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錦杜鵑[植物]

雲錦杜鵑[植物]
雲錦杜鵑[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雲錦杜鵑(學名: Lindl.):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12米;主幹彎曲,樹皮褐色,片狀開裂;幼枝黃綠色,初具腺體;老枝灰褐色。葉厚革質,長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頂生總狀傘形花序疏鬆,有花6-12朵,有香味;花冠漏斗狀鐘形,長4.5-5.2厘米,直徑5-5.5厘米,粉紅色,外面有稀疏腺體,裂片7,闊卵形。蒴果長圓狀卵形至長圓狀橢圓形,直或微彎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於海拔620-2 000米的山脊陽處或林下。產中國陝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東北部。該物種因花朵美麗,顏色鮮艷,人工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雲錦杜鵑是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12米;主幹彎曲,樹皮褐色,片狀開裂;幼枝黃綠色,初具腺體;老枝灰褐色。頂生冬芽闊卵形,長約1厘米,無毛。葉厚革質,長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8-14.5厘米,寬3-9.2厘米,先端鈍至近圓形,稀急尖,基部圓形或截形,稀近於淺心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在放大鏡下可見略有小毛,中脈在上面微凹下,下面凸起,側脈14-16對,在上面稍凹入,下面平坦;葉柄圓柱形,長1.8-4厘米,淡黃綠色,有稀疏的腺體。

頂生總狀傘形花序疏鬆,有花6-12朵,有香味;總軸長3-5厘米,淡綠色,多少具腺體;總梗長2-3厘米,淡綠色,疏被短柄腺體;花萼小,長約1毫米,稍肥厚,邊緣有淺裂片7,具腺體;花冠漏斗狀鐘形,長4.5-5.2厘米,直徑5-5.5厘米,粉紅色,外面有稀疏腺體,裂片7,闊卵形,長1.5-1.8厘米,頂端圓或波狀;雄蕊14,不等長,長18-30毫米,花絲白色,無毛,花葯長橢圓形,黃色,長3-4毫米;子房圓錐形,長5毫米,直徑4.5毫米,淡綠色,密被腺體, 10室,花柱長約3厘米,疏被白色腺體,柱頭小,頭狀,寬2.5毫米。

蒴果長圓狀卵形至長圓狀橢圓形,直或微彎曲,長2.5-3.5厘米,直徑6-10毫米,褐色,有肋紋及腺體殘跡。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產地生境

生於海拔620-2000米的山脊陽處或林下。產中國陝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東北部。模式標本采自浙江寧波附近(系栽培植物)。

生長習性

杜鵑花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PH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並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3-5月開花,杜鵑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

繁殖方式

扦插

扦插繁殖是杜鵑花栽培中套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壯的半木質化的新枝,長約5-8厘米,剪除下部葉片,保留頂葉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處理,然後扦插在疏鬆透氣、富含腐植質的酸性土壤中,溫度保持在20-25℃,遮陰並經常噴霧保濕,以促進萌發新根。

嫩枝

嫩枝繁殖是用劈接對於難以成活的名貴品種如西鵑等,先剪去嫩枝約3-4厘米作接穗,將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鵑作砧木,採用嫩枝劈接,然後置陰棚下用塑膠薄膜綁紮,並用塑膠袋將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濕。

栽培技術

肥水管理

杜鵑生長發育要求酸性土壤。由於北方土壤多偏鹼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針葉土等腐植土混合配製。杜鵑的根係為須狀細根,對肥料濃度及水質的要求嚴格,施肥時要遵循適時適量、薄肥勤施的原則。春季開花前為促使枝葉及花蕾生長,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後施1-2次氮磷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長期、開花期肥水要求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長緩慢時要控制肥水,以防爛根。杜鵑花喜濕潤和涼爽的環境,北方氣候乾燥,應及時澆水並噴霧,以保持較高空氣濕度。澆花水以礬肥水及雨水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亞鐵及食醋。也可將西瓜或西紅柿切成小塊施入,對於改善土質及花朵質量也有良好效果。

整形修剪

為加速植株盛開,杜鵑常通過摘心來促發新枝,對於花朵簇擁、影響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這樣不但使當年花大色鮮,也有利於植株來年生長開花。杜鵑萌發力強,枝條嚴重影響植株生長發育,降低其觀賞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過修枝來調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謝後及秋季進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長枝病蟲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養分消耗,使整個植株開花豐滿。

花期控制

杜鵑在秋季進行花芽分化,通過冷藏和加溫處理,可以人為控制花期。要使杜鵑提前開花,可將其移至溫室培養,控溫在20-25℃,並經常在枝葉上噴水,保持80%以上的相對濕度,這樣經過一個半月即可開花。要使杜鵑延遲開花,可將形成花蕾的杜鵑,讓其一直處於低溫狀態,保持溫度2-4℃,盆乾時澆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開花。

病蟲防治

葉腫病

發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葉時可噴灑1︰1︰200的波爾多液,發現病葉及時摘除;發芽前可噴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200的波爾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噴1次;發病後可噴灑65-8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3-4次,隔7-10天噴1次。

葉斑病

葉斑病和褐斑病。於5-8月噴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銹寧4000倍液、50%代森錳鋅500倍液,隔10天噴1次,共噴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展。為防止葉片黃化,還可增施硫酸亞鐵。

幣厄病

受害嫩枝葉片頂端布滿稠密的白色或粉紅色的蟎質層,有時葉片產生蟎癭,多由蚜蟲刺傷葉片感染引起。其防治方法:在清除病葉的同時,噴灑含硫酸銅的藥劑;噴灑氧化樂果乳油或將呋喃丹直接放於盆內等方法都可防治蚜蟲及其它刺口器的害蟲。

主要價值

園林

雲錦杜鵑株形美觀,葉色濃綠,花朵繁茂。盆栽點綴賓館、小庭園和公共場所,鮮明艷麗,嬌媚動人,使人流連忘返。若擺放居室的窗台、陽台或客室,燦爛奪目,異常熱鬧,增添歡樂氣氛。

醫藥

•根皮:用於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月經不調。 花:用於骨髓炎。

•根、葉、花:消炎,殺蟲。

附方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杜鵑花科植物雲錦杜鵑的花。

【功效】:清熱解毒,生肌斂瘡。

【主治】:用於癰疽瘡瘍,關節紅腫疼痛,咽喉腫疼,丹毒,水火燙傷創口久不收,潰瘍不愈等症。

【性味歸經】:苦、澀,寒。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克。外用:煎水或研末放患處。

【考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對雲錦杜鵑(Khododendronfortunei)不同營養器官總黃酮含量進行測定,並利用聚醯胺薄層層析法對雲錦杜鵑葉片黃酮類化合物的成分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雲錦杜鵑不同營養器官總黃酮含量高低依次是葉>根>莖;(2)雲錦杜鵑葉片總黃酮主要含有8種不同的黃酮成分,而根莖中只含有4種不同成分。

植物文化

詩文典籍

雲錦杜鵑屬杜鵑花科。它蒼勁的枝幹類似松柏,盛放的花朵可比牡丹。在《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的記載中,屬於杜鵑花中的佼佼者,為中國特有的珍貴樹種。清初張聯元感嘆別名叫紅躑躅的雲錦杜鵑沒有被收入皇家園林,曾做詩一首:“翠岫從容出,名花次第逢。最憐紅躑躅,高映碧芙蓉。琪樹應同種,桃源許並穠。無人移上苑,空置白雲封。”其實,詩人不了解,雲錦杜鵑性喜寒,適宜生長在千米以上的高山上,如果把它移栽到上苑去,肯定沒有生長在高山上適宜。 東白山高一千一百九十四米多,山巔太白尖被譽為浙東第一高峰。即使在盛夏酷暑,山上也涼爽宜人。所以,東白山適宜云錦杜鵑的生長,是全國不多的雲錦杜鵑生長地之一。雲錦杜鵑每年七月孕蕾,到第二年五月開花,就像人十月懷胎。每個花苞會開七至十二朵花,顏色有大紅、粉紅、白色、紫色等。盛開時花大如碗,燦若雲霞,所以叫它雲錦杜鵑。自古以來,當地人有立夏前後到東白山上看雲錦杜鵑的習慣,由此還衍生出關於雲錦杜鵑的一個傳說。

神話傳說

傳說七位仙姑下凡在東白山落腳後,決心把東白山打扮一番。她們到處種花,每種一次,就把當地老百姓找來問一次:“你說,這種花怎樣?”被問的人見是當地常有的花,就搖搖頭說:“不怎么樣。”於是,她們就一種一種地換,一遍一遍地問。可被問的人還是說:“見多了。”“蠻平常。”“不見得。”

七姐妹因為種不出特別讓老百姓喜愛的花,感到很懊喪。有一次,時間大概在立夏前後,七姐妹中的小妹硬拉著住在半山腰的一位老藥農上山,說她在高山上種了一株花,是世上少見的鮮花,讓老藥農一定上山去看一看。

老藥農常年在東白山上行走,什麼樣的花沒有見過!只是覺得姑娘那樣盛情邀請他,不便掃了她的興,只好隨著她上山。他一邊走一邊想,要是真的能見到一種世上少有的花就好了。可是到山上姑娘種花的地方一看,到處都是一叢叢常見的杜鵑花,根本沒有見到姑娘所說的世上少有的鮮花。 老藥農大失所望,正待轉身往回走,誰知剛剛轉身,他的面前卻出現了一叢不同尋常的杜鵑花。那盛放的花朵如同牡丹,卻開得比牡丹更顯姿色。老藥農想,自己住在東白山上這么多年了,倒還真的沒有見過這么好看的杜鵑花。他想問問帶他上山的姑娘,卻遍尋姑娘不得。正待叫,卻聽到從花叢中傳出來“格格格”的笑聲。老藥農以為姑娘藏身在花叢中,俯下身去,卻聽得見笑聲看不見人。他恍然大悟,那叢花就是帶他上山的姑娘變的。

老藥農早就聽說過七仙姑下凡東白山的事,他斷定變成這樣漂亮的杜鵑花肯定是仙姑中的一位。因此,他開始仔細打量起來,這一打量,還真的讓他看出了很大的遺憾。原來,花很漂亮,但花的枝幹卻很平常,是普普通通的杜鵑花的枝幹。老藥農左看右看,怎么看怎么不順眼,一邊搖頭,一邊嘆惜,心裡卻默默地為這叢世上少有的鮮花設計起不同一般的枝丫來。不知不覺中,他把自己融進了花叢,使自己變成了花的枝幹。

就這樣,東白山上出現了枝幹蒼勁、花朵盛放的雲錦杜鵑。人們說,那花,是七位仙姑中的小妹變的;那枝幹和根,是老藥農變的,可入藥。

歷史記載

東晉孫綽在《游天台山賦》中讚美天台山“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建木滅景於千尋,琪樹璀璨而垂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為積極保護,使天台山許多的古木名花繁衍至今,華頂國家森林公園境內的雲錦杜鵑就是其中樹姿優美、花色嬌艷的名花。 雲錦杜鵑梵語稱娑羅,清代邑人齊周華在《台岳天台山遊記》中寫他游華頂時記敘:“山高氣寒,四時之花信常遲,帷娑羅種性最宜,故四月花開如木筆,如芍藥,香滿禪林。然帷此與石樑有之,洵異種也。”

雲錦杜鵑以“蒼乾如松柏,花姿若牡丹”而成為《中國高等植物圖鑑》中記載的377種杜鵑花中的佼佼者,為中國特有的珍稀樹種。它雖在雲南、四川等地少有分布,但成片成林面積近300畝,且樹齡在200年以上並形成古樹群,則唯天台華頂山獨有。

它性喜陰寒,據《天台山全志》記載:唐貞元(785-805)年間,由寺僧用藥養護在缽體內,首次引種到江蘇鎮江鶴林寺。建國後,由於人們摸透了它的習性,也有少數人移栽成功,只是山下缺少雲霧、山色以及野味,觀賞起來,未免有些遜色。

相關報導

雲錦杜鵑屬杜鵑花科,是一乾六百多種杜鵑花中的佼佼者。主要在華頂峰上,形成獨特的古樹群。成片面積達100餘畝,有古花樹108株,一般胸徑達25厘米,高5米。每株樹開花上乾朵,故又稱“千花杜鵑”。每年小滿過後,漫山杜鵑盛開,燦若雲錦,絢爛奪目。遠近遊人驅車前往,都以一睹為快,成為天台山旅遊又一熱點。

華頂雲錦杜鵑,十分神奇美麗。有大紅、粉白、白色、紫色等種類,以紫色最多。據《天台山全志》載,"(雲錦杜鵑)一日紅躑躅,王荊公(安石)詩所謂:“亦見舊時紅躑躅”是也。又有一種紫色。唐貞元中(785一840),僧自天台缽申以藥養其根,種鶴林寺。或見紅裳女子游花下,俗傳花神,即是花也。"天台縣博物館和國清寺雨花殿旁已經移栽雲錦杜鵑成功,人們可以就近觀賞。雲錦杜鵑,生長在終年雲霧繚繞的千米高山上,浙江有多處可見,僅華頂有蔚為壯觀的大片雲錦杜鵑林,數量之多,花色之美,實為罕見。雲錦杜鵑是一種常綠大灌木,高可達丈余,樹冠如蓬,渾圓平整,枝條橫逸斜出,葉片草質,形似枇杷葉或大型彩傘,正面墨綠油亮,光彩耀人。每年5月中旬,花朵盛開,足有碗口那么大,每朵大花又由不少小花簇聚而成,一樹有花上千朵,故又稱“千花杜鵑”。花色有大紅、粉紅、淡紅幾色間雜一起,形成一片繽紛奪目的“花海”景觀。杜鵑林間又有黃山松、柳杉、望春花等相伴而生,更顯現出萬綠叢中點點紅的美妙景觀。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牛皮杜鵑
西洋杜鵑
羊躑躅
照山白
滿山紅
紫花杜鵑
棕背杜鵑
紅棕杜鵑
藍果杜鵑
雲錦杜鵑
基毛杜鵑
黃鐘杜鵑
亮葉杜鵑
烈香杜鵑
馬纓杜鵑
灰白杜鵑
乳黃杜鵑
乳黃葉杜鵑
乳突杜鵑
三花杜鵑
山育杜鵑
飾石杜鵑
疏毛杜鵑
疏葉杜鵑
水仙杜鵑
四川杜鵑
台紅毛杜鵑
台灣杜鵑
騰衝杜鵑
鐵仔葉杜鵑
凸尖杜鵑
凸葉杜鵑
團葉杜鵑
彎蒴杜鵑
彎月杜鵑
微笑杜鵑
尾葉杜鵑
西藏毛脈杜鵑
西固杜鵑
西施花
南嶺杜鵑
稀果杜鵑
溪畔杜鵑
鮮黃杜鵑
顯綠杜鵑
腺果杜鵑
腺絨杜鵑
腺柱杜鵑
興安杜鵑
星毛杜鵑
猩紅杜鵑
羞怯杜鵑
銹葉杜鵑
雪層杜鵑
齧蝕杜鵑
陽明山杜鵑
葉狀苞杜鵑
銀灰杜鵑
銀葉杜鵑
隱脈杜鵑
隱蕊杜鵑
迎紅杜鵑
硬毛杜鵑
硬葉杜鵑
永寧杜鵑
優秀杜鵑
優異杜鵑
疣梗杜鵑
玉山杜鵑
圓頭杜鵑
木蘭杜鵑
雲南杜鵑
雲上杜鵑
早春杜鵑
粘毛杜鵑
張口杜鵑
招展杜鵑
盤萼杜鵑
中甸杜鵑
鐘花杜鵑
皺皮杜鵑
朱紅大杜鵑
紫斑杜鵑
紫背杜鵑
泡毛杜鵑
紫藍杜鵑
紫玉盤杜鵑
泡泡葉杜鵑
光枝杜鵑
光柱杜鵑
廣東杜鵑
廣口杜鵑
廣南杜鵑
廣西杜鵑
貴定杜鵑
貴州大花杜鵑
貴州杜鵑
果洛杜鵑
海綿杜鵑
海南杜鵑
合江杜鵑
河邊杜鵑
河南杜鵑
褐毛杜鵑
褐葉杜鵑
褐葉華麗杜鵑
黑紅血紅杜鵑
黑鱗杜鵑
橫縣杜鵑
紅背杜鵑
紅點杜鵑
紅花露珠杜鵑
紅花張口杜鵑
紅馬銀花
紅灘杜鵑
紅線杜鵑
紅暈杜鵑
紅粘毛杜鵑
紅鐘杜鵑

平臥杜鵑
宏鍾杜鵑
猴斑杜鵑
猴頭杜鵑
厚葉杜鵑
湖南杜鵑
互助杜鵑
黃杯杜鵑
黃管杜鵑
黃褐杜鵑
黃花滇藏杜鵑
黃花杜鵑
黃花花杜鵑
黃花毛蕊杜鵑
黃花泡葉杜鵑
黃鈴杜鵑
黃毛杜鵑
黃毛雷山杜鵑
黃毛岷江杜鵑
黃色著生杜鵑
黃山杜鵑
黃藥杜鵑
匍匐杜鵑
普格杜鵑
灰背杜鵑
灰被杜鵑
會東杜鵑
喙尖杜鵑
火紅杜鵑
千里香杜鵑
假單花杜鵑
假乳黃杜鵑
澗上杜鵑
江西杜鵑
睫毛杜鵑
睫毛萼杜鵑
金背杜鵑
金頂杜鵑
金黃杜鵑
金江杜鵑
金平杜鵑
金平林生杜鵑
金平毛柱杜鵑
金秀杜鵑
錦繡杜鵑
井崗山杜鵑
巨魁杜鵑
捲毛杜鵑
卷葉杜鵑
絹毛杜鵑
絕倫杜鵑
凱里杜鵑
康南杜鵑
糠秕杜鵑
寬杯杜鵑
寬柄杜鵑
寬筒杜鵑
寬葉杜鵑
闊柄杜鵑
闊葉杜鵑
拉卜楞杜鵑
喇叭杜鵑
臘黃杜鵑
強壯杜鵑
藍灰糙毛杜鵑
朗貢杜鵑
老君山杜鵑
雷波杜鵑
雷山杜鵑
理縣杜鵑
荔葉杜鵑
鐮果杜鵑
涼山杜鵑
兩廣杜鵑
兩色杜鵑
亮鱗杜鵑
亮毛杜鵑
缺頂杜鵑
遼西杜鵑
絨毛杜鵑
裂萼杜鵑
裂毛杜鵑
裂毛雷山杜鵑
林生杜鵑
林氏杜鵑
林芝杜鵑
鱗斑毛嘴杜鵑
鱗花杜鵑
鱗腺杜鵑
靈寶杜鵑
嶺上杜鵑
菱形葉杜鵑
硫磺杜鵑
瘤枝杜鵑
柳條杜鵑
龍山杜鵑
龍巖杜鵑
隆子杜鵑
隴蜀杜鵑
漏斗杜鵑
露珠杜鵑
爐霍杜鵑
魯浪杜鵑
鹿角杜鵑
綠點杜鵑
綠柱杜鵑
卵葉杜鵑
麻花杜鵑
柔毛杜鵑
柔毛碎米花
毛瓣杜鵑
毛冠杜鵑
毛花杜鵑
毛蕊杜鵑
毛枝杜鵑
毛柱杜鵑
蒙自杜鵑
密葉杜鵑
密枝杜鵑

綿毛杜鵑
綿毛房杜鵑
彎柱杜鵑
粘芽杜鵑
尖葉杜鵑
尖葉美容杜鵑
蜿蜒杜鵑
乳源杜鵑
潔淨紅棕杜鵑
岷江杜鵑
折萼杜鵑
蔗黃杜鵑
金背隴蜀杜鵑
直枝杜鵑
金萼杜鵑
金佛山美容杜鵑
問客杜鵑
臥龍杜鵑
巫山杜鵑
皺葉杜鵑
無柄杜鵑
金山杜鵑
卓尼杜鵑
著生杜鵑
資源杜鵑
子花杜鵑
山地杜鵑
西昌杜鵑
山光杜鵑
千針葉杜鵑
紫血杜鵑
少花杜鵑
少鱗杜鵑
可愛杜鵑
可喜杜鵑
棕毛杜鵑
石峰杜鵑
光柱淡黃杜鵑
細瘦杜鵑
光柱迷人杜鵑
黔東銀葉杜鵑
怒江杜鵑
線萼杜鵑
腺萼馬銀花
蠟葉杜鵑
腺房杜鵑
青海杜鵑
樹生杜鵑
腺蕊杜鵑
樹形杜鵑
香花白杜鵑
小溪洞杜鵑
麗江硬葉杜鵑
櫟葉杜鵑
合江銀葉杜鵑
礫石杜鵑
楔葉杜鵑
心基杜鵑
曲枝杜鵑
南邊杜鵑
宿鱗杜鵑
碎米花
秀雅杜鵑
銹紅杜鵑
髯花杜鵑
南澗杜鵑
紅萼杜鵑
血紅杜鵑
崖壁杜鵑
雅容杜鵑
岩谷杜鵑
焰紅杜鵑
羊毛杜鵑
太白杜鵑
泰順杜鵑
瑤山杜鵑
桃花杜鵑
腋花杜鵑
一朵花杜鵑
異鱗杜鵑
桃葉杜鵑
南昆杜鵑
田林馬銀花
墨脫杜鵑
櫻草杜鵑
櫻花杜鵑
筒花杜鵑
硬刺杜鵑
頭花杜鵑
頭巾馬銀花
肉紅杜鵑
優美杜鵑
落毛杜鵑
麻點杜鵑
凸脈杜鵑
墨脫馬銀花
團花杜鵑
芒刺杜鵑
貓兒山杜鵑
凝毛杜鵑
毛柄杜鵑
毛萼杜鵑
瓦弄杜鵑
毛果杜鵑
毛喉杜鵑
圓葉杜鵑
毛花柱杜鵑
毛肋杜鵑
毛棉杜鵑花
越桔杜鵑
毛葉杜鵑
彎果杜鵑
毛枝多變杜鵑
彎尖杜鵑
毛嘴杜鵑
茂汶杜鵑
美被杜鵑
美艷杜鵑
灰褐亮鱗杜鵑

迷人杜鵑
米林杜鵑
奇異杜鵑
雜色杜鵑
蜜腺杜鵑
乳突紫背杜鵑
澤庫杜鵑
昭通杜鵑
華麗杜鵑
台北杜鵑
折多杜鵑
木里多色杜鵑
平臥長軸杜鵑
鷓鴣杜鵑
台灣山地杜鵑
少毛爆杖花
中國木蘭杜鵑
亮紅杜鵑
秀山金萼杜鵑
汶川褐毛杜鵑
汶川星毛杜鵑
銹紅毛杜鵑
硃砂杜鵑
磚紅杜鵑
深紅硃砂杜鵑
烏蒙寬葉杜鵑
雪龍美被杜鵑
雪山杜鵑
那克哈杜鵑
石棉杜鵑
無腺杜鵑
武鳴杜鵑
紫色硃砂杜鵑
紫薇春
石生杜鵑
平臥怒江杜鵑
棕背川滇杜鵑
羊躑蜀
忍冬杜鵑
棕色樹形杜鵑
棕葉大鐘杜鵑
銅色杜鵑
銅葉鐘花杜鵑
疏毛冠杜鵑
瑞麗杜鵑
樹楓杜鵑
細枝杜鵑
屏邊杜鵑
黔陽杜鵑
雙被杜鵑
線裂杜鵑
線形卷葉杜鵑
腺背長粗毛杜鵑
麻栗坡杜鵑
馬關杜鵑
腺柄杯萼杜鵑
腺柄杜鵑
腺刺馬銀花
禿房杜鵑
南平杜鵑
腺房紅萼杜鵑
腺房火紅杜鵑
腺房棕背杜鵑
腺梗兩色杜鵑
睡蓮葉杜鵑
玉樹杜鵑
腺花杜鵑
退色血紅杜鵑
毛脈杜鵑
絲線吊芙蓉
枯魯杜鵑
山荷桃
腺柱山光杜鵑
雲南三花杜鵑
素馨杜鵑
寬鍾杜鵑
雲霧杜鵑
香緬樹杜鵑
美容杜鵑
小半圓葉杜鵑
小頭大白杜鵑
窄葉杜鵑
氈毛櫟葉杜鵑
米易杜鵑
翹首杜鵑
小葉美被杜鵑
粘質杜鵑
陝西山光杜鵑
心基大白杜鵑
冕寧杜鵑
紅花杜鵑
維西純紅杜鵑
顯萼杜鵑
毛葉白面杜鵑
阮氏杜鵑
太白山杜鵑
異常杜鵑
南方雪層杜鵑
毛柱紅棕杜鵑
毛柱馬纓花
毛背雲霧杜鵑
瘦柱絨毛杜鵑
淑花杜鵑
美麗彎果杜鵑
美鱗杜鵑
毛房杜鵑
美艷橙黃杜鵑
疏花糙葉杜鵑
毛冠亮鱗杜鵑
毛果長蕊杜鵑
網眼火紅杜鵑
毛果缺頂杜鵑
微毛杜鵑
疏花美容杜鵑
蜜花彎月杜鵑
蜜黃血紅杜鵑
狹葉馬纓花
毛錦杜鵑
狹葉南邊杜鵑
馬爾康杜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