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丘北縣

丘北縣

丘北縣地圖丘北縣地圖
丘北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03°34′~104°45′、北緯23°45′~24°28′。東隔清水江與廣南縣毗鄰,南與硯山縣、開遠市接壤,西隔南盤江同彌勒、瀘西兩縣相望,北與師宗縣、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銜接。縣境內東西寬100千米,南北長70.5千米,總面積4997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縣總人口45.2萬人。有漢、壯、苗、彝、瑤、白、回等七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共27.74郵編:663200代碼:532626區號:0876萬人,占總人口的62%。縣人民政府駐錦屏鎮,海拔1452米,距省會昆明市280千米,距文山州府114千米。
中文名稱:丘北縣
行政區類別:縣
所屬地區:雲南省東南部
政府駐地:錦屏鎮
電話區號:0876
郵政區碼:663200
面積:4997平方千米

縣情概況

丘北縣在文山州的交通地理區位丘北縣在文山州的交通地理區位
丘北地處滇原丘陵南高,東北低,六詔山支系大總山縱橫全境。境內最高海拔(羊雄山頂峰)2501.8米,最低海拔(弄位村)主要、六郎洞河拖底河、河、清水江、南丘河、清水河、清平河、石葵河、盤龍河(馬恆地段),分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和紅河流域瀘江水系。普者黑湖為較大的天然湖泊,水面10.8平方千米。氣候總體上屬中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有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4個氣候類型,年平.2~年1000米le]行政區l北縣轄鄉民族鄉[者鎮[/ur鎮[/url]八道哨彝族l]、[u[、[u[、[u族鄉、膩腳彝族鄉、新店彝族鄉、捨得彝族鄉、官寨鄉、溫瀏鄉。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屬楚地,秦屬進桑、句町部族區域。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屬群舸郡,蜀漢、晉隸興古郡,唐武德七年(624年)屬郎州,天寶七年(748年)屬南詔拓東節度,宋大理國時期屬維摩部,元至元七年(1270年)屬阿寧萬戶府隸廣西路,明隸廣西府維摩州,清康熙八年(1669年)隸師宗州,雍正九年(1731年)設師宗州同駐丘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師宗州同知為丘北縣丞,道光二十年(1840年)升丘北縣為正縣,隸廣西直隸州,民國二年(1913年)隸蒙自道,後廢道丘北縣城
丘北縣城丘北縣城

直隸雲南省都督府,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隸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隸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屬文山專區。1958年建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屬州轄的縣。丘北因縣城建於暮冶峰(丘山)之北得名,雍正三年上諭,除四書五經外,遇“丘”字加“阝”旁,作“邱”,地名字亦作“邱”,故“丘北”稱謂與用字隨建置衍變而延用至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省民政廳雲民字[1991]7號檔案規定,自2004年2月又將“邱”字改為“丘”。2000年,丘北縣轄1個鎮、14個鄉:錦屏鎮、八道哨彝族鄉、沖頭彝族鄉、捨得彝族鄉、官寨鄉、膩腳彝族鄉、雙龍營鄉、樹皮彝族鄉、羊街鄉、溫瀏鄉、平寨鄉、天星鄉、曰者鄉、戈寒鄉、新店彝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3400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錦屏鎮57977八道哨彝族鄉28527天星鄉39340平寨鄉31974樹皮彝族鄉39888膩腳彝族鄉24719新店彝族鄉17657捨得彝族鄉17285日者鄉32330官寨鄉40644戈寒鄉17452雙龍營鄉50887溫瀏鄉29033羊街鄉6296。2004年,縣城面積擴大到5.1平方千米,縣城總人口3.1萬人。2006年,撤銷戈寒鄉,其行政區域併入雙龍營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羊街鄉,其行政區域併入溫瀏鄉,溫瀏鄉政府駐地不變。區劃調整後,丘北縣轄錦屏鎮、雙龍營鎮、曰者鎮、膩腳彝族鄉、新店彝族鄉、捨得彝族鄉、樹皮彝族鄉、八道哨彝族鄉、官寨鄉、平寨鄉、天星鄉、溫瀏鄉共3鎮9鄉。丘北縣以盛產辣椒和境內有“普者黑”山水田園風光而聞名。丘北辣椒又名“丘北小椒”,中外馳名,產品遠銷國內20多個省市及東南亞、韓日及歐美地區,1999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辣椒之鄉”。以喀斯特峰群、洞群、湖群為特點的普者黑,是雲南省境內度假休閒基地之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丘北縣還是雲南省林業重點縣、生豬基地縣、牛羊基地縣、英美優質菸葉基地縣。

地理氣候

丘北地處滇東南岩溶山原丘陵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六詔山支系大總山縱橫全境。主要河流有南盤江、六郎洞河、夸墨河、拖底河、官寨河、補擋河、清水江、南丘河、清水河、清平河、石葵河、盤龍河(馬恆地段),分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和紅河流域瀘江水系。普者黑湖為較大的天然湖泊,水面10.8平方公里,境內最高海拔(羊雄山頂峰)2501.8米,最低海拔(弄位村)782米。由於地處低緯季風區域,氣候總體上屬中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有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4個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3.2~19.7℃,年平均降雨量1000~1270毫米。

社會發展

 200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3億元,完成“十五”計畫的119.3%,“十五”期間年平均遞增11%(可比價);工業總產值3.62億元,完成“十五”計畫的171.5%,年平均遞增26.4%;農業總產值9.11億元,完成“十五”計畫的182.1%,年平均遞增21.7%;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158萬元,完成“十五”計畫的103.2%,年平均遞增9.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9億元,完成“十五”計畫的147.4%,年平均遞增2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2億元,完成“十五”計畫的103.5%,年平均遞增9.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14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67億元,比“九五”期末增加33649萬元,增長78.2%;各項貸款餘額6.45億元,比“九五”期末增加21657萬元,增長50.56%;年末總人口45560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03‰以內。農業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發展迅速,烤菸、辣椒、丘北縣農業
社會發展社會發展

畜牧業已發展成為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2004年,全縣農業總產值77177萬元(現價),同比增長21.5%;糧食總產量1.6億公斤。2005年,全縣糧經比例由“九五”期末的8.2:1.8調整到7.1:2.9,全縣已形成以雙龍營鎮鎮為主的萬畝優質煙基地,以樹皮為主的10萬畝辣椒基地,以曰者、八道哨、普者黑景區為主的萬畝葡萄、萬畝蓮藕和萬畝油菜花基地,薯蕷、三七、草烏等生物藥材迅速發展,已成為該縣農村經濟成長的一個亮點,產業結構規模化格局初具雛形。2005年全年完成菸葉收購11.6萬擔,實現菸農直接收入5052萬元,菸葉特產稅1010萬元,辣椒種植13萬畝,產量1361萬公斤,產值超1億元,發展葡萄6000餘畝,蔬菜種植7168畝,產量129萬公斤,種植油菜10367畝、蓮藕10016畝、優質稻10800畝、名特優水產養殖385畝。完成公益造林6.37萬畝,退耕還林0.4萬畝,完成林漿紙造林地移交5.1萬畝。實現生豬存欄25萬頭、出欄33.5萬頭,羊存欄18.9萬隻、出欄13.9萬隻,畜牧業總產值達38144萬元,比“九五”期末增長94.3%,占農業生產總值的42.16%。工業 丘北主要有採煤、電力、建築建材、釀酒、冶煉等工業,200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完成3.62億元,比“九五”期末年均遞增16.4%;工業對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11%,比“九五”期末提高1.7個百分點。特色產業-丘北辣椒,又名“丘北小椒”,丘北縣辣椒
丘北辣椒丘北辣椒

盛產於樹皮、天星、雙龍營、日者等鄉(鎮),具有個小、皮厚、肉多、色艷、含油量高、辣而香,味道純正的特點,富含蛋白質、糖類、脂肪類、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六種營養素。丘北辣椒系列產品有:呼辣圈、胖大嫂、紅椒娘、邱辣王、世霸辣、辣得爽、一吃福等,遠銷日本、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和地區,是本縣的名優特產。2005年,全縣辣椒種植13萬畝,產量1361萬公斤,產值超1億元,成為本縣獨具特色的一大支柱產業。旅遊業2005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73.35萬人,同比增長26.5%;旅遊直接經濟收入934萬元,綜合經濟收入10985萬元,同比增長1.6%和16.9%。認真實施普者黑景區旅遊國債項目,完成景區旅遊廁所、步行游路、通信和電力線網改造等項目。“十五”期間,全縣累計接待海內外遊客287萬人次,年均增長11.5%;實現旅遊直接經濟收入3833萬元,年均增長16.8%;旅遊綜合經濟收入累計近4億元,年均增長13.7%,與“九五”期間相比,遊客總人數增加87萬人次,增長43.94%;直接經濟收入增加2758萬元,增長257.3%,綜合經濟收入增長15320萬元,增長57.3%。旅遊業帶動了全縣交通運輸、通訊、飲食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十五”期末,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達4.76億元,年均遞增18.6%。非公有制經濟2005年登記註冊的非公企業達4617戶,同比增長18.6%;從業人員7916人,同比增長10%;上繳稅金1960萬元,同比增長21%。對外開放積極開展項目的調研收集和包裝工作,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組團參加“昆交會”、第二屆泛珠江三角區經貿洽談會等,採取上門招商、以商招商、網路招商等形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05年共簽訂引資項目4個,協定資金17271萬元。社會事業至2005年末,先後獲科技成果獎101項,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33%。雜交水稻覆蓋率77.7%,雜交玉米覆蓋率72.8%,電腦農業專家系統示範推廣取得明顯成效。山區畜牧科技推廣率達到86%,壩區達96%,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縣、鄉、村科技網路,2005年開展各種農村實用技術培訓850期68000人次;十五期間,投入教育建設資金434萬元,新建、擴建校舍75920平方米,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全縣有中學20所,在校學生26267人,教師1125人;有國小696所(含校點),在校學生61775人,教師3199人;幼稚園17所,在校幼兒數6208人,幼兒教師187人;學前班85班,在班幼兒3550人。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5%,國中毛入學率96.5%,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積極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推動了全縣體育事業的發展。全縣有醫療衛生機構44個,床位501張,醫務工作人員676人。全縣99個村民委設有衛生室95所,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路。丘北縣人民醫院、丘北縣中醫院進入省二級乙等醫院標準,雙龍營中心衛生院、膩腳中心衛生院進入省一級乙等標準。全縣廣播覆蓋率87.6%,截止2005年末,全縣共建設有廣播電視“村村通”地面衛星網站392座,電視覆蓋率89%。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全縣耕地面積58.05萬畝,其中:水田lO.6萬畝(含雷響田3.02萬畝)、旱地47.49萬畝、林業用地453.86萬畝(含宜林荒山13.4萬畝)。適宜種植糧食作物和烤菸、辣椒、蓮藕、葡萄、薯蕷、三七等經濟作物,以及多個樹種和天然菌的生長繁育,發展山地和林下經濟潛力巨大。生物資源境內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林木有76科197種,藥類650種,菌類17種。珍稀植物有銀杏、董棕、野茶樹、紅椿、雲南七葉樹、雲南含笑、櫸木、三尖杉、紅花木蓮、黑節草(石斛)、鐵線蓮、雪上一枝蒿等28種;珍稀動物有穿山甲、岩羊、錦雞(箐雞)、狐狸、眼鏡王蛇、獨眼魚等33種。礦產資源已查明境內較多的礦產資源有煤、銅、鐵、錳、金、矽、銻、鉛、鋁、汞、白雲岩、滑石、天然瓷土等。六獨銅礦(小型銅礦床)平均品位O.93%,儲量1.35萬金屬噸。水米沖煤儲量(c+D)270萬噸,大鐵鋁土礦屬中型礦床,塘房白雲岩、石灰岩礦為大型礦。丘北礦產資源豐富,分布範圍廣,具有良好開發前景。丘北縣
11

[1] 水資源丘北縣年平均降水量為1183毫米,境內水系大部份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盤江為界河,清水江為主幹河,境內共有河流十三條,年徑流量24.474億立方米,又從硯山注入南丘河3.5億立方米的入境水量,共27.974億立方米。水資源比較豐富,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為26.4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為16.9萬千瓦,為理論蘊藏量的64%(不含南盤江幹流)。除地表水外,還有較豐富的地下水資源,著名的矣勒、水頭、擺落、舊城四泉,均靠地下水補給。六郎洞地下河徑流區約1020平方公里,總補給區約2280平方公里,1960年2月國家在此建成一座裝機容量2.5萬千瓦的地下水力發電站。目前已開發水電站總裝機4.01萬千瓦,只占可開發量的23.73%。可開發的水電站主要集中在:南丘河、清水河、清水江、官寨河和補黨河上。其中清水河已建有紅旗水庫電站、碧松就電站,清水江上已建有格雷一級和格雷二級電站,官寨河上已建有官寨電站、小秧補電站和歹馬電站。人力資源至2005年末,全縣共有中專以上學歷的人員8161人,其中大學本科580人,大學專科3345人,中專生4236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833人,其中副高職116人,中職1476人,初職3637人。農田水利2005年,累計動工興建各類水利工程項目1248件,先後完成了全縣面上二期國債人飲工程掃尾工作和煙水工程等水利項目。“十五”期間,全縣建成和完善各類水利工程10109件,新增灌溉面積1.94萬畝,改善灌溉面積8.5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826萬公頃,解決了5.98萬人、1.97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增加蓄水庫容1641萬立方米,全縣水利化程度達36.6%。

旅遊資源

普者黑(彝語意為魚蝦多的地方)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雲南省旅遊休閒度假基地,面積165平方公里,分布著54個湖泊,中心景區3個湖泊相連,旅遊水面10.8平方公里,萬畝荷花組成的40里荷路嫻娜多姿,泛舟湖面令人心曠神怡。景區內256個景點各具千秋,312座孤峰星羅棋布,83個溶洞千姿百態,還有河流15條、地下暗河120公里,綠色長廊18里。以喀斯特峰群、湖群、洞群等奇麗自然風光為主體,輔以古崖畫、少數民族風情等人文景觀,與縣內沖頭片區的暗河、古驛道(茶馬古道)、索道和溫瀏片區的峽谷、野生動植物以及歹馬瀑布、革雷瀑布等自然景觀相結合,形成“三區二瀑”格局,具有秀、奇、古、純、幽的特點,為國家級旅遊熱線和雲南三大熱線線上的精品旅遊區,是旅遊觀光、遊憩、休閒、度假,進行攀岩、漂流、水上娛樂等的理想之地。丘北縣旅遊資源
22

[2] 文化資源境內有黑箐龍村的大龍山洞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活動遺址,新石器時代作品一獅子山崖畫,春秋末戰國初(公元前475年)的古代樂器一草皮銅鼓,未發掘的元梁王堆,明朝白蠻(白族)的火葬罐群;建於清朝時期的文廟、金塔(文筆塔)、象鼻嶺水利工程;有內涵豐富的滇戲,獨具特色的丘北花燈《放羊調》、《小小扁擔》等,民族傳統曲藝《天體歌》(瑤族)、《三胡說唱》(彝族撒尼蘆笙,彩的舞蹈《霸王鞭舞》等民間文藝。是供專家學者科學考察和文學文藝工風的重要地普者黑位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城西北,距縣城13公黑是典型喀斯特地貌。樹皮彝族鄉距丘北縣城34公里,轄區內居住著漢、彝、壯、苗等民族共9390戶41539人,其中,少數民族23820人。朴,好多自一支生動活潑文藝(花燈)隊伍,每逢過年過節或是農閒時節,文藝(花燈)宣傳隊員換上節日盛裝,用自編自導的舞蹈、秧歌、弦步和甜美的歌聲歌頌黨和幸福美好生活,充分體現了逐步富裕起來的農民的精神風貌。在樹皮彝族鄉存在著特別流行的一種文藝活動,就是每逢村上的老人去世時,去世老人的女兒都要邀請這“一”支文藝(花燈)隊伍去為去世的老人送葬,這是兒女們的一片孝心。

基礎設施

石缸壩新城區開發建設進展順利,新城區主幹道、普者黑大街延長線、盛德花園等項目建設完成投資2000萬餘元;人民路包裝改造結束,重陽路的包裝改造正在建設中,
丘北縣交通丘北縣交通
完善了東門片區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完成了縣城25平方公里的1:500數位化地形圖、13個鄉(鎮)總體規劃和雙龍營住宅示範小區、農貿市場規劃,建成和改善了溫瀏、羊街2個鄉的街道。截止2005年底,城區主幹道總長達11公里,道路面積28.67萬平方米,城鎮化水平達14.3%。丘北縣交通
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十一五”期間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是:抓住西部大開發和構建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泛珠江三角區域合作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全面實施旅遊帶動戰略,壯大烤菸、辣椒、畜牧三個大支柱,突出工業經濟、城鎮化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教興縣四個重點,實現農民增收、財政解困兩大目標,努力把丘北建設成為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和諧平安、山川秀美的山水旅遊名縣(1342工作思路:一大戰略、三個支柱、四個重點、兩大目標)。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為:“十一五”期間,全縣地區生產總值保持年均遞增15%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遞增1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遞增3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9%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

旅遊資源

丘北縣普者黑省級風景名勝區,由普者黑(縣城東11公里處)、溫瀏(縣城西56公里處)和沖頭(縣城西80公里處)三個片區及革雷(縣城東53公里處)、歹馬(縣城北70餘公里處)兩條瀑布組成,總面積983.7平方公里。以喀斯特湖群、洞群、峰群以及峽谷景觀為主,古崖畫、革命紀念地、少數民族風情等人文景觀相輔助,可供國內外遊客觀光、遊憩、休養、度假、攀岩、漂流、水上娛樂及科學考察,是多功能、大容量的風景名勝區。54個湖泊形成21公里的水上旅遊線,沿途可觀賞300餘座孤峰、5000畝荷花湖、83個溶洞。壯族的祭龍節,彝族的抹花臉、火把節、摔跤節,苗族的採花山等民族節慶風情濃郁。另外變幻無窮的沖頭雲海、垂直落差500米全長9公里的清水江大峽谷、代鳥氏的“鳥圖騰”岩畫、全國僅有的古石油田地質奇觀等,無一不令人心tit洞鳳尾洞位於戈寒鄉平龍村公所境內,平龍村西2.5公里處的鳳尾村後山。鳳尾河支流之一在平坦村公所瓦窯附近潛入暗河,伏流約3里後於尾村後山腳出露,當地民眾稱為“鳳尾水洞”。在水洞的上方後山山腰,有兩個相距約5米並立的洞口,民眾稱“鳳尾乾洞”(即鳳尾洞)。乾、水洞在河內是相通的,在乾洞的一些地段可清楚地聽到暗河的水流聲,進出水洞需涉水。乾洞雖險,但洞內硝土甚多。鳳尾洞,兩個洞口,一大一小,大的一個洞口寬約4米,高約6米;小的一個洞口寬約3米,高約5米。從兩個洞口進去約15米,便交匯了。洞內道路崎嶇,個別地段還十分險要,需架橋搭梯方能通過,人們稱為“滬定橋”。有幾處通道低矮狹窄,一個人過往也要低頭、彎腰、側身,人們稱“臘子口”。然而,大多數地段都很寬敞,並有若干個高二三十米,能容納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洞室,人們稱“萬人大會堂”。形態各殊,精美無比的鐘乳石比比皆是,有成片的“酥肉地”、“鐵砂灘”、“龍冠鳳尾”、“送子觀音”以及洞中峽谷等。位於縣城東北56公里的猴爬岩一革奪一帶。景區面積4.39平方公里,由峽谷、動植物、瀑布、暗河、溶洞構成。爬岩峽谷,在清水江上游魚洞—革奪之間,長9公里,頂寬500—800米,底寬30—100米,深400一500米。兩岸絕壁連綿,江面最窄處僅25米,十分險峻,谷底有多級瀑布和險灘,岸邊原始森林掩映,暗河、大泉、溶洞常現。在猴爬岩峽谷底部,有一植被群落,分布於海拔840—1000米之間,長約9公里,寬25—250米,主要樹種有榕樹、毛麻楝、麻芋葉(俗名)等。為當今少有的亞熱帶一熱帶原始森林。區內,古木參天、蒼藤掩蔽、枯樹倒掛、苔蘚遍地,保持著原始群落狀。林中有猴、蛇、蟒、岩羊、野豬、狐狸等珍奇動物。猴子常絕壁嬉戲,少者數十隻,多數白余只,故名猴爬岩。因原始森林沿峽谷展布,似廊遣,故取名“十八里綠色長廊”。景區具有險於峽、趣於猴、魂於綠、游於幽的特點,是景區觀光、探險之佳地。主要景點介紹:

猴爬岩大峽谷

猴爬岩大峽谷猴爬岩大峽谷

位於清水江油魚洞至革奪之間,大致呈南北向延伸,猴爬岩大峽谷
長約7KM,頂寬500-800米,底寬30-100米不等,崖頂至江面高差一般400-500米,最高達560米。系侵蝕、溶蝕作用形成的峽谷。兩岸絕壁對峙,最高達400米,而江面最窄處僅25米,地勢十分險峻。是開展攀岩、探險的理想場所。谷底熱帶-亞熱帶植被茂密,動物繁多,成群的猴子常在絕壁上出沒,故名猴爬岩。

十八里綠色長廊
因原始森林沿7公里長的峽谷展布,似廊道,終年常綠,故得名“綠色長廊”。猴爬岩峽谷高差大,谷底海拔僅為1000-860米,故氣候炎熱,氣溫高,亞熱帶、熱帶植物生長十分茂盛,主要有榕樹、野海芋、落紅葉、野棕樹、蘭花等,滕類和苔蘚類植物繁多,林中棲息有猴子、蛇、蟒、岩羊、狼、野豬、狐狸、紅腹錦雞、松鼠、刺蝟、穿山甲等動物。這裡古木參天,蒼滕掩蔽、枯木倒掛,植物基本保持原始群落狀態。清水江內還繁殖有娃娃魚、鰱魚、鯉魚、馬魚等魚類,這一切與絕壁、江水、瀑、險灘、溶洞、暗河等有機結合,構成一個峽谷型的天然動植物園。

清水江

清水江由南向北貫穿景區,沿途匯集了油魚洞、仙人洞、革奪等四條流量在133.67-357.84升/秒的暗河水。江面寬30-70米,最窄處僅25米。江水在峽谷底部穿碰折旋,在巨石間奔騰跳躍,形成許多險灘和多級瀑布。雨季,江中咆嘯,洪流急下,銀浪排空,水吞巨石,浪花四濺,激起千堆雪,響聲如雷,氣勢壯觀,攝人心魄;枯季,江中巨石裸露,岸邊黃白色的礫石灘奪目耀眼。江水碧綠,宛如“青羅帶”,與險峻的峽谷、蒼翠的原始森林構成天然畫廊,游於其中,有超凡脫俗之感。

石洞石油礦化遺址
位於溫瀏鄉石洞村西,壁高約40米,由二疊系厚層地狀灰岩組成,其間夾有內碎屑灰岩,,內碎屑大小一般為1-3厘米,為灰白色灰岩,油頁岩及瀝青質油頁岩,呈透鏡狀或似層狀在灰岩中斷續分布,延伸走向為NE65,結核大水不一,最大為74×25厘米,再向西20為左右,陡壁上可見到似層狀瀝青質油頁岩,厚10-40厘米,延伸3米左右。曾有中外石油地質學家到此進行過考察研究。

猴爬岩瀑布
位於猴爬岩峽谷清水江主流上,瀑布總落差16米,分三級跌落,第一級落差3米,寬10米;第二級高5米,寬6米;第三級高8米,寬約10米,最有觀賞價值的是二、三級瀑布。枯季江水流量小,水面巨石裸露,浪花飛濺,“激起千堆雪”;雨季洪流急下,巨浪騰空,浪高5-6米,響聲轟然遠聞,是觀瀑看浪的佳處。

小橋明煙
城東門外小河橫跨小橋一座,橋上建“觀瀾亭”,小橋流水,晚霞映天,田園風光,別有一番情趣。除老八景外,在丘北境內還有:“茶馬古道”中的買馬道;黑箐龍古人類遺址;曰者獅子山崖畫;橋背水古水利工程等文化遺址和風景名勝。這些是丘北旅遊的寶貴財富。

水圍寺

為丘北八景之冠。位於縣城西北12公里的九連山腳下,坐落在一個大湖正中,峰高20米左右,底部周長約200米,林木蒼翠茂密,野花遍布,鳥雀嚶嚶。據考證,民國《丘北縣誌》有詩云:“山從何處擬飛來,屹立湖心不染埃;雲影倒拖天上下,月光斜照水樓台;峰環翠翠屏間列,髻擁青青鏡里開;直把塵心消遣去,飄飄如在小蓬萊”。

文筆山森林公園
文筆山,形如青龍,故亦稱青龍山,其實更似雄獅靜臥於縣城東南一公里處。清鹹豐二年((1852),在“雄獅”,背部建高22米的七層文筆塔,後來,塔頂上自生一株海石榴(即只開花不結果的重瓣石榴),稱“塔頂瓊株”。山上,森林茂密,古衫參天。1984年新建觀景亭,闢為公園,稱文筆山森林公園。1986年6月,縣廣播站又建一座衛星地面接收差轉站於其巔。每逢節日,遊人勝多,或乘車、或徒步沿蜿蜒小路上下、絡繹不絕。登觀景台遠眺,環山如黛;鳥瞰西北,縣城景致盡收眼底。清風拂來,疲乏頓消。
彩雲觀公園
彩雲觀公園位於城南白虎山(又名城予山),依山面水,叢林繁蔭。主體有彩雲觀、清末建有三殿、有亭台、雲梯、天橋和大量的摩崖石刻。岸壁建觀音殿,階下有磐安樓(即星海樓),樓下有一潭清水,面積20餘畝,名蓮花塘,常有人垂釣於崖邊。宣統三年(1911年),臨安知府李世楷題聯云:“樓下清潭涵半月,山頭怪石凌雲宵”。民國時,縣長關汝賢在懸岸上題“仁壽千秋”石刻四個大字。因此得“清潭涵月”景觀名,舊時為丘北八景之一。八十年代建為彩雲公園,每逢節假日,遊人不絕。
六郎洞景區
六郎洞景區位於丘縣城西80公里,南部與開遠市相望,面積11平方公里,區內景觀以六郎洞暗河系統、地下水發電站為中心,熱帶植物郁然景觀輔相襯。323國道、“七江”公路橫貫景區,交通極為便利。主要景點介紹:
六郎洞暗河
六郎洞位於新店鄉中寨村東,傳說因北宋年間楊文廣追儂智高駐兵於此而得名。六郎洞暗河為省內目前發現最大的暗河系統,全長110公里,總補給面積2064平方公里,暗河主管道沿西北方向斷裂發育,長約37公里,暗河出口位於南盤江東岸中寨旁陡壁下部,洞口高程為1060米,出口流量最大92M/S,最小10.5M/S,多年平均23.2M/S。因流量和落差大,1959年在洞內築壩形成深30米的地下水庫。六郎洞因暗河水位變幅大,目前可進入深度僅100米。洞分上下兩層,上洞高大寬闊,因建電站水位抬高而分割為南北兩面三刀廳,南廳洞口位於峭壁下部,沿東北向延伸,長約60米,高30米,高大寬敞,洞內鐘乳石、石筍、石幔和邊石等造型粗獷宏大,石柱、石筍高達8-18米,當地人命名為“六郎馬”、“六郎馬槽”、“六郎洗臉池”等景點。北廳沿電站開鑿的廊道進入,廊道寬3米,長60米,洞長約160米,高約60米,博大幽深,東面可見暗河(地下水庫),廳內石鐘乳、石柱、石幔等十分發育,千恣百態,琳琅滿目,色彩十分豐富,造型細膩而密集,有灰白、灰黃、純白、銅綠等色。六郎洞景觀質量好,洞室宏大,地下水庫深廣,是觀光和科普科考的理想之地。
六郎洞地下水發電站
六郎洞地下水發電站是我國建成的第一座地下式水庫發電站,曾載入教科書。該電站於1954年開始勘查,1958年2月開工,1960年2月兩台1.25千瓦的機組全部建成投產.電站裝機容量為2.5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1.5億度。地下水庫總庫容量8.24萬立方米,實測最小流理24M/S,最大74M/S。電站採用引水式開發,發電後尾水直接泄入南盤江。六郎洞電站自投產以來,已運行46年,總發電量達60億度。
半邊寺及古驛道
半邊寺也稱“雲庵寺”,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半邊寺依山勢而建造,為木架穿斗式結構,半嵌於岩壁之中,有飛閣流丹之勢,寺內依壁在正堂塑有觀音像,其前塑單卒韋馱菩薩像,兩旁塑有大大小小的人物形象和一個噴水龍頭。寺前叢林密布,古林參天,環境靜雅,風光秀麗。古人有寺雲“半壁靈岩半邊寺,半邊風景半邊霧,揚柳岸上柳如煙,紅石岩頭花滴露”。寺東側大紅石岩下,原有清康熙年間建的“雲居茶庵”,清鹹豐六年(1856年)毀於兵亂,現僅存石缸等遺蹟。寺前還保留有宋代修通廣西的古驛道。
鐵索橋
位於六郎洞電廠北六郎河上,1958年建,橋長90米,寬1米,其下是六郎河峽谷,谷深30-40米,長近700米,兩岸綠樹蒼翠,谷底流水轟鳴,踏著上下晃動的鋼筋橋面,手扶兩側殘破的圍欄,大有幽谷歷險之感。
沖頭雲海
位於新店鄉老熊箐、水頭、蚌廠、花園等數條大沖溝山頂,海拔1998米,每年秋東兩季,南盤江河谷內的雲霧沿著江岸向老熊箐等沖溝飄移,擴散,蒸騰,上升,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富有動感的畫面,條條山脊似青龍騰雲,時出時沒,座座山峰如海中小島,若隱若現,雲遮霧斷的奇景變化莫測,象海浪,象硝煙,象磨茹,象絲棉,如置身於仙境之中。氣象萬千的雲海位於沖頭片區,區內氣候覆雜多樣,雲象景觀豐富多彩,出現的雲狀達29種,分三族、十二屬,以碎積雲、保狀層積雲、芙狀層積雲、碎層雲、芙狀高層雲、毛捲雲、密集雲、鉤卷雲、捲積雲為奇特,形態豐富,景觀絢麗,變幻莫測,奇妙無窮,令人嘆為觀止。
天坑
天坑風景區位於新店鄉雲上村,距“七江”公路200米,該景區為天然地質奇觀,占地面積5KM2,集觀光、科考、探險、度假為一體,具有較高的遊覽價值。
歹馬瀑布
位於官寨鄉黃果樹村西北,實為歹馬河流的出口,河水跌落而成。瀑布地處禹樂河峽谷中,分四級。總落差約83米。第一級為洞內瀑,高13米,寬2米;第二級高掛洞口,高13米,寬3——5米。瀑底為一三角形台地,水石相擊,銀花萬朵;第三級呈“之”字形激烈迴旋,高16米,寬3——5米。第四級高30米,寬14米,瀑水順一陡壁垂直滑落,瀑底水霧瀰漫,響聲隆隆。總觀之,氣勢壯觀,驚心動魄,兩岸陡壁連綿,林木蒼翠,環境優美。
歹馬古榕
位於歹馬平寨中,樹高25米,基徑9米,冠幅直徑23米,根系發達,由北往南看,長10——14米的五條樹根放射狀向四周伸開,其上數枝小枝著地,象一條條天然木長凳。尤為有趣的是,離地面3米左右的主幹上,一枝莖向東伸出,似一開屏的孔雀,形態逼真,每至節日,村中壯民集聚在樹下,古樹映盛裝,歌聲飛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