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單本劇

電視單本劇,是由一個完整的故事或情節所構成的,有情節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的完整脈絡,而且是一次將戲演完的電視劇藝術樣式。從情節、結構來看,相當於文學作品中的“短篇小說”,戲劇作品中的“獨幕劇”。

基本概念

電視單本劇,是由一個完整的故事或情節所構成的,有情節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的完整脈絡,而且是一次將戲演完的電視劇藝術樣式。從情節、結構來看,相當於文學作品中的“短篇小說”,戲劇作品中的“獨幕劇”。 但是電視單本劇不一定只有一集,根據中央電視台的規定:三集以下(每集五十分鐘)均稱電視單本劇,也就是說電視單本劇可以有“上中下”三部構成。三集以上的電視劇才能稱為電視連續劇或電視系列劇。

特點

電視單本劇具有情節緊湊、人物集中、反映社會生活迅速等特徵,是電視螢幕上的“文藝輕騎兵”。

藝術結構

在藝術結構上,大致有以下四種方式:一是戲劇式結構,即採用傳統戲劇按時間順序和因果律來組織材料,表現矛盾衝突具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尾的情節發展過程的結構方式;二是散文式結構即不追求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追求“形散神不散”的散文風格,具有較強紀實性的結構方式;三是心理式結構,即依據人物心理的意識流向,以人物行動的現實時空為依託,將人物心理的過去時空、未來時空交錯在一起以表現心靈歷程的結構方式;四是引線員結構,即由“引線員”(解說員、評論員的畫外音等)串聯劇情、評說劇中人物事件或與劇中人進行辯論的結構方式。

發展情況

“白玉蘭”獎頒獎現場“白玉蘭”獎頒獎現場

在不久前舉行的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選中,中國電視劇“全軍覆沒”,在中國電視界引起了巨大震動。而胡玫導演所說的“中國電視單本劇眼下處在發育不良的尷尬狀態”,道出了中國作品無緣“白玉蘭”的緣由,也將國產單本劇的生存發展困境擺在了大家面前。

起步早日漸萎縮

單本劇是中國電視劇最早起步的一種樣式,但在長篇劇的迅速發展下日漸萎縮。目前我國電視劇年產量達10000多部集,而單本劇數量不足2%,優秀作品更是鳳毛麟角。儘管加強單本劇創作的問題已提出多年,但創作薄弱的狀況並無多少改觀。

胡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今年入圍的三部單本劇,應該說在國內已屬上乘,無論視角和立意都不錯,但與國外作品一比較,差距便顯露無遺。”胡玫說,歐美的同類作品結構完整、場景考究、演員眾多,而且都用膠片拍攝,清晰度很高,完全就是一部90分鐘的電視電影。而相比之下,中國作品劇本單薄、場景單調、演員也很少有特點,比如參賽片《男人上路》中,導演劉小寧又執導筒又當主角。還有一部《崑崙日記》拍得很艱辛,但劇中缺少人物和故事情節,更像是一部紀錄片。

投資少發育不良

“單本劇不賺錢,長篇劇有效益。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國內單本劇一直形不成市場的原因。”著名製片人鄭曉龍在談到單本劇的發展窘境時這樣說。
由於單本劇僅一兩集,播出時間短,很難吸引投資商,所以單本劇就成了一個“缺少營養、發育不良的孩子”。拍攝過單本劇《有你的春天不冷》的年輕導演劉苗苗說:“目前一部電視電影的成本預算平均是40萬元。這么少的投資,首先從編劇上說,稿酬那么底,好本子幹嘛要給你,所以劇本基礎就差。選景幾乎都在北京周圍地區打轉轉,演員也只能用新人,這樣要拍出精品談何容易。”

播出難夾縫生存
沒有專門的播出時段,使單本劇在螢屏上難以形成熱點。以電視電影形式拍攝了《絕對隱私》的著名導演李少紅(blog)把單本劇的尷尬歸結為播出平台的短缺。她認為:“目前固定播出單本劇的只有央視電影頻道一家,這顯然是不夠的,所以這種作品形式只能處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狀態。”

獨奏獨奏

拍攝過單本劇《獨奏》的央視電視劇製作中心導演謝曉嵋表示:“雖然央視一直在堅持單本劇創作,但每年產量也不多,因為做了也沒有地方播。”有的電視台則乾脆要求創作者“最好不要拍兩集、三集的,只拍一集就行”,因為有的長篇劇是35集、41集,每天播兩集,最後一天“落了單”,正好可以拿單本劇來“補缺”,這些遭遇讓創作者頗感無奈與苦澀。
求發展尋找出路
針對國內單本劇創作的疲軟,央視電影頻道近年來已率先進行了探索和嘗試,該頻道每年挑選20位年輕導演,拍攝20部電影電視,每部投資50萬元。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從去年起也開始著手電視電影的創作,並邀請香港著名電影人黃百鳴擔任總監製。影視中心主任陳文告訴記者,目前首批籌備的10部作品已拍攝完成5部,準備積累到一定數量後集中推出。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如今各地都開播了影視頻道,如果都能給單本劇一席之地,那么改變單本劇的尷尬現狀就不是一句空話。
已開發國家做法可借鑑

從一些電視劇已開發國家看,除了黃金時段播出連續劇外,每周都在專門時段播出一到兩次單本劇,以吸引更多喜愛單本劇的觀眾。另外,抓住一些好題材,邀請名導演、名演員參與拍攝,以提高單本劇的藝術質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