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常見表現

③頭部症狀:枕、頸、偏頭痛,但與頭的鏇轉和俯仰無關。 ④周圍血管症狀:血管痙攣者,肢體發冷、發木。 ⑤心臟症狀:可心動過速、過緩,或交替出現。

基本信息

1.神經根型 頸椎病 :此型發病率最高,醫務界最早認識頸椎病是從這一型開始。
病人的疼痛主要發生在肩部、肩胛與背部、上臂與上肢,故也稱為肩臂疼痛綜合徵,或臂叢神經痛。疼痛範圍往往不甚清楚.
2.脊髓型頸椎病:
①運動障礙:首先表現為下肢無力、步態笨拙、顫抖等,逐步發展為肌肉抽搐、容易摔跌,晚期出現痙攣性癱瘓。按照受壓部位的不同,運動障礙可有下列幾型;四肢癱瘓、截癱、三肢癱瘓、 偏癱 、交叉癱和脊髓前動脈型(僅有運動障礙而無感覺損害)。
②感覺障礙:一般先是下肢麻木,逐漸向上發展。但感覺障礙的平面並不整齊,且常低於病變平面。可出現分離性感覺障礙,即痛、溫覺明顯障礙而觸覺正常或輕度障礙。
③共濟失調。
④植物神經及括約肌功能障礙,如肢體伯冷、浮腫、血運障礙、大小便功能障礙等。
⑤出現病理反射。
③如與其他類型的頸椎病混合,則其症狀和體徵更為複雜。
3.椎動脈型頸椎病
①腦部缺血症狀:以眩暈與頭痛最為常見,眩暈性質多種多樣,在頭急劇鏇轉或過伸時最易誘發眩暈。頭痛常為單側,限於枕部或頂枕部,可與眩暈同時存在,或交替發作。此
外,由於腦缺血引起的陣發性 耳鳴 、 耳聾 、視覺障礙也常多見。 ②植物神經系功能障礙:包括噁心、嘔吐、多汗、無汗、心動過緩過速、呼吸節律不勻等,甚至Hor-ner征陽性。
③脊髓椎體束症狀:在上肢常是肌力突然減退,持物落地;在下肢則表現在行走中突然扭頭時肌力減退,出現腿軟無力或突然傾倒(坐倒),而神志清醒,並能立即站起,繼續原來活動。這又稱為猝倒。
④精神症狀。
⑤其它:本症是在頸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可同時伴有神經根型或其他類型頸椎病的症狀,以及腦部和脊髓缺血的其他症狀。
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①慢性頸椎病病史。
②眼、耳部症狀:例如視物模糊、眼瞼無力、瞳孔
擴大、眼球脹痛、流淚、耳鳴耳聾、咽喉不適等。
③頭部症狀:枕、頸、偏頭痛,但與頭的鏇轉和俯仰無關。可伴有噁心,但很少嘔吐。
④周圍血管症狀:血管痙攣者,肢體發冷、發木。血管擴張者發紅、發熱、腫脹、疼痛。
⑤心臟症狀:可心動過速、過緩,或交替出現。心前區疼痛者相當多見,可誤為 心絞痛 。
⑥發汗障礙:多汗少汗,怕冷或伯熱。
⑦其他,如排尿障礙、胃腸功能紊亂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