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滯痰阻證

食滯痰阻證

食滯痰阻證,中醫病證名。是飲食停滯,痰濕壅阻而出現的證候。常見於積聚。

病症

腹脹或痛,腹部時有條索狀物聚起,按之脹痛甚,便秘,納呆,舌苔膩,脈弦滑。
食滯腸道,脾運失司,濕痰內生,痰食互阻,氣機不暢,故見脹痛、便秘,納呆。痰食阻滯,氣聚不散,故腹部有條狀物出現。苔膩,脈弦滑均為濕痰和氣滯之徵象。

證機概要

蟲積、食滯、痰濁交阻,氣聚不散,結而成塊

治法

理氣化痰,導滯散結。

代表方

六磨湯為主方

常用藥

大黃、檳榔、枳實導滯通便;沉香、木香、烏藥行氣化痰,使痰食滯結下行,氣機暢通,則瘕聚自消。若因蛔蟲結聚,阻於腸道所致者,可加入鶴虱、雷丸、使君子等驅蛔藥物;若痰濕較重,兼有食滯,腑氣雖通,苔膩不化者,可用平胃散加山楂、六曲。六磨湯以行氣導滯為主,平胃散以健脾燥濕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