對夫婦的後裔。這一家族的第四、五代成員全部患食管癌,且發病年齡顯著提前。食管癌高發家族的染色體畸變率比低發家族的高。這些現象說明遺傳與食管癌有一定的關係。 

發病機理

食管癌 食管癌

食管癌高發區的廣泛普查過程中,除經常發現食管癌新病例外,並發現很多食管炎及黏膜上皮細胞不同程度增生的病例。經前瞻性觀察已發現上皮重度增生的癌變率為26.6~30.3%。用亞硝胺誘發大鼠食管癌的試驗也發現了先出現上皮增生,而後進一步發展為癌。所以認為食管上皮由增生性病變是癌變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即食管上皮的增生而致不典型增生,進而發生原位癌和浸潤性惡性生長。由輕度增生到重度增生以至發展到癌的時間可能在1~2年左右。

食管癌的發生部位以中段最多,下段次之,上段最少根據組織學特點可分為五種,即鱗狀細胞癌(占90%左右)、腺癌(占 7%左右)、腺棘癌、未分化癌和癌肉瘤,後三種少見。食管癌的病變範圍大小與預後無明顯關係,病變浸潤深度與預後關係密切。病變限於黏膜層和侵及黏膜下層,無淋巴結轉移,為早期癌,術後5年存活率為91%。其中限於黏膜內的稱原位癌,5年存活率為100%。病變侵及肌層以下的為中、晚期癌,術後 5年存活率為24%。其中未穿透肌層者為40%。病理分期見表[食管癌的臨床病理分期表]。
 食管癌的轉移方式有以下幾種:①直接擴散。最早出現於黏膜下層,其擴散範圍通常在1cm以上,超過5cm也不少見。②淋巴源轉移。一般首先發生於黏膜下淋巴管,通過肌層而到達與腫瘤部位相應的淋巴結。③血源轉移。少見。可轉移至肝、胸膜、骨、腎、網膜與腹膜、腎上腺、心與心包、小腸、甲狀腺、胰腺、脾、喉、氣管、支氣管、中樞神經以及橫膈等處。

臨床表現

食管癌食管癌
根據高發區廣泛防治的經驗,早期食管癌並非無症狀,其症狀有吞咽食物梗噎感、吞咽疼痛、胸骨後疼痛、咽喉乾燥和緊縮感、食管內異物感、胸骨後悶脹不適、劍突下或上腹部疼痛以及食物通過緩慢或停滯感等,僅2.9~7.6%病人無任何感覺。對上述症狀予以注意則有可能及早進行有關檢查,從而發現早期癌。中、晚期食管癌因腫瘤造成機械性梗阻侵犯支配食管運動的神經,因而發生吞咽困難,為進行性,開始可只覺輕微、間斷髮生的食物下咽困難。進乾硬食物、大口進食或吞咽過快時發生堵噎,用湯或水可將其送下。發展至晚期則只能進軟食甚至流食。最後滴水難進。少數病人有咽下痛,疼痛部位與病變部位一致,多發生於病變有潰瘍的病例。可以伴有嘔吐,吐物為食管滯留的食物或粘液,偶有嘔血。常伴有消瘦、虛弱及惡病質等全身症狀。癌組織侵及氣管形成食管氣管瘺時出現嗆咳,飲水或進流食時明顯。伴有感染時出現發燒、臭痰等,可並發肺炎肺膿腫。當癌組織侵犯喉返神經時出現聲帶麻痹、聲音嘶啞。發生臟器轉移時可有相應症狀。

早期食管癌的病程至少在3年以上,而晚期食管癌從出現吞咽困難至死亡為6~12個月。

(一)食管癌的早期症狀

1.咽下梗噎感 最多見,可自行消失和復發,不影響進食。常在病人情緒波動時發生,故易被誤認為功能性症狀。

2.胸骨後和劍突下疼痛 較多見。咽下食物時有胸骨後或劍突下痛,其性質可呈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樣,以咽下粗糙、灼熱或有刺激性食物為著。初時呈間歇性,當癌腫侵及附近組織或有穿透時,就可有劇烈而持續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疼痛多可被解痙劑暫時緩解。

3.食物滯留感和異物感 咽下食物或飲水時,有食物下行緩慢並滯留的感覺,以及胸骨後緊縮感或食物粘附於食管壁等感覺,食畢消失。症狀發生的部位多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

4.咽喉部乾燥和緊縮感 咽下乾燥粗糙食物尤為明顯,此症狀的發生也常與病人的情緒波動有關。

5.其他症狀 少數病人可有胸骨後悶脹不適、背痛和暖氣等症狀。

(二)食管癌的後期症狀

1.咽下困難 進行性咽下困難是絕大多數患者就診時的主要症狀,但卻是本病的較晚期表現。因為食管壁富有彈性和擴張能力,只有當約2/3的食管周徑被癌腫浸潤時,才出現咽下困難。因此,在上述早期症狀出現後,在數月內病情逐漸加重,由不能咽下固體食物發展至液體食物亦不能咽下。如癌腫伴有食管壁炎症水腫痙攣等,可加重咽下困難。阻塞感的位置往往符合於癌腫部位。

2.食物反流 常在咽下困難加重時出現,反流量不大,內含食物與粘液,也可含血液與膿液。

3.其他症狀 當癌腫壓迫喉返神經可致聲音嘶啞;侵犯膈神經可引起呢逆或膈神經麻痹;壓迫氣管或支氣管可出現氣急和乾咳,侵蝕主動脈則可產生致命性出血。並發食管-氣管或食管-支氣管瘺或癌腫位於食管上段時,吞咽液體時常可產生呼吸困難或嗆咳;如頸交感神經節被癌腫壓迫,則可產生頸交感神經麻痹征群。

(三)體徵

早 化驗檢驗

食管癌食管癌
(一)X線鋇餐檢查 食管X線鋇餐檢查可顯示鋇劑在癌腫點停滯,病變段鋇流細窄;食管壁僵硬,蠕動減弱,黏膜紋變粗而紊亂,邊緣毛糙;食管腔狹窄而不規則,梗阻上段輕度擴張,並可有潰瘍壁龕及棄盈缺損等改變。常規X線鋇餐檢查常不易發現淺表和小癌腫。套用甲基纖維素鈉(sodium methyl cellulose)和鋇劑作雙重對比造影,可更清楚地顯示食管黏膜,提高食管癌的發現率。

(二)纖維食管胃鏡檢查 可直接觀察癌腫的形態,並可在直視下作活組織病理學檢查,以確定診斷。

(三)食管黏膜脫落細胞學檢查 套用線網氣囊雙腔管細胞採集器吞入食管內,通過病變段後充氣膨脹氣囊,然後緩緩將氣囊拉出。取網套擦取塗片作細胞學檢查,陽性率可達90%以上,常以發現一些早期病倒,為食管癌大規模普查的重要方法。

(四)食管CT掃描檢查 CT掃描可以清晰顯示食管與鄰近縱隔器官的關係。正常食管與鄰近器官分界清楚,食管壁厚度不超過5mm,如食管壁厚度增加,與周圍器官分界模糊,則表示食管病變存在。

(五)其他檢查方法 套用甲苯胺藍或碘體內染色內鏡檢查法對食管癌的早期診斷有一定的價值。此法具有簡便易行,定位和確定癌腫範圍準確等優點。

輔助檢查

對疑有食管癌的病例可用以下方法確診:①拉網法採取食管上皮細胞作塗片,進行細胞學檢查,診斷正確率87~96%。②X射線鋇餐造影,診斷正確率可達96%左右。③食管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食管黏膜,結合活檢,對食管癌尤其是早期癌的診斷和定位是最可靠的方法。鑑別診斷需與食管功能性吞咽困難、良性狹窄、外壓性食管梗阻、良性腫瘤、賁門失弛緩、食管憩室、食管結核等疾病相鑑別。

凡遇有上述臨床症狀者,必須考慮食管癌之可能。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症狀分析和實驗
室檢查,確診一般無困難。

疾病鑑別

(一)食管責門失弛緩症 患者多見於年輕女性,病程長,症狀時輕時重。食管鋇餐檢查可見食管下端呈光滑的漏斗型狹窄,套用解痙劑時可使之擴張。

(二)食管良性狹窄 可由誤吞腐蝕劑、食管灼傷、異物損傷、慢性潰瘍等引起的瘢痕所致。病程較長,咽下困難發展至一定程度即不再加重。經詳細詢問病史和X線鋇餐檢查可以鑑別。

(三)食管良性腫瘤 主要為少見的平滑肌瘤,病程較長,咽下困難多為間歇性。X線鋇餐檢查可顯示食管有圓形、卵圓形或分葉狀的充盈缺損,邊緣整齊,周圍黏膜紋正常。

(四)癔球症 多見於青年女性,時有咽部球樣異物感,進食時消失,常由精神因素誘發。本症實際上並無器質性食管病變,亦不難與食管癌鑑別。

(五)缺鐵性假膜性食管炎 多為女性,除咽下困難外,尚可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舌炎、胃酸缺乏和反甲等表現。

(六)食管周圍器官病變 如縱隔腫瘤、主動脈瘤、甲狀腺腫大、心臟增大等。除縱隔腫瘤侵入食管外,X線鋇餐檢查可顯示食管有光滑的壓跡,黏膜紋正常.

治療

食管癌食管癌
早期患者應首選手術治療。對中、晚期癌除作手術治療外,可採用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中醫治療等。近年用雷射治療也有較好效果。

正常食管上皮細胞的增生周期在人體消化道中是最長的。食管基底細胞由重度增生到癌變的過程大約需要1~2年的時間;早期食管癌(細胞學檢查發現癌細胞,而X線食管黏膜造影正常或僅有輕度病變)變成晚期浸潤癌,通常需要2~3年,甚至更長時間;個別病例甚至可"帶癌生存"達6年以上。因此,食管癌的早期治療效果良好。即使是晚期病例,若治療得當,也可向好的方面轉化。一般對較早期病變宜採用手術治療;對較晚期病變,且位於中、上段而年齡較高或有手術禁忌證者,則以放射治療為佳。

食管癌手術治療介紹
食管癌患者一經確診,身體條件允許即應採取食管癌手術治療,根據病情可分姑息手術和根治手術兩種。姑息手術主要對晚期不能根治或放療後的病人,為解決進食困難而採用,主要有食管胃轉流術,胃造瘺術,食管腔內置管術等。根治性手術根據病變部位和病人具體情況而定,原則上應切除食管大部分,食管切除範圍至少應距腫瘤5cm以上,下段癌腫手術切除率在90%,中段癌在50%,上段癌手術切除率平均在56.3%~92.9%。
影響食管癌手術療效的因素有:
(1)癌腫浸潤的深度:腫瘤浸及肌層者5年和10年生存率為50%和40%左右;浸及全層為40%和30%;浸潤食管外周者分別為10%和5%。
(2)區域淋巴結轉移:是影響食管癌療效的重要因素,無淋巴結轉移者根治性切除5年生存率為50%左右,有淋巴結轉移者不到20%。
(3)切緣癌殘留與否:食管癌黏膜下浸潤是其轉移特點之一,如切緣癌殘留者如為浸潤性癌則無5年以上生存者。
(4)術前放射綜合治療:能提高治癒率,和減少術中腫瘤擴散也能提高生存率。
食管癌患者的手術治療結果並不是都相同的,治療目的也不盡相同。但食管癌手術總的來說都有以下幾個原則:
(1)四大常規要配合套用。手術、放療、化療、中醫藥是腫瘤治療的四大常規,現在提倡的整合治療就是這四種方法的合理搭配。食管癌手術前後都要配合其他三種治療方法,這樣能讓手術達到最滿意效果,減少併發症發生。
(2)手術以後要繼續治療。食管癌一般要到胸外科手術,手術有“根治性手術”和“姑息性手術”兩種。所謂“根治性手術”,指術前腫瘤較小,手術比較徹底,但並不是真止徹底,在3—12個月左右零散的癌細胞即可重新長成團;“姑息性手術”指術前腫瘤就比較大,或CT已發現出現了轉移病灶,手術很不徹底,一般1—3個月左右腫瘤就可重新生成,所以,手術治療後一定要根據情況採用其它方式繼續治療。
(3)放化療要找專業醫師。放療和化療的適應症、禁忌症、具體方案十分複雜,不是任何醫生都可以制定放、化療方案,一定要到腫瘤專科找放療和化療的專業醫生來判斷是否需要放化療?什麼時間進行?選擇怎樣的方案?
(4)現代中藥是食管癌治療的必選項,也是食管癌手術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輔助環節。現代中藥配合手術、放療、化療,能夠增效減毒,提高治癒率,不能做手術和放化療的中晚期病人,用中藥可以控制病情、延長壽命、提高生存質量,實現“帶瘤生存”可能。
科學證實,中藥人參皂苷Rh2能將腫瘤細胞誘導分化成正常細胞,有利於控制腫瘤發展,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使細胞解體後形成凋亡小體,不引起周圍組織發生炎症反應,也解決了食管癌患者的併發症問題。國務院特殊津貼醫師黃霈專家稱,食管癌手術配合人參皂苷Rh2的治療,可加強局部控制、減少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灶、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產生,加強手術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期,是癌症患者最佳輔助藥物。

(一)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切除常可達到根治效果。近20年來,食管癌的手術治療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手術切除率已由50年代的60%~70%上升到90年代的80%~90%,手術死亡率由50年代的14.6%~25%,下降至80年代的3%~5%,I期食管癌手術切除後5年存活率達90%,10年存活率達60%,吻合口瘺發生率降至3%左右,均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河南省林縣對29,388個可疑患者進行檢查,發現食管癌1,118例,其中早期癌占31.4%;對30歲以上的農村居民11,564人進行普查,發現食管癌136例,其中早期者占70.6%。所有早期食管癌均經手術切除治療,5年存活率達90.3%。手術療效與癌腫部位、病變長度和範圍有關。文獻報告,上段食管癌的切除率為66.7%~89.5%,中段為79.1%~94.5%,下段為87.2%~98.4%。腫瘤長度<5cm者切除率明顯高於>7cm者。

(二)放射治療

食管癌放射治療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兩大類。照射方法包括外放射和腔內放射、術前放射和術後放射。治療方案的選擇,需根據病變部位、範圍、食管梗阻程度和患者的全身狀況而定。頸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手術的創傷大,併發症發生率高,而放療損傷小,療效優於手術,應以放療為首選。凡患者全身狀況尚可、能進半流質或順利進流質飲食、胸段食管癌而無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無氣管侵犯、無食管穿孔和出血徵象、病灶長度<7~8cm而無內科禁忌證者,均可作根治性放療。其他病人則可進行旨在緩解食管梗阻、改善進食困難、減輕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和延長患者生存期的姑息性放療。放療源的選擇可採取以下原則:頸段及上胸段食管癌選用60Co或4~8MVX線;中胸及下胸段食管癌選用18MV或18MV以上X線照射,也可選用60Co遠距離外照射。根治性放療每周照射5次,每次1.8~2.0Gy,總劑量為60~70Gy/7~8周。姑息性放療也儘量給予根治量或接近根治量。據上海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報導,頸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放療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24.4%和23.7%,中胸段和下胸段分別為13.7%和5.9%。病灶長度<3cm者,5年生存率達62.5%,長度≥7cm者僅為12.2%。術前放療主要適用於食管癌已有外侵,臨床估計單純手術切除有困難,但腫瘤在放療後獲得部分退縮可望切除者。術前放療的劑量為30~70Gy/4~8周,放療後4~6周再作手術切除。上海腫瘤醫院的136例胸段食管癌經術前放療後,手術切除率達92.6%,5年生存率為22.2%。對姑息性切除後腫瘤有殘留、術後病理檢查發現食管切端有癌浸潤、手術切緣過於狹窄、腫瘤基本切除但臨床估計可能有亞臨床病灶殘留者,應進行術後放療,以提高5年生存率。術後放療劑量為50~70Gy。近有學者建議採用食管癌體外三野照射法、超分割分段放療,以及採用60Co、137Cs、192Yb食管腔內近距離放療,以減少肺組織及脊髓所受的放射劑量而減輕放射損傷,提高放療的療效。

(三)藥物治療

1.化學藥物治療 食管癌的細胞增生周期約7天,較正常食管上皮細胞周期稍長。理論計算其倍增時間約10天,故其增生細胞較少,而非增生細胞較多。因此目前雖套用於本病的化學藥物較多,但確有療效者不多。最常用的藥物有博來黴素(BLM)、絲裂黴素C(MMC)、阿黴素(ADM)、5-氟尿嘧啶(5-Fu)、甲氨喋呤(MTX)、環己亞硝脲(CCNU)、丙咪腙(MGAG)、長春花鹼醯胺(VDS)、鬼臼乙叉甙(VP-16),以及順氯氨鉑(DDP),單一藥物化療的緩解率在15%~20%,緩解期為1~4個月。聯合化療多數採用以DDP和BLM為主的聯合化療方案,有效率多數超過30%,緩解期為6個月左右。聯合化療不僅用於中晚期食管癌,也用於與手術和放療的綜合治療。目前臨床上常用聯合化療方案有DDP-BLM、BLM-ADM、DDP-VDS-BLM以及DDP-ADM-5-Fu等。臨床觀察發現,DDP、5-Fu和BLM等化療藥物具有放射增敏作用,近10年來將此類化療藥物作為增敏劑與放療聯合套用治療食管癌,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療效。

2.中藥治療 目前多採用主方加辨證施治,扶正與活血去瘀相結合的方法。我國華北地區套用冬凌草和冬凌草素,實驗證明對人體食管鱗癌細胞CaEs-17株有明顯細胞毒作用,對多種動物移植性腫瘤有抑制作用。臨床套用也證明有一定療效。 

預防

包括以下措施:①防止糧食和食品霉變,減少黴菌毒素的污染。②防止和消除食物及飲水中的亞硝胺污染。③推廣鉬酸銨肥料,改善土壤中缺鉬狀態。④改善不良飲食習慣,避免過粗、過硬及過熱飲食。維生素A可抑制亞硝酸胺的致癌作用。維生素C有阻止二級胺亞硝基化,防止亞硝胺形成的作用,可以適當套用。

食管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食管癌是由食管黏膜上皮或腺體發生的一種惡性腫瘤,占食管腫瘤的絕大多數。祖國醫學稱本病為噎隔。患者男多於女,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尤以60歲以上者居多。本病在我國華北及河南地區為主要高發區。
任何一種疾病的引發都是有原因的。那食管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呢?
(1)高危年齡組:45-65歲的中老年人發病機會最大,是食管癌的高發年齡。
(2)有家族史的遺傳易感人群:食管癌高發區存在著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家族中有食管癌患者需警惕食管癌發生。
(3)長期接觸致癌物的人群:我國食管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致癌性亞硝胺和真菌毒素。這些致癌物廣泛暴露於高發區居民的生活環境中,與人們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係。長期接觸致癌物的人群應該定期接受預防性檢查。
(4)患有食管癌前期病變和癌前疾患的人群:食管癌前病變有食管上皮增生,重度增生更是嚴重。另外,食管癌前疾患有賁門失弛緩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胼胝症和食管化學燒傷等。
(5)食管癌手術後病人:食管癌常多點發生,其癌灶周圍有廣泛的上皮細胞增生改變,即癌前期病變。手術後復發,往往都是這些上皮增生病灶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癌變。所以,食管癌手術後病人也屬於高危人群,應定期接受檢查。
(6)飲食不良物理刺激容易誘發食管癌:長期喜愛熱飲、熱食、快食及食物過於粗糙、堅硬而未能細嚼慢咽等,均會燙傷或刺激食管黏膜上皮引發瀰漫性炎症或壞死,可繼發上皮不典型增生,久之可發生癌變。有臨床統計表明,在食管癌患者中,約75%-95%是喜好過熱燙、過粗硬及過急快膳食者。
(7)吸菸嗜酒肯定與食管癌發病有關:菸酒越多危險性越大。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調查發現,每天攝入酒精40克以下、吸菸9支以下者,食管癌相對危險性為1,而每天攝入酒精120克以上、吸菸30支以上者,危險性則達155.6。
若上述人群出現吞咽食物有遲緩、滯留或輕微梗噎感,吞咽時有痛感及食道內異物感等症狀時,應高度懷疑食道癌的可能,建議及早就醫並行必要的檢查以明確治療。此外,如有劍突下隱痛、鈍痛、胸骨後悶脹,自覺“胃部”不適,咽部疼痛等症狀時,也應警惕食道癌的可能。
以上介紹了食管癌高危人群有哪些,大家了解後,可以比對一下自己是否是這類人,如果是,請您要引起重視,避免也出現食管癌。同時專家指出,人參皂苷Rh2能將腫瘤細胞誘導分化成正常細胞有利於控制腫瘤發展,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使細胞解體後形成凋亡小體,不引起周圍組織發生炎症反應。早期食管癌患者配合服用人參皂苷Rh2,可加強局部控制、減少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灶,縮小瘤體,加大手術成功率,是癌症患者最佳輔助藥物。目前人參皂苷Rh2類產品中由海南亞洲製藥出品的“今幸”膠囊的含量最高。建議有異常症狀的食管癌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時就診,以期達到早確診早治療目的。

食管癌的飲食

食管癌護理主要從什麼方面入手?
食管癌的治療方案已經比較成熟,多數有效,而且可以輔以人參皂苷Rh2提高治療成功率,減少腫瘤的復發轉移。食管癌護理工作是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需注意寬舒患者的心理狀態,做好心理治療,增加飲食營養,提高自身免疫功能。我們可以了解一下食管癌護理的具體情況。

這裡說的護理食管癌病人,主要針對的是晚期食管癌患者。晚期食管癌患者由於營養不良,或伴有食管狹窄、食管氣管瘺,致使食管癌一直被視為難治之症。特別是晚期癌瘤的阻塞和食管瘺孔,更不易克服,那么如何來護理晚期食管癌病人,使病人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呢?
我們先來關注一下晚期食管癌病人最常出現的問題:①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②疼痛;③活動無耐力;④預感性悲哀。事實上這些問題幾乎是所有惡性腫瘤發展到晚期都會存在的。

晚期食管癌病人往往由於咽部疼痛,咽下困難,導致食物攝入量不足。而且由於化療及放療,會導致致食慾下降。主要表現有進行性消瘦,體重下降。皮膚、黏膜乾燥,彈性減退。這個時候,患者家屬要明確一個護理的目標就是讓病人獲得足夠的熱量,病人體重維持在一定基礎水平。具體護理措施:
1、一發現疾病就提供適宜的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半流或流質飲食。提供清潔、乾淨、空氣新鮮的進餐環境,根據病人的口味,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刺激病人的食慾。
2、對進食自理缺陷的病人,幫助或協助其進食。
3、進食極度困難者,多採取靜脈補充營養,如50%葡萄糖、維生素C、維生素B6、電解質、白蛋白、脂肪乳劑等。
4、另外,要囑病人多臥床休息或減少活動,以減少體力消耗。監測體重、血紅蛋白、白蛋白等指標。重點評價:病人體重的變化;皮膚黏膜的濕度及彈性。

護理診斷/合作性問題
食管癌護理之疼痛
晚期食管癌因癌腫糜爛、潰瘍、食管炎等原因,進食可引起胸骨後灼痛、鈍痛,攝入過熱或酸性食物後更為明顯。疼痛可涉及胸骨上凹、肩胛、頸等處,或呈持續性胸背疼痛。此時的護理目標是讓病人疼痛維持在最低限度。具體護理措施:
避免進食過熱、粗糙或酸性食物,以減少局部刺激。提供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保證充足的睡眠,以減輕疼痛。
囑患者儘量減少活動,保持舒適體位,各種護理操作儘量集中完成,避免觸及痛處。協助患者使用鬆弛術,如聽音樂、默默數數、以分散注意力。睡前排空腹腔、熱水泡腳;因疼痛影響睡眠者,遵醫囑套用鎮痛止痛藥,促進睡眠。並告訴患者正確的用藥方法及按時按量用藥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動配合藥物治療。也可以配合具有明確調節免疫功能的中藥人參皂苷Rh2,可以通過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機體免疫力有效減輕疼痛、降低食管損壞以及減緩腫瘤在體內的生長速度,從根本上改善癌痛症狀。
評估疼痛減輕的程度,疼痛持續時間是否縮短。應對方法是否有效。
食管癌護理之活動無耐力
晚期食管癌病人由於營養缺乏、疼痛劇烈等原因,會出現活動無耐力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眩暈、眼花、四肢無力。 活動性呼吸困難、胸悶、胸痛、出汗等。日常生活,如下床、進食、個人衛生、入廁等自理能力下降。此時的護理目標是讓病人的日常生活護理得到滿足在交替進行活動和休息時不感到疲倦。具體護理措施:
1、讓病人理解休息的必要性,尤其是在下床活動前或吃飯前。
2、將常用的物品放於病人容易取到的地方。
3、協助病人做好生活護理,如進食、個人衛生、入廁等,以滿足病人的需要。
4、與病人或家屬共同制定適宜的活動計畫,以病人能耐受為標準,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活動時間。
5、病人活動時,保持地面乾燥,移開室內障礙物,並有人陪伴,以保證病人的安全。指導病人學會活動反應的自我監測,如活動中、活動後測血壓、脈搏、呼吸。
重點評價為病人活動後有無頭暈、眼花等症狀,或症狀是否減輕或消失。活動量及活動時間是否增加。日常生活護理是否得到滿足。
食管癌護理之預感性悲哀
由於疾病晚期,對治療失去信心。病人預感絕望,對生活失去興趣。常表現為哭泣或沉默不語,拒絕進食。有自殺念頭或自殺傾向。不配合治療和護理。拒絕與人交往或交談。此時的護理目標為病人能表達自己的悲哀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具體護理措施:
1、經常巡視病人,及時解決病人的需要,以取得病人的信賴。
2、為病人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單獨環境,讓其表達自己的情緒。
3、平時多與病人交談,耐心聽取其傾訴,並表示理解,同時注意維護病人的自尊。鼓勵親朋好友對病人進行安慰,必要時陪伴。以臨床上一些成功的病例,鼓勵病人重新鼓起生活的風帆。
重點評價為病人能否配合治療和護理。情緒及精神狀態是否改善。
做好食管癌術後護理工作,能有效改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質量,恢復自主進食,營養水平及體質狀態有了顯著提高。從而延長生命!

食管癌的飲食原則及要求
1、食管癌的飲食治療重在預防。注意防止糧食發霉,秋季收糧要快收快曬,加強保管,吃新鮮蔬菜水果,改變傳統不良的飲食習慣。要用漂白粉處理飲水,使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減低,經常服用維生素C以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另外給蔬菜施肥時,要避免亞硝酸鹽的積聚,可施鉬肥。對有食管上皮細胞中度或重度增生者應給予核黃素,糾正維生素A缺乏,要儘量做到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
2、食管癌與其他腫瘤不同,不是納差,而是吞咽困難、不能進食,造成機體的消耗,所以應儘量多吃一些能進入食道的飲食,例如半流食和全流,注重半流食和全流的質量,不要限制熱量,要做到營養豐富,飯菜細軟,容易消化和吸收,必要時可做勻漿膳,要素膳及混合奶等飲食。勻漿飲食是將正常人的飲食去刺和去骨後,用高速組織搗碎機攪成糊狀,所含的營養成份與正常飲食相似,但在體外已粉碎,極易消化和吸收,可避免長期單一的飲食,並可預防便秘。勻漿膳食的熱能和營養要求可根據病情和個人的飲食習慣自行配製多種配方,可選擇米飯、粥、麵條、饅頭、雞蛋、魚、蝦、雞肉、瘦肉、豬肝、白菜、胡蘿蔔、油菜、白蘿蔔、冬瓜、土豆,以及適量的牛奶,豆漿、豆腐、豆乾等食品。配製的方法也非常簡單,例如,將雞肉、瘦肉、魚、蝦、蔬菜等,必須先洗乾淨後,去骨、去皮、去刺,切成小塊煮熟或炒熟,饅頭去掉外皮,雞蛋煮熟去殼分成塊,將每餐所需要的食物全部混合,加適量水一起搗碎攪勻(可用醫用組織搗碎機或食品搗碎機搗碎),待全部攪成無顆粒糊狀再加食鹽1~2克/餐即可。或者把菜炒熟後與碎饅頭混合在一起,再用組織搗碎機搗碎,然後口服或管飼,要鼓勵多進食。手術後要禁食水,當醫生告訴您可以飲水時,才可以喝少量的水,防止吻合口瘺,一般要在三天后進食,半流階段可稍長一些,不要急於過渡到普食階段。手術後的食管不同於正常食管,更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及調料,食物不宜過熱、過硬等。要少食多餐,只要飲食注意,會改變機體的營養狀況。
3、食道癌病人飲食如何調配?
食道癌病人由於吞咽困難而不能正常進食,營養量不能滿足病人的需要,多出現體重大幅度下降,甚至表現嚴重營養不良。因此為提高機體免疫力延長壽命,飲食營養很重要。可按幾種情況調配:
(1)患者表現輕度吞咽困難者,可給以半流質食物,食物應高蛋白高熱能高維生素。如氽小肉丸,碎菜龍鬚麵,小餛飩,各種肉菜粥肉鬆蛋糕及其它軟而易吞咽的食物。為補充維生素C,可採用嫩的葉菜,茄瓜類制碎軟或泥狀。如吞咽困難較重,應採用勻漿膳,或粘稠的流質食物,如嬰兒米粉糊、芝麻糊、蒸蛋羹,各種粥類等。如果條件允許可早期採用鼻飼管餵勻漿混合奶或要素膳,以減少體重丟失,防止造成營養不良。
(2)住院手術後,一般按外科術後常規進食,可採取少食多餐口服食物保證營養攝入。但不能口服食物或並發瘺者,應從空腸造瘺灌注營養,內容可用勻漿混合奶或要素膳代替正常飲食,起到營養支持作用。
(3)化療放療病人因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狀,影響進食,可採用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不用油膩油炸等食物,烹調易清淡,味道要鮮美,注意色香味,增加一些無刺激性調味品以增進病人食慾。可用一些助消化的酸性味食品如山楂糕,紅果醬等製作食品。有貧血現象注意選擇富含鐵的食品,如肝類、大棗、動物血等。
食管癌預防與飲食:
1、吃肉不要過多,因肉中脂肪含量高,可以多吃些魚、蝦以滿足機體對蛋白質的需求。
2、鹹菜、鹹肉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亞硝酸鹽,應少吃。
3、發霉的米、面、花生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黃麴黴素,一旦發現,應棄之不吃。
4、做米飯、煮粥之前要把米淘洗站乾淨,以減少霉變對身體的損害。
5、經常煎炸食物會加大廚房的污染,使人易得肺癌。
6、水缸里的存水應當隔2~3天更新一次,不要總留存根,因為存留在缸底的沉積物中的細菌可使水中的硝酸鹽 還原成致癌的亞硝酸鹽。
7、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鮮棗、紅薯等。
8、燻烤的魚、肉、香腸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煙焦油,應少吃。
炒菜時油不要放得太多,研究表明,乳腺癌、大腸癌、卵巢癌的發生都與脂肪攝入太多有關。
9、不要圖便宜買不新鮮或腐爛的蔬菜和水果。
如何減輕食管癌放療的副作用?
食管癌放療後出現的副作用嚴重威脅到病人的身體康復,給病人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腫瘤專家稱,與放療副作用有關的因素包括:放療持續時間、放療面積、劑量有關,面積越大、劑量越高,損傷越重。
食道癌放療的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及對心肺的放射損傷。晚期食管癌患者,體質虛弱,病情惡化主要臟器功能減退,很難耐受常規的放療。那么怎么做才能相對減輕食管癌放療的副作用呢?具體的方法如下:
一、促紅升白以降低食管癌放療的副作用:食管癌放療會導致白血球或血小板數降低,治療後暫緩一周再行其他治療,可增加病人的血細胞數量。結合中藥現代化富集物質人參皂苷Rh2治療也可增加體內白細胞,降低放療的毒副作用。該類產品中的“今幸”膠囊,人參皂苷Rh2含量已高達16.2%。 
二、合理膳食降低放療對消化道的副作用:食管癌放療的副作用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在治療過程中應多攝入蛋白質和熱量才能更好地降低食道癌癌放療的毒副作用。在飲食方面應以清淡飲食為主,飲食要高蛋白,好消化易吸收,宜多吃含維生素、無機鹽等豐富的水果、蔬菜等。
三、消除疲勞也可以降低食管癌放療的副作用:食管癌放療結束後,消除疲勞也是降低放療毒副作用的關鍵。放療期間,食管癌病人應注意儘量臥床休息,減少活動。
四、放療後皮膚變化:食管癌病人放療後,皮膚常會變得乾燥。多數食管癌放療病人皮膚反應會在放療結束幾周后消除。平時注意用溫水和溫和的肥皂,不要摩擦、抓搔敏感部位。同時避免接受放療的皮膚暴露在陽光下。
另外,專家提醒,病人在選擇放療時要考慮到病人的身體忍耐力,不能忽視放療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做好病人的護理工作。

疾病護理

食道癌術後因切除了一段食管,食管變短,加之術後往往繼發有吻合口炎,胃食管手術相連處有不同程度的狹窄,因此在進食時食物不能象正常人那樣很快進入胃內,而是容易在食管腔內瀦留並反流至咽喉部、氣管腔內,容易造成進食困難、咳嗽等症狀。這種情況就象往小酒杯里倒酒,太急或量太大就容易溢出來。患者術後出現這些反流性食管炎是最為常見的併發症,表現為咽部或口腔有酸性液體或食物反流,常伴有胸骨後燒灼感或疼痛感、咽下困難等症狀。因此,食道癌術後患者應注意飲食,細嚼慢飲,少量多餐。餐後最好站立起來散散步,睡覺時將枕頭墊高使頭肩部處於“高枕無憂”的狀態,這樣有助於防止胃食管反流。如果有明顯呼吸道感染的情況,如頑固性咳嗽、膿痰、胸悶及呼吸困難等,應去醫院就診積極治療,以改善術後患者的生活質量。食道癌放化療期間患者容易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一般治療後可自行恢復,反應重者,可配合藥物治療。

健康教育

1.解釋病情,說明手術治療的必要性,明確必要的術前檢查和準備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
2.禁食的目的術前禁食是防止因麻醉或術中嘔吐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防止術後胃脹滿,減輕吻合口張力,利於吻合口的癒合。
3.進食的原則是少量多餐,由稀到乾,食量逐漸增加,注意觀察進食後的反應。避免刺激性食物與碳酸飲料,避免進食過快、過量及硬質食物,質硬的藥片可碾碎後服用,避免進食帶骨刺的肉類、花生、豆類等,以免導致吻合口瘺。
4.半臥位的意義防止進食後嘔吐,利於肺膨脹及引流。
5.深呼吸、咳嗽排痰的意義利於肺膨脹,預防肺部併發症的發生。
6.保持口腔衛生的意義術前若病人口腔不潔或有慢性感染,細菌易進入食管梗阻部位引起感染,導致潛在的術後吻合口感染。術後禁食時,細菌容易在口腔內滋生繁殖,亦可引起吻合口感染。感染是形成吻合口瘺的一個重要因素。口腔衛生還可減少口臭,增進食慾,因此術前術後均應保持口腔衛生。
7.活動的意義
(1)增加肺通氣,利於分泌物排出,減少肺部併發症。
(2)促使腸蠕動早期恢復、減少腹脹、增進食慾。
(3)促進血循環,防止發生下肢靜脈栓塞。
(4)術側肩關節運動可預防關節強直和廢用性萎縮。
(5)振奮精神,促進康復。
8.注意事項:掌握活動量,避免疲勞,保證充分睡眠。術後早期不宜下蹲大小便,以免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9.鍛鍊:清醒後即開始作被動肩臂運動。術後第一日開始肩臂主動運動。鍛鍊前可適當服鎮痛藥。
10.定期複查堅持繼續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