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濟宮[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

順濟宮[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
順濟宮[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蔡內順濟宮,位於洛江區馬甲鎮蔡內村,在泉州至福州古驛道旁。蔡內順濟宮依山而建,承接沿海山區、南北信仰,主祀3尊女神:大殿居中供奉天上聖母·媽祖(林默娘),兩側分別是順天聖母·陳靖姑和衍聖崇福夫人·蘇夫人姑,當地俗稱“大媽”、“二媽”、“三媽”。此外,宮廟還奉祀舍人爺、總管爺等。

基本信息

簡介

順濟宮順濟宮
蔡內順濟宮始建於宋末元初,是泉州內陸山區最早的1座順濟宮。時媽祖(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民間信仰·媽祖》)信仰剛從莆田傳播各地,而蔡內村與莆田仙遊毗鄰,加上附近也有大的溪流,故在此蓋宮殿祀媽祖,並奉為“擋景神”。歷代幾經翻修。
陳靖姑和蘇夫人姑信仰何時傳入馬甲不得而知。陳靖姑是唐代人氏,祖籍莆田(父母為莆田人),在福州出生,在古田成神,被尊奉為“順天聖母臨水夫人”,是“救產、護胎、佑民”的女神,與媽祖並列福建兩大女神。蘇夫人姑是明·晉江縣三十三都紫帽山麓常春鄉(今鯉城區江南鎮常春村)人,成化六年(1470年)敕封護國衛生夫人(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儒道釋寺廟·蘇夫人姑廟》)。據說,村民沒錢為陳靖姑和蘇夫人姑另蓋宮殿,只能讓3位女神共處一宮,因媽祖封號最高,宮殿仍以順濟宮命名。
2014年初再重修。
大門匾額“順濟宮”,兩側刻“順天主宰,濟世安康”。
明·嘉靖十年(1531年),南安五都麻坑進士、七省巡按陳瑞山曾於宮外樹有旗桿和碑刻,今碑座仍存。
重修時杜氏族人收集順濟宮古構件時,發現一塊木質籤詩牌,牌上籤詩27首,系清代進士、晉江鳳棲里人(今屬洛江馬甲)杜中士所撰;重錄刻在牆壁上。(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人名錄·杜中士》)
重修後的宮內石柱上,重雕原來歌頌3位女神的柱聯,贊媽祖曰:“自宋迄清,數百年馨名益著;由莆及晉,四六都人物安康。”贊陳靖姑、蘇夫人姑曰:“玉塵掃妖象,直如執劍斬蛇,古田陳後;銅符清海路,何異用兵退敵,紫帽蘇姑。”

特點

現址位於洛江馬甲蔡內村的蔡內順濟宮在原址幾經修建,如今已煥然一新。蔡內村的老人代代相傳,原本的順濟宮大概修建於宋末元初,距今700多年,是泉州內陸地區較早的順濟宮之一。
史料記載,“順濟”二字緣自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在海上遇風跪求媽祖救護,脫險後回國復命,徽宗皇帝聞奏,賜廟額“順濟”。南宋期間泉州天后宮建成後,初也稱順濟宮。後來歷代皇帝對媽祖有過多次褒封,隨著封號改變,元、明時期媽祖宮多改為天妃宮,清又多改為天后宮。泉州海交館研究員李玉坤說:“順濟宮極有可能修建於宋代。”目前泉州一帶稱為順濟宮的媽祖宮,還有一個可能始建於宋、元時期的蟳埔順濟宮。
在蔡內順濟宮內,保存最完整的是輾轉到杜丕量老人的父親手中的籤詩牌,長長的木牌上寫著27首順濟宮簽文,木牌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在宮外,曾有明朝嘉靖年間七省巡按陳瑞山所樹的旗桿和所立的碑座。
順濟宮主祀三尊女神,天上聖母媽祖、順天聖母陳靖姑和衍聖崇福夫人蘇姑,被當地老百姓稱為大媽、二媽和三媽。這不是唯一一座同時供奉三尊女神的廟,但其他地方的廟大多是把當地守護神一起供奉。而這三尊女神不只是守護神,是一種宗教文化傳播的見證。“在順濟宮內石柱上,村民們將原本的幾對對聯雕刻上去,其中一對寫道:“自宋迄清數百年馨名益著,由莆及晉四六都人物安康。”這是媽祖文化通過陸路傳播的見證,上聯寫的是傳播時間,下聯則寫傳播地點。村民們認為,媽祖文化通過這段陸路傳播,與從順濟宮前穿過的泉榕古道不無關係,但泉榕古道今已不存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