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行為

靶行為

靶行為,所謂靶行為通常是指在實施行為治療中力圖要矯正的行為,亦可稱作問題行為。

基本信息

所謂靶行為通常是指在實施行為治療中力圖要矯正的行為,亦可稱作問題行為。行為治療,在治療前、治療中和治療後,精心分析、評估對象不是行為背後的東西,而是可觀察、可量化的“關鍵行為”。 行為治療一般包括5個步驟:

1、“靶行為”的發生的情境及其功能分析。

2、“靶行為”量化與標定。

3、矯正目標的制定。

4、制定增加積極行為、減少消極行為的干預實施、監測、調整計畫。

5、結束以及復發的處理。

行為治療的主要方法有:系統脫敏法、模仿學習、自我管理技術、角色扮演、自信心訓練、厭惡療法、強化法、認知行為療法等。

對靶行為的常用矯治方法:1、增強法: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2、懲罰法:分為給與個體厭惡刺激、不喜歡的強化物和撤銷個體正在享有的正性強化物兩種。3、消退法:對不良行為不予注意,不給予強化,使之逐漸消弱。4、代幣管制法:在某一範圍使用小紅旗、小票券等,促進目標行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