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鍾馗畫

靈璧鍾馗畫

鍾馗畫是民間用於驅邪祈福,帶有吉祥意味的民俗畫。民間視其為降魔消災之符圖,被尊為“靈叛”。它是中國民間美術殿堂里的藝術瑰寶。

地理位置

靈璧縣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是垓下古戰場,汴河流經地,鍾馗畫之鄉。鍾馗畫與靈璧石、虞姬墓並稱為“醜、奇、美”的靈璧“三絕”。

解釗的鐘馗畫1解釗的鐘馗畫1

靈璧鍾馗畫概述

在中國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以某種藝術為載體,寄託和表達人民大眾的情思和祈願,乃中國民間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或曰中國民間藝術的主脈絡。傳承了1000多年的靈壁鍾馗文化,就是中國民間藝術長河中的一脈。
向有“天下奇石第一”稱譽的安徽省靈壁縣,地處淮北偏東南的淮河流域。歷史上長期受水旱蝗災襲擾。舊《靈壁縣誌》載:居民“歲歲逃亡,十不存五”。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漫長歷史時期,與災荒年眾多民眾長期逃荒流離有關,民間多出藝人,如雜技、曲藝、木偶戲、皮影戲等,以為生計。其中,在民間影響力最為廣泛、最具民俗文化價值的當屬鍾馗文化。目前,楚漢文化、靈璧奇石、鍾馗畫已逐漸形成三元文化產業鏈,並稱靈璧三絕

因在中國獨樹一幟的鐘馗畫,2003年靈壁縣被國務院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鍾馗畫)”稱號。繼之,2006年5月,靈璧鍾馗畫又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靈壁縣原縣文化館館長、鍾馗畫資深老畫師孫淮濱先生,被指命為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2007年8月在中國“第四屆民間藝術博覽會中國創造?民間文化品牌評選活動”中,也曾授予孫淮濱先生“中國創造-民間文化品牌藝術家”稱號;其選送作品獲得“中國創造-民間文化品牌珍貴藝術品”榮譽。當代著名書畫家解釗是中國書畫家協會研究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其鍾馗畫工筆重彩,構圖不究比例,張揚恣肆極盡誇張之能事,受到海內外廣大收藏者的好評,是孫淮濱的入室弟子。
中國的鐘馗畫,一般特指安徽省靈璧縣所繪鍾馗畫像,上古以來傳說可以鎮邪消災。舊時並認為上方要加蓋篆印“靈璧縣印”方才有效。故而靈壁鍾馗畫在章法上追求地方傳統特色,在畫面上方加蓋三方篆印,形成一個正品字,此“品”字即貢品的標誌。後來他地的鐘馗畫家紛紛效仿,流傳既久,漸成型制,成為靈璧鍾馗畫獨有的標誌。
鍾馗畫又叫“靈判子”。鍾馗最早出現在公元664年靈應觀的《太上洞淵神咒經》,有“鍾馗打殺得”句。最完整的鐘馗形象記載出現在宋代博物學家沈括(1031~1095)所著《夢溪筆談》的《補筆談》。
傳說唐朝開元年間,長安西南50里秦嶺終南山下鍾馗,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虬鬢,相貌奇異;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人物,平素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膽相照。在唐玄宗(685~762年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廟號“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唐明皇”,後封“元聖文神武皇帝”)登基(唐先開元年八月初四,712年9月9日)那年,他赴長安應試,鍾馗作《瀛州待宴》五首,被主考官譽稱“奇才”,取為貢士之首。可是殿試時(712年古歷10月1日),奸相盧杞竟以貌取人,迭進讒言,從而使其狀元落選。鍾馗抗辯無果,激憤難當,怒撞殿柱而亡,驚天動地,泣鬼慟神。皇用狀元官職殯葬於終南福壽嶺。為正妒賢之罪,發配盧杞至嶺外。有一年春天,唐明皇講武驪山後久病不愈,一日睡夢中見一小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上竄下跳,繞殿而奔。這時,一位相貌奇異,頭戴紗帽,身穿藍袍、角帶、足踏朝靴的豪傑壯士將小鬼撕扯一番,囫圇吞食,他對唐明皇說:“吾乃終南山下阿福泉進士鍾馗也,貌異狀元落選憤亡,因念皇恩,今誓與陛下除盡天下之妖邪。”唐明皇夢醒後很快病癒,遂下詔畫師吳道子按照夢境繪成《鍾馗賜福鎮宅圖》封鍾馗為“賜福鎮宅聖君”,批告天下,一年四季遍懸鐘馗像,以祛邪魅佑平安。吳道子揮筆而就,原來吳道子也做了個同樣的夢,所以“恍若有睹”,一蹴而就。民間盛傳:賜福鎮宅,唯真鍾馗;拜請鍾馗,中榜得馗;鍾馗真神顯,送咱福祿壽禧安!
《全唐詩》里收錄了這樣一首詩,名為《謝賜鍾馗及曆日表》,作者是唐明皇時一位宰相,名叫張說。詩中說感謝皇上賜給自己的鐘馗神像和曆日表。後來的大詩人劉禹錫也曾寫過類似的詩篇。北宋鑑賞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卷六《近事》中寫道:“昔吳道子畫鍾馗,衣藍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髮,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筆跡遒勁,實繪事之絕格也”。
歲月悠悠,鍾馗這個“賜福鎮宅聖君”綿延至今,經久不衰。
民間懸掛鍾馗像原來都在除夕,然而如今,卻是在端午節畫鍾馗,或贈人、或自掛。這種改變源於乾隆22年,那年因瘟疫死了不少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將鍾馗請出來再次施福捉鬼,此後逐年相延成俗。
夫鍾馗者,姓鍾名馗,古有扈氏國終南山阿福泉人也,生於甘而居於泉,文武全修,豹頭環眼,鐵面虬鬢,相貌奇異,經綸滿腹,剛直不阿,不具邪祟,獲貢士首狀元不及,怒撞殿柱亡,皇以狀元職葬之,託夢驅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賜福鎮宅聖君”,詔告天下,遍懸《鍾馗賜福鎮宅圖》護福祛邪魅以佑平安。
故名噪天下也!

靈璧鍾馗畫 鍾馗畫工作室解釗書畫

鍾馗畫特徵

鍾馗畫是民間用於驅邪祈福,帶有吉祥意味的民俗畫民間視其為降魔消災之符圖,被尊為“靈叛”。它是中國民間美術殿堂里的藝術瑰寶。

鍾馗畫歷史

鍾馗畫始於唐,發展於宋,鼎盛於明清。它緣於吳道子粉本,經過長時間民間藝人的傳摹和創新,受楊斐、龔開、高其佩等文人畫的薰染,形成了靈璧鍾馗畫特有的風格。清人齊周華《名山藏畫副本·鍾馗像贊》里就寫道:“由吳道子畫能通神也,無如天下傳寫,漸失其真,惟靈璧所畫,往往不環脫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
鍾馗畫紮根於民間,寄情於民俗,蘊雅於拙,寓美於醜,“土而不陋,俗不傷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中榮膺金獎。近年來,多次參加國內、國際大賽或畫展,參賽(展)作品被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