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竇山風景名勝區

雪竇山風景名勝區

雪竇山風景區,為四明山支脈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四明第一山”之譽。山上有乳峰,乳峰有竇,水從竇出,色白如乳,故泉名乳泉,竇稱雪竇,山名亦因此得名,風景區包括溪口鎮、雪竇山、亭下湖三部分。有千丈岩、三隱潭瀑布,妙高台、商量崗、林海等景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並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浙江省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溪口鎮西北8公里處,山巒靈秀,岩壑雄奇,瀑布絢麗,林泉幽深。山上乳峰呈竇,水如乳從竇出,其中妙高台和千丈岩瀑布更是引人矚目。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西北。

雪竇山風景區雪竇山風景區

簡介

在漢代就有“海上蓬萊”之稱。距寧波市區35公里。總觀賞面積達85平方公里,景點60餘處。

雪竇寺前邊有處瀑布,名雪竇飛瀑,又名千丈岩瀑布,乳泉之水流入錦鏡池,穿過關山橋,在千丈岩傾瀉而下,自岩頂至深潭,高達186米。半壁有巨石相隔,每逢春夏,大雨滂沱,飛流直下,至半壁為巨石所碰撞,擊碎溪岩飛雪,經日光照耀,便會出現一道長虹,蔚為奇觀。雪竇瀑布早在北宋就聞名全國。王安石有首觀瀑詩,專寫她的妙處:“拔地萬重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機絲掛,映日還成五色文。”

從飛雪亭舊址西北上山,就是妙高台,台下憑臨深谷,上多古松,從台北上山,有三隱潭,分上中下三處,妙高台上接雲天,下臨無地,雖處萬峰之中,登臨卻只見平台不見峰,故有“妙高台上妙高峰”之說。

亭下湖是剡溪上游的大型人工湖景區,面積6平方公里,湖山景觀美不勝收。妙高台別墅,1930年所建,舊時為蔣介石專用。現樓房已修葺一新。

雪竇為東南著名風景勝地,四周群山環列,阡陌縱橫、氣候宜人,自然景觀數不勝數,人文景觀隨處可見,可以令人遊興倍增。

主要景點

雪竇山以雪竇古剎和千丈岩瀑布為中心,四周圍環列,東有五雷、桫欏、東翠諸峰;西有屏風山;南有天馬、翠巒;西南有象鼻峰、石筍峰、乳峰,中間是一片廣闊的平地,阡陌縱橫,山水秀麗,氣候宜人。海拔八百多米,最高峰為奶部山。有千丈岩、妙高台徐鳧岩峭壁、相量崗林海、三隱潭瀑布等景觀。

人文歷史

雪竇山素有“四明第一山”之譽,宋代仁宗皇帝曾夢遊此山,因故取名為“應夢名山”。彌勒佛道場雪竇古剎在南宋時被稱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1984年,被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赴朴初居士指定為:五大佛教名山。雪竇山主要景點有徐鳧岩、三隱潭、妙高台、千丈岩瀑布、御書亭、中旅社舊址等。

據寺志記載,早在1600多年前的晉代就有尼結廬山頂,名“瀑布院”。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遷建於此,宋真宗趙恆賜“雪竇資聖禪寺”寺額。歷史上該寺幾經毀復,1986年開工修復,1988年趙朴初建議把雪竇寺建成別具一格的彌勒道場。據《寺志》記載:在唐宋時期,雪竇寺先後受幾代皇帝的41道敕諭,至今寺內尚存“欽賜龍藏”的經書5760本、玉印、龍袍、龍缽、玉佛等。宋宗賜“雪竇資聖禪寺”額匾,理宗追書“應夢名山”。寺屢興屢廢,最後一次毀於1968年,現存清順治年間所建廂房7間。

雪竇寺內建築雄偉,引人入勝,寺外古木參天,別有一番古剎風光。兩株漢代銀杏,徑約5人圍,樹葉旺盛,高聳入雲。殿後兩棵挺拔的楠木,為張學良將軍被軟禁於此時手植。歷代文人學士在此留下不少詩詞對聯如:

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剎。

環列翠峰,峰峰叩彌勒。

還有孟郊、梅堯臣、王安石、曾鞏、杜牧、郭沫若等都慕名而來,題詩詠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