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紗禁令

面紗禁令

面紗禁令是指法國立法機構於9月中旬頒布的穆斯林服飾禁令已經“越過了最後一道障礙”,進入正式執行階段。從2011年春季起,在公共場所穿戴穆斯林面紗的女性將受到罰款。

簡介

法國頒布面紗禁令法國頒布面紗禁令

法國是歐洲第一個在全國範圍內通過禁止戴面紗的法律並付諸實施的國家。法國的“面紗禁令”,主要針對的是女性穆斯林外出時穿戴的“尼卡布”和“布卡”:“尼卡布”包裹頭髮、面頰、口鼻等部位;“布卡”則在此基礎上增加垂飾和面紗,以遮擋眼部。

比利時議會下院也通過禁止人們戴面紗的法案,但有待參議院批准;西班牙巴塞隆納宣布禁止在市政府和圖書館戴面紗;丹麥政府2008年宣布禁止法官戴頭巾或類似的宗教服飾;瑞士曾禁止建造清真寺宣禮塔,瑞士法務部長還公開表示,穆斯林頭巾“讓她不舒服”。

處罰

法國頒布的法案中指出,凡在公共場所穿戴遮掩面部的穆斯林面紗者,均會受到150歐元(約人民幣1397元)的罰款。強迫他人穿戴面紗者將受到更為嚴厲的懲罰,情節嚴重者可處以一年監禁或是高達1.5萬歐元(約人民幣139660元)的罰款。法國政府發言人表示,禁止女性在公共場所遮蓋面部是出於“安全原因”,而強迫婦女穿戴面紗則是一種“這片土地無法接受的新的奴役行為”。

各方觀點

法國頒布的此項法案曾受到多個國際組織的強烈譴責。然而前不久一家國際調查公司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有82%的法國受訪者都支持這項“面紗禁令”,明確對禁令表示反對的受訪者僅有17%。

對“面紗禁令”的正式實施,法新社說,薩科齊政府相信,這將有助於“法國國民保持相同的價值觀,延續國家的世俗化以及博愛理念”。薩科齊也公開表示:“伊斯蘭頭巾不是一個宗教標誌,而是婦女受到壓制的標誌。我鄭重地宣布,伊斯蘭頭巾在我們的領土不受歡迎。”

反對面紗禁令示威者反對面紗禁令示威者

對於這項禁令,歐洲甚至西方輿論分裂成兩派。英國《每日電訊報》把這項禁令的公布稱為“勝利”。文章稱,許多穆斯林移民聚居區與主流社會相割斷,這些地方成為極端主義勢力的溫床。許多穿戴面紗或罩袍的婦女是因為她們受到威脅。加拿大《國家郵報》稱,“穆斯林面紗會侵犯到西方社會的每一項價值觀。但由於面紗事關婦女、自由和伊斯蘭教,這場戰鬥必須要聰明地進行。法國的本意值得尊敬,但他們的缺乏想像力的做法使其收穫爭議”。
歐洲許多媒體都質疑薩科齊推出這一法律,真正想法是為贏得下屆總統競選的票數。近來法國極右翼國民陣線勢力迅速上升。英國《獨立報》稱,“法國已迷失在一個被包圍而想在2012年重新當選的總統的陰暗算計中。”法國唯一反對這項禁令的議員加里格表示,“法國政府正走向一條陰暗的道路。為了同一種極端行為作戰,我們正冒險滑向一個獨裁的社會。”

政治影響

法國這項禁令遭到眾多伊斯蘭國家的批評。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說,這項法令是一個“錯誤的主意,不會帶來好結果”。約旦穆斯林兄弟會的領導人賽義德說,這項禁令“與法國所聲稱的人權原則完全矛盾”,“是針對世界各地穆斯林的一場新的十字軍東征行為”。
對於全世界穆斯林來說,無論男女,頭巾和罩袍都是傳統服飾。埃及伊斯梅利亞蘇伊士運河大學歷史研究員法蒂瑪表示,《古蘭經》中有著關於女性在服飾方面的倡議,總體上強調的是通過精緻和細密的服飾體現出女性尊嚴,“而這是具有可選擇性的,通常這種選擇與每個人對宗教、民族和自我的認知相關。”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主任馮仲平說,“面紗禁令”歐洲主流社會與穆斯林移民矛盾的集中表現。目前,包括法德在內,歐洲各國均未能拿出推進融合的好辦法,德國總理默克爾去年稱“多元文化融合失敗”。正式禁止罩袍,是法國政府板起面孔打出的新牌,其深層含義是“既然來到法國,就按我的規矩走”。但這種形式上的去宗教化,似乎連表面的融合都難以達成。
《紐約時報》稱,這一禁令進一步加深了歐洲內部在穆斯林移民問題上業已存在的分裂。這不僅將影響歐洲從金融危機中的復甦,同時也會給北約干預利比亞局勢增加了新的衝突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