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降雨法

雷射降雨法

雷射降雨法是指藉助強力的雷射光束,在空中製造出水滴,這門技術被稱作雷射輔助冷凝水,將來可能幫助人們掌握天氣循環的奧秘,讓人們自行決定下雨的時間和地點。

背景

雷射降雨法雷射降雨

早在1946年,美國氣象學家和化學家文森特·舍弗爾就發明了對雲進行催化的人工降雨法,不過這一方式的安全係數有待商榷,因為工作人員需要向大氣中發射碘化銀乾冰等微小顆粒,這些化學物質隨後在大氣環境中傳播開來,給環境帶來安全隱患。而雷射造雨法與之不同,它是利用自然濕度和大氣環境來實現降雨的。

原理

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熱羅姆·卡斯帕里安講述這一原理是,雷射連續運作,可以瞄準目標,不必在大氣中散播大量的碘化銀。而且操作人員可以隨時關閉和打開雷射,這樣就更容易評估這一方法是否有效果。

研究人員已在瑞士羅納河畔進行了演示,可移動的巨大雷射裝置對著天空發射了133個小時,這些光束在空中製造出硝酸粒子,使得水分子凝聚到一起形成雨滴,不過這個試驗最終沒有帶來形成規模的真正降雨。

評價

研究人員對該技術仍保持樂觀態度。卡斯帕里安認為,總有一天,這門技術可能幫助某些地區弱化季風,從而避免洪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