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培華

顏培華

顏培華 別名魯木、子云、黃石山人。1964年生,江蘇省邳州市(原邳縣)人。擅長版畫、國畫、民間美術,兼攻書法。

個人簡介

顏培華 別名魯木、子云、黃石山人。1964年生,江蘇省邳州市(原邳縣)人。擅長版畫、國畫、民間美術,兼攻書法。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省及出國的展覽並獲獎,先後獲省美展金獎、一等獎、銀牌獎、銅牌獎、優秀獎,部分作品被江蘇省美術館等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大量作品入編畫集,報刊發表。先後在江蘇徐州、邳州等地舉辦聯展、個展,出版《顏培華畫集》、《顏培華蘇北寫生》。美術理論文章在全國、省的學術研討會上交流、獲獎,並收入專集,在專業報刊上發表》。
長期致力於地方民眾美術的組織輔導工作,為邳州民間美術的挖掘、整理、開發,為邳州農民畫、剪紙及少兒美術事業的提高與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多次受到全國、省、市優秀文藝工作者、先進文藝工作者、優秀輔導員、優秀輔導獎的表彰。1999年被授予“江蘇省自學成材者”榮譽稱號。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藏書票藝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版畫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邳州市文化館美術幹部,邳州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
個人作品
愛在汶川 (版畫) 2008愛在汶川 (版畫) 2008
收穫的蘇北 (版畫) 1992收穫的蘇北 (版畫) 1992
金色的家鄉&nbsp金色的家鄉&nbsp
垛根 (國畫) 2007垛根 (國畫) 2007
駱馬湖平遠圖 (國畫)2007駱馬湖平遠圖 (國畫)2007

社會評價

優秀藝術家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 邵大箴
幾年前,我收到顏培華寄來的一本畫集,讀了他不少富有生活情趣和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寫了自己的一點讀後感:“我很喜歡顏培華先生的作品,他的版畫尤佳,畫風質樸,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有很強的形式美感……他的國畫作品也畫得自由、隨意,很大方,他在民眾美術工作領域所付出的勞動,他所作出的貢獻,也使我十分感佩。顏培華是生活在民眾中的優秀藝術家。”
幾年過去了,顏培華仍然精力充沛地活躍在民眾美術第一線,不辭勞苦地輔導業餘美術和兒童美術創作,教學成果卓然。與此同時,他深入生活,足跡遍及蘇北大地,領略山河之美,勤奮地寫生。最近他又給我來信,寄來不少國畫寫生作品圖片,告訴我正在籌劃他的蘇北寫

暖冬 (國畫)2000暖冬 (國畫)2000
生集的出版事宜。從顏培華的寫生國畫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深知寫生對中國山水畫創作的重要意義,以免使自己的作品重複前人的程式而缺乏生氣。他又懂得,國畫的寫生重視實地觀察,重視寫整體印象,寫自己的感受。顏培華的寫生帶有創作的意味,他從實景中獲取靈感,保持其生動性,但不如實描繪,而用寫意的手法,選擇自己表現的視角和情景,賦予表現對象以熾熱的感情。在筆墨上,他用點擦皴染,運用黑白灰和淡彩,建構生氣勃勃的畫面,章法、格調是傳統的,但跳躍著時代的節奏。他的國畫寫生作品和他的版畫創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謹以此文祝賀顏培華蘇北寫生畫集的出版,相信這位有社會責任感、有獻身精神、有才能的藝術家,今後還會向人民大眾奉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010年6月於北京
形式語言的才華 生活本質的敏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代大權
春到農家 (國畫)1997春到農家 (國畫)1997
很感謝顏培華同志給了我一次機會,一次溫故知新鞭策自己的機會。他在文化館這樣一個中國最基層也是最具有本質意義的工作崗位上辛勤勞作。竟能創造出這么美好的作品。尤其是《雪兆豐年》、《抗旱》、《金色家鄉》、《文化站》、《鴨場》等作品親切生動的反映了他的審美追求是多么質樸和多么自然。這兩點恰恰是血多畫家醫生都達不到的境界,而他卻從容不迫的在積累著他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另外一些作品如《牧羊曲》、《秋》、《鴿》、《趕回歸來》則從另一側面反映出他過人的才華和敏銳,對形勢語言的才華及對生活本質的敏銳。這後兩點也證明了他作為藝術家的人生價值他反映了時代社會又凸顯了自己的才華。他的一切努力令人欽佩。他的國畫也許很多國畫家都曾從不同角度表現富喔。但作為版畫家的國畫,他顯然已超越了畫種的界線兒自由往來於自己興致的天地,我想厚積必然會有噴發的機緣。以後會不斷拜讀顏培華同志的大作並從中受益!  2004年10月於北京不是張揚的普通老百姓

著名畫家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靳之林
顏培華同志的畫集是我第一次見到,我非常喜愛他的版畫作品,他對生活的激情,勤勞的實踐與不拘一

今日碾莊圩 (版畫) 2007今日碾莊圩 (版畫) 2007
格的藝術才華,再加上視藝術為生命的忘我心態,成就了他與眾不同的風格多樣且幅幅感人的版畫藝術。中國古語:畫如其人。我們雖未見過面,我想他一定是一位勤奮貢獻刻苦耕耘,不飾華表,質樸無華的,不事張揚的普通老百姓。我想,他如此的幹下去,他的版畫藝術會有很高成就的。這是肯定可以預見的。他的國畫走版畫藝術之路,我想是大有可觀前途的。刀筆下的家鄉吟唱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 戴信軍
收到顏培華寄來的《顏培華蘇北寫生》,翻著還滲著墨香的一幅一幅寫生作品,深為培華對藝術的執著與熱愛生活,表現手法的寫意所感動。培華長年生活在基層,是搞木刻的,我也是搞木刻的。前幾年培華曾寄來一本木刻作品集,使我對他的作品有了初步了解。現在又出了這本蘇北寫生,全面展示了自己的藝術追求。培華的木刻深深紮根於鄉土,刀下傾注著對家鄉的愛戀,作品顯得質樸、生動,富有生活情趣,仿佛一首首讚美生活的小曲。

蘇北農家 (國畫) 2007蘇北農家 (國畫) 2007
由於有了木刻的功底和生活積累,多年來培華還一直畫國畫。但象這樣下功夫,騎腳踏車,苦行僧式的水墨寫生,畫蘇北普通的村景、山河、船塢、樹木等,加以任務、動物穿插,使讀者趕到很親近。培華用筆墨即有傳統的東西,又有自己獨到的敏銳判斷,直接抒發了自己情感,因而地域味濃,作品清新、厚實,撲面而來的鮮活氣息。雖是南方山水,但也有北方山川的大氣,頗有意趣味道。
中國水墨山水博大精深,從古至今,大師名作不斷,為今人留下大量珍貴遺產。山水畫從元以後逐漸成熟。
顏培華在創作顏培華在創作
王維是最早強調山水畫需要“意境”。荊浩范寬為我們樹立了典範。近代,人們重視行旅寫生,“長安畫派”創始人趙望雲,以獨具魅力的藝術,向世人展示了寫生與創作的關聯,創一代畫風。黃賓虹更為近代山水築起一座高峰,他在71歲時給繪畫厘出三個層次:“文人”、“名家”、“大家”。這些都是我輩學習的典範。
培華的蘇北水墨寫生潛力很大,有這樣的摯著探索精神,我想培華一定會在以後的山水畫創作與版畫創作中出現精品力作。 2010年12月於西安

永讀生活

力群彥涵同志為小顏的題詞,頗有同感。希望堅持紮根農村,藝師造化,大膽創新,為人民創作喜聞樂見的作品,為版畫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社長、上海連環畫研究會會長 楊涵
永讀生活這本書,刀筆交輝出新篇。祝培華同志創作豐收,生活幸福,今後取得更大的成績。 (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人民日報社主任編輯、文藝評論家馬克)
培華先生版畫與國畫的總氣息健康,這種旺盛的生命力一定會使他的創作不斷獲得新的勝利。 (浙江省版畫家協會主席、杭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院教授趙延年)
顏培華組織輔導邳州農民畫創作顏培華組織輔導邳州農民畫創作
邳縣是中國農民畫之鄉,培華先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顯露了自己的藝術才華,又為組織輔導農民畫兒童畫作出了很大貢獻,為此我深為敬佩,相信他會繼續在自己的藝術創作方面及農民畫、兒童畫組織輔導方面取得更大更輝煌的成績。 (中國水利部文聯主席、水利電力報刊社美術總編莫測)
培華同志的畫生活情趣天真.畫面樸實而具濃郁的鄉土氣息,木刻用刀簡樸而粗獷有力,而且他又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畫家,真是值得我學習的。祝賀他的成功。希望他今後不斷努力,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陸放)

根植沃土

培華同志的版畫和國畫都很好,有特色,生活氣息濃厚,有東西,很耐看,可見他對藝術認識是深刻的,不浮華。走自己的路,這樣的作品是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的。(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黃純堯)
看到培華同志這么多的好作品.真是為他所取得的突出的藝術成就而高興。相信他會把這些都當作一個新的起點,進一步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江蘇省版畫家協會副主席 程勉)
培華先生的版畫及中國畫都有共同的風格,用筆運刀、粗獷簡練而又潑辣,有自己的面貌,這一點是可貴的,所表現的東西也很廣泛,大到歷史題材,小到鄉土抒情,對於一位畫家來說也是不容易的,祝願他未來取得更好的成就。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安徽師範大學教授 鄭震)
粗讀培華的畫很是感動,雖不比科班出身畫家的優越條件。但他熱愛生活、執著藝術的精神躍燃紙上,蘊含在作品之中。沒有優厚的經濟力量、沒有理想的作畫條件、沒有名師在身邊指導,克服一切艱難困苦而堅持著藝術創作,常年勤耕不輟,其毅力令人敬佩,感人甚深我特別喜歡他的《沂蒙秋歌》、《焦裕祿》、《駱馬湖畔》,尤其是《鄉情》那幅覺得更好因為細緻而耐看,國畫則喜歡《春到農家》、《童年》等,因為來自生活,有自己的感受和創意而不依畫冊或人家的東西。看了你的作品,總的感受是有生活和藝術激情。 (著名畫家、江蘇省美術館吳國亭)
看了培華先生的木刻作品,很高興。如《蘇北喜事》、《鬧秋耕》、《農家炊》都極具地方特色。《假期》、《牧羊曲》、《冬暖羊兒坡》、《趕會歸來》、《秋果》、《糧豐鴨肥果滿山》等作品小中見大、極富情趣,用刀果斷大膽、乾脆利落,在“無所顧慮”中高聲吟唱。此外,為小說《葉七》作的插圖也是不錯的作品,構圖飽滿、造型簡潔、黑白對比強烈,深諳黑白造型之規律,為小說可謂錦上添花。希望先生紮根鄉土,創作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好作品來。(四川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向思樓
培華,我們交朋友“好安達”吧。你的作品都洋溢著故鄉之情所以我就寫了那個蒙文拙書“故鄉之情”請收下,祝您藝術豐收。(著名蒙古族畫家內蒙古通遼扎魯特 韓戴沁)
顏培華同志是位多才、多藝又勤奮的青年畫家,在他身上及作品裡存在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故土情懷。源於生活,貼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創作思路和藝術風格,相信他會在藝術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不斷探索、創新。祝培華同志不斷有精品力作問世。(中國版畫家協會藏書票藝委會秘書長 楊忠義
我深知培華同志的刻苦學習、辛勤耕耘的精神.非常可貴。我對奮發圖強、力求進步的青年很有感情。希望在藝術領域長期堅持實踐,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開拓境界。(著名畫家上海版畫會副會長、上海美術館 邵克萍)
衷心祝賀培華同志的成功,祝他在藝術上取得更大的成績。藝無止境,貴在精深。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成文正)
培華同志是一位自學成材的畫家,而且是多面手,在藝術上孜孜以求,版畫和國畫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版畫黑白效果、刀味都很好。如《蘇北老人》刀法、造型黑白關係處理得很好,版畫的肖像能刻到這樣,實屬不易。《蘇北九月瓜乾白》等作品黑白韻味很足,充分發揮了黑白木刻的藝術魅力。國畫《牽牛葫蘆》、《富貴新風》等有筆有墨,我非常喜歡。他正值盛年,將來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就。(著名畫家安徽省六安市文聯主席、皖西畫院院長 張在元)
顏培華同志的藝術:樸實無華,雅俗共賞。 (青海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青海日報》美術組長 里果)
版畫家處在當前的情況實屬不易,培華同志長期堅持版畫創作值得稱許,現版畫正逐步進入市場,因為它是人民民眾需要又十分熟悉的一個畫種,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發明的。以現實我國版畫水平講,在國際上仍屬前列的,我國的版畫肯定會進入國際市場,版畫家搞其它畫種的創作使自己成為多面手是對的。 (山東省美術館館長 秦勝洲)

山嶺村 (國畫)2007山嶺村 (國畫)2007
? 通過培華同志的作品可看到他的才氣和辛苦,《沂蒙秋歌》、《五月蘇北唱南風》等作品甚好。版畫家並作國畫是件大好事,黃永玉、賴少其等大師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培華很年輕,多刻點版畫會終身受益的,試想畢卡索、馬蒂斯不是留下了很多版畫嗎?我的體會是刻一定時間的版畫乏味了,放下刻刀,去讀書畫國畫,再回過頭來看已刻完或未刻完的版畫,定有新的感悟,反覆如此,會有更大收穫。祝培華同志的藝術更上一層樓。(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三峽工程指揮部文聯專業畫家 徐水)
顏培華同志自學成材,既刻得一手木刻版畫,又畫得一手中國畫,他的作品有很好的傳統功底,且又具鮮明的鄉土特色,很不容易。這與他多年勤學苦練分不開,故能多產。量變才有質變,因而他多有獲獎收藏和發表,成績卓著,可喜可賀,他又熱心於民眾美術的輔導工作。並作出了突出貢獻,真是難能可貴,令人尊重。(江蘇啟東版畫院院長 丁立松)

與天 與地 與人的對話

有感於顏培華的
我了解顏培華先生已經十多年了,在省及國家級的大型展覽及大賽活動中經常拜讀他的新作。近期又看到培華先生的許多畫,著實一驚,一股濃郁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他那飽滿的構圖、拙樸的刀法、奔放,具有鮮明特色的意境使人難以忘懷。
當代學者錢鍾書先生在《談藝錄》里指出的“人事之法天,人定之勝天,人心之通天”,不妨藉以用之。顏培華先生的作品在處置主體心靈(人)與客觀世界(天)的關係時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他在經過艱苦跋涉,生活的磨練,與天、與地、與人的對話,把自己的情操和自然結合在一起,構成了豐富無比的如詩意境。
總觀鄉土題材作品的潮流,幾乎所有的藝術家都取居高臨下,由外向內的視角,他們 或以歷史沉思的眼光看待農民,或以過客式的驚詫和衝動對待農民,作品一反以往喜慶化和英雄化的傾向,翻然轉向苦澀感和疏離感。
顏培華獨取身居其中、由內向外的視角,以農民自身的眼光看待農民,就像看待同樣是農民的自己的父母兄妹一樣,由此他的畫真真切切、朴樸實實、自自然然,在平素親切中揭示了中國農民田園式的人性美。

呦山悠悠 (國畫) 2008呦山悠悠 (國畫) 2008
?
顏培華先生用生命作畫,畫面充盈著他的血脈的熱流。這裡沒有“為賦新詩強說愁”的虛情,沒有貌似強壯卻大而無當的假意,又不同於為風格而風格。包括版畫拙樸的刀法,國畫豐厚而輕鬆的筆調,純真而稚趣的造型,飽滿的畫面結構,以及如歌如詩的山鄉野風等等,都是自己整個身心的外顯形式,不投俗、不炫耀、不拿腔、不雕飾;在外師造化的基礎上又有很強的心靈表現性,從超越自然而進入生命表達的直覺狀態。他正處在自己的語彙進行嚴格規範階段,在向精神性的自由表現的高度奮進,但他走得紮實,一步一個腳印。
我陶醉於顏培華先生的現在,更寄希望於他的未來。 2005年4月於江蘇東海
( 畫家、東海文聯副主席 馬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