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博物館

青州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地誌博物館。始建於1959年,1984年異地新建。它收藏文物之豐富和品類之珍貴,在全國同級博物館中名列前茅。今館址占地40畝,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整體設計為一古典式民族建築群,展廳分別為單檐、重檐歇山式建築,四圍合抱,間之以迴廊相連。廳廊均以金色琉璃瓦覆頂,檐牙高啄,金碧輝煌,展示出濃郁的傳統特色和歷史氣氛。館內現存文物已達兩萬件,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收藏文物最多、門類最全的縣級博物館,有“小大博物館”之稱。

基本信息

展館簡介

青州博物館青州博物館
青州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地誌博物館,館藏文物3萬餘件,其數量之大,品種之全,文物之精,名列全國縣級博物館前茅,是研究我國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和風情民谷不可缺少的珍貴實物資料。在布置陳列方式上,按照精品化、專題化的方針,堅持陳列的藝術性、科學性和觀賞性。既展示了古青州的歷史,又突出了館藏優勢和地方特色。各個展廳融實物、圖片、模型、文字、講解為一體,配置全方位背景音樂、電子觸控螢幕等先進設施,使觀眾既能感受歷史之餘又有賞心悅目之感。著名畫家黃胄在參觀青州博物館後欣然題詞:“世界第一流,小大博物館”。
館藏文物中有許多罕見珍品,其中有明代趙秉忠狀元卷、漢代宜子孫玉璧東漢大型跪姿石俑,北魏正光五年陸子章造像和興安二年黃良造像、帶銘文的銅觚、工城左遞昌卯戈、西漢銅狩型水滴、南北朝石造像、宋代銅錠、北齊臨淮王像碑。有原始時代古拙粗放,形式多樣的陶器,商周時代紋飾繁縟的銅器,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器,漢代以來華美精緻的玉器、瓷器,各種流派的名家書畫等。其中的稀世珍品,有20多種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為研究我國古代政治經濟狀況和風俗民情,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珍貴資料,受到文物部門和專家的高度重視。

歷史沿革

青州博物館青州博物館
青州博物館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1887年,英國傳教士懷恩光(J.S.White wright)在青州的培真書院內設博物堂,內置自然標本、汽車和電機模型等,供人參觀。此為中國早期博物館之一,也是青州建設博物館之肇始。20世紀初,國民政府在縣文廟內設金石存所。1930年成立民眾教育館,內設金石陳列室和古物陳列室,免費向社會開放。新中國成立後,民眾教育館內殘存的大部分文物被運往濟南,成為現山東省博物館的藏品。1959年,青州博物館的前身益都縣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館址在偶園內的馮氏宗祠。1984年,新館開工建設,其占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博物館主體為一仿古建築群,分單檐式、重檐式、歇山式,四圍合抱,迴廊相連;廳廊以金色、綠色琉璃瓦覆頂,檐牙高挑,金碧輝煌,烘托出濃郁的傳統色彩和歷史氛圍。

館藏文物

青州博物館青州博物館
狀元殿試卷 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是目前全國唯一的殿試卷真跡,價值連城。它的發現和失而復得,曾引起國內外的一陣陣轟動,外國幾家通訊社也曾為此爭發訊息。它填補了我國宮廷檔案空白,是研究我國科舉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獻,系國家一級文物。這件保存良好的珍品為19折冊頁,每折通高47.6厘米,寬14.1厘米。封面、封底均為全綾裝裱。卷首頂天朱書“第一甲第一名”六字,為當時的皇帝朱翊鈞御書下鈐“彌封關防”長印,占一折。下為正文,凡15折,每折6行,為1厘米見方工整小楷,共2460字,精闢闡述了改善吏治、興邦治國的對策,主張“實心先立”、“實政繼舉”才能天下太平安樂,具有重要的歷史、現實意義;並附有作者上三代簡歷。後3折列著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張位等9位讀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職銜與姓名。為滿足專家學者及收藏家的要求,青州博物館將狀元殿試卷複製展銷。趙秉忠(公元1573-1626年) ,青州鄭母鎮人,15歲補府學生,25歲中狀元,30歲任會試同考官,39歲升庶子,典試江南,曾為國家選拔過不少棟樑之才,官至禮部尚書。因受魏忠賢閹黨迫害,致仕還鄉後又被削官奪俸。天啟六年,憤懣而逝。

龍興寺

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 1996年10月7日,青州博物館在青州龍興寺遺址內勘探並搶救性發掘了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並在博物館展出。龍興寺約始建於北魏時期,元末明初廢棄,是一處延續千餘年的著名佛教寺院。窖藏坑位於寺院遺址最北部,南北長8.7米、東西寬6.8米,坑內有規律地埋藏著北魏東魏、北齊至隋、唐、北宋時期石灰石、漢白玉、花崗岩、陶、鐵、木及泥塑等各類佛教造像400餘尊。其中既有大型造像碑,又有單體造像,涉及佛像、菩薩像、弟子、羅漢像、供養人像等諸多題材;最大的高320厘米,最小的高僅20厘米。裝飾豐富多彩,浮雕、鏤雕、線刻、貼金、彩繪等無所不包。其中北齊時期用青州本地出產的石灰石雕刻的石像為最多,絕大多數上施彩繪和貼金,部分保存較為完好,實屬罕見。這批佛教造像延續時間長達500年,類型多樣,造型優美,雕刻精湛,立體感強,威嚴凝重,是研究中國早期佛教藝術的難得的實物資料,是迄今中國發現的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群之一,被評為‘96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國家文物界的權威人士認為:龍興寺佛教造像“地方特色鮮明,整體藝術很高,為中國美術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漢代“宜子孫玉璧” 1982年春從青州市譚坊鎮馬家冢子東漢古墓中出土。經鑑定,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最完整、最大、最優、藝術性最高的一件。質地為和闐墨玉。圓形出廓,外徑15.4厘米,內徑2.6厘米,出廓5.4厘米,重375克。中部有凸起圓環。環與外廓間互動淺浮雕夔龍與乳丁共8組。環與內孔間雕乳丁158個,背面與正面同,是乳丁減為118個。出廓部分由透雕夔龍紋組成,紋中間透雕“宜子孫”三字。這塊玉璧以體形大,雕技精湛為世人所珍,是目前僅見的有字漢璧,為國家一級文物。
北宋銅錠 國家一級文物。長14厘米,重1562.7克,兩端呈圓弧形,中部呈束腰形,表面微凹,凹部鏨刻銘文,只辨“重□五十兩”數字,背面平光。這是朝廷的壓庫幣,全國罕見。
清明上河圖 明四家之一仇英臨摹的《清明上河圖》。圖卷畫心縱33.4厘米,橫840厘米。不僅摹寫逼真,而且有“再創造”。它描繪了北宋時東京汴梁(今開封)的遠郊、近郊、汴河兩岸、城內和宮城等地清明佳節時的情景。圖中有高大的宮殿,繁華的市區,也有幽靜的村店;有豪華的宮廷龍舟,高雅的軒輦,也有古樸的牛車帆船;有華貴的官員和夫人在賞春,也有窮藝人在街頭賣藝,農夫在辛勤耕作等。畫中人物2012個,或動或靜,或聚或散,城郭樓台與遠山近樹疏密相間,錯落有致。運筆細膩,設色考究,是一件極為珍貴的明代繪品,也是傳世的唯一摹本。畫卷前有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撰寫的《清明上河圖記》,文末說:北宋張擇端所繪之“真本傳歷既久,自元及明,原委有緒,今已入天府,不可復見,其粉本向藏朱理大家,予及見之,因乞吾友仇君實文臨摹,經歲畢工,纖毫無漏,直可奪天巧,復舊觀矣,後之覽者,當即以真本視之可也。”

清代石碑

青州市博物館還存有兩方清代石碑,記載了青州駐防旗兵參加鎮江抗英戰役的英勇事跡。一方是鈔刻的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六月,在江蘇鎮江府建立的“青州駐防忠烈祠碑”;一方是同年八月青州府在駐防滿洲城(北城)建立的“顯忠碑”。兩碑從不同角度記載了同一歷史事實。在鴉片戰爭中,英軍調集了新式槍炮裝備的7000餘人,攻打鎮江,而城中只有旗兵1500人,其中有青州旗兵500人,他們手持大刀長矛,與侵略軍奮勇拼殺,取得了斃傷敵160餘人的勝利。據鎮江“青州駐防忠烈祠碑”記:“六月十四日,天將午,火箭齊發,東、西、北三城樓俱被焚燒,賊乘勢攀躋,其他守兵以千數,皆震懾,獨青州兵奮勇格殺,至血積刀柄,滑不可持,尚大呼殺賊,青州兵何以異此?此以見忠義之氣常存於天壤也。抑又聞自軍興以來,調防兵多為民病,獨青州兵與民相親,民恃以無恐。故戰死而民思之,不置禮有之;有功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郡之人立宙宇城西內享祀……”革命導師恩格斯在《英人對華的新遠征》一文中高度評價了青州兵的衛國獻身精神:“駐防旗兵雖然不通兵法,可是決不缺乏勇敢和銳氣。這些旗兵,總共只有1500人,但都殊死奮戰,直到最後一個。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遭到同樣的抵抗,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2卷第189-190頁)。青州人一直把這兩方石碑看做我國近代史的一份珍貴史料,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份好教材。
青州市博物館收藏文物之精品,難以盡述,諸如距今7000年之久的北辛文化遺存,岳石文化郝家莊類型之典型器物,蘇埠屯商墓出土大批青銅器,特別是大型“亞醜”銅鋮等都是出土的稀世珍品。再如北齊臨淮王像碑、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的陸子彰造像、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的黃良造像等均為國家一級文物。還有萬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的明末著名書畫家董其昌的書畫長卷,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手書條幅《前璧賦》,清末林則徐錄董其昌《畫禪室隨筆》真跡等等。另外,大於北京故宮門前石獅的一對明代石獅,高於頤和園門前鐵鶴的一雙鐵鶴也被譽為“中國一絕”。
館內“青州簡史陳列”採用通史式陳列布展,脈絡聯貫清晰。“原始社會”,重點介紹古代精彩的陶製品。“奴隸社會”,以蘇埠屯墓群為重點,突出介紹殷商時期精美別致的系列青銅器。“封建社會”,重點介紹南北朝佛教盛期的石雕珍品、紅襖軍起義的遺蹟遺物、明代趙秉忠狀元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側重介紹革命導師恩格斯歌頌的鎮江戰役中青州駐防滿營將士們的英雄壯舉等。展覽融實物、照片、模型、圖表、文字、講解為一體,並配以光、聲等特殊效果,使觀眾在感受歷史之餘有賞心悅目之感。青州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外觀眾近15萬人次。

展館活動

青州博物館青州博物館
市文物局自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堅持以人為本,立足自身實際,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服務“七博會”為總抓手,切實把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實際行動融入到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中去,並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做好優質服務工作。針對市博物館免費開放後遊客驟增的現狀,為其提供舒心方便的優質服務環境,我們按星級標準、高水平地完成了對衛生間的提升改造,特別是增加了殘疾人座便器,突顯了人性化服務;另外,積極開展倡導一線工作人員每人每周為遊客做一件好事活動,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受到遊客的一致好評。
二是積極做好文物修復工作。堅持“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指的是組織業務人員參加各種提高文物保護修復技術的培訓班;“請進來”不僅是指聘請西安秦俑博物館陶俑修復專家參與香山漢墓陶俑的修復,而且實施“跑部”戰略,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國家文物局已撥付190萬元資金對香山漢墓陶俑進行修復。截止到現在,香山漢墓陶俑已修復180餘件。
三是全力做好野外文物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們分別與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簽訂了《青州市文物保護責任書》,建立了市鎮村三級文物保護網;另外,不定期、有計畫地組織執法人員與公安部門聯動,加強對全市451處不可移動文物的巡查力度和頻度,切實保護了野外文物安全。
四是加快做好素質提升工作。為了以最佳形象和最好服務迎接“七博會”的勝利召開和舉辦,進一步提升幹部職工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根據年初制定的工作計畫,我們與濰坊孚爾企劃諮詢有限公司合作共同舉辦“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員素質提升培訓班”,為期一年,並且為了保證遊客的參觀時間,定於每周五下午四點到六點分兩個課時培訓。
五是堅持做好改善民生工作。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們與市人民醫院合作組織對所有離退休老幹部和在崗職工進行查體活動,全面體現了我們對老幹部的照顧和關懷;另外,我們投資8萬多元對家屬院庭院進行整修改造,整潔了院容,擴大了停車面積,方便了職工出行,豐富了業餘生活。

圖片列表

濰坊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濰坊歷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氏族部落生產和生活。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還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風箏、木版年畫的產地和染散地。另外,濰坊的嵌銀漆器、仿古銅、核雕、布玩具等傳統工藝品也蜚聲海內外。
景點雲門山 | 十笏園 | 沂山風景區 | 萬印樓 | 風箏博物館 | 富華遊樂園 | 郭味蕖故居陳列館 | 人民公園 | 金寶樂園 | 青雲山民俗遊樂園 | 石家莊 | 老龍灣 | 石門坊 | 楊家埠 | 范公亭公園 | 浮煙山 | 公冶長書院 | 漢畫像石墓 | 玲瓏山 | 青州博物館 | 真教寺 | 偶園 | 駝山 | 仰天山 | 庵上石坊 | 青州風景名勝區 | 濰坊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 | 嵩山旅遊風景區 | 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 | 昌樂農業觀光旅遊園 | 諸城市博物館 | 沂山東鎮廟 | 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 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範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