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FFX護衛艦

韓國FFX護衛艦

韓國FFX護衛艦設計滿載排水量為3200噸,載員170人,最高航速為32節,續航力為4500海里,採用傳統的柴油/汽輪機推進裝置。該艦將裝備一架“山貓”(Lynx)反潛直升機,並將採用由韓國國防發展局(ADD)與三星泰利斯公司共同開發的自動化海軍作戰系統。FFX更像是縮小版、隱身化的KDX-2型飛彈驅逐艦,隱身技術上未見有太大進步和突破,相對還是較為保守和傳統。

建造背景

FFX護衛艦最初設計方案FFX護衛艦最初設計方案
在1990年冷戰結束前,韓國海軍還是一支默默無聞的近岸海軍,主要擔負近海水域和周邊島礁的巡邏、護衛任務,如果不是新聞報導里的朝、韓海上對抗,也許誰也不會去關注這個東亞國家的海上力量建設。對於韓國海軍來說,“最危險的海域”是與朝鮮一直存在爭議的海上分界線附近的海域。因此,韓國海軍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對朝鮮形成優勢,因而其注意力並未放在大型戰艦的發展上,而更多關注小型水面艦艇。
冷戰結束後,國際戰略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海外利益的不斷拓展,更為重要的是,周邊鄰國特別是中、日海軍發展迅速,韓國政府尤感成為“三明治的夾心肉”,遂加緊推行“自主防衛”建軍方針和“攻勢防禦”國防戰略,韓國海軍也加快了由“沿岸防禦”向“遠洋防禦”的戰略轉變,其使命也從消極防禦變為主動執行戰略威懾、奪取制海權、保護海上通道等進攻型任務,不斷增加裝備建設經費,建造了一大批如KDX-1KDX-2KDX-3、“獨島”號等大、中型水面艦艇,還計畫2010年後能獲得兩艘中型航空母艦,組建類似於日本海上自衛隊“八八艦隊”的遠洋作戰艦隊,一舉成為有影響力的東亞海上強國。但是必須指出的是,韓國經濟雖然近些年發展迅速,但是要在短短的十幾年甚至幾年時間內完成宏偉的海軍建設計畫仍然力不從心,且不說航空母艦的建造耗時耗力、技術複雜,就拿KDX-3“世宗大王”級飛彈驅逐艦來說,僅一套“宙斯盾”系統的引進就需耗資近2億美元,建造1至2艘尚能承受,如果建造數量太多恐怕並非適合韓國這樣的小國,精明的韓國人對此心知肚明。因此,韓國海軍選擇兩條腿走路,除了建造數量有限的大型水面艦艇,還積極研發建造先進的小型護衛艦作為遠洋艦隊的補充。
此外,韓國海軍目前現役的9艘1500~1600噸級的“蔚山”級飛彈護衛艦艦齡已超過20年,其中首艦“蔚山”號1981年服役,到2009年艦齡已達28年,噸位小、艦齡老,難以伴隨新型驅逐艦、兩棲艦進行遠洋活動,而且應對日益嚴峻的海上安全形勢也是力不從心。冷戰結束帶給韓國的不僅是開闊的國際視野、飛速發展的經濟以及日益增強的國防實力,另外,海上領土爭端的升級、地區性海上低強度軍事行動的增加,使得僅依靠目前所有的9艘“蔚山”級、4艘“東海”級和24艘“浦項”級輕型護衛艦難以為繼。
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下,針對嚴峻的海上安全挑戰,時任總統盧武鉉曾表示:“我們必須在各個領域建立起適當的力量,進而構建一支完整戰力。這樣我們就將具備自我防衛能力,戰無不勝。”在他的關注與提議下,2002年韓國海軍在其“2010亅2014年中期防務計畫”中除了編列建造1艘搭載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航母計畫外,還專門列入建造FFX型護衛艦的計畫。FFX型艦一方面加入以“獨島”號兩棲攻擊艦為核心、KDX-3等大中型水面艦艇為中堅的遠洋艦隊,擔負外圍警戒、先遣驅潛等作戰任務,另一方面替換老舊的輕型護衛艦,承擔近海海域的防衛、巡邏、警戒、護漁等任務。

研製過程

蔚山級飛彈護衛艦蔚山級飛彈護衛艦

2005年5月31日,經過縝密的籌劃,韓國國防部領導下的國防採辦項目局(DAPA)正式對外宣布,韓國將投資18億美元,研製建造代號為FFX的新型近海作戰護衛艦,用於替代業已老舊和落後的9艘“蔚山”級護衛艦
2006年末,韓國海軍正式選擇現代重工集團作為FFX型護衛艦的首席設計建造單位,根據計畫,2007年初韓國海軍向現代重工集團提出設計需求建議,2008年簽訂建造契約。第一階段建造6艘,設計工作於同年7月開始,首艦預計2011年底前服役,全部6艘艦將於2015年前建造完畢;2015年至2023年為第二階段,建造9艘;2021年至2028年為第三階段,再建造9艘,完成總計24艘同型艦的建造。

東海級護衛艦東海級護衛艦

為了提高三大船舶建造企業的整體軍艦研發水平,儘快實現本國軍艦自主研製、建造,項目伊始,韓國國防部就明確規定斗山、現代、韓進三大造船集團在“一個標準、一個流程”的合作框架下承擔分配的任務。這樣一來,不僅確保了項目研發的進程與質量,還促進了國內軍工企業之間的協作與競爭良性循環。

經過3年半的精心設計與準備,2009年1月7日,韓國國防部表示,現代重工獲得了新型護衛艦首艦的建造契約,契約的總價為1400億韓元(約1.08億美元)。除了首批建造的6艘艦之外,韓國海軍還計畫在2020年再建造18至21艘同型護衛艦,替換“東海”級和“浦項”級輕型護衛艦,以形成較為完備的近海作戰能力體系,配合“遠洋海軍”宏偉藍圖的順利實現。

技術性能

世宗大王級飛彈驅逐艦世宗大王級飛彈驅逐艦

FFX型護衛艦作為韓國海軍繼KDX-3“世宗大王”級“宙斯盾”飛彈驅逐艦和“獨島”號兩棲攻擊艦之後的最新拳頭產品,雖然在噸位上無法與後兩者相媲美,但仍然汲取和繼承了韓國近年來艦船建造的眾多優長,特別集中體現在艦艇隱身、系統模組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新進步。艦艇設計的中心環節以及第一艘艦艇的建造廣泛使用了計算機輔助設計、流體力學及強度計算、三維立體結構設計、管線及電路整體布置、計算機控制切割作業等新技術。
FFX型護衛艦的具體戰術-技術指標如下:標準排水量2300噸,滿載排水量3200噸,艇長105米,艇寬12米,吃水3.8米,最大航速32節,編制艦員170人。

隱身性

雖然目前世界各主要海軍大國在新建護衛艦上均採取了較多的隱身技術,個別戰艦甚至將隱身技術運用到了極致,如瑞典、“維斯比”級輕型護衛艦,但是筆者絀見,在很大程度上,FFX更像是縮小版、隱身化的KDX-2型飛彈驅逐艦,隱身技術上未見有太大進步和突破,相對還是較為保守和傳統。該型艦的上層建築呈倒V字形,置於艦體中部,與艦體連為一體,側壁傾斜,各面轉角處也採用圓弧過渡,避免艦體表面形成垂直面,從而具有良好雷達隱身特徵,同時把大多數艦載武器隱藏在艦體內,並採用了一個封閉的多面幾何形塔式主桅桿、較小雷達發射界面艦型,看上去簡潔流暢,讓人耳目一新。
為了有效降低雷達信號、紅外信號以及聲信號,韓國設計人員採取了多種方法。首先在艦體及上層建築結構外表面,大量使用了雷達吸波材料。其次在局部採用了非燃玻璃鋼材料,這種材料的最大特點就是重量輕、結構牢、強度高、抗震性和隔熱性好,對艦艇內部各種機械設備產生的紅外輻射有較好的禁止作用,能避免被光學紅外探測系統輕易發現;並且具有對雷達和磁場的低可探測性,可有效降低被對方雷達及磁性水雷武器發現的幾率。為降低聲納場,主發動機安裝在由複合材料製成的減震隔音雙緩衝彈性支架上,主機艙採取隔音防振艙壁,採用5葉大側斜可調螺距螺鏇槳以降低螺鏇槳轉速,並在螺鏇槳上採用了氣幕降噪技術。

動力系統

為了確保該型艦在排水量較小的情況下能保持良好的中近海適航性能,韓國工業部門對戰艦結構進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和試驗,先後確立了幾種不同的設計方案,最後決定採用平甲板方艉艦型,艏部尖瘦,流線型艦體,穩定性和耐波性較好,可以大幅降低航行時的阻力。
從目前已經公布的資料看,該型艦的動力系統採用了柴燃聯合動力裝置(CODOG)。與當前正在服役和建造的眾多輕型護衛艦所採取的全柴聯合動力裝置(CODAD),乃至更先進的全電動力裝置相比,差距甚遠。筆者認為瀕海作戰艦艇不需要過多強調高航速,輕型護衛艦擁有25節以上的航速就已經完全夠用,而且全柴動力在耗油量和經濟性方面優點較為明顯,適宜於經濟實力中等、燃油生產和儲備能力不太強的瀕海國家,但FFX型艦載動力系統的選擇上似乎背離當前的發展潮流。筆者認為做出這樣的選擇,可能與韓國海軍對於確定FFX型艦地位和作用時的矛盾心理有關。

一方面,FFX型艦主要用以替換老舊的“蔚山”級護衛艦,執行近海防衛作戰、巡邏、護航等多樣化任務;另一方面,作為最新拳頭產品,韓國海軍希望該型艦能加入其龐大的“遠洋艦隊”行列中,擔負護航KDX-3“世宗大王”級“宙斯盾”飛彈驅逐艦、KDX-2“文開土大王”級飛彈驅逐艦、“獨島”級兩棲攻擊艦這樣高檔貨的重要任務,畢竟後三者的造價遠非FFX型艦所能比。FFX型艦塊頭雖小,卻要承擔韓國海軍如此重要而艱巨的多樣化軍事任務,確實難度不小。近海巡邏航速不要太高但須持久,艦隊護航必須要能趕上大型驅逐艦和兩棲艦的步伐,兩下折衷後,韓國工業部門在僅有的技術條件下只能選擇在外人看來匪夷所思的柴燃聯合動力系統。
主動力系統由兩台LM2500燃氣輪機(42.81兆瓦)和兩台MTU16V538TB82柴油機(4.369兆瓦)組成,最大航速32節,續航力4500海里/18節。

武器裝備

FFX型艦雖然噸位小,但是模組化的設計使得該型艦可根據客戶需要安裝國產或國外生產的不同武器系統,戰鬥力不亞於任何一艘中型戰艦,這也體現了韓國設計人員東西兼學、吸收並舉的優秀品質。從目前韓方披露的資料看來,其標準武器及電子設備配置情況如下:
對海武器方面艦艏原先計畫安裝1門76毫米奧托單管速射炮,後改為127毫米的Mk45Mod4型艦炮,後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口徑艦炮系統,是聯合防務系統公司應美國海軍的要求於1996年2月開始研製的,1999年4月進入小批量生產,2000年底第一門改進型火炮裝備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目前韓國海軍的KDX-2和KDX-3級驅逐艦均有裝備。與基本型相比進行了如下改進:提高炮口動能所必須的結構改進,發射常規彈藥時,炮口動能為9.6兆焦,發射增程制飛彈藥時,炮口動能從現有的10兆焦增加到18兆焦;提高發射藥質量和能量,採用EX-167高能硝胺發射藥;用62倍口徑身管代替54倍口徑身管;提高制動負載量和後坐行程;採用改進型控制系統,並提供與MK160火控計算機系統的數字式接口。該型艦炮全重25噸,發射普通炮彈時最大射程23公里,射高15公里,最大射速20發/分,初速800米/秒,每座炮備彈75發。除常規炮彈外,還可使用EX-171型火箭推進增程制導炮彈(ERGM),射程達117公里,命中精度可達10米,具有較強的對地攻擊能力。韓國海軍是世界上除美國海軍後第2個裝備Mk-45Mod4艦炮的海軍,其使用的MK-45Mod4都是從美國引進了核心技術後在韓國製造的。
此外,FFX護衛艦的後甲板上還安裝了2座4聯裝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備有8枚韓國國產SSM-700K“海星”艦艦飛彈,也可以發射美制“魚叉”艦艦飛彈。“海星”是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的新型遠程反艦巡航飛彈,飛彈採用了標準化模組設計,有艦射型、空射型、潛射型和陸基發射型四種型號,其中艦射型已經批量生產並率先安裝在剛服役不久的“世宗大王”號“宙斯盾”驅逐艦上。該型飛彈的外形與美國“捕鯨叉”飛彈極為相似,彈長約5.7米,彈徑0.54米,全重約660公斤,使用1台韓國三星航宇公司研製的SS-760K型渦噴發動機作為主動力裝置,同時還安裝有1台固體火箭助推發動機。飛彈最大飛行高度10700米,巡航高度30米,最大速度0.9馬赫,最大射程150公里,較“捕鯨叉”飛彈的130公里稍遠。採用了帶延時觸發和近炸引信的半穿甲爆破型戰鬥部,重量約為227公斤。飛彈的制導系統較先進,中端採用了GPS輔助的捷聯慣性導航系統,末端採用了發射後不管的主動雷達尋的。“海星”反艦飛彈末端可選擇多種攻擊方式,如超低空掠海飛行攻擊目標,或採用迂迴路線繞過目標然後從另一側向目標發起進攻,同時彈體運用了雷達隱身設計,很難被敵方探測和實施攔截。由於FFX型艦上沒有超視距對海搜尋雷達,因此“海星”飛彈將主要通過數據連結收艦載直升機、預警機、反潛巡邏機或其他艦艇傳輸的超視距目標指示信息,對遠距離目標進行打擊。
對空武器方面FFX型艦在艦橋前平台和直升機庫上方的平台分別布置有1座MK31Block1“拉姆”近程艦空飛彈系統和1座SGE-30“守門員”近程防禦武器系統,可對從艦艏、艦艉及艦體兩側來襲空中目標實施全方位攔截,並可以將“拉姆”與“守門員”的優缺點互補,達到最佳的攔截效能。“拉姆”Block1由21聯裝的MK-49傾斜式發射裝置、RIM-116B飛彈、控制/伺服部件和操縱台組成,系統反應時間約為10秒,前後2枚飛彈的發射間隔最短達3秒。RIM-116B飛彈採用滾轉彈體設計,長2.79米,彈徑0.127米,翼展0.434米,重73.6公斤,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最大飛行速度2.5馬赫,有效射程400米~9.6公里,有效射高5公里。飛彈採用9.09公斤重的連續桿破片戰鬥部和雷射近炸引信,可對目標產生毀滅性殺傷效果。由於採用了被動雷達/紅外成像導引頭構成的複合制導系統,“拉姆”具備發射後自行截獲/獲取目標和發射後不管能力,可從多個方向攔截採用多種飽和攻擊模式的來襲反艦飛彈,包括做蛇行規避機動的超音速掠海反艦飛彈,在各種干擾下仍能準確鎖定目標並予以摧毀。“守門員”是荷蘭信號公司開發的水面艦艇近程反導系統,系統全重6.8噸,採用三位一體設計,由GAU-8/A“復仇者”7管30毫米轉膛和“飛捕手”火控系統組成。系統具有獨立的搜尋通道,可以獨立於艦艇的總體探測和火控系統完成作戰任務,反應時間只有4秒。火炮採用外部電機驅動的7根30毫米轉膛炮,最大射程3000米,對反艦飛彈的有效殺傷遠界2000米,彈丸初速1021米/秒~1400米/秒,射速4200發/分。彈艙容量1190發(可再裝填),所配用的彈藥包括脫殼穿甲彈、高爆燃燒彈、穿甲燃燒彈和教練彈,攔截反艦飛彈時主要使用脫殼穿甲彈,能夠有效地摧毀來襲反艦飛彈的彈體和有厚重裝甲保護的戰鬥部,並防止其殘片對艦艇造成嚴重傷害。在絕大多數美國盟友選擇“密集陣”近防炮系統的時候,韓國海軍並未盡隨其後,而是堅持在KDX-1、KDX-2、KDX-3等新建主力戰艦上選擇荷蘭人的裝備,似乎對其偏愛有加。
反潛武器方面作為未來近海防禦的主力戰艦,反潛自然是FFX型艦當仁不讓的重任。由於朝鮮半島近海一直以來都是韓、朝兩國水下暗戰的重點區域,朝鮮海軍的小型潛艇更是頻繁活動,直接威脅韓國領海的安全與穩定,因此,韓國海軍建造FFX型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應對朝鮮的潛艇威脅。該型艦艦橋後部兩側矩形蓋板遮住的區域內埋設有2座韓國按專利生產的KMK-32Mod3型鏇轉式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通過艦內遙控操作來發射韓國自製K-745“藍鯊”輕型反潛魚雷。該魚雷是韓國國防開發局於1995年投入4300萬美元開始研製的,2004年9月試驗定型,2006年服役,每枚造價約86萬美元。雷體長2.7米,彈徑319毫米,全重280公斤,使用鋁氧化銀電池為動力,主/被動聲自導,最大航速超過45節,最大射程11公里以上,裝有可以破壞雙殼潛艇艇身的定向爆破彈藥,總體性能達到或超過了MK46Mod5的水準。此外,FFX型艦還搭載了1架“山貓”直升機,主要用於海上監控、反潛與布雷等任務,根據韓國2008—2009年度採購方案,很可能未來將換裝更先進的NH90直升機

電子系統

FFX型艦的作戰指揮系統、雷達系統以及電子戰設備依然處於嚴格保密狀態,筆者只能通過支離破碎的相關信息對其進行大概推測。2007年韓國媒體披露,艦上裝備了1座泰利斯公司SMART-S-MK2三坐標對空搜尋雷達和薩伯技術公司CEROS-200火控雷達,前者主要用於遠程探測警戒,採用單面長方形鏇轉天線。以F(S)頻(波長7.5~10厘米)操作,探測距離可達400公里,能同時自動追蹤60公里內100個水面目標,或者是400公里內的1000個空中目標,該型雷達具有優異的抗干擾能力和探測能力,即便在高強度的電子干擾環境下仍能有效搜尋空中低雷達反射截面的目標,因此被韓國海軍選定為KDX-3型驅逐艦“宙斯盾”系統的得力助手。

雖然FFX型艦在以KDX-3型“宙斯盾”驅逐艦為中堅的遠洋艦隊內並不需要承擔過於繁重的對空警戒搜尋任務,充其量負責警戒圈的補盲搜尋,韓國海軍也沒有為該型艦配備過多的雷達系統,但選定如此先進的雷達作為FFX護衛艦的標準裝備,可見性能之優良。此外,還裝備了1部三星-泰利斯公司生產的主動艦殼聲吶和拖曳式主動陣列聲吶,用於近海反潛作戰所需。該型艦的電子戰設備包括1套SLQ-200(V)5K電子戰系統和SLQ-261K水聲對抗系統,其中前者能夠探測和分析來襲的反艦飛彈導引頭的制導雷達頻率,並據此自動進行電子干擾,性能與美制SLQ-32C系統相差無幾。由於空間較大,艦上還裝有2座法制“達蓋”干擾彈發射裝置,與電子戰系統共同構成完整的主被動電子干擾及對抗系統。
據稱,FFX的作戰指揮系統選用英國BAE公司提供的KDCom1作戰管理系統,將為航空飛行、海上作戰及兩棲作戰提供完整的C4I服務,並對艦艇的防空作戰系統實施全面監控。為了增強近岸水域作戰條件下的光學探測能力,還裝備TEOOS多感測器綜合系統,包括有兩台白天使用的電視照相機、一台第3代焦平面陣列熱成像照相機、一台護眼型雷射測距儀以及一台微光電視照相機,可實現全天候搜尋觀察。

影響

根據新世紀朝鮮半島局勢變化及國際形勢的發展,韓國製定了新的國防發展戰略,將“建立小而強的信息化、科學化、技術集約型21世紀國防力量軍隊”。韓國海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提出建設“大洋海軍”的戰略發展目標,即到2010年,建設一支能在中、遠海遂行海上作戰任務、具備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能有效捍衛國家海上安全和利益的遠洋海軍,特彆強調它將是一支均衡發展的地區海軍力量。
在大力加強以KDX-3“宙斯盾”飛彈驅逐艦為核心的遠洋艦隊建設的同時,韓國海軍依然沒有忽視對輕型護衛艦這一類戰艦的發展。他們認為輕型護衛艦具備較高的速度、優越的航海性能、威力強大的武器裝備、良好的防護能力及較強的經濟適用性等優點,既能配合大型戰艦投入遠洋作戰,又能與PKM-X型高速攻擊艇構成嚴密的近海防禦體系,因而按照規劃,韓國將在2020年前建造24~27艘的FFX型護衛艦,一旦完成部署,韓國的近海防禦體系和遠洋作戰體系將更加完善,能勝任近海、近岸防禦任務,有效遏制朝鮮海軍的滲透行動,並形成威懾日本海軍、保衛獨島主權的近海作戰力量。同時遠洋艦隊的作戰能力將更加完備,更能有效維護其海外利益。

裝備部署

據韓聯社2011年4月19日報導,韓國政府正在考慮從2018年開始在臨近“獨島”(日稱“竹島”)的郁陵島部署最新式的FFX型護衛艦,以應對可能與日本爆發的衝突。

據稱,郁陵島港口擴建工程結束後,韓國政府就可能將FFX型護衛艦部署在該島。有韓國政府人士日前表示,在日本主張擁有“獨島”主權的情況下,郁陵島和“獨島”附近海域可能會受到威脅,因此韓國有必要在郁陵島部署軍艦。“FFX型護衛艦主要在東海、西海、南海擔負巡邏和護衛任務,必要時還可為警戒艦和機動部隊提供保護。”
有分析指出,如果韓國海軍將FFX型護衛艦長期部署在距離“獨島”只有49海里的郁陵島,就相當於將“獨島”置於FFX型護衛艦長期監控範圍內。該艦雖排水量不大,但機動靈活、航速較快,且裝備有艦炮、反艦飛彈和防空飛彈等武器,具備一定的制海和制空能力,面對日本海上保全廳任何一種巡邏船都具備火力優勢。未來在利用FFX護衛艦與日本巡邏船對峙時,韓國海軍的底氣會更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