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余齋

顧余齋(1890—1953)諱善慶,以字行,行三,建國前曾被公推為縣醫學公會會長,建國後曾當選為縣第一屆人大代表,名列《揚州名醫錄》.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幼從趙海仙得意門生趙瑞周夫子究習方書,抗戰勝利後,流寓揚州三載,懸壺石牌樓,

世代簪纓詩禮傳家

乾隆進士、“揚州學派”早期代表人物、著名經訓學家顧九苞裔孫, 故居在現興化市第三人民醫院(即:昭陽醫院)北圍牆外東北側,是興化昭陽鎮傳統古建築,於上世紀90年代未,儒學街拆遷被毀.

名儒醫

為六十年前興化中醫之佼佼者,蜚聲維揚江海的一代名儒醫,頗獲“淮揚趙魏派”之真傳。

醫術特長

善治瘟病(春瘟、暑瘟、伏瘟等)、傷寒,亦諳婦科,常療產後之疾. 樂善好施,醫德雙馨 服膺太先生海仙公所言:“醫為仁術,為醫而不仁,何用為醫”貧民就診,必贈良藥,蓋“顧余齋”章往復春堂取藥,分文不收。鰥寡孤獨踵門求治及延請出診者概不受酬,活人無算,鄉里德之,至今仍有人追念不忘。

為偽軍官之妻療疾,不知其有身孕,匆匆開方,服後竟有墮胎之虞。微特貽人口實,而且後果堪憂。此時顧公挺身相助,從中斡旋,並進方為患者止血保胎,一場醫患口舌之爭弭於無形,化干戈為玉帛。事後還不讓言謝,其急友難竟若此。

除行醫濟世外,更急公好義,借偽警察局長朱鳳五妻前來求診之機,保釋囚於安豐鎮的革命青年吳某。抗戰期間,餓殍遍野,顧公募捐賑災,慷慨解囊,於范公祠國小設賑點,恢復放粥,救濟饑民,闔邑稱善,口碑載道。

勤學薪傳,勖勉後昆

畢生孜孜於以重振“淮揚趙魏派”為己任,一生授佳6人,其中興化籍2名,寶應籍1名,鹽城籍3名,

汪雨生

興化孤兒,隨母登門拜師學醫,余齋不計束脩,將其教誨成材。

阮亦周

曾任鹽城中醫院院長,著名老中醫。

孫 顧原 興化市人民醫院口腔科醫生

孫 顧揚 興化市人民醫院神經科醫生,夫人興化市中醫院醫生

曾孫 顧羽桐 現為揚州大學醫學院學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