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發射方式

飛彈發射方式

飛彈發射方式是指由飛彈的發射基點、發射動力、發射姿態和發射裝置所綜合組成的發射方案。在軍事運用上它又被稱為飛彈部署方式,如機動部署或固定部署,是飛彈發射地點、發射狀態和發射動力三要素綜合形成的結果。彈道飛彈的發射方式多種多樣。按發射基點,可分為陸基發射和海基發射等;按發射動力,可分為熱發射和冷發射;按發射姿態,可分為傾斜發射、垂直發射等;按發射裝置能否機動,可分為固定發射和機動發射。不同的發射方式各有優點又各有不足。

飛彈發射方式

飛彈在陸地、水域、空中發射時所處的狀態和採用的技術手段的統稱。它是由飛彈的類型和戰術技術要求所決定的。飛彈發射方式按飛彈發射位置,可分為地面發射、地下發射、水面發射、水下發射和空中發射;按飛彈的起飛姿態,可分為水平發射、傾斜發射和垂直發射;按飛彈發射時所用的動力,可分為自力發射外力發射

地面發射 分為固定發射和機動發射。地面固定發射,是利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發射系統實施飛彈發射。早期的中、遠程地地飛彈地空飛彈多採用這種發射方式。為了提高飛彈的生存能力,後來有的採用發射前在地下貯存。地面機動發射,是利用車載或攜帶型發射裝置(圖1、圖2),實施行進間或快速定點發射,通常有越野機動發射和公路機動發射等方式。其中越野機動發射靈活性好,便於轉移,戰術飛彈多採用這種發射方式。

飛彈發射方式飛彈發射方式
飛彈發射方式飛彈發射方式

地下發射 通常指地下井發射,利用地下井貯存並實施飛彈發射(見飛彈發射井)。遠程、洲際地地彈道飛彈主要採用這種發射方式(圖 3)。

水面發射 利用各種艦(船)載發射系統實施飛彈發射。採用這種發射方式的有艦地、艦艦、艦空等飛彈。

水下發射 利用潛艇發射系統在水下實施飛彈發射。這種發射方式隱蔽、機動,活動海域廣闊,具有較高的生存能力。潛地飛彈採用這種發射方式。

空中發射 利用各種機載發射系統在空中實施飛彈發射(圖 4)。這種發射方式活動空域廣闊,機動性好,生存能力和攻擊能力強,廣泛套用於空地、空空、空艦和空潛等飛彈。

水平發射 飛彈呈水平狀態的發射。空空飛彈反坦克飛彈和魚雷管發射的飛彈等,一般採用這種發射方式。

傾斜發射 飛彈處於傾斜狀態下的發射。地空飛彈、艦空飛彈反潛飛彈巡航飛彈等,一般採用這種發射方式。

垂直發射 飛彈呈垂直狀態的發射。地地、潛地彈道飛彈,某些地空、艦空飛彈和巡航飛彈等,採用這種發射方式。

自力發射(熱發射) 飛彈在發射裝置上利用自身的發動機直接點火的發射。在地下井內採用這種發射方式,需排除飛彈發射時所產生的大量高溫燃氣流的影響,因此,飛彈發射井需設排焰系統或增大井徑。

外力發射(冷發射或稱彈射) 靠外部動力,使飛彈彈出飛離發射裝置,到達一定距離時,發動機點火而實施的發射。用於潛射飛彈的水下發射、陸基彈道飛彈的井內發射和機動發射。這種發射方式可使飛彈在發動機點火前獲得一定的初速,無高溫燃氣流的影響,飛彈裝在發射筒內能改善貯存條件,但發射裝置比較複雜。

未來變化

飛彈發射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作戰使用的需要和飛彈系統性能的改進而不斷發展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末德國的V-1、V-2飛彈,分別採用地面固定傾斜和垂直發射。戰後,一些國家的戰略飛彈多採用這兩種發射方式。從50年代末起,為提高戰略飛彈在核環境下的生存能力,採用了地下井發射。到60年代,遠程陸基彈道飛彈幾乎都採用地下井發射,潛地飛彈則採用冷發射。70年代後,隨著空間偵察技術的不斷發展,飛彈命中精度的不斷提高和分導式多彈頭的出現,靠加固地下井已不能確保飛彈的生存能力。因此,在進一步加固地下井的同時,一些國家先後研究和改進了各種機動發射方式。隨著飛彈系統的小型化、自動化技術的不斷提高,飛彈的發射方式將日趨多樣化,向著機動、快速、隱蔽的方向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