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植物]

霸王[植物]

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 Bunge)屬蒺藜科霸王屬.是分布於我國西北部乾旱荒漠區的小灌木,蒙古也有分布。多生長於乾旱的砂地、多石礫地及覆沙地上,是荒漠灌叢植被的主要優勢種和建群種之一,其抗逆性強,生態可塑性大,具有較好的飼用價值和適口性。霸王草地是我國西北地區的主要放牧地。然而在我國的分布地區多為生態脆弱地帶,尤其因為長期過度放牧退化迅速荒漠化日趨嚴重。現有霸王群落多分布稀疏,且破壞嚴重.生物量低。

形態特徵

霸王[植物] 霸王[植物]

灌木,高50-100厘米。枝彎曲,開展,皮淡灰色,木質部黃色,先端具刺尖,堅硬,葉在老枝上簇生,幼枝上對生;葉柄長8-25毫米;小葉1對,長匙形,狹矩圓形或條形,長8-24毫米,寬2-5毫米,先端圓鈍,基部漸狹,肉質,花生於老枝葉腋;萼片4,倒卵形,綠色,長4-7毫米;花瓣4,倒卵形或近圓形,淡黃色,長8-11毫米;雄蕊8,長於花瓣。蒴果近球形,長18-40毫米,翅寬5-9毫米,常3室,每室有1種子。種子腎形,長

6-7毫米,寬約2.5毫米。花期4-5月,果期7-8月。2n=22。

霸王的根系發達,主根粗壯,入土深度達50一70厘米以下。霸王萌芽較早,4月初芽開始萌動;4月中旬在葉子剛發出時就開始開花,花期可延續到4月末、5月初,5月開始結實,6—7月果實成熟,8月果實脫落,秋霜後很快落葉,是荒漠地區第一批落葉的灌木。

生長環境

生於荒漠和半荒漠的沙礫質河流階地、低山山坡、碎石低丘和山前平原。半固定沙丘, 覆沙地, 乾旱河谷, 乾旱山坡, 固定沙地, 河谷, 荒漠平原, 荒漠沙質階地, 黃土陡壁, 丘陵乾旱山坡 , 沙礫戈壁灘, 山谷, 石坡, 石質殘丘,鹽漬化沙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內蒙古西部、甘肅西部、寧夏西部、新疆、青海。

霸王 霸王

霸王的物候節律與當年降水量的多少關係不大,常與前一年的降水量有關。霸王生長區域的水熱條件大致是,年平均降水量50—150毫米,年溫≥10°C的活動積溫3000—4000°C。霸王是一種超旱生的灌木,耐旱性強。不耐粘重的淤泥性、或者強烈的鹽漬化土壤。霸王的生長與石質、沙礫質、沙質荒漠土壤生境類型有密切的關係。常見於荒漠和草原化荒漠,偶見於荒漠化。草原。在荒漠地區,出現在石質殘丘坡地、砂礫質丘間平地及固定、半固定沙地上,亦可沿乾河床是帶狀分布。在積沙的窪地和沙漠外圍常形成純群落,在砂礫質戈壁上則與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駝絨黎(Ceratoileslatens)、刺葉柄棘豆(OxytroPisaciPhylla)、狹葉錦雞兒(CaraganastenoPhylla)等植物組成群落。在草原化荒漠常出現在乾燥的碎石丘陵及坡地上,有時也見於湖濱沙地上。

主要價值

駱駝喜食霸王的嫩枝葉及花,冬春也採食枝條。羊對其花一般採食,對幼嫩枝葉少量採食。牛、馬不食。以霸王為建群種組成的草場類型的產量有以下報導,在沙生清王荒漠草場上(騰格里沙漠邊緣固定沙地霸王加利葉柄棘豆放牧地,類型),每畝產鮮草47.5公斤左右,其中霸王的產量占總產量的5%以上;在草原化荒漠地區霸王草場上,每畝產鮮草35公斤左右;在石生霸王草場上,產量較上述兩類更低,每畝僅產鮮草20—25公斤。據對霸王的化學成分分析資料表明,,霸王開花結實期含有較高的粗蛋白質。此外,霸王的乾枯枝條可做燒柴;並為固沙植物,可阻擋風沙前進;其根亦可入藥。

生命力最頑強的植物

不論是在陸地還是在海洋,也不論是在沙漠還是在雪原,到處都有植物的身影。植物的生命力令人驚嘆!它們從不挑剔環境,在零下四十度和攝氏八十度的環境照樣有植物在傲然生長!甚至在一些動物無法生存的極端環境裡,例如毒氣嚴重污染等,有些植物仍然默默無聞地展示著盎然生機。地球上正是因為有了千姿百態的植物,才有了豐富多彩的動物,才有了美麗的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