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

韜,tāo,從韋從舀。刀、劍不斷出入的皮套。 (1) 形聲。從韋,舀( yǎo)聲。韋,熟皮。本義:劍套。 (2) 同本義 [scabbard] 韜,劍衣也。——《說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宋體“韜”字 宋體“韜”字

拼音:tāo

部首:韋

筆畫數:14

繁體字:韜

筆順編號:115234433215111

五筆:fnhv

釋義

基本解釋

1、弓或劍的套子。

2、隱藏,隱蔽:韜光養晦(隱藏才能,收斂鋒芒,不使外露。亦作“韜晦”)。

3、用兵的謀略:韜鈐。韜略。

4、不是稻和蹈

5、古代帝王手中至高無上的寶劍

詳細解釋

【名】

1、形聲。字從韋,從舀(yǎo),舀亦聲。韋,複合皮張、多層皮張,在此指皮套。舀,本義為像搗臼那樣向下擊打。“韋”與“舀”聯合起來表示“刀劍像木杵入石臼那樣進入皮套”。本義:刀劍的皮套。

2、同本義。

韜,劍衣也。——《說文》

3、裝弓的袋子。

韜,弓衣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4、用兵的計謀。

不勞孫子法,自得太公韜。——李德裕《李文饒集》

又如:韜鈐(用兵的謀略);韜略(指軍事上的謀略)。

【動】

1、掩藏。

韜舌辱壯志,叫閽無助聲。——杜牧《感懷詩一首》

又如:韜光晦跡,韜光諱彩(收斂鋒芒;隱藏蹤跡);韜日(日光隱藏);韜世(比喻度量之大,足以容世);韜光(收斂光彩,比喻人懷才不露);韜沉(隱逸);韜含(諳記,熟諸);韜表(彌封書表);韜面(遮面)。

2、納弓於弓袋。

韜,弓藏也。——《廣雅·釋器》

如:韜弓(納弓入弓套)。

3、包容。

有韜世之量。——潘岳《寡婦賦》

又如:韜世(度量大);韜合(包容切合);韜涵(包含)。

4、寬;緩。

〖梁元帝〗常言:“我韜於文士,愧於武夫。”——《資治通鑑》

常用詞語

博韜六韜.韜晦、韜略、韜約、韜戢、韜瑜、韜雲、韜舌、韜塵、韜涵、韜碧、韜光晦跡、韜光韞玉、韜戈卷甲、文韜武略。 韜光養晦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音叨。《說文》弓衣也。從韋舀聲。《玉篇》劒衣也。《廣韻》藏也。《詩·小雅·彤弓傳》櫜韜也。
又《周頌·時邁疏》櫜者,弓衣。一名韜弓,故納弓於衣謂之韜弓。
又《玉篇》義也。
又《玉篇》韜槓也。《儀禮·鄕射禮》槓長三仞,以鴻脰韜上二尋。《注》以帛巾冒槓上加雁頸也。
又《玉篇》寬也。
又《韻會》與弢同。《前漢·藝文志》《六弢》。《注》師古曰:卽今之《六韜》也。弢與韜同。
又《集韻》叨號切,音套。臂衣也。 《集韻》或作鞱。

拼音是tao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