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奔馬

青銅奔馬

青銅奔馬又稱馬踏飛燕,出土於中國甘肅武威雷台漢墓。

青銅奔馬青銅奔馬又稱馬踏飛燕,出土於中國甘肅武威雷台漢墓

出土

1969年初秋,中國甘肅省武威雷台地區的農民在挖防空洞時發現了墓室內的銅車馬。但由於缺乏考古常識,當時把裡面的銅車馬放到了庫房裡。當年10月,武威文化館工作的黨壽山看到墓室和倉庫里的銅車馬後向上級報告,這些文物在第二年被甘肅省博物館收藏,青銅奔馬就在其中。由於出土時隊陣的順序遺失,只能按照史料記載來重排車馬隊。在車馬隊的最前統領全軍的就是這匹青銅奔馬。後來的考證表明,雷台一帶為東漢一張姓將軍的家族墓地。

揚名天下

1971年郭沫若陪同外賓訪問蘭州,在參觀博物館時見到了這件青銅奔馬,被這件文物的藝術魅力所傾倒,立刻為其命名馬踏飛燕,雖然後來諸多研究表明那不是一隻燕子,但由於這個名稱十分傳神,被廣泛地使用。1973年這件文物被安排在英國法國展出,引起了很大的轟動。1984年青銅奔馬被定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造型

通體青銅鑄成,表面有一層青綠色的銅銹。銅馬昂首嘶鳴,三足騰空,右後足踏在一隻飛鳥的背上,飛鳥驚詫地回頭觀望,喻意神速。這一構思巧妙而科學,整體的支撐點很小,但重心穩定。關於該造型的含義,有不同的解釋,一種解釋是說馬的速度極快,另一種解釋是該馬為神話中的天馬,因此在鳥之上。

奔馬

銅馬體態矯健、昂首嘶鳴,被認為是漢代“天馬”的典型形象,是神話中的角色,不是現實中的馬。一般的馬是前後同向騰空,而此馬同一側的兩腿向同一方向騰起,稱為對側步,這種步伐對於乘坐的人很舒適。

飛鳥

關於飛鳥的造型,有諸多說法。一種認為這是龍雀的造型,龍雀即古代的風神。從飛鳥的形體推斷,有專家認為是游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