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文學

電影文學

區別於詩歌、小說、戲劇文學的新的文學樣式,主要指電影劇本,還包括影片中的解說詞、歌詞等。電影劇本可以是劇作家根據生活直接創作,也可以根據其他文藝作品改編。改編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種再創造。電影文學的成熟和電影藝術的成熟是相輔相成的,它們互相滲透,互相推動,並肩前進,共同繁榮。中文參考文獻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方括弧)、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外文參考文獻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方括弧)、作者姓、作者名、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電影特性

電影文學電影文學

電影劇本用文字塑造藝術形像,反映社會生活,表現編劇對生活的感受、認識和態度,是一種文學作品,可以供讀者閱讀和欣賞。電影劇本的完成,意味著影片的劇作階段告一段落,然而就影片的全部創作過程來說,電影劇本還不是最後完成的電影藝術,還需要通過影片攝製工作來創造作為綜合藝術的銀幕形像。因為電影劇本主要是為拍攝影片而創作的,所以它必然要受到電影特性的制約,必須符合電影作為一種綜合藝術的規律。

對於電影劇本來說,它既屬於文學的範疇,又受到電影特性的制約和支配,因而它是文學特性和電影特性的辯證統一的產物。電影劇本如果不適宜拍攝成影片,如果脫離了電影藝術的基本規律和要求,就失去了自己獨特的美學價值,也就不能成為一種新的文學樣式。電影的特性決定著電影文學的特性,只有遵循電影的特性,才能創作出真正符合要求的電影劇本。電影編劇雖然用文字來描寫,但他卻是按照電影的方式來思考的。在劇本的構思寫作階段,就要對生活素材和生活感受作出最先的電影式的處理。

電影藝術有著豐富的表現手段。電影通過銀幕的聲畫形像直接訴諸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因而銀幕形像具有可見可聞的生動性、具體性和直接性,即“直觀性”。電影劇本以文字作為自己的手段和物質材料,它塑造的文學形像是非“直觀性”的,只能通過文字中介,讓讀者達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藝術效果。因此電影劇本所創造的文學形像,還須通過讀者的理解和想像才能實現。但是,電影劇本所創造的文學形像,又不同於其他樣式的文學作品所創造的文學形像,它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電影劇本的一切內容,必須能夠通過影片的攝製,在銀幕上以電影的各種藝術和技術手段體現出來。電影劇本的電影特性,首先表現在它能夠顯現出鮮明的動作性和畫面感。讀者在閱讀電影劇本的過程中,幾乎可以看見和聯想到未來影片中一幅幅運動著的視覺畫面,而這些畫面又和語言、音樂及音響效果用各種方法進行著配合。其次,還表現在它能讓讀者清楚地感覺到未來影片在鏡頭組接的電影蒙太奇中所顯示出來的邏輯關係和豐富的潛台詞。電影劇本中這種足以體現電影特性的動作性、畫面感及蒙太奇效果,使它產生了有別於其他樣式的文學作品的電影化特徵,給予它的讀者一種為電影劇本所特有的審美享受。與此同時,電影劇本所創造的文學形像,也就成為未來影片的銀幕形像的根據和胚胎。

文學價值

封面封面

作為影片基礎的電影劇本,必須具備文學價值。電影劇本的文學價值,主要指作品的思想內容、人物形像和藝術形式上所具有的審美價值。電影文學的中心任務是塑造人物形像。電影劇本的思想內容主要是通過人物形像來體現的,一切藝術手段都是為塑造人物形像,決定電影劇本文學價值高低的主要依據,是劇中人物形像的真實性、生動性、獨特性和典型性,是形像與思想的統一,即鮮明的藝術形像與深刻的思想內容的和諧統一。

影片的文學價值由電影劇本所提供。電影導演在拍攝影片時,充分發揮電影藝術的各種表現手段來體現、豐富和提高電影劇本所提供的這種文學價值。一部影片總的藝術價值,除了它的文學價值外,還有它在電影導演藝術、表演藝術、造型藝術及音樂藝術等方面的審美價值。

電影劇本和電影導演之間存在著彼此相互依賴的關係。電影劇本如果得不到優秀的導演處理,它的文學價值就不能在影片中充分顯現出來。電影導演如果沒有優秀的電影劇本作為自己再創作的基礎,也難以用電影藝術的手段拍攝出一部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影片。就劇本和影片的關係而言,至少有兩種可能:通常的情況是,劇本的文學價值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顯現,或者說影片較原劇本有所提高;也有另一種情況,影片不如原劇本,劇本的文學價值遭到削弱。

產生髮展

電影文學電影文學

電影劇作的產生和發展,是電影藝術走向成熟的需要。也是電影藝術日趨成熟的必然結果。電影劇作的發展又促進了電影藝術的繁榮和進步。

在電影藝術發展的早期,既沒有完整的電影劇本,也沒有專門的電影編劇,電影導演按照自己的創作意圖拍攝一些故事情節十分簡單的無聲短片。電影藝術在和文學、戲劇不斷結合的過程中逐步走向成熟,作家和劇作家紛紛參加到電影創作中來,成為電影劇作家,從而出現了電影編劇與導演的創作分工及他們各自工作的相對獨立性。開始,電影編劇只是為影片攝製提供一個創作意念、故事梗概、拍攝大綱,然後由電影導演在拍攝過程中進一步豐富、補充、加工和具體化。後來,出現了比較詳盡的電影腳本,這是電影劇作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然而,電影腳本的創作,只是為拍攝影片服務,它只是存在於影片創作過程的“內部”,還不是一個具有自身藝術價值的獨立作品。在電影腳本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電影劇本,才成為一個具有自己的藝術價值的完整的作品,並成為一種新的文學樣式。電影劇本的出現和繁榮,是電影文學成熟的標誌,也是電影藝術成熟的重要標誌。有聲電影的出現,是促使電影劇本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動力。不是文學從外部把電影劇本強加於電影藝術,而是電影藝術的歷史發展本身促使了這種新文學樣式的產生,在此過程中,文學起了幫助它改善和成長的作用。電影文學的成熟和電影藝術的成熟是相輔相成的,它們互相滲透,互相推動,並肩前進,共同繁榮。

在中國,洪深是第一個主張寫並寫出了電影劇本的人。1922年,他受聘於中國影片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創作了歷史題材的電影劇本《申屠氏》。後該公司夭折,沒有拍成影片。1925年,《申屠氏》在《東方雜誌》第22卷第1號到第3號上發表,是中國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電影劇本。

中國早期的電影創作很落後,長期受半封建半殖民地影響,游離於“五四”新文學, 運動以外。中國共產黨較早地認識到了電影藝術的民眾性和戰鬥性,1932年黨的地下組織在瞿秋白的直接領導下成立了由夏衍負責的黨的電影小組,電影小組極其重視電影劇本的創作,寫出了第一批反帝反封建的電影劇本,如夏衍的《狂流》,田漢的《三個摩登女性》、陽翰笙的《中國海的怒潮》等。黨的電影工作者不但自己勤奮勞作,同時也幫助修改或影響其他的電影劇本創作,這些革命的和進步的電影劇本給電影創作帶來了新的思想、新的題材和新的形式,從而促使左翼電影創作高潮的出現,初步形成了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傳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伊始,建立了領導和組織電影劇本創作的專門機構:北京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和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以後,各故事片廠都設立了由專業電影編劇和電影編輯組成的電影文學部門,組織和團結專業電影編劇、作家以及廣大業餘作者為製片廠創作可供拍攝的電影劇本,電影文學在電影創作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重視。與此同時,電影劇本作為一種文學樣式推向了社會,在專門性的電影刊物和一般文學刊物上發表的或印成單行本的越來越多,為廣大讀者所接受和喜愛。基於電影劇本具有自己的文學價值和獨特的美學價值、在中國已經成為深受歡迎的文學讀物和得到公認的文學樣式這一基本事實,電影劇本已經被電影文學劇本這個更加明確、更加完整的概念所逐步取代。

期刊介紹

版本信息

主辦單位:長春電影集團期刊出版有限公司

主管單位: 長影集團

周期:半月

出版地:吉林省長春市

中文開本:16K

ISSN :0495-5692

CN :22-1090/J

郵發代號: 2-209

語種:中文

創刊年:1958

欄目設定

勁片品評;影視論說;作品透視;獨家視點;影視與文學;影視與文化;專家論壇;新銳視點;高校方桌;文本研討;藝術沙龍;名家論壇;比擬研討;環球縱論;深度批判;電影劇本

報導內容

《敦煌學輯刊》主要刊載敦煌文獻、敦煌石窟、佛教藝術、河西史地、吐魯番學等方面的學術論文,還辟有書評、譯文等欄目,宗旨在於弘揚和宣傳敦煌文化和祖國古代優秀文化遺產。

辦刊宗旨

立足電影電視的理論研究,關注導演表演的創作思潮,拓展學術爭鳴的文化視野,探究藝術流派的價值取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掘優秀作品,扶植影視文學新人,研究電影創作理論,總結藝術創作經驗,傳播海內外影視發展信息,為中國電影多出精品做出應有的貢獻。

收錄情況

《電影文學》在1996、2000、2004、2008年連續入選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入期刊。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雜誌影響

《電影文學》創刊於1958年,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旗下的刊物之一。創刊近50年來,依託長影的人才資源與品牌優勢,發表了大量的影視文學劇本及影視學術作品,在全國廣有影響。 《電影文學》在1992、1996、2000、2004、2008、2011年連續入選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影響因子

複合影響因子:0.115,綜合影響因子:0.066

編委會

主編:張霽虹

編輯部主任:王威

責任編輯:朱圓

編輯:雙雙、王婷婷、季娜、付暢、王晶瑩、王艷麗

美術總監:謝航

封面設計:任興華

美術編輯:徐松柏、韓蓄

投稿須知

一、選題新穎,觀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影視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特色稿件和文學論文。對於有重大學術理論創新的論文,本刊將優先發表,稿酬從優。

二、文稿書寫格式及要求。

(一)格式。來稿請按如下順序撰寫:

1.文題:應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以不超過18字元為宜,一般不用副標題。

2.作者姓名:不超過2個。

3.作者單位:包括單位名稱、所在省、市名稱、郵編。

4.中文摘要:180-220字元;關鍵字:3-5個。

5.作者簡介:格式為:[作者簡介]xxx(1972-?),男,浙江寧波人,浙江大學法學院碩士,溫州廣播電視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法律與文化。

若有基金資助或課題經費資助的論文,請在[作者簡介]後用[基金項目]或[課題項目]註明基金項目名稱或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

6.正文

7.注釋、參考文獻:共3條以上。

8.聯繫方式:須附有作者詳細的通訊地址(收件人姓名及所在地的省、市、區、街道、單位或住所名稱、郵政編碼)及聯繫電話、電子信箱、身份證號等,以便電影文學編輯部和作者聯繫。

註:帶有圖表的文章,請將圖錶轉換成陳述性的文字或刪掉。

(二)要求。

1.名詞使用:文中所用專用名詞不要隨意縮寫,如所用名詞過長,而文中又需多次使用,則應在第一次使用時在全名後加圓括弧註明縮寫。

2.計量單位:使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標點符號、數字用法等均按國家標準執行。

3.標題序號:可按四級小標題的格式寫:“一、”“(一)”“1.”“(1)”;一級、另起段,正文另起段;三級、四級小標題不另起段,與正文接排。

3.注釋:注釋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詮釋和說明,用數字加圓圈標註如①②……,置於文後,標註文獻類型。中文注釋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圓圈)、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外文注釋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圓圈)、作者姓、作者名、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

4.參考文獻:所列參考文獻只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期公開出版的主要文獻,按文中首次出現的次序編號,內部刊物或未公開發表的資料均不列入。參考文獻置於注釋之後,標註文獻類型。中文參考文獻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方括弧)、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外文參考文獻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方括弧)、作者姓、作者名、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既有中文文獻又有外文文獻的,請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後的順序分別排列,並以第一作者姓氏的漢語拼音及外文字母為序;外文書名及刊名請用斜體字。若引用文章為電子文獻,請註明網路地址及時間。

5.文獻類型:以單字母標識(外加方括弧),如專著(普通圖書)為[M],論文集(會議錄)為[C],彙編為[G],報紙文章為[N],期刊文章為[J],學位論文為[D],研究報告為[R],專著論文集中析出文獻為[A],未說明的文獻為[Z],資料庫為[DB],電子公告為[EB],在線上網路為[OL],在線上網上數據為[DB/OL],網上電子公告為[EB/OL]。

三、常用注釋和參考文獻標註舉例:

[注釋]①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40.②陳宇.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回顧與前瞻[J].教育與職業,2004(1):46.

四、電影文學雜誌社對所發表論文只做文字和技術的編輯處理,作者須對文稿的真實性負責,並聲明未一稿多投。

五、多作者文稿署名時須徵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後次序,用稿通知後不再改動。

六、作者請自留底稿,電影文學編輯部對採用或未採用的論文都不退。

期刊查詢

中國知網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雜誌徵稿

徵稿範圍

影視美學,影視文學,影視藝術,影視思潮,影視創作,影視表演,影視形象、影視產業,影視技術,影視翻譯、影視傳播、影視文獻及影視歷史的研究等。其中,美術、音樂、戲曲、表演、舞蹈、藝術、新聞、哲學、社理會、文化等與影視文學交叉的學術研究。

徵稿要求

來稿請註明你的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稱,詳細郵寄地址以及電話或者手機號碼。

雜誌目錄

學術論壇

(4)英國學者與他的中國電影研究——Leon Hunt訪談 石嵩

(8)論電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 何奎

(10)文化帝國主義視角下的後經典好萊塢電影解讀 陳躍娟

(12)新世紀中國作者電影的藝術探尋 唐燦燦

(14)論新時期以來“青春成長”主題電影的“言說”策略 張明

(16)過去與現代的穿越:電影的敘事風格賞析 劉波

新銳視點

(18)思想與技術的對決——反思3D時代的電影發展 毛晶晶

(20)史詩電影《天國王朝》的圖景層次分析 熊偉

(22)探析設計元素在《金陵十三釵》中的表現 李英

(24)從電影片名看語詞“狐狸精”的歷史發展 劉曉玲

(26)論電影《摔跤手》中所展現的體育精神 呂延利

(28)論電影中植入性廣告策略 石家泉

導演評述

(30)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論賈樟柯的電影創作 王冠華

(32)賈樟柯電影敘事的詩化傾向 劉江鳳

(34)姜文電影中的作者痕跡 陳雪

動漫研究

(36)傳統動畫影片中的道本思想研究 於浩

(38)中西方動畫電影中人設形象及其風格的差異性研究 王穎

(40)動畫創作中的規律性特點研究 王洋 王慶

(42)論動畫電影《快樂的大腳》中人物造型的創意與展現 張鏖

(44)從《秦時明月》看新世紀中國動畫電影中俠義精神的表現 汪開慶 王瀟

(46)試論漫畫與動畫的鄰界關係 赫聰 張勇

(48)探析動畫電影中色彩結構的敘事作用 秦悅

風格與特色

(50)兩性情感表達的話語風格差異探析 李彥

(53)日本文學意味與電影藝術的融合 劉建戈

(55)多義主題與拱形結構:小說與電影的互文 宗薇

(57)大愛還是無奈——關於文學名著影視改編熱現象的思考 史榮利

(59)由崇“理”到揚“情”:論電影《風聲》對小說《風聲》的改編 喻琴

(61)我談電影《邊城》的改編 王愛文

(63)從《喜宴》看中西方道德禮儀文化的差異 楊鳳娟

(65)淺析卓別林無聲電影的音樂之旅 秦贏

(67)談中國水墨元素在電影創作中的運用 徐長春

作品透視

(69)解讀敘事學語境下的新《鴻門宴》 曹鈺

(71)論電影《金陵十三釵》的空間敘事 陸婧

(73)《金陵十三釵》後現代技法蠡測 李天英

(75)革命羅曼蒂克的力作——論《秋之白華》的新與舊 張軍

(77)電影《雪花秘扇》中受困的生態女性主義意圖 季文娜

(79)主鏇律電影《任長霞》敘事策略的“變臉” 朱冬梅

(81)從傳統到現代:《趙氏孤兒》當代闡釋中情與理的轉換 張立環

(83)戰爭的遊戲化與死亡的數位化——淺析陸川電影《南京! 南京!》 胡瓊方

(85)傳統 現代 後現代的衝突與較量——解讀電影《大話西遊之〈仙履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