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發育遲緩

青春期發育遲緩

青春期發育遲緩在女性中亦稱初潮延遲。大約1%的女孩在18歲時尚無月經,而以後又逐漸發育成熟,因而很難對發育遲緩下定義。目前傾向於16歲完全無性徵發育、或18歲尚無月經時為發育遲緩或原發性閉經。

基本信息

病因

1.體質性或特發性青春期發育遲緩

查不出任何原因的發育遲緩,最終可以發育正常,有家族傾向。

2.病理性發育遲緩

因全身性營養不良、慢性疾病、青少年期進行化學藥物治療、精神創傷、心情壓抑或青少年內分泌疾病包括鞍區病變引起。

臨床表現

16歲無性徵發育,18歲無月經伴性徵發育不良。有報導認為,男孩16歲不出現第二性徵發育,女孩15歲不出現第二性徵發育可稱青春期與性發育遲緩。儘管年限標準上有差異,但總的來說,性發育遲緩是指性徵的出現與性徵的發展不正常。兒童在青春發育年齡範圍而未出現第二性徵表現者,或雖出現第二性徵,但進展非常緩慢,均為青春期發育遲緩表現。由營養因素引起者,臨床有體重顯著低於正常均值,皮下脂肪層菲薄,厭食表現。如有甲狀腺功能低下,可有全身代謝低下等各種表現。鞍區病變引起者,可以伴有其他垂體功能低減的表現。

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血、尿常規、紅細胞沉降率、肝、腎功能等檢查

可了解全身情況,必要時測血糖、尿糖、肝腎功能等。

2.內分泌激素檢查

主要測定促性腺激素(FSH、LH)和性激素(雌二醇、睪酮)。正常青春期啟動時夜間LH分泌增加,因而測定夜間LH更有診斷價值。GnRH興奮試驗對於鑑別體質性和病理性青春期延遲,鑑別垂體抑或下丘腦病變均有重要價值。正常情況下,靜脈注射GnRH後,受試者出現與年齡相適應的血漿LH和FSH反應。在原發性性功能不全和Turner綜合徵等患者,其反應增強,下丘腦和垂體功能減退反應降低,而在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者其反應性與其骨齡相適應。

全垂體功能低下時,GH水平低下,但GH稍低於正常水平時,不能除外體質性青春期延遲,因體質性青春期延遲GH水平往往稍低於正常,兩者可有重疊。T、T、TSH測定了解有無甲狀腺功能低下,必要時測定腎上腺皮質功能狀況,了解有無腎上腺功能初現。

(二)其他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手腕平片測定骨齡應列為常規檢查,因青春期起始與骨齡的相關性明顯於其與實際年齡的相關性。頭顱X線檢查,顱咽管瘤大多有鞍區異常,且70%呈現鈣化,因此側位平片檢查可協助診斷。

2.B超檢查

男性可了解睪丸和精索靜脈情況,女性可了解卵巢大小、形態及子宮發育情況,也有助於腹部其他病變的診斷。

3.CT和MRI檢查

CT和MRI對於中樞神經的腫瘤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4.染色體檢查

對於性腺發育不全或某些特殊面容體徵者常提示需染色體核型分析。

5.腹腔鏡檢及性腺活檢

對疑有卵巢病變(如卵巢發育不良或腫瘤)者,必要時可行腹腔鏡檢查及性腺的活檢相適應。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可以診斷。

治療

女性可用雌激素及孕激素治療,促使第二性徵及內、外生殖器發育,同時可以預防因雌激素低下引起的心理變化。

病理性發育遲緩應治療原發疾病。如不影響原發病的治療,可以同時套用雌、孕激素治療。

預後

其預後取決於原發疾病。體質性發育遲緩,預後良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