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冶金專科學校

雲南冶金專科學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專科學校,是教育部確定的首批8所之一的全國高職高專優秀院校和16所之一的國家重點建設示範高職院校,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管、文、商、藝並舉,多學科、綜合性的院校。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專科學校,是教育部確定的首批8所之一的全國高職高專優秀院校和16所之一的國家重點建設示範高職院校,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管、文、商、藝並舉,多學科、綜合性的院校。學校始建於1952年,其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雲南
雲南冶金專科學校
省首批中專學校——雲南箇舊礦業技術學校;1954年遷至昆明市後改名為昆明有色金屬工業學校,隸屬於國家重工業部,1958年學校更名為昆明冶金工業學校,隸屬國家冶金部,學校因發展良好而被評定為國家重點中專,成為全國知名的三所冶金工校之一;1985年成立了雲南礦冶專科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運行機制;1992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由部屬院校變為省屬院校,成為雲南省唯一的省屬高等工
雲南冶金專科學校雲南冶金專科學校
程專科學校。風雨五十鑄輝煌,學子5萬譜華章,學校在50多年的辦學中已為雲南乃至全國培養畢業生50000餘人,昔日的學子,如今成為祖國各條戰線上的骨幹。

學校簡介

學校位於四季如春的昆明市區,是綠樹成蔭、環境優美的“昆明市文明單位”。學校教學設備先進,師資隊伍朝氣蓬勃,設有15個教學部門,開設高職專業60多個(即:礦物資源工程、冶金工程、機械工程、辦公自動化設備、套用與維修、汽車運用技術電氣工程、計算機與套用、測量工程、建築工程、工程監理、工程造價管理、建築裝飾技術、公路工程、環境工程物業管理、企業管理、會計、英語、基礎工程施工與管理、房屋設備安裝、套用電子技術、計算機信息及網路、市政工程管理、環境藝術設計、電子商務、導遊建築水電工程分析測試技術地理信息套用技術、機械製造工藝、地理信息套用技術、分析測試技術、土木工程、機電技術套用、資產評估與管理、軟體開發技術、城鄉規劃與建設、商貿英語、項目管理、電腦藝術設計、建材機械設計與維修、物流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工程地質勘查等),其中國家級精品專業1個,國家教學改革試點專業3個。1999~2005年學校擁有國家級課題、省部級課題、市廳級課題、校級課題、橫向課題共300多項,近5年編寫出版教材和專著340餘種。
學校成功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知名人士擔任學校顧問和外聘專家,通過校企、院校、縣校等合作形式,擁有300多個校內外實驗、實習、實訓場所,擁有微機兩千台,建立了有90多間教室聯網、“四位一體”的多媒體電視教學輔助系統,建成了雲南省一流的“電子電氣實訓中心”、“現代測繪實訓中心”和“環境工程實訓中心”,其中通風實驗室是國家高校先進實驗室,“現代測繪實訓中心”被命名為“ 雲南省示範性實驗室”。學校同時還建有雲南省一流的校園網和一流的數字圖書館,圖書館藏書70餘萬冊,其中21萬多冊電子圖書可在網上閱讀或下載。
學校經雲南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批准成立了第155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使我校成為可開展職業技能鑑定的主要高校,可對430多個工種進行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和技師及高級技師資格培訓鑑定。2003年到現在是雲南省高校惟一可以開展維修電工高級技師工程測量、採礦、冶煉類技師的培訓和鑑定的機構。2004年,學校被雲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確定為“雲南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之後,學校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確定為首批推進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國家級百所試點職業院校之一。截止2005年10月,經我校進行技能培訓鑑定,已有2萬多人取得了相應的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和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
2004年7月,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雲南省建築材料工業學校和雲南流通經濟學校整體併入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現在,學校教職員工總數達到900多人,其中擁有教授9人,副高以上職稱的270多人,在校學生近萬人;學校占地面積30多萬平米(近500畝),不含土地的淨資產達到了近2億多元。
學校經過多年特別是1999年以來的努力,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得到了快速發展。其主要表現為:

學校發展現狀

(一)六年實現了“八個迅速”:與1998年相比,一是學生規模迅速擴大——高職在校生從2000餘人擴大到近萬人。二是辦學專業迅速發展——高職專業數量從10個發展到近60個。三是固定資產迅速增長——學校主要通過政府政策支持和銀行支持貸款辦學,固定資產從幾千萬元增長到2億多元。四是微機數量迅速增加——從300多台增加到2000多台。已經配到每個辦公室和每個教研室。校園網的推廣使用推動了學校管理逐步邁向無紙化辦公。五是師資隊伍迅速加強——專任教師數量從100多人增加到600多人;副教授以上高職人員從40多人增加到270多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的教師從10多人增加到160多人;教師參加科研的項目從6項增加到近300多項,教師參與全國通用高校教材編寫的人員從2人增加到340多人,其中80多人擔任主編,120多人擔任副主編;截止2004年學校已擁有“雙師型”教師246名,骨幹教師119名,專業帶頭人36名,學術學科帶頭人24名,雲南省教學科研帶頭人1人,省級各類專家20多人,國家級專家4人。六是辦學條件迅速改善——學校不等不靠,爭取銀行貸款和自身滾動發展,六年共投入近億元改善教學條件,現已形成能同時容納10000名左右在校生的食宿、教學、實訓基本配套且環境優美的辦學條件。七是軟體建設迅速跟上——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學校通過在全校範圍內全面開展“雲嶺先鋒工程”、“人文素質教育工程”、“人才強校工程”、“細胞工程”、“愛心工程”、“暖心工程”、“用心工程”和“青年雲嶺先鋒工程”,2005年,學校又及時實施了打造一流人才隊伍的“創新工程”、“精品工程”和“名師工程”等,做到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發展,全校已經形成了“風正、心齊、氣順、勁足、人氣旺”的良好態勢。八是招生就業迅速看好——2003年新生報到率高達92.13%。2004年招生超過3000人。近三年平均就業率超過90%,2003年就業率達到90.55%。2004年高職畢業生有1294人,學校為畢業生提供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到2004年底就業率就達到93.03%。2005年,學校辦學品種突破9種,招生3500人左右,畢業生人數在超過往年的情況下,就業率達到了93.6%,
(二)六年邁上了六個台階:繼學校1999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雲南省首批舉辦高職教育的高校以來:
——2000年順利通過雲南省高職專業辦學資質評價,成為雲南省高職辦學首批合格高校;
——2001年成為全國獨立建制高職院校中教育部確定的首批全國16所之一而雲南省惟一的國家重點建設示範高職院校;
——2002年學校成功舉辦50周年校慶,贏得廣泛的社會聲譽並成為首批 “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50個成員之一的高校,被省政府領導稱為高職高專的排頭兵;
——2003年又成為全國首批且全國28所院校之一而雲南省惟一的“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高校之一,學校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專家組全體專家的一致好評和推崇,並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1400多所高職院校中首批8所之一的全國優秀高職高專院校;
——2004年,被確定為“雲南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被評為雲南省高職院校惟一的“兩課”優秀院校、被再次評為“雲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先進單位”、被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確定為“全國首批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國家級百所試點之一的高職院校”;學校在和同濟大學和德國技術合作公司合作中被同濟大學和德國技術合作公司確定為“中德職教師資培訓基地”;
——2005年經雲南省教育廳批准,與澳大利亞北墨爾本職業技術及繼續教育學院合作共同培養高職學生; 2005年初,學校又被雲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3所之一的“雲南省高等教育改革試點高校”;2005年5月26日學校又迎來了國家教育部部長周濟院士及雲南省委丹增副書記、雲南省人民政府吳曉青副省長等省委、省政府領導和教育部職成教司劉占山副司長、雲南省委副秘書長段躍慶、雲南冶金集團總公司陳智董事長、雲南省教育廳何天淳廳長、和福生副廳長、羅嘉福副廳長等領導蒞臨我校視察和指導工作。
2005年,雲南省高職高專研究會成立,我校被選為理事長單位;中國發明協會高校創造分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在我校召開,成立了中國發明協會高校創造分會高職高專創新工作委員會,我校被選為中國發明協會高校創造分會副理事長單位和高職高專創新工作委員會理事長單位。2005年又獲得了若干榮譽: 1、國家類獎勵有好幾個:一是校長夏昌祥教授被授予“中國職業教育百名傑出校長”光榮稱號(全國1千多所高職高專院校僅25位校長獲此殊榮)。二是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學校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稱號。三是學校被評為“全國高校公共關係教育先進單位”。四是學校被評為“全國後勤工作先進單位”。五是學校被評為“全國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註冊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六是學校高職教育研究所被評為“首屆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七是學校團委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年志願者先進協會”。2、省級獎勵也有不少——一是學校被評為“雲南省高校‘兩課’評估優秀學校”;二是學校被評為“雲南省德育教育先進集體”;三是學校被評為“雲南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一等獎);學四是校被評為“雲南省再就業工作先進單位”;五是學校被評為“雲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育先進單位”;六是學校科技處被評為學校被評為“雲南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七是學校圖書館被評為“雲南省高等學校先進圖書館”;八是學校被評為“雲南省高校黨風廉政建設二等獎”;九是學校連續三年被評為“雲南冶金集團總公司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冶金高技能人才的搖籃”是昆明冶專一張精緻的名片!學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校,始建於1952年,已為國家培養輸送了五萬多名技術管理人才,其中三萬多名成為冶金礦業行業的重要骨幹。學校現已發展成為首批全國評估優秀高職院校、國家重點建設示範高職院校、首批全國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國家級試點院校、雲南省高職教育排頭兵院校、雲南省高等教育改革試點學校,已經辦成雲南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雲南省外派勞務冶金礦業專業基地、中德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全國高職高專創新教育重點基地、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實驗基地、全國冶金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學校多次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首屆“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雲南省文明單位”、“雲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育先進單位”、“雲南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雲南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昆明市園林單位”等稱號。
“萬人品牌文化高職院校”是昆明冶專為考生提供的學業環境!學校擁有專任教師970多人,副教授及以上高職人員300餘人,全國高職教材主編130多人,擔任學校顧問的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著名發明家和相關專家10多人,學校現有59個專業中,國家精品專業1個,教育部教學改革試點專業3個,雲南省示範建設專業4個,國家精品課程2門,雲南省精品課程6門,擁有12個學院,在校生1萬多人,圖書藏量80多萬冊,資產近3億元,校內外實驗、實習、實訓場所400多個。能形成兩萬規模的昆明冶專新區建設已經啟動。
“要想儘快脫貧,學習冶金礦業”、“要想國外發展,報考昆明冶專”是昆明冶專吸引考生的重要標識!學校不僅主要為雲南眾多企業培養人才,而且為海爾集團寶鋼集團江銅集團福建三安集團以及北京江蘇、河南、甘肅、西藏等企業培養人才,同時與寮國泰國高棉越南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組織建立合作辦學關係,並開始招收東協留學生,還為越南、寮國、泰國、印尼等國外企業培養輸送了一批可獲高薪的技術管理人才,就業率連續5年超過90%。冶專學生深受歡迎,不少專業供不應求。
“不讓一個貧困生因貧苦而輟學”是昆明冶專向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學校通過首創的“雙定生”人才培養政策,對報考“雙定生”專業的學生實行全免學費上學,並通過國家助學貸款,企業在學校設立的獎學金、助學金,來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學校全力為學生順利成人成才和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省內領先、國內一流、東協地區知名”是昆明冶專的辦學目標!學校秉承“創新、創效、創業、創造”的“四創”校訓,按照“以冶金為特色、以工科為主體、以有色為重點”的辦學定位,“立足雲南、面向西部、輻射東協”的辦學方針,“突出培養套用能力、突出培養職業道德、突出培養創新精神”的辦學重點,全力培養更多“做人誠、做事實、有闖勁”且“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

雲南冶金專科學校雲南冶金專科學校
”的高技能人才,努力為雲南和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

學校沿革

時 間 領導部門 學校校名

--------------------------------------------------------------------------------

1952年10月—1953年3月 雲南錫業公司 箇舊礦業技術學院

--------------------------------------------------------------------------------

1953年 3月—1954年3月 有色金屬管理局西南分局 箇舊採礦工業學校

--------------------------------------------------------------------------------

1954年3月—1954年12月 有色金屬管理局西南分局 重工業部昆明有色金屬工業學校

--------------------------------------------------------------------------------

1954年12月—1956年7月 重工業部 重工業部昆明有色金屬工業學校

--------------------------------------------------------------------------------

1956年7月—1957年12月 冶金工業部 冶金工業部昆明有色金屬工業學校

--------------------------------------------------------------------------------

1957年12月—1958年7月 冶金部雲南有色金屬管理局 雲南省有色金屬管理局昆明有色
金屬工業學校

--------------------------------------------------------------------------------

1958年 7月—1962年7月 雲南省冶金工業局  昆明冶金工業學校

--------------------------------------------------------------------------------

1962年 7月—1970年5月 冶金工業部 昆明冶金工業學校

--------------------------------------------------------------------------------

1970年 5月—1971年8月 昆明工學院 昆明冶金工業學校

--------------------------------------------------------------------------------

1971年 8月—1978年7月 雲南省冶金工業局 昆明冶金工業學校

--------------------------------------------------------------------------------

1978年 7月—1985年1月 雲南省、冶金部雙重領導, 昆明冶金工業學校
以地方為主(雲南省冶金廳)

--------------------------------------------------------------------------------

1985年 1月—1987年8月 雲南冶金廳、教育廳雙重 雲南礦冶專科學校
領導,以冶金廳為主 昆明冶金工業學校

--------------------------------------------------------------------------------

1987年 8月—1989年9月 同上 昆明冶金專科學校
昆明冶金工業學校

--------------------------------------------------------------------------------

1989年 9月—1992年7月 同上 昆明冶金專科學校
雲南省冶金廳改體制為 昆明冶金工業學校
雲南省冶金工業總公司

--------------------------------------------------------------------------------

1992年 7月—現在 同上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昆明冶金工業學校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李永康 校 長: 夏昌祥 (兼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代祖良(兼紀委書記) 副校長:趙文亮 楊衛華 陳鐵牛 盧宇
副校級領導:楊捷 張紅武 羅恩益 陳子祥
總會計師:鄭琳玲

黨政領導

冶金與礦業學院

院長:王育軍
主持工作副院長:楊建中
主持工作黨總支副書記兼副院長:況世華
黨總支常務副書記兼副院長:李志成
副院長:劉洪萍
自動化與電力學院

院長:龍志文
主持工作黨總支副書記:段有艷
副院長:周遐
測繪與計算機信息學院

院長:李曉桓
主持工作黨總支副書記:周凱
副院長:張東明
環境與化工學院

院長:高紅武
黨總支書記:常志文
黨總支常務副書記:余宇
副院長:周清
建築與藝術學院

院長:時思
黨總支書記:任碧波
常務副院長:王勝明
副院長:杜紹堂
材料與機械學院

院長:周惠群
黨總支書記:杜克純
副院長:李天碚
副院長:龔偉中
院辦主任:周光波
黨群工作部主任:李太文
教學管理部主任:范國蓉
教學一部主任:張育才
教學二部主任:段波
教學三部主任:張龍
經濟與管理學院

院長:王慶春
黨總支書記:劉凌
副院長:邱陽
物流與交通學院

院長:譚紅翔
黨總支書記:張紅武
常務副院長:吳虹
黨總支常務副書記:馬平
副院長:陳智剛
院辦主任:李劍泉
黨群工作部主任:李樹明
教學管理部主任:段雲鵬
學生服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倪永輝
教學一部主任:鄧永勝
教學二部主任:於恬

近期動態

根據學校深化“三生”教育活動的部署安排,9月9日至9月10日,學生處邀請學校顧問、客座教授、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魯克成教授為2008級新生進行了“三生”教育專題講座。這次題為“新的生命、新的生存、新的生活——致昆明冶專2008級新大學生”的專題講座,分校本部、材料與機械學院、物流與交通學院三個校區舉行,先後舉行了4場,全體2008級新生參加了講座。
魯教授在講座中分新的生命、新的生存和新的生活三個部分,從尚.保羅、奧斯特諾夫斯基等人對生命和生活的態度開始,向同學們闡明珍惜生命是創造成功和幸福的前提,只有珍惜了生命才能創造生命的輝煌。在激烈的生存壓力下,新同學要學會建立自己生存的基點,學會生存、生活技能,學會生活常識,形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立足現實,著眼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最終達到熱愛生活的目的。
講座中,魯教授還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引導同學們要學會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坎坷,鼓勵同學們面對挫折,要不悲、不怨,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自己的主人。只有體驗了生活,最後才能品嘗生活的甜美,讓人生的沉澱為將來成功、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講座引起了同學們廣泛的共鳴,受到了同學的歡迎和好評。
物流與交通學院、材料與機械學院的領導、部分學院的學服辦主任、輔導員和2008級新生班主任,學生處、團委的人員也到會,認真聽取了魯教授的講座。
9月10日,昆明冶專召開“慶祝第24個教師節暨深化‘三生教育’動員大會”。副校長趙文亮主持會議,校長夏昌祥作深化“三生教育”動員講話,校黨委書記李永康作會議總結。會上,夏校長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實施“三生教育”的培訓,並對貫徹落實《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關於深化“三生教育”推動示範建設加快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作了具體要求。
學校將開展“三生教育”與全面推動示範建設、全面開展素質教育、全面促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學校發展結合起來,制定了八項措施:一是明確黨政負責制,把“三生教育”作為“一把手工程”;二是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專門成立學校“三生教育”指導中心,各學院相應成立學院“三生教育”指導中心分中心;三是撥給學院專項經費;四是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五是及時培訓專門師資;六是單獨列項資助研究;七是優先刊登專題論文;八是實行考核重獎重罰,實行“三生教育”一票否決制。
會上還表彰了申報“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畫項目”作出突出成績的優秀教職工,通報嘉獎了2007~2008年榮獲國家、省部級榮譽的單位和個人。

資料來源

1.http://www.kmyz.edu.cn/xyzx/index.asp#aa
2.www.baidu.com

相關詞條

高校 昆明 冶金 專科 測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